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对如何如何治国的说法
三常兴邦治国
原文:文王将田(1),史编(2)布卜(3),曰:“田於渭阳(4),将大得焉,非龙非螭(5),非虎非罴(6),兆得公侯,天赠(7)汝师。”文王乃乘田车(8),驾田马(9),田於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舆语,大说(10)。曰:“自吾先君(11) 太公(12)曰:‘当有圣人适(13) 周,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 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1)田:田猎。 (2)史编:名叫编的太史。 (3)布卜: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 (4)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背面叫做阳。 (5)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6)罴:棕熊。 (7)遗:赠予,给予。 (8)田车:田猎的车。 (9)田马:田猎的马。 (10)说:通“悦”。 (11)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 (12)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13)适:到。 译文: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周公受封鲁,太公受封齐。二人受封后有一段对话。“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姜子牙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道:“尊尊亲亲。”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亲近自己的亲属宗族。姜子牙闻言道:“鲁从此弱矣!”周公又问姜子牙:“何以治齐?”姜子牙答道:“举贤而尚功。”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奖励有功劳的人。周公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六韬·文韬·上贤作品原文
推崇忠诚和诚信,要求臣下忠诚进谏,官吏公正爱人,宰相能够富国强兵,安定君主,和谐国家。王者的统治应该像龙首般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既要展示威严,又要隐藏真实情感,不可轻易发怒,也不可姑息大恶,保持兵势,以防止敌国强大。文王对太公的见解表示赞赏,认为这是治国的良策。
周文王请教姜子牙治国方略?
文王问治道与太公,太公回曰:“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人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使国库富裕,此谓之上溢而下漏。”
晋中太公是什么意思?
“晋中太公”是中华文化中一个著名的称号,这是对晋国开国功臣——晋侯姬昌的尊称。太公的称号寓意着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作为晋国的开国者,太公的地位不亚于其他著名开国功臣,如周文王、商汤等。晋中太公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揭示了主将之法与治国安邦之道,强调了揽英雄之心的重要性,赏罚分明,以激励士气,稳定人心。军谶中提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通过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策略,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治国安家的关键在于得人,失人,则会导致亡国破家。柔与刚、弱与强的平衡运用,是帝王师必备的谋略。国之...
《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揭示了古代军事领导艺术的精髓。上卷开篇即强调,卓越的将领需汇聚英雄之心,赏罚分明,与民众同好共恶,方能凝聚力量,实现无疆之治。治国理政,关键在于赢得人心,失去人才则国破家亡。如同军谚所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领导者需灵活运用刚柔并济的策略,平衡国家的强弱态势。懂得...
...周公旦分别分封齐国和鲁国,两者的治国方略有什么异同?
姜子牙和周公旦分别分封为齐国和鲁国,而齐鲁大地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的发祥地,姜太公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而周公旦制定了《周礼》,规范了文化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因此...
说苑 政理 翻译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太公说:惟有爱民罢了!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太公说:要给与...
摘抄名言古句加译文
【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说:"度量之大足以涵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统领天下;权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然后能为天下之依靠。这六项条伔都具备了,然后才可以...
姜太公以什么思想治国
不好意思,姜太公懂的是兵法,但是治国他不是一把手。周朝得江山,有两个重臣,一个是姜尚,一个是周公。周民族的文化底蕴都是周公造就的,甚至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也是周公早就的。他在周武王死后,成为了摄政王,废弃了以前商朝的鬼神思想,早就出了中国的圣人崇拜思想,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
周文王跟姜太公的对话人生哲理
君主不能把‘三宝’转借给别的人,如果转借给别的人,君主就失去了自己的威严。”太公说:“看到善事却怠慢,时机到了却疑惑,知道不对却去做,这三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中所要废止的。柔和而能守静,谦恭而能敬慎,强大而又自居弱小,坚忍而又刚强,这四点就是先圣治国之道中所要推行的。所以,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