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走读”现象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如何看待“干部走读”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住到城里去了,有些人上班晚来,下班早走,做群众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讨论干部走读现象正当其时。 时事评论观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住到城里去了,有些人上班晚来,下班早走,做群众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讨论干部走读现象正当其时。城市生活的确能解放乡村干部的思想,带来科学技术、致富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等。但相比较而言,干部走读,还是使得农村工作凸显以下弊端。 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乡村干部的工作是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寻找农村致富之道。这就要求乡村干部能与农民打成一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基层干部一旦住进城市,必然大大减少了与百姓沟通交流的机会。 容易形成怠惰和滋生腐化。一方面,走读模式很容易带来不良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借故在城里办理手续、交接材料等,不去乡镇上班的现象在某些地区较为普遍。村民想找他们反映情况,那才叫“一面难求”。 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对物质的需求远远大于农村。作为乡村干部,他们的收入并没有随着住进城市而提高,但消费却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如何提高收入,自然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容易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一旦乡村在非工作日产生突发状况,如山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基层干部住进城市,就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安排救治。 不管走读的出发点是什么,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首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据资料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村干部“走读”现象比例很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一是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村干部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而城乡交通的便捷和现代通讯的发达,又缩短了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走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待遇较低,为了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能提供更多务工或经商机会的城镇成为居住、生活的首选。
村干部的“走读”问题说到底是作风问题,如果任其蔓延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治理效能。既然广大的人民群众推选你为村干部,你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投身于基层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值得我们深思。
干部“走读”关乎作风,更关乎血肉联系
工作在乡镇,居住在城里,工作长期迟到早退,把工作的地方当成了随便逛逛的地方,干了什么、人跑到哪里去了,组织和群众都不知道。有事要找他,众里寻他千百度,颇费周折。干部“走读”,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干部作风问题,这关乎干群及党群的血肉联系,不容忽视。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富驿镇副镇长杨沅鑫在富驿镇工作,妻子在绵阳市区,父母在盐亭县城居住。因为工作地点和家庭住址不在同一地,经常要来回奔波。有一次,该县督查组到富驿镇暗访,发现本应值班的杨沅鑫不在岗。第二天一早,督查通报传遍了全县。“有的干部上班迟、下班早,群众来办事找人找不到,再找明天到。”河南省某市纪检监察干部小杨说,“这种现象,让办事群众吃闭门羹,伤透了心。”
此前,江西省分宜县曾对距分宜县城7公里的湖泽镇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发现,该镇52名干部中就有13名干部不在岗,仅有39名干部住在镇里,“走读”比例高达25%。“很后悔,当时没有意识到错误这么严重!”被通报批评的分宜县双林镇“走读干部”刘刚(化名)检讨说。刘刚的女儿那段时间恰好要参加中考。于是,刘刚下班后没有请假就直接回到了县城家里。
“干部如果‘走读’,难以在第一时间处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江西省遂川县某乡镇干部小罗表示,基层乡镇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若得不到及时处理,甚至会酿成大祸。据媒体报道,我国西部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某乡镇领导的家都在县城。一天晚上,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回城了。森林发生大火,村民来找乡领导却找不到人,县领导想了解火灾情况,打电话才知道乡长在县城。尽管最终火灾被扑灭,但这一事件在当地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法规室主任黄朝阳认为,一些干部“走读”专车接送,增加财政负担,干部“走读”还拉大了干群距离,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是脱离群众、作风飘浮、官僚主义的具体体现。
多重因素养成干部“走读”新“土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被查处。表面上看,干部“走读”是迟到早退,纪律松弛的小问题;实际上是脱离群众,思想作风“大顽疾”。治病,应该找准病因。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如今,不少县级干部都是厅局交流而来,他们的家原本就在城市,一些县领导经常不在县里,热衷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基层则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他们中间“走读”现象时常发生。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罗国安认为,年轻一代公务员大多不愿扎根基层也是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选调生、公务员队伍大多是学历较高的大学毕业生,要么长期在城市生活,要么向往城市生活,他们不安心长期扎根基层,而是将基层当作跳板,因此他们往往成为“走读”的主力军。
陕西省某县组织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走读”问题,县领导也很头疼。有时候不仅带队明察暗访,还利用视频设备等对各乡镇的领导进行“视频点名”,或者给值班办公室打电话抽查。但由于抽查的频率不高,无法24小时了解基层干部驻村值班的情况,导致有些干部心存侥幸,偷偷离岗。
除此之外,食宿条件不完备也是诱发干部“走读”的客观因素。某乡镇干部说:“吃住方面条件比较一般,值班住宿都是两人以上寝办合一的房间,夏天没有降温设备,冬天暖气不热,室内温度只有8度,留宿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因素都导致基层干部“走读”行为的加剧。
“人下去了心没下去,导致作风不实,工作敷衍了事,电话远程指挥替代了在与群众接触中解决问题,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把基层当作自己成长锻炼的沃土,没有对群众产生真感情。”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说。
治理干部“走读”,留“身”更要留“心”
领导干部不能在责任辖区安营扎寨,不能真正把根扎下来、心留下来、责任担起来,就无法真正在感情上和事业上融入当地,群众路线就无法走通,当地长远发展也难以得到认真谋划。
治理干部“走读”,一些地方出台了住夜值班等规定:有的地方规定周一至周五都必须住在乡镇,周六日轮流值班;有的地方采取视频点名、指纹机签到、明察暗访、晚上查岗等措施,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这些规定与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刹住干部“走读风”呢?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可采取思想引导、党课教育、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留在基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正反面典型宣传报道,从而使一些存在“走读”苗头的干部得到警示。
有专家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靠制度。应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在干部考核上加以倾斜,让那些深入地方、心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同时,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随访、实地检查等方式,给基层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从而使其坚守工作岗位。
除了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之外,还要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体的人文关怀,着力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领导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因此对整治干部“走读”现象,政策制定应更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
同时,为基层党员干部减轻负担和压力,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的权益保障制度,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设施。对异地任职的基层干部,可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为其每年安排一定期限的探亲假,等等。

今年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大力提倡各乡镇搞好:新办公环境、新市场环境、新公路环境、新城镇环境、新干部作风环境为内容的“五新环境建设”,其中新干部作风环境建设中,包含了乡镇干部的值班考勤制度,也是“五新环境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十分关注,要求基层组织部门大力整顿干部“走读风”,以单位为家,加强乡镇干部的住宿,与人民群众多时间的沟通和联系,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浅析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和如何纠正乡镇干部的“走读风”。一、远近高低看“走读”乡镇“走读”现象可套用一句古诗来形容:远近高低各不同。——远看:远离县城的乡镇,天天跑来跑去不方便,条件也不允许,一些乡镇变“天天走读”为“时段走读”,搞轮流值班制。——近看:离县城较近的乡镇,交通方便,时间较短,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上班迟、下班早,晚上基本不在乡镇住。——高看:乡镇主要领导“走读”现象相对严重一些,由于基本配有专车,他们以县城为大本营,如遇重大、紧急事件才偶尔住在乡镇。——低看:乡镇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没有专车接送,他们就变着花样“走读”,要么租车,要么包车或自配摩托车,来去也十分方便,乡镇主要领导一走,他们也错开时间跟着领导后面走。二、主观客观谈“走读”1、从主观原因上看:一是思想松懈。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造成思想滑坡,艰苦奋斗精神不强。二是自律监督不严。下发过严禁“走读”的文件,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很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建设不力。从住勤制度来看,乡镇普遍都制订了住勤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从考勤制度来看,只管一般干部而不管主要领导,乡镇领导不来乡镇,往往只打个电话,却无人过问。2、从客观环境上看:一是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二是城乡差距明显成为造成干部“走读” 的重要原因。三是家庭的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一些“走读”现象。四是干部交流机会增多也成为干部“走读”的客观原因。三、三项措施抓“走读”1、用机制把干部管住。一要强化舆论宣传和监督检查。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对“走读”现象进行通报和曝光;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人大、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私营业主等为作风建设监督员。二是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试行打卡制,对出勤好的通报表扬,对出勤差的通报批评。三是进一步完善驻村联户制度。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帮扶群众,做到“五必到、三熟悉”。2、用活动把干部留住。开展“五夜”活动,留住干部的心。一是“夜学”,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乡镇干部学理论;二是“夜议”,利用晚上时间分析民情、解决疑难;三是“夜谈”,利用晚上时间,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四是“夜访”,利用晚上时间到各村、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上门访。五是“夜娱”,建立活动室、娱乐室,丰富乡镇的文化生活。3、用工作把干部拴住。一是在招商引资上给压力。让乡镇干部人人有指标、个个有任务,从而使乡镇干部心无旁骛。二是在发展村级经济上给压力。乡镇干部挂村包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挂村工作好坏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在服务上给压力。乡镇干部对村组和农户进行结对服务,并将帮扶工作进行责任包干和量化考核。

因为行走违规的作文600字
说实在的,干部“走读”现象影响极大。“走读”不仅导致干部不了解基层实际问题,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干部不扎根基层也自然难以保持和群众的感情,工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还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要想使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既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也要以人为本,帮助解决...

副科竞聘面试常见问题
(1)正确看待走读现象。有些基层的干部属于上级下派或者交流,他们的家在县城或者市里。这种情况也导致基层的干部总是“走读”,回到县城或者市区的.家中。 (2)“走读”现象疏远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基层工作展开的效率,应该加强管理。要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基层干部迟到早退,不在岗,遥控指挥等现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
难免有些啃不下的硬骨头、迈不过的硬坎坎,意志不坚定、工作无韧劲的,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逃离基层、跳出苦海的念头,但创业总有困难、干事难免遇挫,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要把困难和挫折作为成长的代价、必要的历练,人生的老师,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对看待困难、迎接挑战、应对挫折,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基层纪检干部有"四怕",怎么办
坚持改革放、推科发展、促进社谐着眼于提高党执政能力、保持发展党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党民事业懈奋斗使命责任着眼于保持党同民群众血肉联系四着眼于于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提新要求指明新向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全党深入习实践科发展观切实抓三保落实加强央...

《基层干部读水浒》之前言:我为什么读水浒?
何为“英雄”?《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多是基层官吏或低级军官,主流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凭什么被赋予英雄称号?如同市井工作人员,你是否愿以英雄审美看待?《水浒传》重新定义英雄,聚焦底层小人物,描绘他们命运起伏与光辉,传播力量与温度。虽然多为贩夫走卒,但最终舍身取义、战死疆场,传递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