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下一句是什么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下一句是“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在史书《三国志》中,有《隆中对》一篇,讲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事。诸葛亮根据天下形势,为刘备一步一步,立足脚跟,三分天下,打好了理论基础。
三分是指:魏、蜀、吴。各据一方三分天下。其中是有曹操召领的曹魏,以孙氏父子兄弟经营的孙吴,有刘备为主关张诸葛辅佐的蜀国。从诸葛亮在茅庐中的见识表现出他的智慧。
诸葛亮主要影响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
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魔六出师描写的是哪个历史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末儿出六师"描写的是历史人物 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只天下事
百合的《蜀相》(杜甫)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伟略、举世公认的治国才干以及无人可及的忠贞使他收获了后世人们无限的敬仰。诸葛亮的粉丝可是多到生平功业文章不显的人甚至都难以跻身其中。在蜀汉政权的数十年历史上,从后主刘禅以下,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诸重臣到各大小臣僚,可说无一人不是孔明粉丝;“丞相”这个词在...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末儿出六师》描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礼县诸葛亮庙。已知句:本《三国志·诸葛亮传》及注引《汉晋春秋》,诸葛亮确已预见到天下三分的趋势,意识到了蜀汉成就王业理想的破灭,“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六出师:指诸葛亮建兴六年(228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之事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从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到周瑜的火烧赤壁,再到郭嘉的遗计定辽东,荀彧的驱虎吞狼。这些在我第二次读三国演义时是令我最为佩服的事物。 第三次看三国演义,看得是义,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他们的义气就令我咂舌,关羽投降了曹操,即使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相待...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描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真的这么神吗...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说的就是军师诸葛亮,这句话是对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功绩的高度赞美,正因为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一定程度上于内巩固政权,于外震慑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当时刘备死后,国内政权不稳,而后主刘禅又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人心...
请文学功底厚人,帮忙找一下这首歌里的典故
[00:35.29]歌锄禾 醉南山 梁父吟知天下先 这个是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 [00:58.67]掷墨简 绘长卷 士为知己跃龙潭 这个应该是说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吧 [01:04.40]点江山 且论峥嵘只手覆云翻 [01:11.26]乱世殇 起兵荒 青梅煮酒话短长 [01:17.85]朔风扬 沙场几番血染壮志恣疏狂 [01...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为什么还要北伐?
这是因为诸葛亮需要完成刘备的遗愿,他必须要北伐才能收复中原,才能够完成兴复汉室的愿望,因此他必须要北伐,这在他的出师表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写作文是第一段开头描述诸葛亮的一句诗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轻挥羽扇,早见曹操败北;凭三寸之舌,让江表群豪皆惊;依数尺之琴,使关中雄师尽退;七擒见证了他的英才;两表诉出了他的忠心;他虽为肉体凡胎,但却做为了许多非同凡响之事;他治理下的是块贫脊之地,辅佐的是位庸主,却让强魏,悍吴喂之如虎;他施行的刑法峻严,却无一人抱怨;他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