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鹅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咏鹅古诗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咏鹅古诗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三、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四、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五、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咏鹅的作者是谁
注释译文\/《咏鹅》 原文翻译 鹅, 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 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问题三:古诗《咏鹅》作者是谁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
咏鹅的古诗词
2、《深院》 晚唐-韩偓 原文: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译文: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3、《柳州峒氓》 唐-柳宗元 原文:郡城...
咏鹅骆宾王是什么朝代的(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
...红掌拨清波”是什么意思_出处及原文翻译_学习力
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与韵律,可以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译文,想了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什么意思、出处及原文翻译,可阅读本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什么意思?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思是:雪白的羽毛浮现在碧绿的...
王羲之爱鹅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爱鹅》原文以及翻译如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
王羲之爱鹅翻译和原文
王羲之对鹅情有独钟,会稽有老妇养一只善叫的鹅,他未能购得,便携友驾车前往赏玩。老妇人闻羲之将至,便将鹅烹煮以待,羲之为此惋惜良久。在山阴,有道士养了好鹅,羲之观后心悦,坚持购得。道士提出条件,要羲之书写《道德经》才肯相赠。羲之欣然抄写完毕,便用笼子装鹅带回,感到极大的乐趣。他的...
把《咏鹅》翻译成现代文
古诗词简析《咏鹅》 古诗词简析《咏鹅》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诗词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古诗词简析 这首...
白居易《鹅赠鹤》原文及翻译赏析
鹅赠鹤原文: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鹅赠鹤翻译 鹤借助风力飞入青天自由翱翔,鹅却命运不济被迫和鸭子为伍。我鹅长有雪白的脖颈、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哪一点比不上鹤?鹅赠鹤简析 白居易感叹命运的不济,同样是禽类,鹤可以一飞冲天,鹅...
王羲之爱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 王羲之热爱鹅,会稽有一位老妇人养了只叫声悦耳的鹅,他想买而不得,便带着亲友前往赏玩。2. 老妇人闻听羲之将至,便将鹅宰杀烹饪以款待他,羲之陪餐时叹息不已。3. 又有山阴的道士养了好鹅,羲之前往赏看,非常高兴,坚决买下了这些鹅。4. 道士提出条件,要羲之抄写《道德经》,便将鹅送...
王羲之爱鹅翻译和原文
王羲之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