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是干什么的?
买刀,卖了把好刀,除了恶霸牛二。
青面兽杨志
劫生辰纲
叫此名的人很多,最有名的是梁山好汉杨志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座次:17
星名:天暗星
绰号:青面兽
职业:殿帅府制使、大名府管军提辖使
使用兵器:杨家祖传刀、八宝驼龙枪
梁山职司: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车骑上将
事件: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因丢了花石纲,被高俅赶了出来。盘缠用尽,只好卖祖传宝刀。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十分气愤,遂刀杀了牛二,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大名府。
出场回目 第12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上梁山回目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出场时外貌描写: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
评价:武艺高强,不愧是杨家将《水浒传》人物,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性格小心谨慎,是天暗星。
令公杨业之后,武举人,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后因被赦返往东京。返京途经梁山时被奉王伦之命取“投名状”的林冲所劫,与之交手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杨志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执意回东京做官,不肯落草。在东京时,因花光了钱财无奈当街叫卖祖传宝刀。却在卖刀之时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因武艺出众充军时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所赏识,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所劫。无奈之中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丹阳病故。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
杨志是水浒传中人物。一开始在朝廷任职,后因为押运丢失花石纲而丢官,后进入梁山。
杨志出身名门,武功高强,而且通过正规选拔武举进入仕途,于是,心怀梦想: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引申而言,“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结果要通过“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的正规手段获得才有意义,由此可以推测,杨志从小就受到家族正规的教育,所以,三观很正。
三观很正的人怕的就是遭遇没有三观的小人,而杨志不但遭遇,而且是三个。
第一个是高俅。
高俅和杨志截然相反,出身卑微,只会踢球,以极为荒诞的非正规方式进入仕途。高俅发迹说白了就是因为能够陪徽宗玩乐,但是,能够陪徽宗玩乐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一抓一大把,这个道理高俅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徽宗玩乐得好不好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俅最在乎的问题,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杨志失陷花石纲后重金打点,高俅还是不买情面,因为高俅是真的急了。在旁人眼里只是普通石头的花石纲对于高俅而言就是关乎自己前途甚至身家性命的重要东西,因为徽宗喜欢花石纲,就是这么简单。
高俅的底细杨志肯定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感受到巨大的耻辱: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杨志肯定看不起高俅,但是,现在却被自己看不起的人搞得灰头土脸,真是一场充满讽刺的闹剧。
第二个是牛二。
小人进入体制内就成为奴才,比如高俅;在体制外则是泼皮,比如牛二。简单地说,高俅是进入体制内的牛二,牛二是在体制外的高俅。
牛二这样的泼皮东京城里多得是,杨志以前应该没有兴趣关注;但是,牛二却不可能不知道杨志,因为杨志在东京甚至江湖上已经小有名气,比如王伦、曹正就听说过杨志的名声,而且杨志的体貌特征更是鲜明。
对于牛二这样的泼皮来说,还有什么比得上戏弄一个落魄的知名人物更有乐趣呢?
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又是抢,又是扯,很明显,牛二摆出的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势,但是,杨志居然像对待一个普通买家一样地对待牛二,反而搞得牛二很无趣,这也从侧面说明杨志此前并不认识牛二,当然,还有就是杨志很迂腐,因为三观很正的人容易迂腐。
牛二终于找到戏弄杨志的由头,不依不饶地要验证杀人刀上没血,引起杨志的反感;杨志越反感,牛二越有乐趣,却引来杀身之祸: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以武功而论,杨志完全有能力控制局面,把牛二暴打一顿,然后扬长而去,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泼皮而吃官司。合理的解释是,杨志在牛二身上发现了高俅的身影,压抑已久的血性终于被激发出来,于是,痛下杀手。
第三个是谢老都管。
谢老都管不像高俅那样已经进入体制内,但是,也不能说就像牛二那样在体制外,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所谓的蔡太师府上的奶公是也,所以,奴才气质就更加浓厚。
梁中书因为与下属武将关系很僵,所以,对新来的杨志就特别提拔,引以为左膀右臂,于是:杨志自在梁中书府中早晚殷勤听候使唤。这样一来,作为深得主子恩宠的老奴才,谢老都管自然由衷地反对杨志,因为在谢老都管看来当时的杨志就是一个正在上位的奴才,对自己有着潜在的威胁。
杨志自在梁中书府中早晚殷勤听候使唤,与谢老都管肯定有过交集,甚至打过交道,或者已经感受到强烈的恶意,所以,出发之前就向梁中书提出约法,获得梁中书的高度赞赏,说明连梁中书也明白谢老都管的为人。
杨志确实不是有手腕的人,但是,反过来说,处在当时杨志的位置上,就是再有手腕也难以搞定谢老都管,因为谢老都管就是为了反对杨志而反对杨志。在这个过程中,谢老都管的手腕令人叹为观止,充分表现出一个深得主子恩宠的老奴才本色;而杨志简直就是小儿科。
出发五七日后,众人对杨志的押送方案极为不满,消极怠工,引起杨志的反感,杨志在惩罚十一个厢禁军之后,对两个都虞候也颇有埋怨: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说的是实话,因为自己在出发前向梁中书作出过保证,由自己对这次押送负全责。但是,这样的实话一出口等于是说明:众人吃苦受累是为了他杨志一个人。一下子把自己置于一个极为被动的语境之中。
谢老都管对两个都虞候说的话就高明得多: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
第一,搬出梁中书,自己遵从的是梁中书的意志而不是杨志,以梁中书否定杨志的权威;第二,明确表明自己反对杨志的立场;第三,作出顾全大局的姿态。
杨志对厢禁军和都虞候几乎一视同仁,所以,都是埋怨,只是程度不同,但是谢老都管就不一样: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这是谢老都管对厢禁军说的话,毕竟与都虞候亲疏有别,所以,第一,顾全大局,第二,诱之以利;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反过来,进一步离间了杨志与厢禁军之间的关系。
十四五日后,所有人都站在了杨志的对立面上,谢老都管终于正式向杨志发难: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
谢老都管等于是站在了厢禁军的一边,杨志选择的居然是针锋相对: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谢老都管已经彻底收服人心,当然不吃杨志这一套: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谢老都管坐,谁还会走?杨志正式被孤立,不合时宜地大怒: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
谢老都管被打脸,双方终于撕破脸: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谢老都管大怒之下,丝毫不乱分寸:第一,搬出蔡太师,抬高自己的身份;第二,彻底否定杨志的权威;第三,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
杨志态度缓和,却并不认输,以自己的江湖经验做挡箭牌: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谢老都管当然不吃这一套: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杨志终于屈服: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谢老都管乘胜追击: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这个时候的杨志在众人之中已经是权威扫地,于是,晁盖等人出现,智取生辰纲。
但是,如果生辰纲顺利押送到东京蔡太师府,杨志又能怎样?
因为撕破脸之后,谢老都管已经成为众人之中事实上的老大,所以,杨志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最多就是被认定有些许苦劳,谢老都管则是居功至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个只要参照谢老都管的善后方案就能够明白。
当时杨志离去,众人在酒醒之后完全乱了方寸:口里只叫得连珠箭的苦。谢老都管首先发难:你们众人不听杨提辖的好言语,今日送了我也!
第一,推卸责任,以杨志对众人施加压力;第二,以最大的受害者自居,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事实上,众人为什么不听杨志的好言语?不就是因为谢老都管的怂恿吗?但是,谢老都管却照样可以颠倒是非,而且,选择的时机非常恰当,趁着众人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颠倒是非。
众人在谢老都管的压力之下果然缴械投降,任由摆布:老爷,今日事已做出来了,且通个商量。
就当时的情况而论,杨志一走,谢老都管至少是理论上的第一责任人,照理说应该最先提出善后方案。但是,奴才最不可能承担责任,所以,谢老都管在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以此推论,善后方案也不可能首先由谢老都管提出,果不其然,谢老都管引而不发:你们有甚见识?
众人就没有那么沉得住气,在承担全部责任之后,火急火燎地提出了一个无耻之极的解决方案: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逼迫得我们都动不得。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
既然众人已经提出善后方案,谢老都管也就顺水推舟:这话也说的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留下两个虞候,随衙听候,捉拿贼人。我等众人,连夜赶回北京,报与本官知道,教动文书,申复太师得知,着落济州府,追获这伙强人便了。”
第一,表明自己与众人一致的立场;第二,完善众人的善后方案。从极度清晰的思路来看,谢老都管其实早就想到了善后方案,只是等着众人说出来,这样就算万一行不通,自己也有退路,引申而言,类似栽赃陷害的勾当谢老都管以前应该也干过不少。
既然善后方案不可能由谢老都管首先提出,那么,见到梁中书之后,陈述者当然也只能是众人: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自离了此间五七日后,行到黄泥冈时,天气大热,都在林子里歇凉。不想杨志和七个贼人通同,假装做贩枣子客商。杨志约会与他做一路,先推七辆江州车儿,在这黄泥冈上松林里等候,却叫一个汉子,挑一担酒来冈子上歇下。小的众人不合买他酒吃,被那厮把蒙汗药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杨志和那七个贼人,却把生辰纲财宝并行李,尽装载车上将了去。现今去本管济州府呈告了,留两个虞候在那里随衙听候,捉拿贼人。小人等众人,星夜赶回来告知恩相。
第一,对杨志进行负面定性;第二,说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还交代细节;第三,既不承认过失,也不主动开脱。非常精彩的陈述词,与第一次提出的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谢老都管的润色,怎么可能?
自此,谢老都管大获全胜。这不是谢老都管的第一次胜利,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杨志呢?杨志两次押送,却是一样的收场,上次押送花石纲,是不是也有另一个谢老都管呢?
杨志早年流落关西,关西是北宋边境,是战场,照理说应该是杨志的归属,但是,杨志离开了,为什么?
梁中书提出押送方案是多派人手,杨志反对得非常干脆: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大名府是北宋防御契丹的军事重镇,这里的军人居然会害怕强盗,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梁中书最终采纳的是杨志并不特别可靠的方案,其实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以此推论,上次的生辰纲很有可能就是监守自盗,否则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众人怎么会那么自然地诬陷杨志,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可信。在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下,血气方刚的军人终于蜕变成为奸诈油滑的兵痞,大名府是这样,关西估计也差不多,所以,杨志只能选择离开。
杨志离开关西等于是离开战场,从此成为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家高级快递员。遥想当年的杨家子弟还能够在战场上血脉贲张地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现在的自己却是整天疲于奔命,不敢怠慢,以此艰难地往上爬,午夜梦回的杨志一定不止一次地流下过伤心的泪水。封妻荫子的梦想在押运花石纲和生辰纲也就是山寨版花石纲的路上黯然地颠簸着,沉默的宝刀,沉默的杨志。
因为这是一个沉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个轻佻的艺术家成为王朝的主人,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成为王朝军队的最高统帅,连崇文抑武的说法都没有了多少意义,因为时代不需要文更不需要武,需要的是粉饰和谐的花石纲,当然还有能够让领导开心的踢球技术。
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青面兽杨志,既然还有野兽般的血性,与其在沉默中死去,不如换一种活法,落草为寇,替天行道,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既然官与贼的界限已经模糊,那么草莽江湖未尝不是英雄用武之地。
App 内查看
赞同 554
评论 49
朗博
朗博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Americhinn的CIO,美国华人维权联盟-签约作家
要分析杨志,我们得要从杀牛二说起。
一、杨志非得要杀牛二么?
我们还原凶案现场看看: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不知道诸位看出了什么?
是杨志先动手,“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被推倒后,爬起来,也没有还以拳脚,是“钻”杨志怀里,典型的惹事不先动手,牛二这个泼皮很有专业精神,深知道打架斗殴先动手理亏,所以,尽情的挑衅而不动真格的。
杨志傻么?不傻呀。
明明是他自己先动手,反而说牛二把他打了。这有点以“无赖”手段治无赖。
这一下,倒把牛二真的惹生气,便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挥起右手一拳打来。
杨志一见他动手,直接“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致命的割喉呀!割了喉还不算,又在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直捅心脏,就怕牛二死不了。
如果按常理,以杨志功夫可以三拳两脚就把牛二暴打一顿,出出气,然后一走了之。
那个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候,也只是打个三拳,想给教训恶霸一翻,没想到能把镇关西打死。
但是杨志一动手便有杀心,致人死地,对于这种无赖,至于么?
杨志为什么动了杀心?
因为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言下之意,你要是个男人,砍了我一刀。这一下杨志大怒,主动攻击,便起杀心。
为什么牛二一句“好男人”让杨志起了杀心。杀牛二为了自己名声。
杨志是什么人?杨家后代,声明远播。
我们三点可以看出来:
1,王伦的态度
想当初进京路上,路过梁山,与林冲的苦斗。王伦一看是杨志,便说:“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
一个落地秀才草根都知道杨志大名的。
2,梁中书的态度
杀了牛二,发配到大名府。书中交代:原在东京时,梁中书也曾认得杨志。梁中书听到杨志的杀牛二的发配经历,“听得大喜,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梁中书可是蔡京的女婿,又是地方大员,也曾听过杨志,说明杨志在官场上也不是无名之辈。
3、江湖好汉的态度
杨志失去了生辰纲,来到一个酒店,吃了霸王餐,不给钱,还打了店小二。
那后来的后生并庄客却待一发上,只见这汉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道:"且都不要动手!兀那使朴刀的大汉,你可通个姓名。" 那杨志拍着胸,道:"洒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青面兽杨志的便是!" 这汉道:"莫不是东京殿司杨制使么?" 杨志道:"你怎地知道洒家是杨制使?" 这汉撇了枪棒便拜,道:"小人"有眼不泰山!"
曹正后来也是一条梁山好汉,听到杨志的大名,立刻就跪。
从这三点,民间秀才,官府,江湖豪杰都知道杨志的威名,可见杨志真是赫赫有名。
所以,不杀牛二,怎么是好男子?出来混,就要混出个名声,扬名江湖。
可以说,杨志杀牛二,是为了好男子扬名,也是为了杨家之后的名声。
杨志对自己的“好男子”名声也在意,也会经营自己的名声。
这也体现在杀完牛二以后的举动上了。
二、杨志为什么不逃跑?
杨志的杀牛二便投案自首。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慌忙”一词用的甚妙,明明说是“怎肯连累你们”,反而还让大家去一起去官府出首,大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慌忙”。
一言不合就杀了牛二泼皮,谁不怕。所以,大家只能跟他去了。
到了公堂,我们看看杨志的表现:
杨志告道:“小人原是殿司制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
杨志首先声明自己的身份是殿司制使。审案的府尹,面对同样当过官的杨志和泼皮牛二,他的心理会趋向谁?
然后说牛二强夺刀,又用拳打他,所以出于自卫,这才杀了牛二。这下子就把把自己先动手责任和杀人动机撇的干干净净,加上“众人亦替杨志告说”,谁敢不帮他说话,连牛二都敢杀的人,谁敢惹?
你说杨志不聪明么?杨志杀牛二只是一时激愤么? 鲁达打死镇关西,一见出了命案,赶紧跑路。但杨志即便杀了牛二,反而去自首,一反常态:杨志开始押运花石纲,黄河里翻了船,不承担责任,直接跑路了;押运生辰纲被劫,不顾梁中书提拔之恩,还是选择了跑路。
这倒不符合杨志的一向性格。
这杨志真是精明会算计,杀了牛二,为民除害,也可以扬名。事实果真他所料,发配到大名府以后,梁中书得知他情况,态度是“大喜”,马上任用。
杨志第一次押送花石纲为什么要跑路呢?还是他太会算计。
我们可以从高俅的态度来分析,杨志为什么求官没有成功原因。
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高俅生气不是没有道理,失陷了花石纲,按道理来说作为一个好男子应该承当责任,杨志应该回官府汇报,大不了降职或者撤职。
杨志为什么在逃了?
因为,北宋有规定,官员运送东西丢失是要赔偿的。
杨志想的美呀:花石纲数目太大赔不起呀。等到风头一过,再花少量的钱打点,买一个官做做,这样一定划得来。
高俅将杨志赶出殿帅府,这点倒不是难为杨志,我要是高俅,也不会任用不能承当责任,精于盘算的下属。
杨志失去了生辰纲以后,没有担当又会算计的他,当然也只能跑路了。
所以,杨志杀牛二,利不大于弊,一是可以杨“好男子”的威名。其次,在京城恐怕再没有出头之日,得要到别处,到地方发展。
反正,杨志已经有名,无论地方的草根王伦,还是地方诸侯梁中书都知道他的名声,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发展恐怕不失是一个方向。
三、施耐庵对杨志的态度。
施耐庵对杨志的态度完全可以从描写感觉出来。
1、在护送生辰纲时候,杨志叫军士化妆,掩盖生辰纲的出行目的。
他命军士夜伏昼行,单选最热的时候出行,很注意时间和地形。
面对晁盖和吴用的药酒,也是小心提防。
杨志的心机可见一斑。
2、在失去生辰纲之后,杨志在逃亡路上的表现。
只见那妇人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面炒肉,都把来杨志吃了。 杨志起身,绰了朴刀便出店门。 那妇人道:"你的酒肉饭钱都不曾有!" 杨志道:"待俺回来还你,权赊咱一赊。"说了便走。 那筛酒的后生赶将出来揪住杨志,被杨志一拳打翻了。那妇人叫起屈来。
杨志强吃霸王餐,然后打了人。这样“恶霸”举动,仅仅只有李逵在江州的时候有过,别的好汉很少有这样的行为。
李逵是个混人,不知道好歹,也就罢了。但是,杨志精于算计,人情世故,反而如此,只能说明是人品问题了。
3、打青州时候,“鲁智深便要聚集三山人马前去攻打”,杨志却很突兀出了个主意---请梁山宋江大队人马来攻打青州。
鲁智深便要聚集三千人马,前去攻打。杨志便道:“若 要打青州,须用大队军马方可打得。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唤他做及 时雨宋江;更兼呼延灼是他那里仞人。俺们弟兄和孔家弟兄的人马,都拚做一处。
宋江义弟,鲁智深也和梁山有关系,唯独杨志只与王伦有点关系,但还死了。鲁智深和武松开始时候都不想求助梁山,为何杨志却想。
杨志这样想有两点,把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杨志知道在江湖上梁山声势浩大,想借此机会加入梁山,找到最大的发展机遇。
这一点,他远比鲁达考虑的多。
4、梁山攻打东昌府,遇到了没羽箭张清,梁山诸将表现是不同的。
杨志的表现:
张清又一石子, 铮的打在盔上。吓得杨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
呼延灼的表现:
呼延灼见石子飞来,急 把鞭来隔时,却中在手腕上,早着一下,便使不动钢鞭,回归本阵。
对索超、徐宁的描写:
索超急躲不迭,打在脸上,鲜只一石子, 血并流, 提斧回阵。 可怜悍勇徐宁,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马。
这些将领中,唯独没有受伤就是杨志,他倒反而“吓”的“胆战心寒,伏鞍归阵”。
而呼延灼还想战,使不动钢鞭,只能回归本阵。
索超、徐宁即便受伤,也没有胆战心寒。
施耐庵很少有描写梁山好汉胆小怯弱的,这倒用在杨志身上。
细读《水浒》,杨志武艺虽高,但很少有战场杀敌斩将的机会。
是作者施耐庵不给他这样机会。为什么呢?
梁山好汉出身各异,三教九流皆有。但有功名的好汉只有两个---杨志,另一个是百胜将韩滔。这二人皆是武举人出身。
杨志忘不掉自己身份,总是这样介绍自己:“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无论到哪里,也要提自己的“殿司制使官”的光辉历程。
杨志的理想是:“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说白了,杨志的志向就是当官。典型的“官迷”,作者写他善于经营算计,也算是符合他的身份性格。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志的结局,即便梁山接受招安,似乎杨志可以实现理想了,可现实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在征方腊的时候,他病了,没有立下功劳,最后竟然病死在丹徒县。
不仅连个官职也不给他,就是连战死的沙场的当个勇士机会也不给他。
终生想向上“奋斗”,但最后却是两手空空。
论 23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走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
可以看出:一,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代;二,杨志自己凭本事做了官,没有辱没先人;三,自己命不好,把官位丢了;四,杨志正打算回去贿赂枢密院大官,以求官复原职。
做到殿试司制使官,大概相当于皇家招标采购专员,是威风且有油水的官儿。仕途哪有一帆风顺的?杨制使押的黄石纲行到黄河翻了船,官丢了。
丢官可比丢命还可怕。杨志过早地体会到做官的威风,想戒除官瘾比戒毒难得多。他凑齐一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想官复原职。钱花尽了,方才得到申请文书能面见高太尉。也是杨志点子低,想投靠高太尉门下,人家还不要。高领导怒骂杨志,将杨志赶出太尉府。
明白做官之不易了吧?想买官花尽了钱,路径不对、投资强度不够、领导哪天不高兴等等,都会血本无归的。
杨志上山后,属于没嘴葫芦类型——话不多。对于梁山,他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他未必愿意留在这里。杨志在梁山上的功劳也很不起眼:攻打大名府,只是策后马军;关胜要游说水火二将, 吴用派林冲、杨志监督;打破曾头市杨志仅仅是和鲁达武松史进一起包围苏定, 卢俊义攻打东昌府,杨志和张清交手两招,躲过一个石子后头盔上挨了一石子,伏鞍归阵。上梁山后没什么太出彩的战绩了。
梁山受招安,也不见杨志多高兴,可能知道自己已经在官场混不下去吧!因为老都管把生辰纲丢失诬赖是杨志带人打劫的,就像林冲和高俅是死对头,杨志和蔡京也是水火不容。征方腊途中,仅仅过了长江,便在丹徒县患病不起,最终病死异乡。
上个世纪后半叶对杨志的评论,总体上来看是评价不高的,人们习惯于以这个阶级斗争的理论来指导文学人物的评判,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这至少不符合小说家塑造杨志这个人物的初衷。我们都知道,《水浒》作者塑造梁山一百零八将,并非平均用力,而是着力写好几个重要人物。
在杨志的生平中,虎落平阳、英雄末路,人才贬值的悲剧至此达到了极致。我们读智取生辰纲这一节,到这个老都管喝骂杨志, “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我们读着这样的话,可以感觉到作者在下笔的时候,一定是感慨悲愤、眼含同情之泪。
整个杨志的故事,是讲述一个人从充满理想到理想破灭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比林冲式的被动悲剧,更令人心酸。
志什么意思
志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又引申表示愿意做、决心做,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志还表示记,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一、字源解说 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心之声。二、组词 志气、斗志、志愿、县志、宿志等。
志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沛公以周昌为职...
志的繁体字怎么写
志还表示记,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也引申作名词用,指记号、标记等,由此又引申指记载的文字。志表示记、标记、记载时,过去又写作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志作为志的异体字淘汰。志本义为意念、心情。当某种意念、心情强化时,就成为愿望、志向,这是志意义的引申,也是志最常用的意义。志...
周年“志庆”中的“志”是哪个字?
4、记事的文章。如:风土志;志乘(志书)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接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5、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6、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
文言文志的意思
1. “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志”在文言文的意思大概有:1. 志向,意志。 志,意也。——《说文》2. 本意,心意。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3. 立志,仰慕 。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4. .通“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5....
跪求“志”字的简写以及其简写字的拼音、解释和成语搭配,谢谢。_百度...
——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
个志是什么意思
个人志是指作家不经过出版社或经过出版社但不拿书号、自己印制的出版物,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基本上不可做公开的流通发售。
男孩取名带志字的寓意,志字有涵养名字赏析
(6)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志”字有繁体字吗?
5、志在四方 读音:zhì zài sì fāng 释义: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6、志大才疏 读音:zhì dà cái shū 释义: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造句:1、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2、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3、他像在监狱里那样,整天专心致...
志怎么组词?
志略、志识、志石、志尚、志认、志人、志冇趣、志趋、志情、志气、志鸟、志念、志铭、志名、志虑、志士、志量、志力、志况、志赘、志状、志桩、志致、志矢、志事、志愿、志子、志者、志应、志讬、志庆、志书、志工、志榦、志思、志治、志欲、志表、志功、志公、志格、志干、志概、志分、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