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3空空导弹的衍生型号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请问各位大侠:谁知道R—73(AA—11)导弹的技术性能?相对应的能配合什么机型?

R-73“射手”(AA-11)近程空空导弹
R-73“射手”(AA-11)近程空空导弹

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研制的近程空空导弹,北约称“射手”和AA-11,可挂载到苏-27、苏-30、苏-35、苏-37和米格29等战斗机上。1980年初开始研制,1985年服役。该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红外寻的制导,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离轴发射能力后视发射能力,离轴角达90度,弹重105千克,弹长2.9米,弹径170毫米,最大速度2马赫,最大射程30千米(向后12千米),最小射程3千米(向后1千米),战斗部为7.4千克破片杀伤型。

最小的就是红箭73的基本型

导弹直径120毫米,长854毫米,翼展393毫米,重11.3千克。线控制导方式,射程3km,破甲厚度400毫米

之后的红箭73B的长度有所加长
红箭73C则使用了串联战斗部,更长,更大

弹长2.9米、翼展0.51米、弹径0.17米;发射重量105公斤、弹头重7.3公斤;其最小射程300米,最人射程则为20公里,探测角度±45度,目标对制导头角速率需小于60度/秒,目标高度20-20000米,目标过载需在12g以下,目标速度不大于2500公里/小时,载机过载8g以下,对固定翼飞机一类目标的杀伤率为60%。安装的MK-80全向红外制导头探测距离10-15公里,发射前视野±45度,射后±60度,从制导头锁定目标到发射只需1秒。
R-73基本型系列包括R-73K、R-73L、R-73E、R-73LE,其差异仅在引信以及使用对象。R-73K是全系列最早的苏联空军自用量产型,采用无线电引信,在安装有激光引信的R-73L问世后就被取代而停产。R-73E与R-73LE分别是R-73K与R-73L的外销型 。 又称为R-73。R-73M2的弹长增加到3.2米,冀展缩至0.404米,发射重增至115公斤,采用初期惯性导航,无线电巾途修正加末端红外制导,住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超视距攻击的中程导弹。其前向动力射程30公里,保证杀伤射程13公里。制导头发射前视野±60度,发射后±80度。
R-73M2采用MK-80M红外制导头,用灵敏度更高的中长波探测元件;配备可程式化新型电脑,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战机的探测距离约15-20公里。MK-80M制导头解析度高,可辨识目标热辐射分布,能在命中前约1毫秒计算出目标的中间部位为命中点,增加杀伤率。
R-73M2最具特别的功能的是它可掉转180度攻击后方目标。使用时,载机先通过资料链引导导弹转向,待完成敌我识别,确认不会误击友机后再启动制导头,这种发射方式已在苏-35上试验成功。据说与机上的雷达告警器配合使用,还可用此方法拦截来袭导弹。其在向后射击最大射程8-12公里,最短射程1公里 。 “超机动性”要求K-73导弹可以执行大离轴角的攻击(大约40°)。在这种角度,传统空空导弹完全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大攻角的机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翼面的改变对格斗导弹的效果很差。如果要满足第一代K-73导弹体积小而重量轻的要求,全方位搜索就不可能了。不过,曾与莫斯科“Geophisica”设计局共同研制出“灯塔”(OGS MK-80)搜索系统的基辅“兵工厂”设计局有一种新的搜索系统,它搜索目标的角度可以达到60度,比R-60对应的搜索系统大几倍。后来,K-73平衡圈环极限从每秒60度的最大角速度增加到75°。“灯塔”搜索系统包含新的、有效反干扰(曳光弹)的装置。除了增加光电探距仪的距离外,还应用了脉冲-时间的信号调制系统,而且引进了带有几个独立频道的数码信号处理系统。为了提高命中率,运用了指导逻辑以便命中敌人发动机喷嘴。这就能让弹头能够破坏航空器至关重要的部分,比如:飞机驾驶舱。
尽管对高命中率的需求不高,K-73的研制者更侧重的是“灯塔”搜索系统。因为实践证明,飞行员们迟早会提出对这种大离轴角攻击能力的要求。要满足这些性能,就需增加K-73的尺寸和重量。
最初,无翼设计限制了导弹的机动性,导弹在跟踪目标的时候,通常需要进行大角度攻击,这种设计通常是不利的。设计者想象出一种新的导弹,这种导弹没有气体动力控制面,而是用六个大的悬臂代替。
然而,气体控制单位的使用限制发动机驱动的飞行时间。很显然,这降低了作战的灵活性。通过以G.德蒙铁夫为领导的小组的重新评价,决定采用与K-60导弹类似的气体力学的设计。然而,与原型不同的是,当导弹安装一个带有传统回旋装置的自动驾驶仪的时候,它具有转弯稳定功能。运用运动学连接辅助仪并不增加导弹重量。这是因为早期的飞机尾部已装有表面引动元件去实现气体动力控制单位的运作。对于控制代码,自动驾驶仪从击角度以及安装在稳定器之前的传感器的信息来判断。像R-60导弹一样,它还能确保空气动力控制面的气流垂直。
在导弹的第一部分,一系列传感器、稳定器和控制平面在导弹前端形成的典型“瘦圆锥”结构。在第二部分前端,空气动力控制面和与之连通的空气动力连接器为操纵发动机服务。这个装置位于自动驾驶仪和无线电近发引信装置之后。第三部分是一个固体推进剂发电机。它趋使流体送到空气动力控制调节器并且通过气体管道进入主体。这可以使安装在导弹尾部的补助翼和排气叶片工作。第四部分由一个伸缩弹头组成:弹头内是一个安全保险装置。弹头爆炸半径大约是3.5m。第五部分是一个单一模式的固体推动剂电动机。导弹的尾部是由补助翼的驱动器和空气动力叶片组成。
除了发动机是钢铁制成的以外,大部份的机身是用铝合金制成的。除了后面几部分用凸缘结合连接外,其余部分都用插销连接。完全装配好的导弹装在一个密封的木制包装箱内被运送。导弹使用P-72或P-72D挂架(APU-73-1或APU73-1D)。作为两个“空对空”导弹设计组的联手的成果,K-73导弹的改进在“三角旗”设计局完成了。1984年6月22日,这种导弹被赋予编号R-73,开始服役。R-73导弹的最大射程是30公里。总体上看,导弹的性能超出了预期目标,然而导弹的重量是最初设计方案的1.5倍。 所谓“离轴发射”,就是载机能以偏离机身纵轴线很大的角度发射导弹,使得载机无需将机头对准敌机就能发射,这极大的颠覆了从空中格斗出现沿用至今的“机头对准目标”的法则。与头盔瞄准具(HMS)搭配,飞行员只要在瞄准具许可角度内看到目标(苏-27S的可看±60度),R-73就能加以锁定并攻击之 。
在近距离轴火控时,有没有雷达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向前射程30公里的R-73改进型向两侧的射程会下降,不会有30公里那么远,打后面的目标时,射程更只有8-12公里,已在R-73自身制导头的探测距离内(R-3的制导头探测距离为20公里,新型可达25公里),因此只要确定目标在离轴发射射程之内(例如用目视,只要人眼看得到),让导弹射出后转向目标方位,由制导头自行搜索即可。此过程只需指引方位,不需测距,这种情况下红外线探测器就够了,且精确度优于雷达。故苏-30MKK、苏-33UB等战机上的环场红外线探测器,已足以支持其全周界防御功能 。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
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最近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 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它是一种修改的R-73,在支架和发射轨上向后挂载,而且装有一个助推器。其面向前方的助推器喷管由一个气动整流罩覆盖,整流罩在助推器点火时被吹掉。助推器使导弹离开发射架,而且克服导弹的大部分负速度。接着主发动机点火,脱开连接的助推器,而且推力的增加使导弹在发射飞机后部30米时克服导弹的负速度。然后,在发射前锁定目标的导弹导引头继续跟踪目标,而加速的导弹弹体在助推期间燃气舵偏转器的帮助下,可作±180°的转弯,使导弹飞向目标。发射飞机的飞行员不能目视确定这种导弹已锁定于所选的目标。然而,与从发射架向前发射,并转向后半球飞行的导弹比较,维姆佩尔这种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



空空导弹发展史
它们都没有能够挽救德国法西斯灭亡的命运。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空对空导弹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世界各国研制、退役与在役的空空导弹已经有上百种型号,累计生产量大约20多万枚,是战术导弹的庞大家族。第一代红外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AIM-9B"响尾蛇"、俄罗斯的K-13等导弹。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国空军现役空空导弹有什么啊?
PL-8广泛装备在歼-7和歼-8系列战斗机上,国产新型多用途战斗机也采用PL-8作为近战格斗武器。PL-8在性能上是中国现役格斗导弹中最好的,与国外导弹如AIM-9L\/M\/P、AAAM-3和R-73相当。PL-9是1986年开始研发,198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的改进型号,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上公开展示。PL-9与PL-8在战术...

俄罗斯的导弹叫什么名字呢
2. 现代空空导弹包括:- K-60(R-60),出口型为R-60MK,西方称为AA-8“蚜虫”。- K-33(R-33),西方称为AA-9“阿摩司”。- K-27(R-27),西方称之为AA-10“杨树”。- K-73(R-73),西方称之为AA-11“弓箭手”。- R-77导盲导弹,西方称之为AA-12。3. 战略导弹包括:- ...

什么是空空导弹?
而A1M-9X的最大离轴角达±90°,过载达509,最大飞行速度3M,为其中佼佼者。而俄罗斯未来的R-73近程空空导弹的发展型也将具有90°离轴角发射能力,它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并具备前向发射、攻击尾随目标的能力。到2020年前后,美国的双射程空空导弹将服役。它具有180度角离轴发射能力。远程迎面拦截距离达...

俄罗斯导弹的代号和名称和基本数据,如SS-N-25等等是什么?
K-23(R-23)中距空空弹,西方称之为AA-7“尖顶”。2. 现代空空导弹K-60(R-60),改进型号为R-60M,出口型为R-60MK,西方统称为AA-8“蚜虫”。K-33(R-33)带锋,西方称其为AA-9“阿摩司”。K-27(R-27),西方称之为AA-10“杨树”。K-73(R-73),西方称之为AA-11“射手”...

空空导弹的发展经历
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空导弹(俗称三代半)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 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R-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多元探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激光近炸引信或无线电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第三代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俄罗斯的R-27、美国的麻雀3B(AIM-7F...

俄罗斯空空导弹有哪些
R-33空空导弹(AA-9)R-33北约称之为“AA-9”。是20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研制和发展的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该弹其攻击方式有迎头攻击和尾追攻击两种。导弹除了有雷达制导型外,还研制了红外制导型,两种型号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同,只是射程不同。高空射程为40~45千米,低空射程为20千米,发射...

俄罗斯导弹空空导弹
K-23(R-23)中距空空弹,西方称之为AA-7“尖顶”,以其精准的打击能力而闻名。现代空空导弹K-60(R-60)及其改进型号R-60M和出口型R-60MK,西方统称为AA-8“蚜虫”,显示了其在现代空战中的重要地位。K-33(R-33)空空导弹,西方称其为AA-9“阿摩司”,以其高精度和强大威力而受到重视。

如何评价霹雳-8?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就开展了红外成像器件的研制,相继研制了128元线列和256X256锑化铟阵列器件,并进行了对空中目标的搜索与跟踪试验,为在新世纪进行先进近距空空导弹打下了基础。根据外电报道,我国在新世纪已经开展了相关型号的研制,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新型空空导弹的身影,那时霹雳-8也将功...

空空导弹的技术来源是什么?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获得了法国R-550“马特拉”型导弹,并依照该型导弹仿制出霹雳-7。中国还根据以色列的“怪蛇”-3仿制了霹雳-8导弹。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数千枚先进的空空导弹,包括R-73短程空空导弹,各种型号的半主动雷达和红外制导的R-27中程空空导弹,约1000枚更先进的R-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