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纹的含义是什么,十二章纹在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体现
十二章纹在古代代表着服饰不同的等级。据说十二章纹起源于舜帝时期,到了周朝,周公规定衣服上只保留除日、月、星辰外的九种掌纹。其中龙纹被称为龙衮,是天子和上公的礼服。不过秦始皇时期,他废除了章纹制度,直到东汉才又重新启用,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朝。可以说十二章纹基本伴随了整个中国历史时期,是古代服饰文化非常重要的体现。那下面就来介绍下十二章纹的内容,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十二章纹是什么
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神灵等万物规律,每章都有特殊的象征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向背,取其辨也。
十二种纹饰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尚书·益稷》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这段文献资料很好地证明了西周时期十二种纹饰的兴起和运用,但并没有直接指明十二章纹是周代天子的专用礼服纹饰。
东汉时十二章纹被确立为重大礼仪专用纹饰。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皆备五采……即具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可使用的章纹数量也不一样。自此以后,十二章纹被历代帝王相继使用。
隋代时对每个章纹在龙袍上的具体位置有了规定。隋炀帝在章服之制中将日、月分于两肩,星辰列于后背,自此这种章服款式被作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的即定款式。
明代维持了十二章纹的规制。明代洪武十六年明文规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
十二章纹作为中国古代黄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章纹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中国古代自黄袍加身以来,便把黄袍视为皇帝权威的载体。服饰图案通过使用太阳、月亮、花朵、鸟类和原始图腾等元素,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中国古代的服制化要求服饰的装饰必须严格按照服饰制度要求。古代服饰制度受儒家哲学所倡导的社会正统观念的影响,居中式排列多应用于标志性图案,如明清时期的团龙造型;对称式排列多应用于双数图案,如十二章纹中的藻与粉米,黼与黻等。体现天人和谐、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审美追求。
十二章纹在服饰中的体现
十二章纹在服饰中的构图形式,从整体布局来看,十二章纹以单章和重章的形式呈现。单章指的是在同一位置的左侧和右侧使用不同的图案,如日章和月章。重章是指在不同位置重复使用图案的形式,如黼章和黻章。日章和月章分别装饰左右两肩;黻章分布于腋下两侧的前、后部分;星辰章分布于领口处;宗彝章和华虫章分布于龙袍前后两侧的下摆部分。龙袍整体纹样采取对称式构图,给人厚重沉稳之感,整体视觉效果呈对称等腰梯形几何结构,具有丰富而不凌乱的效果,体现出集权制对服饰的影响。
各章纹的造型设计多样且独特,动作特征传达了动物的生命力。例如,月章中的玉兔采用站姿,使兔、月、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华虫章中的锦鸡通过抬头、展翅来表达其灵动欲翔之势。除了动物本身的造型,其构图最大的特点是多以左右和上下方向分布。如龙章中,两条龙一上一下,有回环飞翔之感。宗彝章中,猴子和老虎的尾巴一上一下,有一弱一强的平衡之感,采用对称式构图的同时合理分配了视觉上强弱分配的平衡,实现了对称而不死板的效果。
植物纹样中,山章和藻章以面线结合的方式配置画面,山章以面为主,藻章以线为主,曲线的曲度适中,利用色彩明度推移的方法,使画面实现了活的视觉效果。此外,十二章纹中还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火与粉米。火章以线形呈现,线条粗细变化有度,统一朝向左上方,具有闪烁的效果。粉米通过点的连接形成7个同心圆,点线分布均匀,使得点的存在具有多而不乱的效果。
皇帝黄袍的颜色依次有蓝、明黄、月白、红四种。黄色为主色调,是等级最高的颜色,是依据中国传统阴阳五行说而定,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黄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还对应五方中的东、西、南、北、中。其中土位于中心部位,土即地,地即帝,故黄被定为帝王之色。《大清会典》规定,黄色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蓝色用于祭天和天坛祈谷,红色用于日坛朝日,月白色用于月坛夕月。
在历代王朝的服制体系中,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颜色都有所不同,十二章纹中各个章纹的色彩也各有差异。据《尚书大全》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为: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如此就有白、青、黄、赤、黑五色,绣之于衣,即为五彩。
到了清代,十二章纹地位下降。当时满族人想以自己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巩固统治,于是,十二章纹遭受冷落,只能作为皇帝冕服众多装饰图案中的一种,如不细看甚至难以发现其位置。封建帝制从黄帝兴始到清朝覆灭,历经几千年更朝迭代,鲜有能完整传承之物,十二章纹却以其独特方式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见证了中国几千年阶级统治、皇权思想的兴衰起伏。因此,十二章纹不仅仅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皇权、社会、政治、法制的历史。
“十二章纹”——古代帝王的专属身份
明代依旧维持了十二章纹的规制,到清代,十二章纹渐失其主要地位,演变为多种装饰图案中的一种,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位置。 ▲明弘治皇帝像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身部分的十二章纹 ▲前裳部分的十二章纹 在出土的实物中,明定陵神宗皇帝朱翎钧的龙袍是最早的带有“十二章纹”的实物。此衮服与明制...
史上最细十二章纹讲解,我想不能更细了
疏:“宗彝者,为宗庙彝尊之饰,有虎雄二兽。虎有,雄能辟害,故象之。 不言虎,而谓之宗彝者,取其美名。"十二章之宗彝纹,取其“智"、取其猛、取其不忘祖先和取其辟邪等象征意义。 藻 十二章纹之一。《五经图》十二章所绘藻,为丛生水草之形。《尚书·益稷》孔传:“藻,水草有文者。" 宋·聂崇义《三...
十二章纹具体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十二章纹 THE TWELVE ORNAMENTS 它是古代中国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所穿的礼服上装饰用的纹 样,依次为日、月、星晨、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所用章纹均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宗彝...
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样分别是什么 有何寓意
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样分别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通过十二种不同寓意与寄托绘或绣在衣服上,多元的展现帝王风范与威严。冕服作为古代最为隆重的礼服,其隆重之处并非仅仅是它外在视觉的美,而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性——象征着帝王权力、地位的至高...
古代官员的衣冠上有十二章纹有什么讲究?都有哪些?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按照历代注疏《周礼·春官·司服》的学者们的...
十二章纹是古代的服饰上的等级标志,分别都是哪些标志?
这个时候的十二章纹并没有等级划分,只是衣服的纹饰而已。第二,东汉初年开始确立服饰制度。从十二章纹的出现,它们一直只是作为衣服的纹饰来使用的,直到东汉初年才开始确立了服饰制度,这个时候对十二章纹也提出了严格的等级。在服饰制度确立以后,在此之后的历朝历代都立了不同的规定,并且相继沿用,...
十二章纹的象征意义
以上十二种图案,各有其象征意义。按照历代注疏《周礼·春官·司服》的封建学者们的解释,日月星辰,“取其明也”;山,“取其人所仰”;龙,“取其能变化”;华虫,“取其文理”(即取其五彩的外貌);宗彝,取其忠孝,因有的绘成虎与猿形,虎,“取其严猛”,猿,取其“智”;藻,取其洁净...
中国古代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
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各有深意,日、月、星代表天光照耀,象征皇帝恩泽普及;山代表稳重,象征皇帝坐在四方土地之上;龙象征皇帝神秘且善于决断;华虫即锦绣,象征皇家的尊贵与不可侵犯;宗彝象征帝王对祖先的孝顺美德;藻纹象征文采,表示皇帝文治武功;火象征光明,象征皇帝处理政务公正明亮;粉米即大米,...
史上最细十二章纹讲解,我想不能更细了
星辰:代表星辰的照耀,象征天神的威严和照临。山:线绘的山形,取其稳重和生育万物的含义。龙:双龙图案,体现龙的灵变和祥瑞,象征皇权的威严和力量。华虫:雉鸟图案,代表文丽和忠孝,是服饰中的华丽象征。皇帝在重要场合会穿着饰有十二章纹的礼服,纹饰数量与冕旒相符,反映了等级与礼仪的尊崇。从...
什么属于十二章纹之一
一、起源: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后世沿用,到了周代,周公旦制定《周礼》,规定以日、月、星辰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后来秦始皇帝登基,废除章纹制度,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袀玄”。直到东汉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二、等级制度 十二章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