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魏国统一三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为什么魏国会统一天下

操的势力在当时是毫无疑问的最强的,他在官渡之战击溃袁绍后已经取得了中国北方的大地,而且曹操手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谋士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毛玠等等,有人出谋划策,有人掌管内政,还有人负责民生,而武将方面则有:魏国的五子良将(分别是于禁,张合,乐进,李典,张辽这五位智勇双全的将军),还有夏侯兄弟,曹洪曹仁,而夏侯家和曹家的下一辈像曹彰也是人中豪杰,手下的兵士都是勇武善战,当时让人谈之色变的虎豹骑和泰山兵都是可以雄霸天下的力量。所以说,没道理曹操会失败。
但是事实就是曹操失败,三足鼎立,而这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曹操就有先天的劣势,东吴方面都是水战好手,而曹操方面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所以在大江上的话还是曹操吃亏,而且当时孙权雄才大略,手下也不缺一流的人才(不要相信三国演义,其实周瑜和鲁肃都是当时天下一等一的人才,周瑜擅长军事,而鲁肃擅长内政,君臣抱作一团,而有刘备方面的支援,曹操在赤壁之战方面遭遇了失败。

三国之中,曹魏最强,人才济济,特别是到后期,吴蜀都是人才凋零,而独有魏国人丁兴旺。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1.招贤纳士政策。作为三国的开国奠基者,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对人才都是求贤若渴。比如:曹操颁布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也曾发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甫,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孙权设立招贤馆,延揽大量人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名扬天下。
2.招贤的不同之处。曹操的延揽人才,具有很强的法治性、规范性。虽然曹操被认为是奸雄,但曹操在人才政策方面,很讲究规则,稳定性强。不论是谁,只要有才,都能得用。比如:曹操赤脚迎许攸,官渡之战后烧大臣的降书,陈琳等人都能容忍,更有对关羽的十年情义。而刘备和孙权,人为的因素太大。刘备靠桃园三结义,本身就有山头主义的基础,因此,西蜀内部也是帮派林立,益州派、荆州派、元老派、外来派等势力,暗中较量,造成人才环境不好。孙权,起初年幼,依靠周瑜、张昭,还算从谏如流,但后来逐渐变得疑心重重,独断专行,连陆逊这样的人都不能很好地使用。因此,人才政策的稳定,是曹操能够延揽更多人才的基础。
3.曹操揽才的独特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怎么说,皇帝在许昌,这在政治上就取得了优势。而在晋朝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一直都在北方,长安、洛阳等地,文人、士族、大门阀等等,北方居多。山东、河南、关中等一带,都是大家族的聚集地。直到100年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文人士族才向江南迁移。因此,充沛的人才资源和基础,对于曹操延揽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反之,蜀地相对偏远,江南虽好但文化底蕴还不够。
总之,由于正确的人才政策,雄厚的人才基础,宽广的揽才胸怀,使得魏国成为三国之中,人才最为兴旺的国家。

看三国,很多人都说蜀的失败是因为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导致蜀国后期没有人才可用,而魏国人才济济,这是为什么到最后魏灭蜀而司马氏最终统一天下的原因。然,这种种都只是表面现象,偶试着分析一下下,见笑见笑。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看一国之强弱就是看他的综合国力,而古时依然。魏国占有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尽有黄河流域。而在汉末,典型农耕文明的中国菁华之地尽在黄河流域,现在江南富庶之地还没有怎么得到开发。这只要看中国历史就能发现南渡政权基本上没有能够北上统一南方的,直到明代因为长江流域的开发,才能有朱元璋伐元成功的故事了。由此可见并不是因为人才的匮乏才导致蜀、吴的灭亡,很多战争层面上的东西不是人才可以决定的,你有奇才能取得一次战役的成功但这都大都是战术上的胜利,同大局并没有最大的帮助。曹魏在赤壁一战中可谓损失惨重,但还能再起大兵,直至统一天下都是因为魏国的国力大大超过蜀、吴。魏国在后期不也是国内党争严重,政变跌出,人才凋零的厉害,可最后还是成了天下共主,这就是国力的作用。可见,就算蜀国诸葛亮还在世,五虎上将也在还是避免不了灭国之运,以差不多四川一省之地对抗差不多大半个中国,这本就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

1.是三分归晋,而不是魏;
2.要是将三个国家的人才相比,吴、蜀是远比不上魏国的;初期,曹操起兵以来有族兄弟曹洪、曹仁、夏侯敦、夏侯渊为将,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刘晔,后又提拔李典、乐进,又得张辽、张合、高览等上将;而蜀国,依演义的说法是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再加上姜维,文官算得上的也就是徐庶、孔明、庞统、法正、郭攸之、费祎;人才上吴国都比蜀国强盛,武有甘宁、潘璋、凌统、周泰、黄盖、程普、韩当,文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张紘、诸葛瑾、陆逊、陆抗;
以此看来,蜀、吴在人才上的优势就很牵强了。
3.曹操起兵之初就大力推广屯田制度,这就使曹魏势力占有了更多的人口,并解决了军用钱粮问题,使得该势力有能力招募更多的兵士,壮大实力;就在曹操开展屯田时,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孙吴还没有掌控江东;这不难看出,在军备的积累和军队的发展上,曹魏势力就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也为官渡一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曹操一统河北,一时之间国力大增,这又有哪个势力比得了;
所以,人力、物力、财力曹魏政权都占尽优势。
4.赤壁之战后,曹魏败北,退至江北,可事实上对于魏之国力,赤壁的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恢复的;而此时,刘备入川,孙吴隔江守备;刘备放弃了中原广阔的地盘,川中虽易守难攻,富庶安定,但也限制了对外扩张,也不能拉近国力的差距;孙吴隔江划地而守没有继续追击魏军,其后合肥一战更是大败而归,可以说孙吴与曹魏相比,劣势是一目了然的;
这时,可以说刘备入川的一步,已经使其丧失了争霸的资格;孙吴的军力也只能凭借长江天险守成而已,何以与曹魏争锋!
5.三国鼎立后期,蜀、吴两家反目,成就了曹魏势力独大的局势,曹魏政权也达到顶峰。
6.魏国后期,朝中司马氏专权,可仍有沙场宿将在朝,新一代将领也崭露头角;而蜀国,孔明亡故,阿斗难辅,文武之列人才凋零,外无能征惯战之将,内无才智强盛之臣,怎与魏国争雄?吴国,孙皓残暴,一时朝中腥风血雨,民间人心惶惶;试问国尚未稳,何以征战?
7.刘备入川后,一直坚持荆州集团第一、益州集团第二,这样蜀中的人才就不能为之所用;孙吴坐拥江东,三世之主皆力求本地化,争得了江东一些强势家族的支持,陆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是也就不可避免的忽略了民间的人才;曹操求贤就不在乎人才的背景家世,甚至不在乎人才本身的缺点,并且能用人不疑,这就为他争得了更多的人心、更多的人才。

仅从这些方面,曹魏势力在乱世初期就不拘一格收揽贤才,大力开展屯田扩展军力,占据广阔的地域,掌握了大量人口,这样有了强盛的国力。
所以,司马氏能借魏国雄厚的国力一统天下,也是大事所趋吧。

楼主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三国鼎立,而最后司马借魏统一天下吧?
1,面积大,大搞屯田,国力强盛。
2,三国初期,三方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达到平衡。但后期,蜀汉老一辈的人才退下,并没有新一辈接班。东吴比之蜀汉稍微好点,但也不及从前。形成魏国一家独大。
3,后期各国政治拉开了差距。魏国虽然司马氏专权,但相对,吴、蜀的主幼国疑占很大优势。(孙权之子孙皓不是好鸟,荒淫无耻,残暴无道……。刘禅就不用说了吧?后期姜维都被黄皓逼得不敢回成都。)
4,军事方面,蜀汉自从刘备征东吴,被陆逊打败全军覆没之后,蜀国的军力就从未强大过,全靠诸葛一人苦苦支撑。神话般的五次主动北伐(传说中的六出祁山,其实只有两出),多是以少战多!
东吴的军力?一直也只是守成而已,从来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

经济、政治、军事、人才等各方面来看,三国初期鼎立,到后期魏国一家独大,战胜统一是必然。

首先,是晋国统一三国而不是魏。其次,历史上,魏国国力远胜于吴蜀,人才也比这两国多的多。别被三国演义所欺骗,论领土,蜀仅一州,吴国不过荆扬两州,而魏占据青徐雍凉豫并冀幽司兖等广大地域;论人口,蜀仅一百多万,十几万军队,吴两百多万人口23万军队,而魏有四百万人口60万军队,可见魏的国力超过吴蜀之和。而历史上论人才之盛魏也远超吴蜀,论军事,司马懿陆逊都在在诸葛亮之上,所谓五虎上将的军事才能也低于魏国五子良将。只是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帮蜀国吹牛而已。

  并不是魏国统一三国,魏国灭蜀,晋国代魏,晋国灭吴,三家归晋。

  三国时期,中国的精华地区在北方,南方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下表是三国人口表: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 28 94
吴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 183.3 767.28

  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魏国是三国中人口最多的,当然也是实力最强的。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若三方都不犯错的话,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最终是被魏统一了吗
是被晋统一的。最早被灭的就是魏,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随后就灭了蜀国,最后灭的东吴。由此统一全国建立了晋朝。

统一三国的是哪国
三国中的魏国首先被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后西晋先后灭亡西蜀和东吴统一中国,但是统一是短暂的,中国很快进入到南北朝时期,

三国谁一统天下?
统一如下:是司马炎,三国末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控制魏国实权。魏国灭掉蜀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掉魏帝,自己称帝,建立晋朝。然后继续攻打吴国,公元280年吴主孙浩奉玉玺投降。司马炎在朝堂之上指一凳子曰:孤设此座,等卿久已。吴主孙浩也说:臣在江南也曾设此座恭候陛下。简介:三国(220年...

三国到底是怎样统一的?
而到了司马懿夺了魏国军权,司马炎废除了文武兼职的丞相军阀政体,天下军权民政权财权都归皇帝司马炎,晋朝司马炎就统一了三国,攻灭了蜀吴。天下一统后,可惜司马炎制定了两个错误国策,使西晋又陷入大乱:一是,规定西晋由嫡长子继承皇位,而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也被立为皇帝,别的兄弟再贤达,也不立...

谁了解魏国统一三国到隋朝建立这段时间的历史?
魏国大将军司马昭于263年派兵灭蜀国,他的儿子司马炎废去魏国皇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朝,于280年派兵灭了吴国,统一天下,史称西晋,后五胡乱华,灭了西晋,晋朝皇族南迁,在南京建立东晋,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合成两晋南北朝,后又隋朝重新统一天下 ...

三国最后为什么是魏晋集团获得胜利 统一天下?
三国演义,魏蜀吴,总体来说,还是魏国实行农耕政策而鼎立中原。从魏国实行农耕政策以后,兵甲屯田。当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实行比鸟屯田的政策,一度在中原获得了很大的名声以及威望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得以发展壮大。反观蜀国,虽然说在演义里面,诸葛亮是七擒孟获,或者说是流出七三,但是事实上来讲...

三国演义中,是哪个国家统一三国,
晋国 司马炎 武帝司马炎(236-290)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三国。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为什么是魏国统一三国呢?
貌似是晋国统一的三国,魏早就被晋给干掉了

三国归一晋统一天下是怎么回事?
指:魏国由曹丕建立;蜀国刘备建立;吴国孙权建立。魏被司马氏篡权但未改国号,蜀被由司马家掌权的魏灭之后,司马炎篡权称帝改为晋之后由灭吴,所以说是晋统一天下。1、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

最后是谁统一了三国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