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2022年,毛泽东的老三篇,你和我真读懂了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6

说一件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老党员,今年已经85岁的高龄,前两天春节回家的时候还给我看她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纪念章。

她给我说起来这件事,脸上的皱纹都是舒展开的,可以看出来她是真的骄傲。那个年代的女人,学历自然不是很高,也就只能简单认识一些字。可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是她现在依然能够流畅地背诵毛泽东的那篇《为人民服务》。

她现在多多少少有点老年痴呆,刚说完的上一句话,很大可能性一会就忘记了,随手放起来的东西也总是找不到,但是她就是能背诵毛泽东的很多篇文章。

这篇毛泽东老三篇当中的一段话,她不像是在背,感觉就是和她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是她深入骨髓的记忆。

她跟我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会问到: 你现在是不是党员,有没有听毛主席的话,有没有想着要为人民服务,有没有时时刻刻为大家着想?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位老人拥有如此的觉悟,而这样的老人,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不只是告别现象。

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毛泽东老三篇的魅力。先来科普一下毛泽东的老三篇到底是什么,也就是三篇小文章,其题目分别是《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以及《愚公移山》,看起来只是三篇小散文,其实里面包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对毛泽东的文章,向来不应该只是看其中的表面,更何况这是多少人能流畅背诵的老三篇呢,其中更是大有乾坤。三个不同的人物、三段不同的故事,毛泽东分别为他们写了文章,典型事迹那么多,典型人物那么多,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人?他被这三个人的哪种特征感动?又想寄希望于后人什么?这三篇文章,在今天,需要重新读一读。

在我的记忆里,毛泽东很少写关于外国人的文章,一个是司徒雷登,另外一个则是白求恩,文章的内容自然不一样,一个是纪念,一个是跟人家说再见。对于白求恩,毛泽东和他只见过一次,翻过 历史 资料之后能够确认,毛泽东一开始也是让白求恩留在后方,毕竟相对于前方,后方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可是执拗的白求恩还是决定要去前方,当时前方的医疗条件艰苦到什么程度呢?对于一名士兵而言,重伤的话基本就宣告了死亡,得不到救治,药和医疗人员的都难以维持前方战场的需求。毛泽东自然是清楚前方是什么情况,他不能贸然让这位国际友人去冒险。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倔强的白求恩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前线。

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身边自然是少不了人进行保护,可还是没想到白求恩以这种方式离开。面对白求恩的去世,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全文一千多字,分开来看,可谓是字字珠玑。

前面的时候,我们就分析过毛泽东的文章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到了今天, 社会 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是能从他的文字里面找到适合这个时代,且一点不过时的东西呢?

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一直在用表面现象看问题本质。

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里面,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道:

这是在交代白求恩的身份,以及工作的情况,接着,由白求恩发散开来,我们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为什么要学习白求恩?毛泽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在这段文字里面,让人感到真实的其实是“毫无利己”这四个字,也是在这四个字里面,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要让大家去学习白求恩,毛泽东在白求恩的身上看到自己。毛泽东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一个三十出头就已经成为那边宣传部长的人,他原本是可以拥有绝对的荣华富贵,过上富足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生,却还是选择了一条不怎么好走的革命道路。

在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是绝对的没有为了自己,请注意,这里用了一个看似不是很恰当的词语,叫做“绝对”,形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留下点余地,这样子才能不至于因为过于绝对而出现错误,可用在毛泽东的身上,他就是一个绝对的人。

如果他是为了自己,有谁会牺牲自己那么多的亲人呢?如果他是为了自己,为何还要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呢?如果他是为了自己,为何奋斗一生却不愿意碰钱,自己的稿费却给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人员?

毛泽东,他是毫无利己的动机。再看白求恩,一个外国来的医生,原本可以不用去前线,只要在安稳的后方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还有不错的名声,只是如果这么做的话,肯定是为了自己,选择为了自己,白求恩完全可以这么做。

就是因为他不为了自己,相对安全的后方和需要救治的前方战士,他选择了前方。这种选择其实就是毛泽东的选择,两个人有着相似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今天依然是毛泽东的“粉丝”,说这也好,说那也好,归根结底,就是毛泽东为大家好,真心的好,好的一种只为大家不为自己的程度。

对比现在,身边的朋友又有自己是真心对自己好的呢?这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人,是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却还是如此,毛泽东一个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是 历史 人物的人,却在发自内心的为大家好,这真的很不可思议。

在毛泽东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里面,毛泽东还多次提到了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叫做“纯粹”,什么是纯粹?毛泽东借着白求恩的事迹解释道,纯粹就是要多做事,要对人民群众热心,出了事情,要先为别人打算,再为自己打算。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人。只是到了现在,这种纯粹的人越来越少见,更有一些人在呼吁,什么时候大家能更纯粹一点呢?当今的呼吁是说,大家自私的部分多了,为了别人的部分少了,不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是我只想为自己,不想为别人。这就是不纯粹的最好表现。

可是毛泽东在那个时候就告诉我们,人还是要纯粹些,我们才能让彼此变得更加友好和温暖。 当我们以为这篇稿子只是一篇普通纪念文章的时候,到了这里,是不是就发现,这其中大有乾坤呢?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毛泽东只说了简单的几个字: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什么那个时代要背诵这篇文章,毛泽东也只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外,另外一篇更加突出的文章出现了。

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别人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相视一笑,事情也就过去了,场面不免有些尴尬,更多的是大家不信这句话。可是只有毛泽东说这句话的时候,每一个都相信,这是真的。

不同于上一篇《纪念白求恩》,这一篇《为人民服务》是在说一名普通的战士,这一篇的影响力更大,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更大。

这篇小散文的主角是一位叫做张思德的战士,小战士牺牲在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他不是什么大的领导,也不是什么指战员,就是一个在延安七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烧木炭的普通人。他的牺牲也是因为要救另外一个小战士,在烧木炭的这段时间,张思德始终勤劳卖力,简单来概述,就是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牺牲之后,毛泽东敬献花圈,对,没有看错,毛泽东出席了张思德的葬礼。 历史 书再怎么翻,毛泽东真正参加过的葬礼也就那么几个,张思德为何值得让毛泽东参加葬礼呢?

因为他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证明,毛泽东去纪念这么一位为人民服务的人,其实也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个奋斗目标。

看起来这是一个有点拗口的话,再具体点来说的话, 就是普通人要做好事情,我们又要为普通人做好服务,去肯定普通人的价值。 这样两者就能相互促进,试想,如果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牺牲了,没有得到肯定和赞扬,就那么悄无声息的没了,后人谁还会前赴后继呢?

毛泽东就是要以张思德为榜样,来阐述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会被人民怎么对待。

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终极奥义。毛泽东在这篇文章当中说到:

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之后给予张思德以绝对肯定的评价“比泰山”还要重要。这么高的评级是用在一个普通人身上,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呢?人民可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时候就反复说过,毛泽东尊重农民,和给挑粪工颁奖,凡此种种就是在说明人民不分阶级和身份,而是人人平等。绝对不能说我们为人民服务,为的是一小部分人,这绝对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对大家说,张思德这位普通的小战士很重要,就是要开追悼会,就是要纪念他,这是普通人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人而不是为了个别人。

除此之外,毛泽东这篇《为人民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说明,我们的事业如何能成功?这个成功不是靠着毛泽东一个人,要不是靠着这个人或者那个人,而是靠所有的人一起努力,也就是说,这是要无数个像张思德一样的普通战士去努力,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好。

为人民服务,更多的是说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也为我的大同 社会 观。革命的事业要想成功,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要想被推翻,就是要靠着这无数个普通的战士来完成,即毛泽东反复提及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

教员纪念张思德第二个原因,便是给党员树立万世不易的家法。

现实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

想做成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组织,把千千万万的普通个体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有血有肉的个人,凭什么信赖组织呢?

唯一的方法是建立双向互动,个人信赖组织做伟大的事业,组织做伟大的事业是为了造福个人。

用教员的话说就是,党组织要为人民服务。

这种双向互动建立起来,个人、组织和国家就是铁板一块,真正做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伟大的事业便能滚滚向前永不止步。

此时另外一篇文章《愚公移山》出现了。

思想的觉醒有多么重要,恐怕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人这么重视普通人的思想觉醒,于是在封建的旧中国,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是将一切的成功或者失败归结为那个不存在的“天”,挖煤的工人会认为自己的命就是如此,就活该去挖煤活该被压迫,农民被饿着肚子,那些农民就又觉得自己活该如此,一切都是命。

当一切都是命之后,他们就陷入到一种循环当中,只能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想过去推翻,或者去建立另外的一种新生活。毛泽东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他觉得这种状态是不行的啊。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值得我们去下跪,也没有什么人能骑在我们的头上去颐指气使地吆喝着什么。

团结每一个普通人,所有的普通人拧成一股绳,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什么天和命,一起去挖这两座大山,还有什么是挖不平的呢?一切都能挖平,这一点毫无疑问。

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份站起来,就是自信,就是不再信命而信自己。

一无所有的我们是靠命去研究出原子弹吗?很明显不是;一无所有的我们去完成工业基础化建设,这是靠天吗?一无所有的我们是靠着命去战胜鸭绿江边的那群人吗?很明显也不是。

这一切靠的都是我们自己,人人都笑愚公傻,人人又都怕愚公精神,为什么怕,因为他们不信命。

毛泽东不信命,又带着这群不信命的人去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大山。

从前只是觉得毛泽东的这老三篇啰嗦,都是那些说得腻烦听得腻烦的话,喜欢新鲜的文学,后来被这个 社会 无数次地鞭笞,被无数人活生生地教育之后,才会明白,毛主席啊,他的老三篇有着发自内心的力量,这份力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珍贵。

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多么难得,我们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