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我国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点吗?汉服的五种形制指的是哪五种?
汉服是我国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点,同时也是我国服饰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又称汉装、华服、华夏衣冠,一般指的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是从黄帝时期至明末清初这四千多年时间里,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的服装体系。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华夏文明有两个核心构件:一为礼仪,二为美服。
汉服的历史悠久、样式华美,意蕴深远,它不仅承载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更以其独特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锦绣中华之壮美、衣冠上国之礼仪。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念、哲学思想、礼仪法度、审美品位等,都在汉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01 汉服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念
“上衣下裳”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服饰形制,也是历代礼服的最高形制。《易经》说此制取自于天地的形与色。古人认为天是轻清之气上升而成,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故天在上,地在下,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衣在上,裳在下。从色彩上看,古人认为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即“天玄地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祭祀等礼服的上衣多为黑、玄等深色,下裳则可以用黄、红等较为明艳的颜色。色彩搭配上讲究“衣正色,裳间色”,即上衣的颜色要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可以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交错。
02 汉服体现了古代的哲学思想
深衣是最具代表性的汉服形制之一,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裳,然后再将其缝缀在一起,使其上下相连成为一体,可以使身体深藏不露,故名深衣。深衣既遵循了上下分裁的古制,又满足了“被体深遂”的要求,使得上下一体且与人体实现了完美吻合,正符合“天地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汉服款式上的体现。
03 汉服承载了古代的礼仪法度
朱子深衣是最能够体现汉服礼仪法度的一种制式,它的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礼仪教化的理念,十分耐人寻味。如上衣前后共用布四片,象征一年有四季;下裳前后用布十二片,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象征天道圆融;交领处成矩状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交领右衽使得衣襟在胸前交叉后整体向右倾斜,不仅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认知,也体现了传统伦理中“以右为尊”的思想观念。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表示做人要正直向上;衣带垂直脚踝,代表正直;下襟齐地,则代表权衡公平。 穿上朱子深衣,不但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进退行走之间还要想到为人的权衡中正,顺应四时的起居习惯,达到与天地自然的融合。
“服以载道”,世界上还找不出哪个民族能够像汉民族这样,通过一袭衣衫,就能够寄托和传达出如此丰富而厚重的深意!
对于汉服的形制解读有多种,但都只是在其基础形制上,随时代变更的不同表现形式。
汉服四大基本形制
1.衣裳制(上衣下裳制)
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上身穿衣,下身穿裳,下裳中的“裳”也即裙子,上衣下裳制是汉服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汉语所谓“衣裳”就是来源于此。
“上衣下裳”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服饰形制,产生流行的主要时代是先秦,是汉服的源头、基础形制。上衣下裳也是适应性最广的穿法,不限男女,既可以是华贵严肃的礼服,也可以是方便轻松的常服,汉代以后流行的上襦下裙制、上衣下裤制本质上也都属于“上衣下裳”。
2.深衣制(上下连缝制)
深衣制形成于周朝,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也即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深衣男女均可穿,既可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
深衣分为直裾和曲裾两大类,主要作为正规场合礼服,大气儒雅、中正平和、风韵满满,男女皆穿。其中,直裾左大襟从前胸绕到右后方之后垂直而下,简洁干练、中正肃穆,是历代男子礼服的通用服饰,影响极其深远。
曲裾中,“裾”即裙子,曲裾就是弯曲盘绕的裙子,和直裾相比,它的襟围着下身层层盘绕,最后系于腰部,其曲线优美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在汉朝,上至皇帝及文武百官、下至平民布衣皆穿曲裾。
3.袍服制(上下通裁制)
即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这一形制始创于隋唐,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自古汉服都是分上下两截的。
通裁制种类很多,有圆领袍、襕衫、直裰、直身、道袍、褙子、长衫、僧衣等,最流行的时期在宋代和明代。皇帝贵族平时也喜欢这么穿,文人骚客们更是将其作为休闲装。
4.襦裙制(上衣下裳的演变)
襦即短上衣。襦裙不是指一种裙子,而是上襦加下裙,是一套服饰的统称。
襦裙的本质还是上衣下裳制。发展到春秋战国后,古老的上衣下裳往往称为襦裙,汉朝以后又被特指为女子襦裙,即短衣长裙,腰间以绳带系扎,衣在内、裙在外。各朝各代在襦裙的基本形制下衍生出高腰襦裙、半臂襦裙、对襟襦裙、齐胸襦裙等。这些款式一般用于常服,普及面很广。
汉服并不能算是我国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汉服的五种形制指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襦袴制。
汉服并不是我国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点,汉服只是一种服饰从汉服是看不出礼仪之邦的。指的是袍服制,衣裳制,襦袴制,深衣制,襦裙制。
是的,汉服的五种形制有:衣裳制(上衣下裳)、深衣制(上下缝接)、袍服制(通体整裁)、襦裙制(上衣下裳演变)、襦袴制(上衣下裳演变),其中衣裳制是最原始的形制。
汉服描述错误的是
汉服描述错误的是衣是由上衣下裳组成的。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也有人称为汉装、华服、汉衣冠,是由黄帝时期到明末清初期间,汉族以华夏礼仪文化为内涵发展出的民族服饰。它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
中国传统的礼服包括
2. 中国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服饰之代表,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3. 中国传统服装的基本形制有两种,分别是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4.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和“赛里斯国”...
可以介绍一下汉服有关的知识吗?
———什么是汉服,汉服的定义 ●汉服是从汉至清末,在汉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各朝汉服的形制特点 ●唐代——丰美华丽 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pei)等构成,流行穿半袖,间色裙,仕女出行往往...
汉服彰显出什么
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
汉服的出现,真的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吗?
汉服自古以来就体现了我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穿汉服。那么这种做法真的是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我觉得不是,其实大多数人穿汉服只是因为汉服唯美。要知道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去模仿古人的穿着。而且现代的汉服也不是...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是什么
1、汉族,汉族的民族服装为汉服,中式服装之一,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2、苗族,简称苗服,苗服的主要特色是其光彩夺目的银饰;3、俄罗斯族,俄服与...
汉服宣传标语?
汉服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服饰,也叫汉衣冠、华服,是华夏古文明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回眸一笑,秋波流转星河灿烂,映衬雅致清丽的美景,宛若画中美人。一袭浅白华服,交领右衽,贴在她的心口,宽广的袂口里,她的纤纤玉手牵住我的手。
你赞成汉服复兴吗?请说出你的想法!
汉服装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装、华服、汉服冠服,是黄帝时代至明末清初期间,以华夏礼制文化为内涵的一种汉族服饰。作为中国“衣冠国度”“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它承载着汉族刺绣等优秀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工艺美术,受到保护。曾一度无人问津,如今...
中国传统的礼服包括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族男子服饰:华夏冠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
论汉服的传统精神和现代意义
同时,汉服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总的来说,汉服的传统精神体现了礼仪之邦的文明底蕴和审美追求,而其现代意义则在于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汉服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唤醒和弘扬,具有深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