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出自哪一篇文言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解释: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指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

出自:《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後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把池塘弄干了来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诈骗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达不是长久之计。”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思想要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全书贯彻了吕不韦的思想文化观念及政治主张。战国末期政治上统一的趋势加强,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今人眼光衡量,《吕氏春秋》一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

它对各家学说实际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扬弃,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内容。因而它是“杂而不杂”,宗旨明确。《吕氏春秋》明确声明它是“集腋成裘”。不管哪家哪派,只要是好的思想都要综合进来。体现了黄老道家的优点与包容性。



竭泽而渔的古文是什么?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亦作涸泽而渔。排尽池湖的水捕鱼。比喻一味榨取,不留余地。全文如下:淮南子 卷八 本经训 刘安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

魏征的原话
原文: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猎,明年无兽。有一次,唐太宗鉴于兵源短缺而应宰相封德彝之请求下诣征用不到参军年龄的中男入伍。当诏令转到门下省时,魏征竟拒诣意而不签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朕意已决,事与汝何干?”魏征回道:“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猎,明年无兽。中男充军...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引出成语...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释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竭泽而渔的意思解释
竭泽而渔的意思解释为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出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选自:《吕氏春秋·义赏》。近义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不留余地、焚林而田、焚林竭泽。反义词:从长计议。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探索可持续的智慧:竭泽而渔的警示 想象一下,短暂的疯狂捕鱼,你将湖水抽干以求满载而归,看似丰收在即,但这样的行为却可能带来后患无穷。这正是古代智慧在《吕氏春秋》中揭示的教训:“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段话告诫我们,短期的过度索取,无论捕鱼还是狩猎,都会破坏生态平衡。一旦...

竭泽而渔和涸泽而渔有什么区别
出处不同,用法不同。1、出处不同,竭泽而渔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涸泽而渔出自《淮南子难一》:“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2、用法不同,竭泽而渔: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涸泽而鱼: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自中国古代哪个时期
典故故事是春秋时期 书籍是秦朝,吕氏春秋 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

竭泽而渔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泽而渔(出自历史故事)写成语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堰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那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下一句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下一句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作品简介:本文是《吕氏春秋·孝行览》,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行孝是做事的纲纪,是治国的根本。从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确实兼有儒家、道家等多家流派的思想。内容简介: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