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伤情诗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白居易著名的诗(十首)

一、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三、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四、池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五、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六、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七、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八、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九、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十、村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感伤的诗化表达──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因其所包含巨大的意义潜势,致使对它的历史理解和现代诠释异彩纷呈,尤其是其主题之争,千载以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鼎足而三的意见是“讽谕君王说”、“歌颂爱情说”、兼有讽谕与爱情的“双重主题说”。第一种意见“讽谕君王说”的主要证据是陈鸿《长恨歌传》所言“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第二种意见“歌颂爱情说”立足文本分析,结合白居易的感情经历,以现代爱情观念来观照李、杨二人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认为作者表达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理想和这一爱情理想泯灭后的深沉喟叹。第三种意见“双重主题说”认为作品融讽谕与爱情、集批判与同情于一体,此说力求辩证而不无折衷的企图。
  以上三种主要观点,无论偏执一隅还是辩证折衷,都有各自的逻辑起点和立论依据,都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揭示了《长恨歌》的思想意蕴,甚至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深刻”。然而,从文本的开放性和文学的主体性来看,以上诸说的共同缺陷是拘泥于对作品中政治和爱情元素形而下的阐释,缺乏对作者主观体验的深度把握和凸现,因而难以体认作品的情感指归,也难以摆脱各种解释的困境。
  笔者试图从寻绎作者的主观体验入手,通过对“感伤”的界定及其情感内核的揭示,认为《长恨歌》作为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白居易在中唐因缘际会的产物,它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感伤情调,弥漫着诗人对命运忧伤无奈的感伤气息。作者将这种世俗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完成了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
  一、感伤:淡淡的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
  感伤是人类情绪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人类情感的特殊形态。它既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
  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反映,二者属同一类而不同层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的生物性表现,而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存在。作为人类情绪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强度看,感伤不同于狂喜、愤怒、沮丧、绝望、极度悲伤等强烈的、爆发式的激情,感伤是一种低强度的、淡淡的忧伤无奈,它是内敛而不是外倾的。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是一个生动的标本:“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的况味在时间的浸泡中,从馥郁的浓香转向苦涩浑浊而终至清淡透明;心灵在岁月的迁徙辗转中从喜到悲而终至于无奈的一声长叹。人生历练是培育感伤的温床。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广度看,感伤既有空间上的弥散性又有时间上的持久性。我们通常可以体验到,当一个人处在某种心境之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愁肠百结之时,触目生憎;春风得意之际,满眼是春。感伤由一定情境唤起之后,往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淡淡的向四周扩散的情绪状态。同时,心境往往因事件之重大或事物之重要而更持久,如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繁华的凋敝、美的断送、爱情的埋葬等等,这类事物最容易引起持久的感伤。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表达看,也存在着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诗人天生多情、禀赋敏感,对同一体验对象,诗人往往能超越普通人的庸常体验,不仅将情绪体验细密而有层次地展开,而且能够在理性的支配下,将各种情绪体验上升到审美体验的高度,使之成为他的内在审美需求并衍化为一种深邃绵长的诗化美感。
  感伤是艺术表现的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它往往在衰亡的时代得到广泛的表现,从而在艺术的盛衰更迭中形成固有的传统。如十八世纪下半叶欧洲感伤主义遍布艺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继古典主义之后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以病态的感伤和凄美的情调描写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诉说着封建贵族没落的普遍忧伤无奈。在中国文学中,几乎每个衰亡时代都弥漫着感伤情绪,战国末期屈原的《离骚》,东汉末年文人的《古诗十九首》,特别是中晚唐和宋季之词,更主要的抒写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良辰易逝,盛事难再的永恒主题,至于《红楼梦》,更是一声繁华消逝、无力回天的千年浩叹。歌德说:“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这说明古今中外文人的思维、情感和艺术表现具有共通性:面对时间的刹那与永恒、空间的咫尺与天涯、灵魂的脆弱与坚强、文明的释放与挤压,文人的感伤油然而生,所以,根本上而言,“感伤起源于艺术家对时间、空间、灵魂和文明的超常的敏感。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大致可以对“感伤”作出这样的阐释: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的一种负面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一种淡淡的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源于人类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
  二、遇合: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在中唐的因缘际会
  关于《长恨歌》的创作缘起,陈鸿《长恨歌传》作了说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可以说,《长恨歌》是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在中唐因缘际会的产物。
  先说希代之事。李、杨故事,无论作为历史事件还是作为民间传说,对文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的题材,因为它包孕着巨大的意义潜势和广阔的审美空间。其中最突出的是政治和情爱两大元素,而政治又是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情爱又是帝王家罕有的、皇帝与妃嫔之间的悲欢离合。其间,更兼有宫闱、权势、美女、死亡、命运、道德、宗教等诸多因子。面对如此有意味的题材,文人想借以表达什么和怎么表达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文人可以选择抨击帝王荒淫、沉溺女色而误国,也可以选择批判女人祸水、媚惑君王而倾国;文人可以选择政治悲剧埋葬了情爱悲剧,也可以选择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总之,政治与情爱元素裂变出的强烈悲剧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当日举国上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灵魂震颤犹然撞击人心,那么,在战乱的硝烟散尽、美人香消玉殒五十年后,中唐文人有责任也有更多选择从当日坍塌的余波中表达当下的情怀,只不过你必须从政治与情爱坍塌的断壁残垣间寻觅属于你心灵的瓦砾。事实上,自天宝十五年(756)马嵬之变后,李、杨故事与传说就在民间流传,文人也从未停止自己的建构。白居易之前有杜甫,之后有元稹、张祜、李商隐、杜牧等递相“郑笺”、闲话玄宗。但他们或是咏史抒怀,或是鉴戒规讽,要么红颜祸水,要么帝王荒淫。在艺术形式上较多选择传统的律绝与新乐府,艺术形式空间的逼仄难以容纳丰富的文人情怀,因而,艺术的琴弦依然拨弄着不愿也不敢遗忘的政治情愫,变化的艺术包装依然裹挟着那份天崩地裂式的强烈的灵魂震颤。
  再说出世之才。白居易是中唐诗坛极富艺术素养、创作力旺盛又富有革新精神的诗人之一。他十六岁即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赢得诗坛前辈顾况亲睐。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保存最多的一位。其诗享誉海内,流播域外,妇孺皆知,学子竞仿,成为唐诗传播史上一大奇观。他力倡新乐府运动,力举用平易的语言、婉转的音韵和切实的讽谕实现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唐诗歌革新运动,在李白、杜甫之后,开辟了唐诗的新天地。陈鸿称他“深于诗”是有眼光的。《新唐书·白居易传》曰:“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到创作《长恨歌》的元和元年(806)止,白居易在仕途科试上表现了卓异的才识。贞元十六年(800)春29岁进士及第,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艰难科场上,这是少见的。贞元十九年(803)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试,通过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四月,又通过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制举试,成绩优异,但因言辞径切率真,没能担任理想中近侍皇帝的谏官,而补周至县尉一职,时年白居易35岁,与友相携而游是在冬十二月,心情抑郁落寞隐约可知。
  再说多情之人与中唐时世。白居易曾屡次提及自己的多情。如贞元十七年,30岁的他在《祭符离六兄文》中说:“圣人忘情,愚不及情,情之所钟者,唯居易与兄。”开成四年,68岁的他在《不能忘情吟·序》中说:“予非圣达,不能忘情,又不至于不及于情者。”可见多情善感是贯穿他的一生的。后人也屡屡注意到这一点。如清代贺贻孙《诗筏》称白居易“才调风致,自是才人之冠”,清代张宗录《质疑删存》更推崇白乃“最深于情之人”。通过检视白居易一生行事和性情禀赋,考察其诗文创作,我们认为,白居易诗文创作所表现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从总体上看,他的作品呈现出感伤低徊的面貌,缺乏盛唐气象表现出的那种慷慨昂扬、刚健豪迈的浪漫与豪情。这种情调在他的感伤诗和杂律诗中表现最为明显,而恰恰是这两类作品最受欢迎且广为传诵,这说明感伤悲悒的情感是中唐普遍的审美心理需求,而士人群体在这种广泛的审美心理需求推动下,又不断地通过创作来强化、深化、泛化这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取向与创作趋势根植于中唐的艰难时世。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使盛唐由繁华绮丽迅疾走向衰败凋敝。藩镇割据,国力衰微,整个时代因为封闭、丧乱、衰败而缺乏盛唐统一帝国时期的那种开放、稳定、生机勃勃的时代氛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也因时势变迁发生了显著变化。贞元、元和年间的知识分子如元白等,大多出生于天宝末年以后而成长于大历、建中年间,帝国分裂的危险、盛唐精神的召唤、权力集团试图力挽颓势的制度建设让中兴的渴望渐浓,对开元盛世的遐思如同振衰起弱的强心针。但是,知识分子的出路却越来越窄。白居易《与元九书》的一段话透露出一定的历史信息:“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中唐知识分子汲汲于功名而付出的超常艰辛以及未老先衰、形容憔悴的精神面貌可见一斑。但是,当他们杀开一条血路摸爬滚打出来以后,却发现“九品之家皆不征,其高荫子弟,重承恩奖,皆端居役物,坐食百姓。”“虽有铿锵之才,不如啮肥、跃骏马、党与者,虽无所长,得之必快。”科举的积弊、官僚体制难以调节的矛盾、社会种种丑恶与不公平,让普通知识分子由执著、参与走向苦闷彷徨、无奈感伤,所以,“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6)儿女情长取代了英雄情调,闲情逸致取代了建功立业,深沉细腻的感怀取代了阔朗的情思,弥漫在知识分子心头挥之不去的是试图超越悲剧命运而终归无助与无奈的淡淡忧伤和哀怨,一种永恒的茫然若失的感伤情怀。
  具有出世之才的多情之人在中唐因缘际会,是白居易的幸运,也是时代的选择,因而,希代之事在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伤的时代精神后,风情万种、绮怨百般地翩然而至,一声对无法超越悲剧命运无奈的深沉感喟弥漫开来。

关盼盼在燕子楼上生活了十年———敲下“生活”这两个字时我有点迟疑,因为那真不似琐屑的人间烟火,倒像一场拉长的MTV。

她是唐代徐州守帅张建封的妾,据说还是一爱妾,后来张建封死了,她这个“爱妾”活下来,成了一座活着的纪念碑,惟一职责就是怀念他。

精致的楼台,华美的陈设,重重叠叠的帷幕之间,一个女子日复一日地缅怀着她的爱情,这本来就是文人骚客笔下最经典的场景———钱钟书先生只说文人梦想着死老婆,以便获得做诗的材料,殊不知,他们更乐意别的女人当寡妇,闺怨诗可比悼亡诗有市场。何况关盼盼还漂亮,能歌善舞,又会写诗,是男人心中最经典的梦中情人形象,于是,就像罗大佑吟唱的那样,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记取了她的哀愁。

在唐代的那座小城里,她的诗句作为传奇的佐证随风撒播,连远游到此的校书郎白居易先生都听说了,也有一说是,他们十年前就认识,假如是这样,那么十年前白先生只看见了她的美貌,十年后则发现了她的美德。

他喜欢她那些伤情的句子,一口气写了三首应和之作,其中一首拟想盼盼只身独处之状,甚是缠绵悱恻: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另外两首也是这个调调,白先生着迷于歌颂一个女人的忠贞。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一段佳话就算完成了,然而鬼使神差的,白居易突然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里,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那意思,是讽刺女人不肯殉情呢。

白居易说这首诗是有感于张建封诸姬的,可是,“诸姬”早风流云散了,能看到这首诗的也就关盼盼一个,而且她也没有“相随”而去,所谓“有感诸姬”就是一个幌子,这首诗直指关盼盼一人。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关盼盼在燕子楼上生活了十年———敲下“生活”这两个字时我有点迟疑,因为那真不似琐屑的人间烟火,倒像一场拉长的MTV。

她是唐代徐州守帅张建封的妾,据说还是一爱妾,后来张建封死了,她这个“爱妾”活下来,成了一座活着的纪念碑,惟一职责就是怀念他。

精致的楼台,华美的陈设,重重叠叠的帷幕之间,一个女子日复一日地缅怀着她的爱情,这本来就是文人骚客笔下最经典的场景———钱钟书先生只说文人梦想着死老婆,以便获得做诗的材料,殊不知,他们更乐意别的女人当寡妇,闺怨诗可比悼亡诗有市场。何况关盼盼还漂亮,能歌善舞,又会写诗,是男人心中最经典的梦中情人形象,于是,就像罗大佑吟唱的那样,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记取了她的哀愁。

在唐代的那座小城里,她的诗句作为传奇的佐证随风撒播,连远游到此的校书郎白居易先生都听说了,也有一说是,他们十年前就认识,假如是这样,那么十年前白先生只看见了她的美貌,十年后则发现了她的美德。

他喜欢她那些伤情的句子,一口气写了三首应和之作,其中一首拟想盼盼只身独处之状,甚是缠绵悱恻: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另外两首也是这个调调,白先生着迷于歌颂一个女人的忠贞。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一段佳话就算完成了,然而鬼使神差的,白居易突然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里,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那意思,是讽刺女人不肯殉情呢。

白居易说这首诗是有感于张建封诸姬的,可是,“诸姬”早风流云散了,能看到这首诗的也就关盼盼一个,而且她也没有“相随”而去,所谓“有感诸姬”就是一个幌子,这首诗直指关盼盼一人。

白居易怎么突然就吃错药了?我觉得这背后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他也有“千金买蛾眉”的爱好,曾夫子自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他换蛾眉不要紧,但蛾眉不能负他,好容易发现一个关盼盼,就想把她树为楷模,却又嫌她做得不彻底,不免恨铁不成钢;其次,对于关盼盼这样的女子,白先生也不是不心动的,但若真得手了,又粉碎了楷模,这样的悖论,使他宁可她毁灭,他落个安稳;第三,也许是那三首诗惹的祸,他一时冲动给予她高度评价,回头一想,好像她也没有那么高尚,这不还活着呢吗,顿时生出缺斤少两的遗憾,再写一首讽刺她的,找补回来。

不管白居易先生是什么心态,全是站在他自个的立场上,换成现代女性,要么给他一个大嘴巴,要么觉得荒唐得不值一哂。但是关盼盼不一样,她一直都想做个好女人,那时代,所谓好女人,就是全心全意按照男性规则行事的女人。她从一而终,她没有“风流云散”,她督促自己怀念那个死去的男人,眼看着已经成功了,没想到,半路冒出个白居易,对她实行高标准、严要求,让她认识到,守节尚未成功,美女你仍须努力!

这是魔鬼的声音,关盼盼却无法拒绝它的指引,她不愿意半途而废,或者她以为,这是一种救赎,能把她带到道德者聚集的天堂之中。她绝食,十日后死去。

十年守候,也许关盼盼起初真的出于爱情,却在男性的话语中变成一种道德,走上往而不返的道路。他们按照自己的利益原则要求她,扭曲她,修理她,使她最终成为一株病梅,当她变得委曲而妙曼,其实已经与爱情无关。

不知道

带“易”的诗句
带易的诗句91句。其中五言诗句73句,包括易开头的2句,易结尾的20句,易在中间的51句;七言诗句18句,其中易结尾的1句,易在中间的17句。本文搜集整理了带“易”的诗句91句,包括“易”开头的诗句2句;“易”结尾的诗句21句;“易”在中间的诗句68句。其中五言诗句73句,包括易开头的2句,易结尾的20句,易在中间...

白居易诗中和民间疾苦有关的诗句
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

关于未来惨淡的诗句
7.关于未来的诗句有哪些 1.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释义: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 南北朝 谢灵运《登池上楼》 诗句: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释义: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

描写离情别绪的诗句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描写黑夜的诗句 1、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2、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3、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4、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

关于晚霞的伤感诗句
2.关于晚霞的诗句 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宋代:康与之《诉衷情令》 译文:黄昏时候,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益觉伤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3、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

谁知道百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里的诗句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

求~~描写白居易的诗句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古人用诗句如何形容白居易
新唐书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唐才子传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

吊唁逝去的老人的诗句
7. 悼念刚逝去长辈的诗有哪些 1、《吊白居易》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李白墓》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

关于隐士闲情的诗句
3.带有闲情的诗句 1、谁道闲情抛掷久 唐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2、谁道闲情抛弃久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3、谁道闲情抛弃久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4、终古闲情归落照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 5、安得遂闲情 唐 白居易 《咏怀》 6、闲情悄 宋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