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和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有什么特殊意义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扩展资料: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
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参考资料:清明节有“双重性格”?清明节前说寒食--人民网
寒食节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和晋文公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1、寒食节的由来和来历
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颗大树被活活烧死。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2、寒食节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
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
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
1、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
2、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寒食节的由来和来历: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
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的特殊意义: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寒食节的意义介绍:
寒食节又名禁烟节、熟食节、冷节,是我国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冬至后数一百零五日即为寒食节,过节时禁止燃火,人们只能吃先前备好已冷却的熟食,寒食节由此得名。
相传,寒食节是纪念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而出现的。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列国颠沛流离十九年方登基即位。流亡期间,介子推始终护驾跟随,鞠躬尽瘁。晋文公归国后欲重赏介子推,不料,不图名利的介子推却躲入绵山不肯受赏。
追悔莫及的晋文公为了缅怀这位贤臣,便把介子推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并下令寒食节期间任何人均不准生火。从此,寒食节便流传下来。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得名“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是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之推。介之推是晋国的贤臣,侍奉的国君叫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回,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有一次,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困苦。平时,重耳靠从臣们采摘野菜野果充...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与什么和什么有关?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的名臣义士介子推的忠诚与牺牲。当时,晋文公流亡在外,介子推曾割肉供其充饥。晋文公复国后,介子推却不愿争功,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前往邀请他出山,介子推却坚持不出,最终在山林大火中抱母树下身亡。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人们在他在世的最后一天不点火做饭,只吃冷食,从而形...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来历
1.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2. 寒食节的来历与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纪念有关。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肉救他,但后来介子推避赏隐居,晋文公烧山逼他出山,结果介子推与母亲一同被烧死。晋文公深感愧疚,将介子推遇难日定为寒食节,以纪念他的忠诚和牺牲。3. 寒食节是距冬至一百零五...
寒食节有什么来历和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主要的节日方式是祭奠,踏春跟游玩等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寒食节已经跟清明节满满融合了,很少人记得这个节日。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
有寒食节的传说
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的活动有哪些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
寒食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哪些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 寒食节的来历小故事 据史籍记载,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段有关“寒食节”起源的故事。 在晋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19年,其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对他忠心...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的来源
1、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2、寒食节起源,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