古代历史上十大王佐之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第一、韬略鼻祖,百家宗师——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亦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衡尘祥地,因此得吕氏。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第二、开创先例,春秋第一相——管仲
管仲,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管仲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第三、才高齐天,谋深如海——李斯
李斯,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他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
第四、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萧何
萧何,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咐搏异姓诸侯王。
第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人称“卧龙”。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清朝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第六、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第七、断案神探,深谋远虑——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八、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兄祥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宋太宗亲自撰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韩王。次年,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九、熙宁变法,争议不休——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王安石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第十、帝王之师,救时宰相——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 。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三国时期哪位大诗人被称为“王佐之才”?
建安十八年,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刘勰认为他是 “七子之冠冕”。2、徐干 拼音:xú gàn 少年...

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人有哪些?
赞赏辅佐帝王具有战略家,军师才能的称呼。于历史上,为辅佐武王创建周朝鞠躬尽瘁之吕尚(也就是太公望)。以及辅佐汉高主~刘邦的军师~张良,辅佐建立强大王朝开国始祖之名军师成为理想之王佐人才。以三国志中的人物而言,正史中记载以曹操的军师身份功绩卓著之荀彧其年轻之时被称为【王佐之才】。其外,...

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指的是哪十个人?
荀彧,曹魏第一谋士,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功臣。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个人认为,荀彧的谋略和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曹操麾下一流谋士很多,不像蜀汉全靠诸葛亮一个人撑着。荀彧出身名门,少年时便被人赞为“有王佐之才”,他开始追随的是“四世三公”...

历史上称得上王佐之才的有谁
荀彧

三国演义中都有谁能称得上是王佐之才?
1、曹魏: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张辽、...

王佐之才的出处
王佐之才的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王佐断臂的典故: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

王佐之才历史典故
王佐之才是一个中文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进攻六国后,刘邦召唤群臣商议对策的故事。当时,召集的群臣中有一个名叫王陵的人,他年纪轻轻却深得刘邦的器重。他反对直接进攻,而提出分割六国,各个击破,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的含义是指在困难的情况下...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_。2、荀_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_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_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_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_见到荀_...

历史上有许多知名的王佐之才,那么“王佐之才”的定义是什么?
一、“王佐”的解释:1、“王佐之才”中的“王佐”并不是一个人名,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辅佐君主或帝王”。2、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 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谋臣)具有...

“王佐之才”是什么典故?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卓越才能,通常会使用"王佐之才"这一赞誉。"王佐"象征着辅佐帝王的能臣,"之才"则强调其高超的才学和见识,意味着他们是杰出的治国良才。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书·董仲舒传》,刘向曾称赞董仲舒具有"王佐之材",暗示他堪比古代的伊尹、吕尚。历史上,如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