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国以来有什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变化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然而梅州作为较发达省份的一个城市,其发展却是相当的缓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只是占了全省的5.8%,1.3%,1.5%,而工业总产值也只才占了全省的0.9%。
从上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梅州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还达不到省内的平均水平。制约着梅州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基础设施差,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条件——方便的交通运输环境;二是缺乏产业聚集效应,梅州不论在农业内部结构或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与珠三角、全省都存在明显差距。2002年梅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9.1∶36.2∶34.7,第一产业几乎占了1/3,而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是8.8%。就梅州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作物占有主导地位,经济作物以及市场适销对路、高效农作物所占比重较小;三是梅州缺乏营商所需的“城市氛围”。“城市氛围”包括:法律秩序、人文条件、行政效率、分工与协作体系等内容。尽管梅州的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近几年来,梅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发展显现好势头,去年梅州市GDP实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今年经济发展又实现了“开门红”。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工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州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的。
在地理位置上,梅州是闽粤赣三省的结合部,梅州位于泛珠三角东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地图上,底边靠着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沿海开放城市,背面依的是江西等内陆地区。可以说,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东部区域,梅州处于连结沿海内地,承接东西的枢纽位置,这里是发展配套产业的好地方。如在梅州投资汽车零配件产业,既可以为广州的汽车工业提供配套,也可以为闽东南的汽车厂商提供配套。在交通方面,过去交通一直落后的梅州后来居上,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371公里,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已全线投入运营。目前梅州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之首。梅州至福建龙岩高速公路即将动工,梅州至江西赣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也已在规划之中。在这4条高速公路建成后,梅州将成为闽粤赣边区通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其次,是产业梯度转移。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升级,梅州处于沿海和内陆过渡地带,生产成本低、资源丰富、靠近市场等,对沿海产业转移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丰富,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 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5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较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松口元魁塔、泮坑瀑布、蕉岭长潭一线天、兴宁合水水库、神光山、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平远南台山、五指石、五华益塘水库、丰顺温泉等景点,均以其雄、奇、幽、秀之特色吸引许多游客。此外,梅州还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称誉。近年随着梅州社会各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开发性农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梅州又有了“单丛茶之乡”,“山歌之乡”, “金柚之乡”的“新三乡”之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区域内物流将增加,将为梅州带来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机遇,概括地说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侨乡优势、生态优势等。所以我们说梅州山区潜力巨大,梅州发展充满希望,投资梅州充满商机!
所谓“无工不富”,工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匹快马。当前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产业发展规模不停状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与加强,梅州的经济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宽,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梅州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广东的一片热土。梅州正好此机会,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加快工业发展进程,抓住省、市高速公路开通和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契机,大搞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加快第二产业发展,赶上工业发展的“未班车”。另外,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结合当地各种资源,发展农副产业和各类手工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此类工业的发展成本低,就地取材,市场灵活,风险低,收益快。既能给当地人们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又能很好的激活市场,繁荣经济。如今,梅州已有不少地方品牌,如梅县的金柚、五叶神香烟、雁南飞的茶田、五华的长乐烧酒、大埔的陶瓷等。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力争打响品牌,使梅州成为连接各地商品交换的中介市场。
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口号的提出,可以看出发展特色经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是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旅游业发展日益兴旺,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快速增长点。梅州正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凭借山区的秀丽风景,参照江南水乡的旅游发展经验,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乡趣旅游,开发一套具有梅州客家特色的旅游服务业!雁南飞的“旅游与农业齐飞”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对于旅游业而言,依托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城市建设等进行开发,可以减少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推出更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以兴宁为例,兴宁的渡田河位于兴宁市罗浮镇西北部,离兴城68公里,离罗浮镇13公里是清澄碧绿的东江河的源头。因枫树坝水库的兴建,渡田河就象是“高峡出平湖”。它长约30多公里,最宽处2公里。北接江西寻邬县,南连枫树坝水库,是龙川至兴宁的水上运输线。渡田河区,蓝天祥云,湖光山色,景色十分迷人,春秋时节,到处可风流泉飞瀑,鸟语花香;秋冬季节,层林尽染……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地区。政府可采取与民间共同投资合作的方式,把附近的村落纳入旅游区范围内,投入大量资金,搞好公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把客家的风土人情,乡村生活与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组合起来,创造一个英国式的乡村花园!
随着地球村的发展,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多元文化不停地互相碰撞与交融着,正走向大同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千万种风俗习惯,在此种情况下实在有必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地方历代流转下来的文化习俗正逐渐逐渐地淹没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的。而梅州是客家聚居之地,还保存着众多的特色文化,就如客家的围龙屋,举世闻名,还有客家的婚礼习俗、客家的山歌、客家的小吃,如盐局鸡、酿豆腐、砸棕、田艾板、琴花、珍珠红、鸡炒酒等等。因而兴宁要发展特色的旅游业,可以在旅游区内重建围龙屋,用发展的目光,把古代特色与现代元素融合一起,建造一座座山上城堡,让游人享受别具一格的宾馆服务,尽现梅州人们的聪明才智。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村民可以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家庭客栈”,面向广大游人,不但可以让旅客享受方便实惠的服务,更可以体验梅州人浓浓的人情味。每逢节假日,或约四五知己,或带家人同来渡田河,日间可随同主人到田间耕作,到果林里采集,到山坡上放牛羊;日落在河上泛舟捕鱼,高歌一曲;晚间围坐一起,吃上几味地道农家菜,品尝几口美酒,欣赏动听山歌,远离尘嚣,一家大小,乐也融融。如此创造一个乡村的“世外桃源”,使游人享受一种真正回归自然,回归纯朴的田园生活!当地政府还可以统一规划布局村里的农田、果林、渔业,竹林,招引外商投资,在附近建造加工厂,引进先进技术,制造各种健康食品,打造绿色品牌,制造出另一个“雁南飞”,走上一条集工业、农业、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经济大道!发展独树一帜的旅游业。
在梅州的不少县镇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不同区域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的差异,要加快梅州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就有必要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因而可将此种形式的旅游业首先在梅县、丰顺、兴宁、大埔等地推广。然后再以点带动面,推动整个梅州的经济发展!把梅州建设成为一个集工业、旅游、悠闲、娱乐于一体的度假观光圣地!使梅州走出广东,面向全国!
梅州总面积大约有1.59万多平公里,现梅州称为一市啦,分县区的话也有大概8一9个左右吧,梅州的市都就设在梅县那边区或为中心,梅城也行繁华啊,交通方便而且也有建立了很多个旅游景地啦,那边的气候跟深圳的气候差不多但空气就比较清新,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也不会太热,很好啊,希望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有空去梅州市那边去玩玩,会回味无穷的!
政治上,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在2009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经济上,2008年,梅江区积极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五个梅江”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好中求快,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的年度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78亿元,比增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2亿元,比增15.9%;本级税收完成1.47亿元,比增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比增22.8%,增幅居全市第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比增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37亿元,比增12.5%;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6元,分别比增7.3%和16.3%。【工业】 抓住省、市高度重视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环保型、高科技型、带动性强的新型工业项目落户梅江区,初步形成机电、电路板、食品加工等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迪数码相机注塑车间建成投产,春庭石化燃料油项目开始试产,梅新冶金公司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鼓励企业培育品牌,“超宇牌”电动葫芦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填补了梅江区的空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5亿元,比增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5亿元,比增12.5%。【农业】 依托城郊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使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取得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农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3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79亿元,第二产业收入3.44亿元,第三产业收入10.6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68%、2.1%和7.1%,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21.27:19.27:59.4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06元,同比上年增长16.3%。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561亩,总产15234吨,同比上年分别减5.42%和9.174%。其中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8227亩,总产13016吨,同比上年面积增长1.71%,总产减4.6%;蔬菜全年种植面积45769亩,总产82950吨,同比上年面积增长0.93%,总产减3.5%;水果全年种植面积15756亩,总产14315吨,同比上年分别减13.17%和17% ;花卉全年种植面积1520亩,同比上年增1.33%;生猪全年饲养量达20.41万多头,增长9.1%,出栏量14.66万头,增长6.55%;三鸟全年饲养量331.5万只,出栏量279.39万只;全区水产养殖面积8236亩,比上年减少1296亩,平均亩产量703.3公斤;水产品总产量为5849吨,总产值4639万元,负增长5.17%。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全年培育发展新增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4万元,整修农田排灌圳道2400多米,改造低产田1500多亩,扶持农户新建清洁能源户用沼气240多户。五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引进民营企业家在城北镇杨文村兴建一个千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已投产300多亩,产各类优质无公害鲜菜21万多公斤,产值达309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目标。六是惠农强农政策不断落实。全年共筹集各项扶持发展资金400多万元,落实农民种粮直补、综补资金和农民购置农机补贴等资金180多万元。七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向设施化生产发展。引进台湾老板在长沙镇创办设施化农业园,园内建起温室塑料大棚27亩,种上各类优质水果、药材和蔬菜。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水平提高。新建质量安全检测点3个,有8种农产品获QS认证,绿园金柚、万事好脐橙荣获全省评比金质奖、银质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全市率先通过农业部批准。【第三产业】 梅江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用好“世界客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品牌,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餐饮服务及新兴各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单位数(包括个体工商户)有14737个,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5%,从业人数68626人,占89%;营业总收入22.2亿元,占59.2%;上交税金0.57亿元,占53%;利润总额0.72亿元,占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1.1亿元,比增24.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比增20.6%;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第三产业项目有88个,占引进项目的65.7%,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梅江区经济发展的主流。【招商引资】 2008年,全区新引进企业(项目)134个(其中,第一产业8个,第二产业38个,第三产业88个),注册资金2.58亿元,已投入资金16.56亿元。其中在建企业(项目)56个,已投入资金10.03亿元;已投产企业(项目)78个,已投入资金6.54亿元。新引进的企业(项目)中,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5个,已投入资金13.2亿元。【交通】 交通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地方公路管养、运政管理和交通规费征收等工作。投资942万元,完成30.5公里自然村连接线、经济线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管养的农村公路里程达220.83公里,其中县道45.59公里,乡道175.24公里,经梅州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考核,县道好路率达91%,平均好路率达90%,乡道平均好路率达80%;投入资金121.3万元,安装村牌2块、标志牌20块,埋设里程碑39块、百米桩306根,清理边沟20多公里,新建硬件水沟13公里,绿化公里6.6公里,培护路肩29.1公里,危险路段设置钢护栏2公里,确保了全区地方公路晴雨通车里程率达到100%;客运量完成151万人,货运量完成335.5万吨;加大对梅州城区客货运市场管理力度,全年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42辆,无牌无证营运客车19辆,纠正和处罚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和违章经营的中巴车7辆,查处无证经营和未交纳交通规费车辆247辆,补追收规费5.6万元;“规费”征收有新突破,其中摩托车养路费征收426.34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征收380万元的全年计划任务,“运管费”征收全年完成19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万元,代收工商费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万元。【财税】 2008年,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为年度预算1.57亿元的111.7%,比上年增收3255万元,增长22.8%;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2亿元,为年度预算4.53亿元的99.94%,比上年增支9945万元,增长28.2%。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等,收入总计4.7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解支出等,支出总计47654万元。财政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80万元。国税工商税收收入1.33亿元,同比增收1200万元,增长9.92% ,剔除免抵调库后占市局下达全年任务1.31亿元的100.62%。地税税收收入14.21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8.35亿元,同比增收1.06亿元,增收14.6%。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78亿元,比增10.5%。
文教上,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其中民办2所)、小学42所(其中民办及其他部门办6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园5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在校学生62735人,在职教职工3057人。全区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6.73%、111.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高中优质学位100%、初中优质学位92%、小学优质学位80.3%。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8.29%、99.57%、99.81%。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梅江考区的高考本科线入围率44.54%,专科A线入围率59%;区属高中2190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595人,上专科线1671人,其中有4位考生获邹锡昌高考优胜奖、16位考生进入全市高分尖子层。中考成绩突出,全区中考8科平均514.44分,优秀率16%。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在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梅江区学生获奖项目19项,占全市获奖项目(47项)的40%。信息技术教育扎实有效,组织2000多位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25个项目获市级奖, 5个项目获省级奖,教师计算机教育软件作品24项获市级奖。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从资源配置、硬件建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撤并规模过小、布点过散的中小学校7间,新建校舍面积11000㎡,扩展校园面积8500㎡,投入830多万元统一采购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7个,计算机室10个(有电脑660台),软件制作室10个(有电脑100台),电子白板70套,电子阅览室8个(有电脑248台),音乐室14个(有钢琴14台),美术室14个,体育器材室14个,卫生器材室14个,以及一大批教学仪器等,全区学校计算机小学生机比达18.4︰1、初中生机比达10.7︰1、高中生机比达14︰1。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长沙镇、江南街道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街)验收。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45346名学生享受了免收书杂费和课本费的待遇,其中有15400多名区外户籍学生同样享受了免费教育政策。多渠道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募集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资助700多位中小学贫困生,确保了学生没有因贫辍学。
全年评定区级科技进步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有四项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有5个项目,新增产值15762万元,创税利368.4万元。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8个,得到省市科技立项的有线路板行业废水处理研究、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科普试范社区和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建设等5个项目,得到上级的扶持资金38万元。梅州嘉和电器有限公司被国家评定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4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8项、外观设计22项;授权量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文化】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图书馆争取到价值50万元共2万多册藏书;6月27日,省文化厅批准设立的广东流动图书馆梅江分馆挂牌开馆; 5月份,省新闻出版局支持的“农家书屋”试点——金山街道龙丰村“农家书屋”设备和书籍到位。梅江区文广局先后组织每月一场的《推动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新梅江》系列群众文艺晚会、春节元宵游园、文艺晚会、电影晚会等节日文化活动10多场次;组织节目参加梅州市欢度元宵文艺晚会,在城北镇显坑村举办梅江区“元宵文艺晚会”,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梅江区中小学校文艺汇演,与区人口计生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纪念第十九个世界人口日”群众文艺晚会;此外,参与梅州市总工会举办“解放思想创新路,绿色崛起立新功”——梅州市职工庆“五一”文艺晚会,承办建区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等。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席狮舞》,创作排练山歌小戏《月亮河》、小品《醉客临门》等3个节目参加市第三届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家民俗风情”展演和市第六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表演奖等11项奖项和组织奖。组织上送省、市参评的作品有音乐作品2件、小品小戏5件。其中小戏《月亮河》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旧梦重圆》获市三等奖;歌曲《家是一盏不眠的灯》和少儿歌曲《军训》获市一等奖;小品《真真假假》获市二等奖、《涨停板炒股》和《蠢人有医》获市三等奖,创作评比排名位列全市第二。同时,坚持依法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全年注销不合格印刷复制企业4家,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企业2家,关闭无证照经营书报刊(摊)点5家;收缴各类违法违规音像制品1181多张(套)、恐怖类书籍20本、封建迷信类58本、“口袋本”314本、非法出版物331本、黄色淫秽出版物109册、各种报纸128份,处罚6家违规经营单位,有效地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祖国6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
1949年后中国有哪些变化
1、从建国初到1956年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所以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建国60年祖国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成就
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名符其实成为“...
建国以来崇州的变化?
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其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来即进贡朝廷。称为“ 龙门贡茶 ”。其所产的黑香糯米被称为“ 黑米之王 ”,驰名中外。此外...
祖国60年来有什么变化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
祖国有哪些重大的变化
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1:世界十大国际都市(国际知名度排名不分先后)纽约--摩登城市的代表 巴黎--世界浪漫之都 莫斯科--俄罗斯广袤大地的心脏 伦敦--工业革命的产物 上海--美丽的东方明珠 柏林--见证战争的创伤 悉尼--南太平洋漂流的白帆 开罗--尼罗河的女儿 东京--繁华之都 汉城--朝鲜半岛第一大都市 ...
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同时,中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建设起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棉花等各类农产品成倍增产。农业机械化有了初步基础。3、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
祖国60年的辉煌的变化作文
弯腰抚摸满目伤痕的大地,每一寸土壤都有悲伤在扩散。那是你的屈辱,你的屈辱啊!思绪化作以太的翅膀,逆着风,飘扬向那已淡却了时间,淡却了地点的地方。在过去的风雨飘摇的百年里,你用你柔弱的双肩挺起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脊梁,用你高傲的胸膛为中华儿女遮蔽风雨,用你原本慈祥的面容化作无数把利剑...
我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有什么趋势及原因
在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当中,可以看到,历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往往由监察区、军区等非行政区逐渐转变而来,最高一级政区的行政长官也大都由在外的中央官员演变而产生。 两汉时期,由于郡国数目众多,中央政府不便直接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自汉武帝起,在郡国之上设立了监察区——州,来监管地方的官员。州既然作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