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君主是赢姓赵氏,秦昭襄王名嬴稷,秦始皇名嬴政,赵国君主也是赢姓赵氏,为什么赵孝成王叫赵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2
秦国和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为什么秦国君主叫嬴某某而赵国君主叫赵某某?

这是中国历史上姓与氏造成的。
姓为本家,氏为分家。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国君主是嬴姓赵氏。但是史学家多以嬴作为秦王姓氏。也有以国名、地名为姓的。
如田姓,先祖被封在陈国,又称为陈氏,春秋晚期,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被齐桓公接纳,并将“田”这么一块地方封给他,于是,自陈完起,后世子孙又称田氏,陈完即田齐政权的始祖。
而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又叫卫鞅。后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因被秦国分封于“商”地,所以称商鞅。

扩展资料:
氏在先秦的含义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将“氏”字在先秦时代的含义如下:
其一,实前义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其二,“姓”即是子女,子女相为亲,相组为族。所以广其义,姓可作族属、族人解,亦可以进一步将之理解为泛称的“族”的意思,如殷墟卜辞中之“多生”西周春秋金文中之“百生”。
在卜辞中“多生”是指占卜主体(王)的亲族。西周金文中的“百生”,从铭文内容看,可以用来称本族族人,也可以泛指没有亲族关系的其他族的族人。
至于东周文献中所见的“百姓”,则不仅可以有以上“百生”之义,而且有的含义更广泛,几乎近于今日所说之百姓,即民众,旧解或将”百姓”释为“百官”,其说不可信。
其三,“姓”本义既为女子所生子嗣,则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组成的亲族也可以称为“姓”。以表示其同出于一个女性始祖的这种特殊的亲属关系。
这是“姓”的另一引申义。此种亲族组织强调女性始祖,则当如许多学者所推拟的。其最初必形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即夫从妻居,子女属于母族,世系以母方计。对于这种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组织的名称,杨希枚先生主张称为“姓族”。
典籍所记姬姓、姜姓,最初应皆属母系姓族,姬、姜则是此种母系姓族之名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妻从夫居,子女不再属母族而归于父族,世系以父方计,所以母系姓族遂转为父系姓族。此后,父系姓族仍然使用着母系姓族的名号。
今日所见古姓族名号如姬、姜、姒、妫等皆带女旁,虽造字时间不早,但从女可能表明其本原与母系姓族有关。父系姓族所以沿用之,则当是因为在母系向父系转变之初,子女虽已属父族,但仍以其母之姓族名号为族名,后延续作为父系姓族的名号,同于传说的黄帝诸子异姓之例。
在商代、周代这一历史阶段,诸父系姓族实皆已分化为若干独立的、以宗族形态存立的分支(即卜文所谓氏)但姓族在商代的作用仍比较明显,仍有实体性质,可以认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家族。
姓族到周代后多只有名义上与观念上的作用,已非实体,不具有组织上共同的联系与政治、经济或宗教生活,亦即不属于所谓的家族。
其四,“姓”在东周文献中有时是指姓族之名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没错,赵秦两国就是同祖同源的,他们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两个支脉,分别是兄弟俩的后裔。这兄弟俩一个叫恶来,是哥哥。另一个叫季胜,是弟弟。他们的爸爸叫蜚廉,是纣王的重臣。
恶来与爸爸一起在纣的手下当大臣,在周伐商之际,恶来被周武王杀死,其家庭破落,家人被周朝贬为奴隶。但是同为纣王大臣的蜚廉并没有死,他跑回老家霍泰山,抚育次子季胜并将家业交给他继承,同时还将扶恤照顾恶来儿孙的重担也委托给他。季胜成为嬴家的家主族长。
季胜的后代在周朝比较辉煌,他的儿子孟增是周成王的近臣,获得皋狼之地。传到造父时,成为周穆王的御用车手,在众所周知平徐战争中立功受封,成为赵氏始祖。这时,身为奴隶的恶来后人仍旧在依附造父求生,所以随着家主一起以赵为氏,当然,他们只是赵氏的一个旁支。
造父自己的直系后裔一直在周朝廷为官直至西周末代天子幽王时期,由于朝廷黑暗,赵家改投晋国为官。其后裔历经十数代发展成为赵国。而恶来后裔在季脉-造父一脉的庇佑下得以生存繁衍并逐渐摆脱奴隶身份,到非子时,因育马有功并由于一段特殊原因受封成为附庸。其后发展成秦国。
所以,不论是本宗还是旁支,赵和秦都是嬴姓赵氏。按照先秦人士男子称氏不称姓的习俗,秦国君主的名字与赵国君主一样都应被称为“赵某”,所以秦始皇的全名是“赵政”而不是“嬴政”,武灵王叫“赵雍”而不是“嬴雍”。只不过两周时期的史书在记载各国君主时只记其名不称其氏,所以“赵政”“赵雍”这种叫法只出现在汉代史书里。并不是到战国末才演变为“姓赵氏”。

嬴姓,秦朝国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曾孙帝颛顼的后代,也是姬姓最早分化出来的姓氏之一,21世纪初有人口数万。一位90后的嬴楠姑娘,老家在江苏睢宁县梁集镇嬴庄村,村里人大多姓嬴,为了编撰嬴姓族谱,正在想办法弄清楚嬴姓人口及其分布情况。

简介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赐他姓嬴。

《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少昊氏是黄帝的儿子,是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执政期间"以鸟纪官",制定历法,首创"二十八宿"的命名方法,统治区域在今山东一带。相传少昊氏在位时间长达84年,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认为,他的时代横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少昊氏的后裔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曾接受大禹的禅位,成为华夏首领。然而,大禹的儿子夏启为了争夺首领之位,与伯益展开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华夏族自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大火拼。最终,伯益兵败被杀,夏启建立夏朝,开启了"家天下"时代。《史记·秦本纪》记载,商王太戊时期,伯益的后裔中衍辅佐有功,嬴姓开始显赫。周缪王时期,中衍的后裔造父因为开车技术好,被封在赵城,造父一族从此称"赵"氏,这是后来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最初来源。周孝王时期,造父的后裔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在秦地专门负责养马,号称"秦嬴"。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当时的秦襄公嬴开站对了队伍,选择拥立周平王,后来被封为诸侯,获赐岐山以西的土地。从此,秦国便以这片土地为根据地逐渐强盛,直到500多年后,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秦帝国。

嬴姓分支

"嬴姓十四氏"源于最早从嬴姓分出来的13个氏,这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tán,谈)氏、莒(jǔ,举)氏、终黎氏、运奄氏、菟(tú,途)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如今的廉、谷、钟、梁、黄、费、徐、秦、许、江、赵、李、马、葛、缪、钟、谭、瞿、金、苏、英、裴、邝、旷等姓,除了李、赵、马等外,几乎单一源于嬴姓。

秦国祖先造父被封在赵城,所以是赵氏。

嬴姓和子姓。赢姓的传说和子姓的传说类似,应该同为东方民族共同传说的变种。赢姓和子姓的关系类似于姜姓和姬姓的关系。姬姓为姜姓分出来的。同样子姓也是从嬴姓分化出来的。

嬴姓现状

秦朝灭亡后,六国遗民都痛恨秦国,秦国嬴姓人四散逃亡,为躲避追杀,嬴姓人改为他姓隐居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罕有记载。21世纪,嬴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个省份均有分布。江苏嬴姓人最多,但分布比较分散;四川、贵州两省嬴姓人口总数约4000人,祖上曾出过大将;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有上千嬴姓人居住,其他地市相加也有约千人;其他各省嬴姓人口相加,约有4000人。

嬴姓赵氏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山西洪洞(一说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

嬴姓赵氏始于西周造父,造父为伯益的十五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由来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

嬴姓赵氏始于西周造父,造父为伯益的十五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青铜甬道铭文》:"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嬴姓赵氏由来。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赵非子因功封于秦亭,后来发展成为秦国。 周幽王时造父嫡系五世孙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自叔带以下,晋国赵氏益兴,五世而至赵夙。春秋末期赵氏与晋国韩氏、晋国魏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

先祖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季胜-女防、孟增-旁皋、衡父-太几、造父

赵世系

造父→渠父→安父→梁父→伯莒父→奄父→叔带→明祖→明父→公明→赵夙→赵共孟→赵衰

秦世系

太几-大骆-非子

秦国历代君主

非子(约前900—前858年)    秦侯(前857—前848年)    公伯(前847—前845年)    秦仲(前844—前822年)    秦庄公(前821—前778年)    

秦襄公(前777—前766年)    秦文公(前765—前716年)    秦靖公(未即位)    秦宪公(前715—前704年)    秦出子(前703—前698年)    

秦武公(前697—前678年)    秦德公(前677—前676年)    秦宣公(前675—前664年)    秦成公(前663—前660年)    秦穆公(前659—前621年)    

秦康公(前620—前609年)    秦共公(前608—前604年)    秦桓公(前603—前577年)    秦景公(前576—前537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    

秦夷公(未即位)    秦惠公(前500—前491年)    秦悼公(前490—前477年)    秦厉共公(前476—前443年)    秦躁公(前442—前429年)    

秦怀公(前428—前445年)    秦灵公(前424—前415年)    秦简公(前414—前400年)    秦出公(前386—前385年)    秦献公(前384—前362年)    

秦孝公(前361—前338年)    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年)    秦武王(前310—前307年)    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    

秦庄襄王(前250—前247年)    秦始皇帝(前246—前210年)    秦二世(前209—前207年)    秦王子婴(前206年)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假设你读高中的时候进去的时候是实验一班,那么你的代号自然是“实验一班学生”,班级里面各种奇葩学霸,你在那里面混得不怎么样。不过到了高二文理分科了,你进了其他班级(假设是文科一班),一下子混成了第一名,还当了班长,成为这个班级的学霸。

那么多年以后功成名就,你是对自己是“文科一班班长”,还是“实验一班学生”的身份记忆清楚?你是希望老同学遇到你的时候叫你“班长”,还是学渣?

嬴政就是这么个开局,他是秦异人质子赵国的时候所生,所以是“嬴姓赵氏”,成长期间称其为“赵政”是正常现象。然后突然有一天,他成为了秦国的王,你认为他还会留恋这个稍带一点侮辱性质的“赵氏”的姓吗?自然是立刻恢复嬴姓,同时对往事不再提起。

我们今天称之为“赵政”,那是因为过了两千年。当事之时,人人称其为王,后来称皇,别说“赵政”,就算你叫他“嬴政”,僭越非礼的罪名也够被坑杀的。

赵孝成王为什么被称为“赵丹”,理由和上面是一样的。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也就是说赵国国君本来就姓嬴,只是后来因地域以“赵”作为氏来区别其他族群。

赵丹姓嬴不错,但是他生于赵,长于赵,并且成为赵王。相当于高一进了实验班,又当了实验班的学霸兼班长,他自然是被称为“实验班班长”,不像嬴政一样去文科班(回秦)当班长,所以他的称呼自然是“赵丹”。

上古只有八大姓,中华儿女千千万,算起来都是一家人。因此才会有“氏”的产生,对不同族群,后来是不同国家的人做出区别。

秦国嬴姓为主称王,王者自然恢复嬴姓,赵国赵姓为主称王,王者自然使用赵氏。



看看《史记》,再看看《汉书》《淮南子》这些经典里秦始皇叫什么。都是叫赵政。汉代正史上就没有“嬴政”这个名,这是个伪名。为什么汉代正史没有这个伪名?因为汉代与秦代时代相连,文化相通,汉代人最了解秦代社会制度和习俗,他们不会叫错。待到年代久远再经历几次胡人入侵文化断代,后面就搞不清秦汉社会的细节了,开始胡编乱造,越到现代,胡编乱造的就越多,就有了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堂。

赵孝成王以国为姓,所以叫赵丹。
秦始皇名嬴政另也称之为秦政。

嬴稷和嬴政什么关系 嬴稷和嬴政是何关系
1、嬴政是嬴稷的曾孙。2、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3、赢稷是秦朝秦惠文王的次子,秦惠文王死后由赢稷的兄长秦武王继承皇位。秦武王生性刚烈,上位没有多久...

大秦帝国赢稷之后是谁?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一作式),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

秦昭襄王在位时相为谁 秦昭襄王在位时谁是相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时,丞相有樗里疾、魏冉、范雎、蔡泽等。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秦昭...

中国战国时代时秦昭襄王时候的区域构成是怎样的?
中国战国时代时秦昭襄王时候的中国地图如下: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

秦始皇是赢稷的后代吗?
赢稷的下一任皇帝是秦孝文王,是秦始皇的祖父。分析:1、赢稷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在世时间为: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子孝文王嬴柱嗣位。2...

秦昭襄王嬴稷与秦始皇的关系是什么?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秦庄襄王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亦作子楚),是秦孝文王(安国君)与夏姬所生,也是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嬴政建立秦朝时,追封其为太上皇。秦庄襄王简介:秦昭襄王嬴稷共两个儿子:...

嬴政和嬴稷什么关系
嬴政和嬴稷是祖孙关系。拓展知识:嬴稷是秦昭襄王,嬴政是秦始皇,这两位历史人物是祖孙关系。嬴稷是秦始皇的高祖父(爷爷爷爷),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赢政的曾祖父。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赵氏 ,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 ,也有吕政一说(详见&...

公子稷和秦始皇的关系是什么?
公子稷是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

赢稷是秦始皇的什么
问题二:请问赢稷的下一任皇帝是谁,他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孝文王(公元前302年D公元前250年[1] ),嬴姓,赵氏,名柱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问题三:芈月儿子赢稷做了几年大王才到秦始皇?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前306年即位,前251年10月崩,在位56年。

秦昭王嬴稷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二、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