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逸事原文及翻译
王献之逸事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翻译】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时就有很大名气,超然洒脱,不受拘束。七八岁时学习书法,王羲之悄悄走到背后去抽他手中毛笔,没能抽掉,赞叹道:“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献之夜里睡在书斋,家里来了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把它留下吧。”小偷们都被吓跑了。
【作者简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同时,王献之还善于作画,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画为“中品下”。
【轶事典故】
1、墨迹变牛
王献之书裙图有一次,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2、唯忆离婚
王献之病重,请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王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3、山川自映
王献之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4、二王高下
王徽之和王献之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晋书·王献之逸事》的原文如下:
献之,字肃,琅琊临沂人也。幼有奇悟,负籍积卷,长於机巧,精察天文。世有兵乱,彊胡据要害,苍生离散,宇内涂炭。献之愍然,预兆事异。未几,果发月食使者,海西韩说遣使,得志於晋室。
盛时,广平常宜采访使赵彦简之平北将军。永嘉之役,献之在东海监,筹划捐输,恐事必败。及群军会始。时丞相王导未究军券,献之入,即销亦不黜乎?是时,统兵东缅义士,西有救党之忧。以献之故害怕寻机。计未定,献之忆导乃清流拔群之德,复相许曰:大丞相推悦直言,不Is in the heart known?使君当托之。先是,有人求名陈践舒窃将其书送之,且告以废立事。及大晦,献之独导私矣,示以书,细说所以自奉。而献之于程显板前驻乐器琴以自辨。辜导怀惧念不解,自见后再,复无告解之迹。
翻译如下:
王献之,字肃,出生在琅琊临沂人。他年幼聪慧,博览群书,擅长机巧,并对天文学有精深的研究。那时正值兵乱频发,强盗胡人占据要冲,人民流离失所,国家陷入混乱。王献之深感忧虑,并预见到一些异常的现象。不久后,确实发生了月食,这被视为一种征兆,海西韩说派遣使者前来,向晋室表示臣服。
在鼎盛时期,王献之被任命为广平常宜采访使,随从平北将军赵彦简。永嘉之役期间,王献之在东海监察,他提出了捐输的计划,担心战事会失败。当时军队集结即将开始行动,丞相王导还没有制定军令,王献之进言说即使不执行,也不应将其革职。当时士兵统一东线,捐款遭到质疑,西线有可能受到叛乱的威胁。因此,王献之对自己的安危感到担忧,并在寻找机会。计划未定之际,王献之想起王导是个清正廉洁,以德令闻的人,于是重述了自己的计划。然而,王献之仍对王导深感忧虑和不解,直到自己多次拜见王导后,依然未有解开心结的迹象。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选自<<书断.王羲之>>)_百度知 ...
《书断》“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
《古文观止·晋献公杀世子申生》译文与赏析
【题解】《礼记》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其内容主要是对先秦礼制的记载和论述,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逸事等。此篇记述申生在被谗蒙冤的情况下,不申辩以伤君父之心,不出奔以暴扬君父之过,宁可选择自杀,从容就死,是后世宋儒宣扬的“父要子死,儿不得不死”的典型。【原文】晋献公将杀其世子...
陶侃逸事翻译及注释
陶侃逸事翻译及注释 1、陶侃逸事注释: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
方苞安溪李相国逸事原文及翻译
以余所闻见如此,公之设心,岂犹夫世之容悦者与?然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盖由三藩播乱时,公适家居,以蜡丸献《入闽策》,贼平,以编修擢内阁学士,忌者遂谓公始固有贰心。公恐为门户之祸,故不能无所委蛇。及得君既专,常闭门谢客,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由是...
文言文商鞅逸事
1. 求商鞅的奇闻轶事,文言文及其译文,尽量简短,一面纸的内容 商鞅事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
苏东坡文言文翻译先生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 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
文言文晋书王衍传
2. 《晋书王接传》文言文翻译,王接字祖游那段 晋书王接传 【原文】 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汉京兆尹尊十世孙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学。接幼丧父,哀毁过礼,乡亲皆叹曰:“王氏有子哉!”渤海刘原为河东太守,好奇,以旌才为务。同郡冯收试经为郎,七十余,荐接于原曰:“夫骍骝不总辔,则非造父之肆;明...
管子轻重戊这文言文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4. 管仲轻重乙篇全文加译文 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对曰:“终身不定。” 桓公曰:“其不定之说,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东坡逸事文言文翻译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东坡逸事文言文翻译如下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