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铜镜为镜子,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衣着穿戴整洁;以古时先贤的事迹为镜子,我们可以预见国家的兴旺衰败;以我们身边的人为镜子,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又获得了什么.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要重视外部的力量对自身内部的影响.同时,重视他人的意见,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正如李世明重视魏征的纳谏一样,正是有了魏征不吝生死的觐见,而李世明也虚心倾听才有了伟大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善于纳谏,也就善于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明辩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萧禹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给工匠看,工匠说都不是好弓。我问是什么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斜,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以往的鉴别不够精确。我以弓箭定天下,尚且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优劣,何况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得。”有一次,他问魏征:“君王怎样才算明智,怎样才算昏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十分赞同,于是,鼓励大小官员都可以积极进谏。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修复洛阳宫,以备他去游玩。给事中张玄素劝谏说:“如今战争刚结束,社会还未恢复元气,陛下却先下令修缮洛阳宫,如果不停止,一定会遭致隋炀帝、夏桀、商纣王一样的下场。”李世民听了这一席意见,下令停止修复洛阳宫,并且赏赐了张玄素。谏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真理。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征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征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征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征为太子太师。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征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征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对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努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统治时期和他们所建立的国家都发展的很兴盛,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用铜镜可以知道自己的衣服穿得整齐不整齐,用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衰的规律,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过的一句话.
前面那句就不解释了,后面那句就是如果一个人是你的朋友的话,那么你犯的错的他会帮你指出.虽然忠言逆耳但是你还是多听听.说白了就是!
虚心纳谏
鼓励群臣进谏,自己也乐于纳谏,勇于改过,做到了真正的从善如流,这既是唐太宗身上最大的亮点,也是他一生美德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一点,他充其量也不过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等人一样,只是一名成功的开国君主而已。
在一代名臣魏徵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这是一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言,但这里有不准确的地方,唐太宗其实不是以魏徵为镜子,来察看自己的得失,他借鉴的镜子其实是隋炀帝杨广。魏徵不过是位目力奇准,又敢于校正太宗过失的好监督而已。
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知道自己的衣服穿得整齐不整齐以便来调整自己的穿戴,用历史的例子做为镜子可以从中看出天下兴衰的规 律让自己不重蹈覆辙犯下错误,以别人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过的一句话.
一般来说重点在第三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 有点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取长补短。【^_^完全自己写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习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事事顺心,笑口常开,一路顺风,恭喜发财.......................................嘿嘿 分数拿来】
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了本身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
以铜为镜的全句是什么?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衣帽;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之因;将人比作一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一、出处:《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二、原文(节选):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下一句是什么
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的下一句是“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2、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
唐太宗曾经说过一名名言:古人以铜为镜可端衣装。。接下来还有什么想不起...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出自唐代著名君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口,他强调了三个不同的“镜子”对于个人成长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通过铜镜,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衣着是否整洁;通过历史的镜子,人们能够观察到国家的兴衰更替;而通过别人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啥意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我们用铜镜来照自己,就能够看到衣冠是否穿戴得体,是否整洁。这可以引申为,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是否需要改进。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用历史作为镜子,就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兴衰和变迁。这可以理解...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三句话体现了镜子在不同方面的作用,是警醒人们自我反省、学习历史的名言。解释如下: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铜镜是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的作用是可以反射出人面的形象,让人们能够检查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这句话的寓意是人们...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铜镜作为传统的照面工具,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整理容貌,确保衣冠整齐。衣冠整齐代表了我们的仪容仪表,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精神状态。因此,用铜镜来照面,可以让我们在形象上保持最佳状态,展现出自信和专业。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过去...
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什么意 ...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义词: 以人为鉴 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国家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自己的得失.朕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句话是古代谁说的,整段话是什么
这句话是古代唐太宗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完整原文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具体解释如下:首先,提到这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强调了铜镜的实际用途。在古代,铜镜是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照出...
如何理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在中学时期,老师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这句话的解释,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代的镜子多为铜制,人们常用铜镜来整理仪容,因此“以铜为镜”比喻通过自我审视来纠正错误,达到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目的。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则是说,通过研究历史,特别是历代王朝...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答案明确: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详细解释:以铜为镜的作用。铜镜在古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用于整理衣冠、维护形象。这一比喻表达了通过观察外部环境或事物,可以审视自我,修正自身的缺点。正如铜镜反射出的是真实的形象,人们可以借助外界的反馈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