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过去的资料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
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
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扩展资料: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
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正式实施
泸州]玉瞻山景区
玉瞻山景区位于泸州市北约35公里的泸县,玉瞻山景区因山上石质细腻如脂玉,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以"遍山皆玉,无石不瞻"的美誉见称于川南一带。
玉瞻山景区包括玉蟾山,大茅坪,大、小椅子山,古佛山,月亮岩等10余座山峰,森林面积两万余亩。山下有九曲、濑溪、马溪3条河流环绕,景区面积579平方公里。这里诸峰相峙,林木幽深,溪流环绕,怪石嶙峋。
玉蟾自唐代起就以山幽、石奇、水秀闻名川南。玉瞻山景区山上现存明代摩崖造像400余尊,雕刻精美,风格各异。其中“飘海罗汉”、“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悟道图”等造像为四川明代石刻精品。石刻题记中,尤以南唐徐铉、北宋黄庭坚、明代杨慎等墨迹更为珍贵。九曲河上的龙脑桥,建于明代初年,是大型石雕桥,桥墩饰以巨石圆雕龙、狮、象、麒麟,布局奇特,造型精美,堪称川南一绝。近年,在山顶石壁上雕刻了一幅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朽之作《流民图》为原样的大型浮雕群像,共长40米,高3米,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现代人物浮雕。
玉瞻山景区内还有古玉蟾关、金宝古墓群、弥陀寺等名胜。
地址: 泸州市北约35公里的泸县
[泸州]纳溪方山
纳溪方山位于泸州市纳溪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离泸州市区16公里,面积20多平方公里。方山由99峰组成,从四面远眺均成方形,异常雄伟壮丽。方山的主体是由清一色的白垩系灌口组砂岩组成,颜色鲜红,十分醒目,丹山、碧水交相辉映,分外妖娆。方山象一座城堡,矗立在周围缓丘平坝之上,四方均有“城门”:东有佛国门,西有观音门,南有太极门,北有来龙门。这里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林木繁茂,水土保持很好。山上有9股著名的山泉,四季涌流不息,称为“九龙吐水”,现建成一平湖,取名“天池”。
薄刀岭是方山的最高点,是一座如刀削斧劈的山峰,状如菜刀,是观云海最佳地点。云峰寺座落在方山南坡,依山面水,巍峨壮丽。云峰寺始建于唐朝天宝六年,现保存的有旧寺庙房、山门雄狮及仙峰石、慧于石、听泉、慧知池等。新云峰寺位于方山紫竹峰下,保存较好。
地址: 泸州市纳溪县境内
泸州]三华山
纳溪三华山自然风景区植被丰富,集“奇、险、幽、特、峻、秀”于一身,是您避署、休闲、游览、科考、娱乐、赏雪的理想去处,是一个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风景区距纳溪城区35公里,距白节镇约10公里,规划面积达12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正加紧三级路网建设),竹木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拥有十六个主要景点和优美神奇的传说。
区域内奇石怪滩多 姿多彩、碧流涓淌、飞瀑高悬、吐玉溅珠。三华山象三根玉笋并排矗立,峻秀挺拔;猫猫关高陡险峻,素有“小峨眉”之称,赤水、合江、云南、贵州尽收眼底,让您心旷神怡、如入仙境。七里沟和秦沟溪水清澈、翠竹连绵;鸡冠岭两面百丈深谷,宽不足一米,足有千米之长。天蛾湖清秀宁静;桫椤沟尚存千余株桫椤树;金顶山、媳妇岩、铁匠炉、大寨门、华峰寨、经堂尚等等景点各具特色,让你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为配合景区开发,在景区内种植了4500亩板栗基地、1000头南江黄羊养殖基地、12万只珍禽基地和500亩观光果园,这便使该区成为以自然景观观察点与农业观光购物点(看、买、吃)相结合的风景区。这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给人以山乡气息。四季的豆花、腊肉、鲜笋、 野兔、珍禽、山羊、蕨菜、野果等佳肴让您大开口胃、大饱口福。
地址: 距纳溪城区35公里,距白节镇约10公里
------------------------------------------------
��7千—1万年前,古人类已用火、制陶,开始早期农耕文明和定居,进入母系民族社会。
��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中原移民进入长江、沱江汇处,把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推动了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派唐蒙从符关(今合江镇)到夜郎,说服其归附汉朝。东汉置江阳郡,江阳郡成为“锁钥沱江门户,屏障西川”的边陲重镇。汉代,盐业和农业发达。唐代农业发达,贡赋有麦、金、葛、酱、麻、布。
��宋代,泸州成为“西南会要”。泸州成为沃野千里、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商贾辐辏、五方杂处的富庶之地,号“汉、夷门户”、蜀南粮仓,酿酒业大发展,盐业发展规模大,有利用天然气煎盐的文献记载。与少数民族贸易互市。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
��元代,准许酿酒、制盐、制茶、分兵屯田,修筑马道、桥梁,开辟驿传,制造木船发展航运事业,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明朝,泸州直隶省,十五世纪初,泸州进入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行列。
��清代,实行移民入川,促进泸州经济、文化发展,泸州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民国时期,泸州开始有了现代工业,在抗日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泸州经济繁荣。
��泸州解放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蓬勃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泸州各行各业实行改革,进入市场经济,泸州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化工、工程机械、酿酒工业基地。
--------------------------------------------------
泸州文化古迹
��
报恩塔 位于市区商场二街。 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明弘治年, 清光绪十四年及1983年1985年均有维修,迄今保存完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明代城垣�位于市区沿长江、沱江岸。规模大,保存好,现存城垣总长1177.2米。始建于宋代,明、清及民国年间皆有维修。全部城垣皆为长方形石料砌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位于泸县大田乡九溪河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54米, 宽1.9米,高5米。是全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桥, 14座桥墩中间的8个上,分别雕刻有龙、象狮、麒麟,其艺术精湛,刀法刚毅,形象生动别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子图�位于泸州城西北角。原名真如寺。初建于宋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世俗百子图”石刻,被称为“百子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寺�位于方山南麓,初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宋、元、明、清各代均有重建。现该寺占地面积近万平米。云峰寺名胜古迹甚多, 为川南旅游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祠�座落在叙永县西城。亦称陕西会馆。清光绪年间,陕西、山西盐商相约成立“西帮”,就关帝庙原址重修作为会馆,亦名春秋祠。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精湛的艺术见称,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意境鲜明,构图巧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龙透关�位于市区西郊。始建于蜀汉。全长7华里。北临沱江,南抵长江,尤如巨龙穿透两江而得名。泸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龙透关为唯一陆路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12月1日,刘伯承等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10万反动军队围剿革命军,龙透关前展开殊死决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口及二郎滩渡口旧址是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河遗址,均在古蔺县境。现有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山石园�座落在市区主干道中段。占地4100平米,建筑面积3500平米,由外花园和朱德旧居以及石园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现代、清末和民国初年建筑。朱德驻泸时,组建“东华诗社”,常在此活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大曲老窖池�位于市区下营沟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现存窖池4口。仍持续用传统工艺生产老窖大曲,其酒质优良,形成了中外驰名的“泸型酒”。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泸州大曲明代窖池在中国酿酒学中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历史研究价值。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解放史
��民国38年(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前夕,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不甘失败,妄图“固守四川,保住西南”,伺机卷土重来。3月,委国防部第3厅厅长郭汝瑰为陆军第22兵团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率部驻泸州,扼守川南长、沱二江及川南通滇、黔各要道。5月,经军统头子毛人凤保举, 西南长官公署少将高参罗国熙出任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军统泸县组组长。11月,四川省政府将第七区划为川南战区第三分战区,以罗国熙兼司令,同时组建第364 师派驻合江。罗国熙控制第七区军政警特大权后,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川,加紧备战,进行反共宣传,在专、县各种机构建立特务组织谍报组,于当年11月出动军警特在古蔺、合江、泸州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赵瑞林、李宗佑、顾雪庄、张忠、庞克、张科素、周去非、曹仲蕴、艾仲伦、金溪生等及其他群众2000余人,其中300 余人遭杀害。罗为扩充武装,将保安司令部直属保警大队扩编为总队,各县民众自卫中队扩编为常备大队,各县警察中队编入常备自卫大队。先后领取和购买3000余支(挺)步、机枪及大量弹药,装备各县、乡“模范中队,加紧调训常备大队中、分队长和模范中队队员,累计训练7000余人。
��1949年7月25日,罗国熙召开专署行政会议, 令各县充实地方武力,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顽抗,失败后“上山打游击”并亲自选定泸、合交界的大理村、鼓楼山为全区中心游击根据地,颁布《城寨办事处组织规程》,委傅健、肖镇南为城寨办事处主任,构筑工事,修理寨墙,储备粮弹。同月成立“泸(县)、合(江)、叙(永)、古(蔺)、赤(水)5县联防办事处”。9月成立泸县东、西、南、北、中5个作战指挥部,各指挥官分统若干模范中队,分区作战。11月成立“叙、蔺、古联防办事处”、“叙、纳联防办事处”和“泸、富、隆联防办事处”。11月21日,因解放军挺进贵州和川东南,罗国熙与郭汝瑰在泸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鼓楼山和大理村为第一根据地,古蔺、古宋山区为第二根据地,叙永、纳溪一线由新34师防守,泸城各要地分别由72军直属队及保警总队、警察中队、模范2中队分区防守。
��为了迎接解放,牵制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策应和配合解放军,泸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古蔺的彰德、复陶和叙永三门桥及合江等地成立川南武工队,拥有3300人,2500支枪。川黔边区游击队亦已发展到千余人、枪,控制部分乡保政权和自卫队武装。同时,组织地下宣传员,利用散发传单、走亲访友等方式开展秘密宣传,团结争取各界人士,策反国民党军警武装,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护厂、护城斗争,保全了泸州城、23兵工厂、洞窝电厂和79军后方仓库。与中共上海局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根据中共中央“在有利时机率部起义”的指示,利用自已的特殊权力,于泸州解放前夕将罗国熙及其保警总队调往纳溪、由自已控制泸州全城,同时以“保存实力”为名,令所部“不与解放军正面作战”节节后退,于12月11日率部在宜宾起义。
��1949年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16军、18军52师,由黔北分三路进军川南泸州:西路:解放军16军47师140团2营于11月29日先后占领古蔺县赤水河镇、摩尼镇(今均属叙永县),歼敌1 个营及部分民众自卫队,30日在叙永后山堡围俘国民党两个新兵连。 12月1日凌晨2时,140团向驻叙永城的国民党第6 编练司令部发起进攻,战至拂晓全歼该部2500余人,俘中将副司令肖以宽,叙永解放。12月2日,16军48师副师长张培荣率142团、144团解放打鼓场,3日6时全歼国民党内二警1个连,12时胜利进入纳溪县城。罗国熙部被解放军16军47师139 团击溃,罗于20日回泸向泸县军管会投城。东路:解放军10军11月底进抵赤水、习水,合江县县长乐钟镇带民众自卫队避走福宝。30日,国民党364师和699团分别从合江县城和九支逃走。10军30师由习水向合城进发。28师经赤水向合江、泸县进发。12月2日傍晚,30师89 团抵合城东南之马街,见由江津逃来国民党44军渡河入城,因判断失误而未予攻击,至晚发炮向合城警告,44军连夜逃走。3日上午,30师师长马金忠、政委鲁大东率部入城,合江解放。12月3日,30师从合江出发,相继在泸县五通场、桐子林、 太和场等地追歼44军军部及所属36师,后继续西进。10军28师84团在泸县丰乐镇 (今属纳溪) 永安桥歼灭国民党新军1个团,继向蓝田坝进发。 请师主力经泸县分水场至泰安场,渡江进驻罗汉场和23兵工厂。师长陈云中通过电话同泸城郭汝瑰接洽,郭不意解放军突至,仅答以“按计划行事”,不及详述,立率所部西撤宜宾。16时许,该师赵营进抵小市,沱江浮桥被撤,不得渡。20时许,由起义的警察中队驾船渡江,地下党泸县临工委书记王新民等组织各界人士在管驿嘴迎接解放军入城,泸城宣告解放。中路:11月底,解放军16军46师进抵赤水河东岸与西路该军主力形成夹击古蔺之势。地下党组织带领群众赶搭浮桥、筹集粮草,助46师渡赤水河北上。古蔺县县长张树良和民众自卫队头目骆国湘、肖镇南、王逸涛等急忙逃离县城。地下党古蔺中心县委负责人何显忠、陈昭忠抓住时机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代理县长王廓尘,省参议员罗辟金、警察中队长胡元鑫、民众自卫中队长鲍志君、杨云程等接受和平解放,同时调某地下党武装驻守要道,派员同境内国民党军队谈判,收缴一些乡镇民众自卫队武器。驻长田、锅厂坝的国民党军何少舟兵团残部1个团和72军1个营亦缴械投诚。12月5日下午,由解放军18军派任的县委副书记、 县长等一行9人由杨云程中队1个排护送,自摩尼进入古蔺县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古蔺宣告解放。解放军进军泸州期间,12月2日,国民党72军新编34师在西撤宜宾途中, 于古宋县(今属兴文县)与新军一部会合,被解放军47师追击。4日,新编34师师长柏恒率师部及100团、102团4000余人,进入纳溪县文昌岩山区据守。5日,解放军16军143团和18军某连,相互配合发起三路攻击。激战至6 日下午全歼该部。是役,解放军伤亡55人。至此,泸州地区全部解放。
泸州
泸州古称江阳,地处四川南部,其市区位于沱江、长江交汇处,自公元前135年设江阳郡至今,已有2130多年的历史,历来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是川南经济中心和西南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补充。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古老的泸州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留下了许多的文物古迹和反帝反封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纪念地。玉蝉山摩岩造像造型生动,报恩塔极具唐代建筑艺术特点,春秋祠饱含清代雕刻艺术之精华,龙脑桥以石雕艺术精湛、造型雄伟、布局奇特著称,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窖龄的泸州老窖举世闻名。纳溪有蔡锷将军和朱德元帅率护国军进行“护国讨袁”战争,大败北洋军伐的“棉花坡古战场”,江阳区有朱德纪念馆,刘伯承元帅指挥泸顺起义指挥部旧址,古蔺有红军四渡赤水渡口和长征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住地等等,这些都分别列入了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中国古代“州”的划分
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的魏国设有十二州,吴国设有三州,而蜀国仅有一州。西晋初期,全国划分为十九州,到了末年增至二十一州。南北朝时期,州的范围逐渐缩小,南北合计有五六十个州。到了南北朝末期,州的数量增加到三百多个,但有不少州已名存实亡。2、在隋唐宋元时期,隋炀帝时期实行郡县二...
“郡、州、县、镇、乡、省、市” 的大小排列
古代:州、郡、县,分别相当于现代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现在:省、市(地级市)、县、乡(与镇是同级的)。出现的最早的行政区划是黄帝时代的九州,当时黄帝将天下划为九州:青、冀、兖、徐、扬、荆、雍、梁、豫,每州设州牧一名管理。至始皇扫六合后,...
古代县和州的区别?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州县制是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改变存在近八百...
古时候的“州”,现在的“州”是什么意思?
其实“州”字在造字之初原本是表示水中高地的意思,相当于某个水域中的岛屿,比如长沙湘江江心的橘子洲,南京白鹭洲公园内的湖心岛之类,不过这些个“水中高地”如今都不叫“州”,而改称为“洲”或者“岛”了。但是“州”字的构字理据确实是“水中高地”的意思,也就是说“州”是“洲”的本字,表...
巴里州名
巴里,位于索马里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州。在过去的岁月里,它曾是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直到1960年才独立。1973年,巴里州在前米朱蒂尼亚州的北部地区成立,其广阔的面积达到70,000平方公里,使之成为索马里最大的州。州境北界亚丁湾,东侧濒临浩渺的印度洋,海岸线呈现出干旱且炎热的沙质平原景象。然而...
三国州郡县详细资料(包括古地名今所在)
1. 司隶州:东汉时期的州名,也称司隶校尉部。当时辖有七个郡,一百零六个县。治所位于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有其故城遗址。司隶州的辖区涵盖了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以及陕西渭河平原。2. 青州:东汉时期的一个州,包含十一个郡、国,六十五个县。治所设在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有...
汾州(北魏时期)详细资料大全
汾州是北魏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由477年至499年的年号)设立的,在今山西隰县。以后汾州迁置于太原盆地南部的隰城县,历时近千年,成为这一地区正式的地名,经历近千年,是古代山西中部重要的行政区之一。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汾州 行政区类别 :州 所属地区 :山西 下辖地区 :介休...
古州名称
4、明州 ,古代地名。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鄮县分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四个县,设明州以统辖之。州治设在鄮县(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5、金州,地处重要的南北过渡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著名国家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以及...
中国古代的九大州是哪九个啊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
历史上华夏九州指的是哪九州?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 ,又称为“汉地九州” 。九州制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