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历史上的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 )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中日今日的关系,是一定有历史根源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是民族仇恨,但是我个人很赞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原话不知道是不是这么说的,反正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其实那些仇视中国的基本上都是日本政要,日本国民并不都如此,人家也爱好和平,还有就是日本人为了把战争的罪恶漂白,把历史教科书被篡改了,使得日本后人不知真相,才盲目仇视我国,而我们知道真相,世界也知道真相,所以我们无需解释,对此我们就应该拿出大国风范,不牵罪与日本国民,不盲目爱国

660年之前,朝鲜半岛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史称韩三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时为友时为敌。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与倭国。随着高句丽的南下,新罗开始与百济结盟对付高句丽。新罗从百济手中夺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土抵达黄海开始与中国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但是百济国王的儿子福信收集残部,并向他所认为的强国倭国(日本)借兵以求复国,日本当时的女皇同意了福信的请求。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663年6月,倭奴天智天皇令倭将毛野稚子等率27000余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由孙仁师率领的7000名唐朝援军也渡海到达熊津,与刘仁轨会师,唐军军势因此大振。刘仁轨与诸将计议,认为:“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据,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遂制定了进攻周留城的计划。刘仁愿和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军从陆路进攻;刘仁轨,杜爽则率领唐水军并新罗水军由熊津江入白江口,溯江而上,从水上进攻。

663年8月初,日本援军将至,百济王丰率部分军队自周留城赴白江口(今锦江口)迎接。白江口系朝鲜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则有百济军及日军联合守卫。这时,唐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七千援军与刘仁轨会师后,分兵两路进攻周留城。刘仁原、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统帅陆军,从陆路进攻周留城。刘仁轨、杜爽率领唐水军和新罗水军从熊津进入白江口,溯江而上夹击周留城。

八月十三日,刘仁原所部进逼周留城周边。而百济军则因鬼室福信之死,士气极其低落,尽管有日军相助,但还是难以抵抗唐军的进攻。周留城周围的城池,逐一被唐军攻克,百济守军相续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势险要,为周留之扼口,有将军克死用兵,唐军围攻一个月依旧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暂时保全。

在刘仁原率军向周留城进军的同时,刘仁轨率唐和新罗海军驶向白江口,企图溯江北上进逼该城。当刘仁轨所率海军驶抵白江口时,与先期前来的日本海军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170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

663年8月27日上午,日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日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日军立刻处于劣势。日军的指挥官慌忙下令战船撤回本队,其指挥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唐军统帅见日军军旅不整,蜂拥而至,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日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日军大将朴市田来津虽然“仰天而誓,切齿而衅”,奋勇斩杀数十唐军,直至战死,但亦无力挽回战局。不过片刻之间,日军战败,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新唐书》记载:此次海战“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百济王先在岸上守卫,见日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

唐军白江口得胜消息传到周留城,9月7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率守军投降。日本陆军忙自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离,百济境内日军集结于以礼城,于9月19日撤回日本。白江口之战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日本停止对朝鲜的扩张,大约在九百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另一方面,唐灭百济,五年之后攻灭高句丽,与唐友好的新罗终以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在白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余部全部归降,百济国彻底灭亡。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此后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中日白江口之战
忽必烈在1279年攻灭了南宋,中原再无大的后顾之忧,处理了其它事情后,再加上此前隐忍多时,不久便在1281年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但日军顽强抵抗,借助各方面优势,最后大挫元军,第二次征日失败,此后忽必烈因为其它战争和国力等问题未再继续对日作战。1592年(明万历年间),即白江口之战900...

白江口海战是中日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吗?这场战争因何而起?
是的,白江口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此战的起因:(1)从唐朝方面来说,是为了消除边患,巩固其在北方(朝鲜半岛)的统治。(2)从日本方面来说,则为了保住其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和转嫁国内危机。公元660年,百济(当时朝鲜半岛的三国之一)被唐朝平定之后,同年九月,唐军主力撤离...

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有什么影响
唐朝历史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唐朝中日发生的第一场战争白江口之战,换来了1000多年的和平纵观历史,中日之间发生过四次战争,分别是唐高宗时期的白江口之战,明朝万历年间的中日万历之战,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今天我带大家来研究一下中日第一场战争,此战一万唐军大败四万...

唐代中日百江口之战摧毁日本千年侵略野心
是唐朝新罗联军和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的一场水战。当时我唐军舰队多变,以少胜多包围日军。最终,所有的敌舰都被烧毁了!下面,中国校易搜将带你重温百江口战役的辉煌。唐代中日百江口之战:摧毁日本千年侵略野心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为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由于...

唐朝时的中日大战详细情况
百济各地的抵抗力量迅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意志,唐新联军不久就平定了百济全境,百济彻底灭亡。白江口之战奠定了七世纪以来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格局。百济的灭亡使高句丽失去了南面的屏障,5年后的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掉了高句丽。大唐帝国开始了朝鲜半岛直接的殖民统治,因而对唐来讲,白江口之战是大唐...

白江口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与中国有过5次交战,而这第一次就是发生于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 1、女皇死了 一开始日本就知道,西边大陆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不是自己所能比的,日本也很服气。到他们的推古天皇时候,有点膨胀,负责一切政务的圣德太子在言语上对中原大国也不再恭敬,不过那时的隋朝还是很大...

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率领陆军6万人,海军4万人,派新罗、契丹、习等国大兵进攻高句丽。唐军先入柯街,攻克盖木城(今辽宁盖平)、沙北城(今辽宁富县),攻克辽东(今辽宁辽阳)建成。不久,唐军攻入白牙城(今辽阳以东),向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

历史上中日第一战最早在何时?
历史上中日第一战最早在何时?在中日关系史上,中日两国第一次战争当属唐朝初期的“白江口之战”。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海战。就其规模而言,在海战史上恐怕没有重要位置,然而它对日本却产生了重大影响。战争起源于朝鲜。公元4世纪以后,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为了争夺...

白江口之战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
1. 白江口之战是唐朝与倭国在白江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水战,这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首次交锋。2. 这场战争使得日本被迫向唐朝臣服,并开始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连续派出遣唐使,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3. 唐朝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

唐朝时期,第一次中日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白江口之战 这场海战结束之后,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唐朝作为东亚地区的地位也基本确立。那么,这场一千年前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01、 高句丽与唐朝修好 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在朝鲜半岛上,并立着高句(gōu)丽(lí)、新罗和百济三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