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什么?
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s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
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贬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褒义词用
释 义: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发 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fēng yùn yóu cún
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注释: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中年女性 。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候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候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候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候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风流后妃与“徐娘半老 风韵犹存”典故的由来
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反映出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
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开始找情夫,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从这番话也可看出他们之间只是相互玩弄的关系,竟把女人和狗、马相提并论。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
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梁元帝名萧绎,字世诚,为梁武帝萧衍之第七子也。六岁,被封为湘东王。好读书,以至于累瞎了一只眼睛。有一次,湘东王举行宴会。会上,歌舞伎演唱屈原的《九歌》。唱到《湘夫人》时,歌者唱曰: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萧绎大怒,以为“渺”者,“眇”也。是骂自己只有一只眼睛。后做皇帝,皇帝者,龙也。被称为“独眼龙”。此词被喜围棋者拿来,凡眼形不全之大棋,便被称为“独眼龙”也。
王伟者,颍川人也,学通周易,雅高辞采。王伟先仕东魏,后投侯景,成为侯景的谋主,侯景的文檄,皆为王伟所创。侯景败后,王伟被俘,在狱中献诗给梁元帝,其词曰:
赵壹能为赋,
邹阳解献书,
何惜西江水,
不救辙中鱼。
萧绎爱惜人才,准备释放王伟。萧绎的大臣都忌恨王伟,便把王伟以前替侯景写的讨伐梁元帝的檄文给梁元帝看,檄文中曰:
“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
萧绎大怒,以钉钉其舌于柱,剜其肠。《梁书》、《南史》,皆把王伟打入另册——《贼臣传》。此即“湘东一目”之来历也。
徐妃者,萧绎之妻也,名昭佩,相貌平常,性妒而淫。其情夫之一暨季江曰: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后人以为徐妃死时,年方四十几岁,此时不过三十岁左右,便改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梁元帝因为嫌徐妃相貌平平,三二年才去她那里一次。徐妃有了情人,对萧绎态度更加不好。每当萧绎来时,必为“半面妆”迎之。萧绎大怒而去,又无可奈何。最后,忍无可忍,赐其死,徐妃乃投井自杀。萧绎以尸还其娘家,谓之“出妻”。
这一对生死冤家,再也料不到后世的下棋人会每每想到他们。
徐娘半老的典故)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反映出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
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
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与人通奸
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扰存"的典故,而在《南史》的记载中,徐昭佩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泽还在当湘王时,她嫁给了萧绎。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又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很是不满,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只有一只眼睛,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是谁说的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由来
1、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是暨季江说的。2、萧绎有一个名叫暨季江的随从,姿容出众,徐昭佩便看中了他,而“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正是暨季江用来形容徐昭佩的。后来,随着萧绎宠妃王氏的莫名去世跟萧方等去世,萧绎再容不下徐昭佩,549年,徐昭佩投井身亡,萧绎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将她安葬在...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出自哪里
5. 这句话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无论年龄如何增长,人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魅力和优雅,活出自己的风采。6. 它鼓励人们不论在什么年龄阶段,都要珍惜生活、保持自信,并继续展现自己的魅力。7. 总的来说,“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是一个赞美中年女性魅力的成语,源于《南史》,用来形容那些即使...
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说的就是南朝梁元帝箫绎的正妻徐昭佩。徐昭佩乃是南朝信武将军徐绲之女,在她豆蔻年华之时便与才刚满10岁的萧绎定下婚事。但在古代,通常是媒妁之约,父母之言,婚姻大事容不得自己。在517年时两人完婚并生下来了一对儿女,生活也算得上美满幸福,但为何又出现了一个徐娘虽老,...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中的徐娘是谁?有何典故?
我们经常会用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尚存。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句话中的徐娘到底是谁,为什么这句话会流传至今呢。其实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徐娘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皇后。那么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中的徐娘是哪位皇后呢?这句话又有何典故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成语...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出自哪里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半老徐娘"一词最早见于《南自史·后妃传下》,特指那些虽然已步入中年,但仍保持独特魅力的女性。而"风韵犹存"则出自清代文人王韬的《淞隐漫录》,形容中年妇女依然保持着优雅的风采和韵味。这两个成语的拼音分别是"bàn lǎo xú niáng"和"fēng ...
“徐娘半老,风韵尤存”说的是谁?她又为何只画半面妆?
徐娘半老,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的入宫属于政治联姻,一直与丈夫萧绎不和。甚至萧绎即位为梁元帝,亦不愿立徐氏为皇后,后位一直空着,徐氏只从王妃晋为皇妃。后来徐氏私通朝臣暨季江,暨季江称她“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据《南史...
徐娘半老犹韵风存是说的谁
徐娘半老犹韵风存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虽然年纪已经不轻,但风韵犹存、依旧魅力不减的女性。这里所说的“徐娘”,并非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典故中的人物,后来演变成了这类女性的代称。“徐娘”一词源于南朝梁元帝徐妃的典故。徐妃虽然年纪渐长,但因其保养得宜,加之气质...
徐娘半老出自什么典故?
“徐娘半老”说的是女人到了中年,依旧风韵犹存。典故出自《南史·徐妃传》,梁湘东王萧绎妃子徐昭佩有一个情人名叫暨季江,暨季江评论徐昭佩时说:“徐娘虽老,犹善多情。”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齐时曾任太尉,封枝江文忠公。父亲徐绲,官至侍中、信武将军。公元517年,徐昭佩作了萧绎妃子,育一子...
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经常用来形容已到中年仍有风韵的女子。成语中的“徐娘”指的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梁元帝萧绎是个“独眼龙”,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皇七子,早年被封为湘东王。徐昭佩是前齐太尉徐孝嗣的孙女,梁朝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嫁给萧绎之后成为湘东王妃。天正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