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色温数值越高画面越暖?
在相机上,与色温的概念相反,白平衡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开尔文)。
白平衡的英文为White Balance,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相机的白平衡设定可以校准色温的偏差,在拍摄时我们可以大胆地调整白平衡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扩展资料
因为是跟别的光源比较时相逆的标准,黑体辐射体的色温等于它表面的开尔文温度, 现代使用以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第一代开尔文男爵为名的温标。
白炽灯就非常接近于一个黑体辐射体。不少其他光源,诸如荧光灯,并不按照黑体的放射曲线辐射能量,所以其经常和相关色温(CCT)联系在一起,这是找到光源的感知色温跟黑体最相近的方式。因为白炽灯并不需要这种处理,白炽灯的CCT其实相当简单,就是它那未经调整的开氏温标值,像加热的黑体辐射体那样。
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拍摄的画面中呈现出“真正”的白色。不同性质的光源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比如,蜡烛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而黄昏过后的光线则会为景物披上一层蓝色的冷调。
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光线做出补偿,所以无论在暖调还是冷调的光线环境下,我们用肉眼看一张白纸永远还是白色的。但是相机则不是如此,它只会直接记录呈现在它面前的色彩,这就会导致画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平衡
不可能反着,色温数值越高画面越暖色调,色温数值越低画面越冷色调,他们是一致的
色温是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开始加温所呈现的颜色的表示,加热多少温度,就是多少K,用开氏度表示。
实际光线用眼睛看的话,就是色温越低越暖(波长越长的色光),色温越高颜色越冷(波长短)。相机的颜色主要和色温设置与实际色温的差值决定的。
当相机色温设置等于实际色温时,该光线的颜色就是中性色,即比如当相机设置为2000K拍摄烛光时,那么烛光就是中性的,灰色或者白色,没有色调,而不是眼睛应该看到的黄色;而当设置用10000K拍烛光时,烛光就呈现极度的暖色。
如果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就称为某K色温。如100W灯泡发出的光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2527℃时的颜色相同,那么这只灯泡发出的光的色温就是:(2527+273)K=2800K。
扩展资料:
利用自然光拍摄时,由于不同时间段光线的色温并不相同,因此拍摄出来的照片色彩也并不相同。例如,在晴朗的蓝天下拍摄时,由于光线的色温较高,因此照片偏冷色调。
而如果在黄昏时拍摄时,由于光线的色温较低,因此照片偏暖色调。利用人工光线进行拍摄时,也会出现光源类型不同,拍摄出来的照片色调不同的情况。
根据太阳在天空移动的位置,太阳的颜色会转变成红色、橘色、黄色、白色。在一天中,太阳光颜色的改变主要是大气层的反射作用造成的,更通俗的话:是光线被改变了,跟黑体辐射无关。
由于白天的自然光源属于较高的色温,而到了黄昏的自然光源属于低色温,因此人类的大脑在高色温照明下会比较有精神,而在低色温照明下则会认为该睡了;照明色温宜依照时间调整高低。
就算当太阳仅仅比水平线高一点,还是可以通过估计它的视色温(视色温会根据大气情况改变)而计算出它的有效温度。因此,就算太阳看起来是红的,并且此时视色温为2500K,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实它实际上的有效温度大约是5770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温
实际光线用眼睛看的话,就是色温越低越暖(波长越长的色光),色温越高颜色越冷(波长短)。相机的颜色主要和色温设置与实际色温的差值决定的,当相机色温设置等于实际色温时,该光线的颜色就是中性色,即比如当相机设置为2000K拍摄烛光时,那么烛光就是中性的,灰色或者白色,没有色调,而不是你眼睛应该看到的黄色;而当设置用10000K拍烛光时,烛光就呈现极度的暖色。这就是相机如何比较各个颜色而使照片颜色丰富的原理。如果想拍出正常的烛光的黄色,应该用接近5000K的色温设置,这样烛光色温比设置低会显暖色,而又不会太黄。简单说就是这样,其中原理不必深究~~~~~~~~~~~~
色温是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开始加温所呈现的颜色的表示,加热多少温度,就是多少K,用开氏度表示。
实际光线用眼睛看的话,就是色温越低越暖(波长越长的色光),色温越高颜色越冷(波长短)。相机的颜色主要和色温设置与实际色温的差值决定的,当相机色温设置等于实际色温时,该光线的颜色就是中性色,即比如当相机设置为2000K拍摄烛光时,那么烛光就是中性的,灰色或者白色,没有色调,而不是你眼睛应该看到的黄色;而当设置用10000K拍烛光时,烛光就呈现极度的暖色。这就是相机如何比较各个颜色而使照片颜色丰富的原理。如果想拍出正常的烛光的黄色,应该用接近5000K的色温设置,这样烛光色温比设置低会显暖色,而又不会太黄。简单说就是这样,其中原理不必深究。
为什么色温数值越高画面越暖?
实际光线用眼睛看的话,就是色温越低越暖(波长越长的色光),色温越高颜色越冷(波长短)。相机的颜色主要和色温设置与实际色温的差值决定的。当相机色温设置等于实际色温时,该光线的颜色就是中性色,即比如当相机设置为2000K拍摄烛光时,那么烛光就是中性的,灰色或者白色,没有色调,而不是眼睛应该...
相机色温高低和颜色冷暖关系?
1、色温:是理想黑体受热后发光,用受热的温度(绝对温度K)表示它的发光颜色,色温越低,颜色越红,称暖色调,色温越高,颜色白里偏蓝,称冷色调。2、相机里的白平衡设置,是设定“标准白”的色温,就是你确定白色是由多少蓝、绿、红混合成的,假如你设的白平衡色温高,由4份蓝、3份绿、3份红组...
将相机的k值调高画面的变化是
该变化是画面整体色调偏红橙。K值是相机白平衡的一种调整方式,用于调整环境色温。当K值调高时,相机认为环境色温高,会往画面中添加红色来中和,使画面偏红橙。K值是相机白平衡偏移的一个设置,K值越大,画面越偏暖(红\/橙色),K值越小,画面越偏冷(蓝\/紫色)。
显示器色温怎么调最好
色温越高,颜色越冷,蓝色成分越多;色温越低,颜色越暖,黄色成分越多。不同场景下,色温的选择有所不同。在阅读时,建议选择低色温(4000K至5000K),以减轻眼睛疲劳。低色温可以减少屏幕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提供柔和的视觉效果,适合长时间阅读。在办公室环境中,建议选择中等色温(5000K至6500K)。...
...低越暖吗?但为什么相机里的自定义白平衡数值越高越暖
在相机上,与色温的概念相反,白平衡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
显示器色温多少合适
在显示器色彩选择上,常见的色温值有5000K、6500K、9300K等。色温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显示颜色的倾向性。色温越高,意味着画面色调偏蓝,展现出冷色调的效果;相反,色温越低,则意味着色调偏红,暖色调更为明显。在观看效果上,5600K至6500K的色温区间是最为适宜的。
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的单位是K(开尔文),其中高K值代表冷色调(如蓝色),而低K值则代表暖色调(如红色)。在摄影中,白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用于校正图像的偏色。与色温一样,白平衡的单位也是K,但方向相反:K值越高越暖,K值越低越冷。当色温与白平衡的K值相匹配时,照片的色彩将更加真实。为了形象地...
相机色温是什么意思?
相机色温是指照片所呈现出来的整体色调偏暖还是偏冷的度量。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K),其值越高则代表照片的色调越偏白,越低则代表色调越偏暖。相机色温的调整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来实现,不过在拍摄时如果忘记调节白平衡,那么照片的呈现可能会偏离实际色彩。调整相机色温是摄影师在拍摄时非常重要的一个...
高考结束,假期在家从零学摄影之色温白平衡怎么调?
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白平衡和色温的数值是相反的。K值越小 色温越冷,K值越大 色温越暖。调整白平衡相机有对应的模式调整白平衡。画面偏冷,调高白平衡;画面偏暖,调低白平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的色温为什么越高颜色越暖,色温值越大不是应该越冷吗?
色温在摄影中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决定了照片的色调是暖还是冷。初看之下,人们可能会觉得色温值越大,画面就应该越冷,因为“大”似乎意味着“高”或“强”。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微妙的物理原理。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从光线的属性开始探讨。在自然光环境下,早晨的光线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