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州桥》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指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城内横跨汴河的一座有名的桥,正名为天汉桥。作者在诗题下自注云:“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多处提到此桥。如《河道》条记:“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宣德楼前省府宫宇》条记:“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州桥夜市》条则追述“自州桥南去,……至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路边饮食名目的繁多及夜市“直至三更”的盛况。这些记载所述州桥的位置与范成大的自注是相符的。诗以《州桥》为题,对作者来说,对当时南宋人民来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地理名称,而是寓有神州陆沉之恨、足以勾起故国《黍离》之悲的一座桥梁。
诗的首句“州桥南北是天街”,看似淡淡着墨,以纯粹白描手法指点出桥南桥北的街道,并没有对这座桥、这条街的景象作任何渲染。诗句是这么朴素无华,平铺直叙;但当年作者写出这句诗、当年读者看到这句诗时,会感到其分量是异常沉重的。它把读者带进了汴京的中心。诗笔下的这条街不是寻常的街道,而是象征北宋王朝、象征人们心目中的故国的“天街”,也就是作者自注中的“御路”及孟元老所说的“御街”。《东京梦华录》中有《御街》专条,以无限怀念、无限神往的感情,描述这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馀步,两边乃御廊……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这是南宋人民日思夜念、魂牵梦萦的所在。而作者身临这座沦陷了的故都,在这条街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当然更不胜其今昔兴亡之感。他在此次出使的日记《揽辔录》中写道:“八月……庚午,出驿,循东御廊百七十馀间……过棂星门,侧望端门,旧宣德楼也。金改为承天门,五门如画。……使属官吏望者,皆陨涕不自胜。”联系这些记述,再来看这句诗,就可知其含蕴是多么深厚了。它是用不着再多费笔墨、刻意渲染的。
当然,从整首诗看,作者深情所注,主要还不是汴京的桥梁、街道,而是在桥边、街头所接触的人民,因而在首句交代了环境位置后,立即承以“父老年年等驾回”一句,推出了这首诗中的主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是代表国家的;他们在这条当年北宋皇帝车驾出入的御路旁等待着车驾回来,也就是一直期待国土有重光之日。汴京是钦宗靖康元年(1127)被金兵攻破的,到作者写这首诗,已沦陷了四十四年之久。当年城阙易手、河山变色时的青少年,此时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岁月尽管无情流逝,在侵略者统治下的人民仍自对故国怀着一腔热爱、万种深情。《揽辔录》曾记述,南宋使者所过之处,“遗黎往往垂涕嗟啧”,“老姬跪拜者尤多”。作者在这句诗中,以“年年”两字对他们的历久不衰的爱国热情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敬意。这两个字也展示了一个悲剧,那就是:在漫漫长夜中生活的人民是怎样年年盼望而又年年失望;同时还表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执行妥协、投降政策的南宋政权是怎样年复一年辜负了人民的期待。
接下来,诗的三、四两句“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是把镜头拉近,显现出一幕汴京父老遇到祖国使节时的动人场景。上句“忍泪失声”四字传神地写出父老们见到使者时的情态。他们面对祖国来的亲人,一时间甜酸苦辣的滋味齐上心头,恨不得放声痛哭,尽情一吐,而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却不得不把到了眼眶边的泪水忍住,可又不得不把积压在心底的话讲出。本是千言万语,这片刻间都为悲哀所梗塞,只颤颤巍巍、不成声调地迸出了一句话,那就是:究竟几时才真有祖国的大军到来?这句问话中,“真有”两字也是传神之笔,写出了父老们的迫切要求和焦急的心情,而且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从这两个字,可见父老们是怎样既抱着希望,又感到失望;既饱含着对祖国的热情,又暗藏着对南宋当局的诘问和谴责。
就整首诗而言,它不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还使读者窥见了诗中人物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它一步紧一步地扣住人的心弦,而在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却是馀音袅袅,留下了一个分量沉重、启人深思的问题。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表达感想,发表议论,但他的思想感情已经与诗笔下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读者是自会接受感染、领会意味、寻求答案的。一首吸引人的诗,要如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欧阳修《六一诗话》);这首诗可说是兼而言之。
如果要探索其“不尽之意”,不妨参读陆游的一首诗:“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此诗题作《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可以说是对《州桥》诗中父老的提问作了间接的答复。这就是父老年年失望的原因,也是使者无言以对的原因。
可以与这首《州桥》诗参读的还有陆游的另一首诗:“三万里河东入海,八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题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显然这里展现的壮丽雄伟的河山、南望王师的遗民,都是诗人在想象中塑造出来的,而诗中的“又一年”三字似与《州桥》诗中的“年年”两字相衔接,很可能是“迎凉”时想到《州桥》诗的有感之作。他既然曾读《揽辔录》,当然也曾读《州桥》诗。对照来看,范、陆的两首诗都从描写环境入手。但范诗采写实手法,写的是眼前景,是实景;陆诗采夸张手法,写的是意中景,是虚景。两诗同样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处境和内心愿望。但范诗截取的是片段场景;陆诗显示的是整幅画面。它们的表现方法不同,各具艺术风格,各有独到之处。如果说陆诗以境界壮阔、声情激越见长,则范诗以细腻传神、亲切感人取胜,正是一水分流,花发两枝,从比较中可以得到一些有关诗艺的启示。
阅读理解《从军行》《渔家傲》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
有没有爱国诗歌或故事呀!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
关于热爱祖国土地的诗句
1、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76.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77.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78. 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79.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
爱国诗歌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
有没有爱国诗的诗句
根据后来发展的情况看,勾践尝了夫差的大便这件事对革命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大大地削弱了西施地下工作的意义。在夫差被灭了以后,勾践也没再想起西施这档子事,这样,早就和西施定了婚的另一位职业革命家范蠡就顺理成章地和西施完成了曾经的约定。 范蠡这人不简单,他既不是越国人又不是吴国人,而是当时...
成语~~谁有关于爱国的诗歌(要长一点)啊,我悬赏很高啊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
心系民情的古诗佳句
文天祥《过零丁洋》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并...
关于祖国和平的诗句或名言
天开地辟!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范成大的资料
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中国的爱国名言!!!急需~!!!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