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范仲淹写的《青门引》全词内容和意思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 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o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参考资料:http://202.96.80.59/qinling/bbs/printpage.asp?BoardID=27&ID=491
回答者: spring797 - 总监 八级 3-13 21:56
--------------------------------------------------------------------------------
渔家傲①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④
千嶂里,⑤
长烟落日孤城闭。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
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
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
声。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
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
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
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品评】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
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
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
“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
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
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
《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
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
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
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
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
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
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
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
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
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
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
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
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回答者:xylangzi21 - 秀才 二级 3-14 10:27
--------------------------------------------------------------------------------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赏析
冯沅君 赵呈元
很明显,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内心抑郁的。抑郁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而不是消沉,所以它的风格沉郁悲壮。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很明显,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抑郁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而不是消沉,所以它的风格沉郁悲壮。
词从写边塞的景物开始。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畏敌退让,他们得寸进尺,侵扰不已。1040年到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诗人写出这篇绝妙好词来。
说《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绝妙好词,也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是杰出的。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词意如剥蕉,层层深入。上片写景,开首一句便包含两层意思,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雁尚无留意,人留更出于不得已,这使首句的意思更加深一层。“四面边声连角起”一语,从听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读者的感情也仿佛随边声的四起而颤动起来,至“千嶂里”两句,又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下片抒情也是这样。“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时间由薄暮转到深夜。词中人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羌笛盈耳。谁还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后终于逼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含意深远、扣人心弦的句子。
其次,词的意境有典型性又有独创性。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两句说吧。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好像不及范词。如果就上片全部体会,我们一闭眼就仿佛真的看到了词中的这座孤城。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不像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吗?下片的意境同样动人。它主要由人的活动构成。简单地说,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注: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赏析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章脑余香彀,
沧浪醒时杯酒。
前人田地后人收,
阴晴不定,
坐看夜更漏。
素心爱水云风叟,
笑解尘缨扣。
往来江上无迹,
且随月色梨花后。
这是景佑四年,范仲淹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时所作。饶州在鄱阳湖畔。范仲淹自幼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此词正表达了他当时孤寂之感与释然的心境。
青门引 青门引
定格:
中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仄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中平平仄(韵)。
作者: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2,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3。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全部注释
1.青门引: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2.中酒:醉酒。
3.画角:军中号角,因涂有色彩故曰画角。
4.乍暖:忽然变暖
5.方定:才定
6.角:古代的军号
这首词构思别致、精巧。用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烘托作者的心绪不安;残花中酒展现作者的失意感伤;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再现作者瞬间隐约之喜。全词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黄蓼园《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青门引 青门引
章脑余香彀,
沧浪醒时杯酒。
前人田地后人收,
阴晴不定,
坐看夜更漏。
素心爱水云风叟,
笑解尘缨扣。
往来江上无迹,
且随月色梨花后。
定格:
中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仄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中平平仄(韵)。
作者: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2,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3。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全部注释
1.青门引: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2.中酒:醉酒。
3.画角:军中号角,因涂有色彩故曰画角。
4.乍暖:忽然变暖
5.方定:才定
6.角:古代的军号
这首词构思别致、精巧。用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烘托作者的心绪不安;残花中酒展现作者的失意感伤;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再现作者瞬间隐约之喜。全词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黄蓼园《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夜渐深,人悄静,隔着围墙,明月照送过来那边秋千摇动的清影。
原词是写闰情的。夜深月明,想念伊人,满怀思情,再看着明月照着隔墙送来的秋千影,触景兴怀,幽寂落寞之情更深。撇开原词,在静静的深夜里,有明月、有轻风、风吹秋千影摇动,幽情而朦胧。
张先词中有“浮萍断处见山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世人称他叫“张三影”。《古今诗话》说“张三影”是指“去破月珲花弄影”,“娇柔掷起帘押巻花影”,“柳堤无人坠飞絮无影”。
范仲淹共存词5首,分别为: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御街行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其中无一首词牌名为《青门引》,LZ你是不是搞错了~?
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张先《青门引·春思》 3、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4、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6、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顾况《宫词五首·其二》 7、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关于月亮的古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是常见偏旁,以“月”为偏旁的字,一类与月亮有关,如朔、望、朝等。还有一类是由“肉”演变而来,与月亮无关,如肘、肚、肺、肥等。《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鱼厥切,音_。《说文》:阙也。太阴之精。《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易·...
关于倒影的有故事诗句
5.有关写影子的诗句 宋代诗(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因常把影字入诗词,人称"张三影"。其著名诗句有: 1、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春思 2、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相思儿令(中吕宫) 3、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宴春台慢(仙吕宫) 4、隔帘灯影闭门时。——醉桃源(大石调) 5...
描写月亮的诗句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
关于明月抒发思乡怀人的诗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
关于明月和思想的诗句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3.形容明月和的诗句 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沧海...
关于月亮的诗句5句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描写月亮的一切词语、古诗以及句子等,急需!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六年级小学生应该背什么古诗词?
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著有《安陆集》。 ①青门引:又名《青门饮》。 ②中(zhòng)酒:醉酒。 ③画角:古代军号,以竹木或牛角制成,亦有用铜制者,外漆饰彩绘,故称“画角”。 (赏析) 这首词又题做“怀旧”,抒发了残春时节作者萧条落寞的情怀。 词中写出从风雨初定的黄昏直到月明之夜,孤独的作者触...
关于明月的四句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 2.五首描写月亮的古诗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