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佬话的特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8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个人感觉先看一些文学味道比较浓的历史书籍或者古典感觉比较深的文学作品,首先培养兴趣,利用里面比较有吸引力的情节使自己能够沉下心来看一些东西。慢慢习惯了自己就会对那种文学味道比较浓的东西感兴趣了。我们班有一个学理科的后来也比较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就是从看关于历史的东西开始的。

声调数最多的汉语方言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博白地佬话不仅保留了古汉语中的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而且还保留了入声的古老形式。在入声中又分为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声调数目高达10个。
广西语文学会会长、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秦似(原名王缉和)在美国《美洲华侨日报》发表《回乡散记》说:“谈到乡音,我们乡里讲的是一种土白话,……属于粤语的分支。这种土白话保存了《广韵》(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韵书)的声调系统,至今仍有10个调数。在中国,大概是声调最多的汉语方言。这一点与我的父亲(王力)成为汉语音韵学专家不无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唐作藩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杰出的开拓者》一文说:“王力早年留学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1931年完成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用科学的方法描述了博白方言的语音系统,发现博白方音有十个调类(这是到目前为止所了解的汉语方言调类最多的一种),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语言研究院给王力颁发了特别奖金,使该书能以法文在法国出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中古音韵的活化石
博白地老话有声母24个,韵母46滚,声调10个,保留了《广韵》的语音系统。《广韵》是一税研究中国中古语言的书,书中将所收的26194字分四声206韵。而真正有把这206韵区别得比较清楚的,只有地佬话和闽南话,可以称得上是中古音韵的活化石。跟现代普通话比较,地佬话的韵母数要多出三分之一以上,声调数要多出一倍以上,故普通话与地佬话根本无法通话。与广州话相比,地佬话比广州话更接近古音 。
中古汉语三十六个字母中的牙喉音(见、溪、群、疑、影、匣)在前高元音前面,现代普通话及某些方言已转化为舌面音,而地佬话却依然保留了舌根音的读法。如奇、技、寄等字。古见系母字基本读舌根音和喉擦音,但在臻、宕摄武器三等字,通摄三等晓匣母字有颚化现象,此与玉林话相同。
地佬话的疑母字全部保留了古读法,甚至“范”、“法”还保留有-m、-p收尾的读法。又和“吾”在古代的声母都是“疑”母,韵部亦相同,都属上古的“鱼”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策》有句话:“鱼欲用所善”。这里的“鱼”何义?根据古音通假的原则考释,此“鱼”可通假为“吾”。
地佬话系统保留了中古汉语韵母中带塞音韵尾的入声韵。从中古汉语到现代普通话,韵尾变化最突出的是收[-p]、[-t]、[-k]尾一类入声韵消失了。而博白地老话则保存得比较完整。如“十、一、六”三个数字,是个入声字,正好反映了古音的三种不同韵尾。十收[-p]、一收[-t]、六收[-k]。又如:“法”字在中古是收[-p]的,据语言普查,今天除博白地老话还保留着收[-p]的古读法外,其余粤方言的各县都已变成[-k]了。古全浊塞擦音清化后,基本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知、照”系声母的字,地老话用“ts’、 ts、s这套舌叶音与广州话近似。”“产”原是“生”字母,桂南许多县也同广州一样读ts’母了,可是博白还读s字,保留了古读法。
地老话保持了中古汉双辱鼻音韵尾。中古汉语有三种鼻音韵尾韵[-m]、[-n]、[-η],现代普通话和吴、湘、赣等方言韵都已丧失,合并到[-n]韵中,而地老话还保存着[-m]韵自成体系。如“凡”韵之“凡”、“范”、“犯”字,博白地老话很好地保留了[-m]收尾,而桂南其它各县都已读入[-n]尾了。博白的n能自成音节,所管的字大约有:“吾、梧、五、午、伍、误、悟、唔”等。否定副词“唔”字用处较少,一般仅用在“唔该”、“唔曾”、“唔充”等方言词中。
地老话声母系统比广州话多的两个声母为边擦音d和舌面鼻音n。边擦音d来源于古“心”母字,是比较特殊的声母,在汉语其它方言中很少见。其例字读法有:心、新、所、些、四、雪、线、速等。舌面鼻音n来源于古“日”母字,其例字如:“儿、二、耳、日、惹、染、人、认、弱、肉、牛”等。
以鼻音收尾的叫做阳声韵。如“音、英、因”三个字的发音,在古代分别收[-m]尾,[-η]尾,[-n]尾,而现代普通话和许多方言已经“音”、“因”不辩,有的方言甚至于“音,因,英”三个字音不分了。而地老话对古代这三种鼻音保存得最完整,对其音能清晰分辨。
此外,地老话还有一些语音现象和特点在汉语方言里也是比较特殊的。
如:博白地老话没有撮口呼。它把汉语撮口呼的字音读成齐齿呼。凡是广州话的y或y为首的韵母,地老话都变作i,如“猪、知”都读titsi’。北京读y的韵的,地老话读入ui韵,所以“虑、泪”同音,都读lui。这些特点也与玉林话不同。
地老话的ai韵所管的字如“体、米”等,在其它桂南各县则读ei。而其它县读ai韵的字,博白却读эi韵。
古全浊声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就桂南农村地区说,不论平声仄声,都读不送气声母。但县城的情况不一样。下面举古平声“皮、蒲、团、庭、渠、求、厨、虫”;古上声“被、簿、艇、巨、舅、柱、重”;古去声“避、步、段、定,县、旧,住、仲”;古入声“夺、伞、轴、蝶”等28个古全浊声母字为例。从现代语音学看来,“全浊”是指不送气的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α]、[g]、[dz]、[dz]、[dэ]、[z]、[]。玉林,岑溪,苍梧夏郢、昭平、蒙山五处基本上读不送气声母。而博白除“被、簿、夺”三字外,古平上入其它字都读送气声母,但古去声“八”字也读不送声母。而博白除“被、簿、夺”三字外,古平上入其它字都读送气声母,但古去声“八”字也读不送气声母。
Ei是博白特有的韵,地佬话读ei韵的字,在其它县读i,如“比、资、此、丝”等字的韵母不读i,而读ei。
εu在博白则作为很重要的韵出现,所管的字很多。在地佬话中全部“豪”韵字读入εu韵。博白县城柑子园话没有Dm韵,在南宁读en的字,如“针、心、林”等,已全部读入en韵,所以“三、心”同音。但离博白县城外一里多路的王力故里岐山坡,am与em就能区别,岐山坡话把三读dan,心读den。
博白城内地佬话“十、集、立”等与“答、甲、腊”等同韵,但离城一里多的岐山却能把这两个韵状分开,前者是ep,后者是ap。 1、地佬话中的古词
地老话除了系统保留古音外,还保留了大量的古词。如:睇(看)、企(站)、食(吃)、饮(喝)、落(下)、行(走)、髀(腿)、面(脸)、衫(衣服)、屐(木鞋)、(深烂稀泥)斟(叙谈)、搦(握拿)、捋(音劣、顺摸)、(给)等。
2、方言字
此外,地老话还保留了许多方言字,今用国际音标注录如下:
山(k han,盖)、口浪(loη涮)、项(hoη,小母鸡)、林(lam,倒塌)、戆(ηoη,傻)、孭(me,背小孩)、虾(há,欺负)、乳手(nin,乳房、奶)、扌灭(nit、掐)、罨(ηam,捂)、喘(ηa:m,合适)、蹲(la:n,爬)、踊(na:m,跨)、
(ηan,瘦小)。口伪(ηai,求)、
(ηat,压缩)、
(ηap,胡言)、涩(kips)、呃(ηa:k,骗)、踎(man,蹲)、扌蛮(ma:n,扳、扶)、掹(maη,拉)、乜(mat,什么)、擦(na,疤)、嬲(nau,生气)、火农(nuη,焦)、褛(lau,大衣)、扌罗(lo,取)、靓(leη,漂亮)、赖(lai,舔)、佢(ky,他)、嘢(sε,东西)等。
3、由于忌讳的特殊词汇
伞与散音,一般的心理都是“尚聚”而“厌散”,于是把“伞”改为“遮”,故称“雨伞”为“雨遮”。舌与蚀同音,做生意为图利,人们希望赚钱而不愿蚀本,故把“舌头”称为“利钱”把“猪舌头”叫做“猪脷”,“牛舌头”叫做“牛脷”,“脷”与“利”同音,寓“得利”之意,这就把被认为不吉利的词语改为吉利的称呼。又如农业生产希望风调雨顺,土地湿润,忌干旱,而猪肝的“肝”字与“干”同音,故把猪肝称为“猪湿”,同理,忌说“牛肝”、“鸡肝”、“鸭肝”、“鹅肝”,而改称为“牛湿”、“鸡湿”、“鸭湿”、“鹅湿”。此外,还将担杆(扁担)称为“担湿”。又如“通书”(日历),由于“书”与“输”同音,人们做生意怕蚀本,赌钱怕输光(通输),故把“通书”称作“旺历”(黄历)。
4、有音无字的方言词
地佬话由于历代口耳相传,无须借助文字记录,因而还出现了大量有音无字的方言词。
此外,说小孩长得肥胖,读“囊”阴平声;蚊虫叮咬所起的疙瘩,读“难”的阴去声;用清水摇涮过,读“浪”的阴上声;串连在一起,读“能”的阴去声;叫喊人,读“撬”的阴平声等等,不胜枚举。要把它们如实地写到纸面上来,确实难以找到音义合适的汉字。还有一些字,尽管能用汉字写出其音,但所表达的远非其意。如把“粘稠”叫“杰”(杰纳粥);把盖上称“级”(经私章级镬盖);把东西盛进容器叫做“笔”(笔煮饭,笔垃圾),凡此种种,都不能套用汉字固有含义来解释。
这话写不出来的土音词语,用语言底层理论来解释,其原来就是古越词语的一部份。是在古越族被同化而放弃自己原有语言之后仍然保留下来的,经过千百年的变化与淘汰,其中的一部份保存至今。由于这些词与汉语其他方言不同,从而成为地老话的方言词。
更有学者说,这些写不出来的地老话词语,实际上是从壮语里吸过来的。地老话本来就是古汉语与古越词长期交融的结果。在这个交融过程中,壮语吸收了汉语里面不少有用的东西,汉语言也从壮语(古越语的后身)吸收了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因素,不管交融程度怎样高,方言到底不同,当然难以找到相应的(音义都一样)汉字来表达它。这情况,恰好造成了地老话说得出而写不出的奇妙色彩和独特神韵。
此外,吴侬软语与地老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地老话说“帮衬”(帮助购买);“交关”(很,非常,很厉害);“松人”(放松而逃);“打赤肋”(光膀子,赤裸上身);“口岩 口岩”(刚才,刚好);“批”(削去),“烺”(读浪,不经烘晒,而把湿东西张挂风干);“训”(眼训,睡觉),“科头”(把头巾解开)等等,吴语也有这么样的说法。
但是,要说地老话与古越语“融合”,也有人持反对意见。1985年3月19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便给笔者来信说:“越语融合论是不对的,决不要这样提。所谓博白越族形成了博白地老话,是荒唐的。博白并没有越族。”
5、地老话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
地老话与普通话的差异,除了语音之外,其次就是词汇的差异。
⑴地老话与普通话不同的名词有:细蚊儿(小孩)、大只人(大人)、老豆(对外称自己的父亲)、细姑(小妹)、亚公(祖公)、老公(老人)、劳公(丈夫)、公爹(外祖父)、取蚕(蚯蚓)、鸽儿归(小青蛙)、马骝(猴子)、矮瓜(茄子)、金瓜(南瓜)、番薯(红茹)、山时(淮山)、镬(锅)、单车(自行车)、枧(肥皂)、枱(桌子)、雪条(冰棍)、热头(太阳)、月光(月亮)、篷鼻(雨盖)、潲水(泔水)、籺(糕)、屎郁(屁股)等。此外“果子”不叫果,而叫子。如棯子、桃子、李子、柑子、橙子、柚子、蕉子、荔枝子、龙眼子、黄皮子、菠萝子、芒果子、沙梨子等等。
⑵不同有形容词有:邋遢(肮脏)、靓(漂亮)、挟削(不大方、小气)、古肃(不声张)等。
⑶不同的动词有:扌罗(取,拉)、搦(拿)、扌蛮(扶)等。
⑷地老话构词次序与普通话相反的有:人客(客人)、鸡公(公鸡)、鸡母(母鸡)、鸡项(小母鸡)、牛牯(公牛)、牛母(母牛)、狗牯(公狗)、狗母(母狗)、鸭公(公鸭)、鸭母(母鸭)、鹅公(公鹅)、鹅母(母鹅)、羊牯(公羊)、羊母(母羊)、马牯(公马)、马母(母马)、兔公(公兔)、兔母(母兔)、闹热(热闹)等。
⑸人称代词:伝(我)、佢(他)。复数则加“吔”字,如伝吔,你吔,佢吼。
疑问代词:勿人(谁);做莫咯,作乜西(做什么));去先年、去先溪、去先旁、去噜年、去噜溪、去噜囡、去噜旁(去哪里?)先董(怎样)、先样董(怎么样?)。
⑹指示代词:个(这),如:个只(这个)、个噜、个溪、个朴(这里),个笪(这处,这一带),个咛(这些),咁(这样),个样董(这么样),呀(那),呀只(那个),呀溪、呀噜、呀朴(那里)、呀董(哪样)、呀样董(那么样)。
⑺付词,否定付词有:冇(没)、未(未曾)、勿(请勿)、唔(有)。唔曾(未曾)、唔咳(对不起)、唔充(难道)。
⑻程度付词:“好”。如:“先仲讲得好好地”。前面一个好字为程度付词。仲(还)、亦(也)。
⑼后置付词:“先”。如“你先走”,地老话说:“你行先”。付词“先”放在动词之后,普通话则无后置付词。又如:“彩”,例名“我冇单识听桂林话,我重识讲彩。”这里面的“彩”为后置付副,加重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⑽介词:着(被),如“个只碗着佢跌烂了啰”。在(从),如:“你在噜年来”(你从哪里来?)。
⑾连词:同,共(和)。如例名:“我同你都是广西人。”“佢共你都是够一担咯啰。”
⑿助词:咛(的),如例句:“我咛东西冇见了。”娘(些):例名:“你咛病好娘唔曾”(你的病好些没有?)喁(啦),例句:“冇早了喁”。耶,例名:“你重记得我彩耶?!”冇:“你识佢冇?”
6、常用词列表 常用字/词 意思 例 么 什么 么事 么人 冇 没或没有 冇时间 倾 一般是指多数人聊天 倾事情 聊/撩 玩 出去聊 揾 找 揾东西 攞或摞 拿 攞过来 闩 关 闩门 闩好 企 站 企身 企住 睇 看 睇电视 睇妹儿 分 给 分你 分我 己 第三人称 “他” 已得闲么 谂 想 谂么事 嫐 讨厌 厌恶 嫐死你噶 语气词 好噶 坏噶 咁/噉 语气词 咁大 咁多 嘅 语气词 来嘅 咯/啰 语气词 来咯 1、动词的体
(1)地老话表示动词进行体用:“住”、“紧”等字。例句:“佢正吃住饭”,“佢正打紧球”。
(2)表示完成体。用“齐”、“了”。例句:“我作齐作业了啰。”
2、地老话的句法有双宾语句:如例句“分本书我”,“分两文纸我”(给两块钱我)。普通话中指人的宾语一般都紧跟着动词,而指的宾语在指人的宾语后,地老话中指人的宾语可以放在被指物的宾语后面。
3、比较句:个只大过呀只(这个比那个大),“佢年纪大过我”(他年纪比我大),上面例句表明地老话表示比较的格式与普通话不同。地老话把被比较的词摆在两头,而中间嵌以“大过”,“小过”等,用“形容词+过”的格式。
4、普通话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如“非去不可”。地老话表示这种较强调的意思时,一般用肯定句式。如:“我硬要去”,“几大我都要去!”又如普通话:“我不去不行”,地老话则说“我冇去冇得。”
5、普通话说:“力气不够”,用的是主谓式,而地老话则相反,可说:“冇够力”,词序与普通话完全相反。
6、普通话说:“不太正确”,付词“太”在中心词前,而地老话却用“几多”放在中心词中。普通话的“太”作修饰用,而地老话的“几多”则是用补充的格式。如普通话:“你说的普通话不太正确。”地老话:“你讲咯普通话冇正几多。”
7、地老话还一些特别的重叠动词或形容词。如讨厌别人说话叨唠,就用:岩岩沉沉,啰啰嗦嗦,凸凸凹凹,沉沉赘赘,吱吱喳喳,翻翻复复等。开玩笑状谓:依依休休。调皮捣蛋状曰:勒勒骨骨。老实认真状谓:至至诚诚。普通话中有叠字现象,如“好好学习”,“慢慢商量”等,叠字使用时,如果本字(第一个字)原来是念上声或去声,那么第三个字就变调为阴平了。普通话叠字使用时只叠用两个,还没有见过有叠用三个的,然而地老话就有叠用三个的现象。例如:一妇人上街买水果,与水果贩的对话。妇人:“望见你个橘子青青青,得知甜嘛?”水果贩子:“你有见佢青青青,吃起身就知甜甜甜个禄。”“青青青”是指水果还没有熟透,“甜甜甜”即是指水果熟透了。吃起来口感非常好。



学佬话和闽南话有什么不同
学佬话与闽南话的发音特点各异,学佬话发音规范,音调平稳,语速较慢,这得益于官方语言标准化的影响;而闽南话口语化特征明显,音调变化大,语速较快,受到地方语言习惯的影响。语法上,学佬话与普通话接近,多采用主谓宾句式;闽南话则更加灵活,经常采用主谓补句式或省略主语,这源自两种语言的历史与文...

学佬话和闽南话有什么不同
学佬话和闽南话在发音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佬话倾向于标准发音,音调较为平缓,语速较慢,这与官方语言的标准化影响有关。相比之下,闽南话则显得更为口语化,音调变化丰富,语速也较快,这受到地方习惯语言的影响。从语法角度来看,学佬话与普通话更为接近,通常遵循主谓宾的句式结构。而闽南话则更加...

学佬话的发源与特点
福佬话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保留较多的古汉语词,二是与潮州话的词语基本相同;三是受官话(中州语音)的渗透而有差异性变化.传统的海陆丰正字戏(又称正音戏)就是以中州官话作为唱念的. 汕尾市地区在地理上与潮汕地区相接壤,但不属于潮汕地区。但是按照近似程度,汕尾市地区的闽南语,相较潮州话...

广东话佬是什么意思
此外,“佬”在某些地方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在广东的一些地区,“佬”可能被用于表示本地人的称呼,带有一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但这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接受程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不适。总的来说,广东话中的“佬”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含义,其具体的意义往往取决于语境...

地佬话特点
博白地佬话特点:声调与韵母的独特性 博白地佬话,一个中古汉语的活化石,以其声调与韵母的丰富多样性,展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魅力。其声调数目高达10个,包括了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以及入声的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声调最多的一种方言。博白地佬话的声调与...

学佬话属于潮汕话吗
学佬话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由于其复杂性和独特性,被当地人戏称为“学到老都学不会的话”。潮汕话在语言结构、发音和词汇上都有其特殊之处,这使得居住在潮汕地区的居民,尤其是那些来自邻近地区如客家的人,即便长期生活在这里,也很难完全掌握潮汕话。这种语言差异在历史上的婚姻迁移中尤为明显。

惠州话和学佬话区别
在词汇方面,惠州话和学佬话也存在差异。惠州话中许多词汇与普通话相近,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理解。然而,学佬话中的词汇则更多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使得它听起来更加古朴和独特。这种古音的存在,使得学佬话在语言交流中显得更为神秘和富有文化底蕴。此外,惠州话和学佬话在语法结构上也有不同之处。

惠州话和学佬话区别
惠州话的发音较为现代,保留了普通话的一些特点,因此在交流中显得更加顺畅。而学佬话则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发音上更加接近古代汉语,因此对于不熟悉潮汕方言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较为难懂。值得注意的是,学佬话与闽南语在发音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闽南语同样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这使得学佬话在听感上与...

广东话佬是什么意思
1. “佬”常用来指那些从事底层工作的人,如剃头师傅、卖鱼小贩等。这种称呼在草根阶层中使用,相互之间并不含有不尊敬的意思。2. 这个词有时也用来形容没有文化和见识的人,含有贬低之意。3. 对于从其他省份来到广东、四处流浪乞讨的人,会被称为“流民佬”,而本地乞丐则可能被称为“乞食佬”。...

学佬话的汕尾学佬话特点
潮汕音中的u韵,汕尾音为i的:如你(潮汕音“lu”,汕尾音“li”);去(潮汕音“khu”,汕尾音“khi”);橱(潮汕音“tu”,汕尾音“di”)。猪(潮汕音“tu”,汕尾音“di”)。鱼(潮汕音“hu”,汕尾音“hi”)。潮州音中的oi韵,汕尾音为ei(汕尾话没有oi韵),如会(潮汕音“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