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怎样死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曹雪芹是怎么死的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于清乾隆27年壬午除夕(周汝昌先生考证为乾隆28年癸未除夕,即公历1764年2月1日)。关于雪芹之死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关于死因。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只是大而谈之,说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周先生考证认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无力就医而夭亡。1764年北京闹天花于史有据,应为可信,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敦诚曾说:“燕中痘疹流疫,小儿殄此者几半城。”同时期的蒋士诠写诗记道:“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千。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想来这次大疫病相当可怕,而且未成年的孩子成了主要牺牲品。曹雪芹因痛失爱子,哀痛成疾,终于不治。
  一说雪芹之死,是因为除夕这一天他饮酒过度,大醉以至猝死。
  (二)关于“新妇”。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明白告诉我们雪芹身后遗下一位续娶的夫人(是续娶不久的新妇,雪芹夭亡之子应是前妻所生)。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史料所遗本已绝少,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无所考,这位新妇是谁?可曾留下姓氏行迹?多年来概莫能知。但1978年,所发现的据说是曹雪芹书箱的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扇箱门上有“题芹溪处士句”落款为“拙笔”,这就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院神秘的题壁诗联系了起来;而箱门的背面毛笔写的“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数行字,这又与据说是雪芹遗著的《废艺斋集稿》联系了起来,进而被认为是曹雪芹为为这位续娶的夫人所记,她的芳名即是“芳卿”也。据专家考证,这口书箱确为乾隆时代物品,胡德平先生据此认为书箱确为雪芹遗物。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三)雪芹死后何人所葬?葬于何处?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传》中说“二三友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说的相当感伤凄凉。但后来又有人于北京通县发现曹雪芹“墓碑”一块,又似乎葬于京东,当然这种说法也还远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我们只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二三好友即是曹雪芹晚年与之相交甚厚的敦诚、敦敏兄弟和邻居张宜泉等人了。一代文豪生前落寞、身后又如此萧条,以至我们想要寻找凭吊、寄托哀思的去处也不可得,宁不痛哉!
  汝昌先生一首挽诗写得好:
  哀乐中年舐犊情,卢医宁复卜商明?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于清乾隆27年壬午除夕(周汝昌先生考证为乾隆28年癸未除夕,即公历1764年2月1日)。关于雪芹之死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关于死因。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只是大而谈之,说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周先生考证认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无力就医而夭亡。1764年北京闹天花于史有据,应为可信,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敦诚曾说:“燕中痘疹流疫,小儿殄此者几半城。”同时期的蒋士诠写诗记道:“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千。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想来这次大疫病相当可怕,而且未成年的孩子成了主要牺牲品。曹雪芹因痛失爱子,哀痛成疾,终于不治。 一说雪芹之死,是因为除夕这一天他饮酒过度,大醉以至猝死。 (二)关于“新妇”。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明白告诉我们雪芹身后遗下一位续娶的夫人(是续娶不久的新妇,雪芹夭亡之子应是前妻所生)。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史料所遗本已绝少,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无所考,这位新妇是谁?可曾留下姓氏行迹?多年来概莫能知。但1978年,所发现的据说是曹雪芹书箱的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扇箱门上有“题芹溪处士句”落款为“拙笔”,这就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院神秘的题壁诗联系了起来;而箱门的背面毛笔写的“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数行字,这又与据说是雪芹遗著的《废艺斋集稿》联系了起来,进而被认为是曹雪芹为为这位续娶的夫人所记,她的芳名即是“芳卿”也。据专家考证,这口书箱确为乾隆时代物品,胡德平先生据此认为书箱确为雪芹遗物。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三)雪芹死后何人所葬?葬于何处?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传》中说“二三友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说的相当感伤凄凉。但后来又有人于北京通县发现曹雪芹“墓碑”一块,又似乎葬于京东,当然这种说法也还远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我们只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二三好友即是曹雪芹晚年与之相交甚厚的敦诚、敦敏兄弟和邻居张宜泉等人了。一代文豪生前落寞、身后又如此萧条,以至我们想要寻找凭吊、寄托哀思的去处也不可得,宁不痛哉! 汝昌先生一首挽诗写得好: 哀乐中年舐犊情,卢医宁复卜商明?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

因贫病无医而逝。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 。敦诚作《挽曹雪芹》,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9 ),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怀念曹雪芹。

扩展资料: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曹雪芹之死历来说法不一.
以下是周汝昌所的著<<曹雪芹小传>>

曹雪芹小传

周汝昌 著

三十一 身后(一)

曹雪芹哀乐中年,情深舐犊,感伤成疾,遽尔早世,是惨酷无情的事实。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脂砚斋说雪芹“泪尽而逝”。他哭的不只是爱子一人。他的一生,是为“新愁旧恨”所充满的一生。并非是什么“司痘者”夺去了他们家人父子的生命,而是那个黑暗的时代社会不容他再活下去。

雪芹一死,身后只遗下一位后续的夫人(注:《四松堂集》本敦诚挽诗异文有“新妇飘零目岂瞑”句,故知新妇为续娶。)几束残稿,笔砚零落;备极萧条凄惨。二三朋好,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注:雪芹坟在健锐营一带颇有传说,所指不一,恐亦无法考信。)!

敦诚当时为他的亡友,写下两首挽诗(注:见《鹪鹩庵杂诗》。此两首后经改并为一首,即《四松堂集》所存者是。)。其一说: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写出了那一片的伤心惨目的境象。

脂砚斋曾提雪芹“泪尽而逝”的话,那原文本是这样的: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眉批。)

则可见雪芹临终抱恨的,最首要的还是全部书中若干地方尚未最后补齐写定。也可见雪芹把写作这部小说看作是他的毕生的事业,他是为完成这一事业而支撑苦斗地活下去的;及今力尽,只有把它托付给亲者脂砚斋一人了。

曹雪芹把他的一生付于写作《红楼梦》上;他虽过早地死去,却总算给我们留下了这部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也就可以无憾于地下。但是最极不幸的是从八十回以后,雪芹原作扫数亡佚了。

原稿为某人借阅,有五六回迷失,其事曾为脂砚斋叹恨(注:脂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疑“借阅”也是婉晦之词。),这种残损,也可能是八十回传抄问世以后、下半部迟迟不出的一个原因。但这绝不是最要紧的问题(注:如庚辰本即缺两回,而不碍传抄流行。)。其真正原因,实另有所在。

这原因,就是《红楼梦》解剖、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就是曹雪芹的叛逆思想深深地击痛、惹恼了封建势力,因而当时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对它加以注视。——这使得脂砚斋往外传写八十回以后小说下半部时,发生了很大的顾虑,遭遇了意外的困难。

封建势力痛恨曹雪芹和《红楼梦》,加以百般辱骂,斥为“邪说诐行之尤”(注:梁恭辰《劝戒四录》卷四,引那彦成语。),污蔑曹雪芹死后还在“地狱”中受苦(注:毛庆臻《一亭考古杂记》。);他们“欲得而甘心”的那种凶恶狠毒的面貌,已然十分清楚。他们甚至连雪芹丧子无后都引为足以释恨的大快事(注:梁恭辰《劝戒四录》卷四,引那彦成语。)!——但是在我们看来,这正好说明了雪芹小说的反封建思想的伟大;他们的辱骂污蔑,正是一种最有力的赞扬歌颂。

《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感动了二百年来的无数的读者,给后世反封建的新生力量提供了无限的精神启发。雪芹死后才和敦诚等结识过从的宗室永忠(雍正死敌胤禵的孙子),因敦诚之幼叔墨香而得读《红楼梦》,对曹雪芹无限同情,深深推服,特为写诗三章相吊(注:见《延芬室集》。),其一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有可能和雪芹认识的明义,题《红楼梦》时最后咏道: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也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前首“石言”,是用《左传》昭公八年的典故,暗隐“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的深刻意义;后篇“石季伦”,是用晋代石崇的典故,石崇豪富极奢,置金谷别墅,因党奸免官,被害,一门尽死,侍姬绿珠堕楼自尽,这故事也深具政治含义。前首尚专指小说,后篇则似兼切曹家情事而言,是很有价值的早期题咏(注:满洲人中最早题《红楼梦》的,当以明义《绿烟琐窗集》中《题红楼梦》十二首为最早(可考为乾隆三十年顷至四十六年期间之作,理由另见。此集早年蒙友人见告,当时因有远行,亦仅记线索于《红楼梦新证》447页,1954年返京后始蒙某先生见示,并为录副)。“不及当年石季伦”,乃杨升庵句。汉人中当以周春、钟大源师生为最早;周作《题红楼梦》《再题红楼梦》七律共八首,事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见其所著《阅红楼梦随笔》;钟作《红楼曲》,事在同时,见其所著《东海半人诗抄》及周著引录(《东海半人诗抄》抄本,蒙张次溪先生见示,敬志嘉惠)。周乃当时学者之一,诗殊庸劣;钟作七古颇好,当推为早期题咏中之上选。又彼时“红楼梦”三字已有为名家径引入诗之例,可看孙星衍《芳茂山人诗录·冶城遗集》中《口占赠庄公子逵吉》诗首句:“青山丝竹红楼梦”云云。至女诗人之题咏,尤有可述者,然此皆须作专题研究,此处不能备及。),对曹雪芹和他的著作表示了特别深刻的欣赏和理解。

也是雪芹死后才和敦诚会面的恽敬(1757—1817,字子居,阳湖派大散文家),至手写《红楼梦论文(注:当时所说的“论文”是对文学作品赏析品评的意思,故评点者也常署“某某论文”之语,和现在一般作“学术研究文章”解的“论文”一词不同。)》一书,用黄、朱、墨、绿四色笔,精工至极。诚如李葆恂所说:“子居为文,自云司马子长〔迁〕以下,无北面者;而于曹君小说,倾倒如此!非真知文章甘苦者,何能如是哉。”(注:见《旧学庵笔记》。(此则资料1955年蒙友人黄裳同志录示。))

从《红楼梦》问世以后,评、题、图、咏,真是汗牛充栋,自有小说以来(其实也可以包括非小说的文学而计),尚未见有在读者中引起这样深刻强烈的群众反响来的。

这些,是对那些肆行辱骂污蔑《红楼梦》者的最好的回答。

曹雪芹一生,受尽了穷愁坎坷。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不能及身享有应得的声望和荣誉,而后世才日益发现他的光焰万丈,历久愈新的,何止一人,不过像曹雪芹这样生前侘傺、身后萧凉的,实不多见;我们对曹雪芹这个名字开始熟悉和逐渐了解,仅仅是从“五四”以来的数十年间的事情。我们对他的了解,只是一个长途的起步,探索的尝试,正所谓管窥蠡测。对于曹雪芹,如果有人把毕生的事业放在研究他的一切上,我看是值得的。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相信或将会相信,全世界想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的,都必须读懂曹雪芹所“编述一记”的《红楼梦》。研究曹雪芹而有所收获,有所发明,是对全世界的贡献,这确是需要中外人士共同努力的。

三十二 身后(二)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春,皇帝在永璇家才见《石头记》,未窥全豹,不尽了然,犹是事之初起。二十七年壬午九月,脂砚记下了“索书甚迫”的话,并且借少陵遗祠之事而对雪芹受恶吏之逼、致无安身之地,深表愤慨。那事情的发展是看得清楚的。脂砚加紧“四阅”整订,雪芹匆忙由南返北,看来是为保全书稿在奋力苦斗。

但是,乾隆皇帝“最后”是从什么人手里而看到“全书”的呢?是从和珅手里。这事情就极为耐人寻味了。

“唯我”在胡子晋《万松山房丛书》本第一集《饮水诗词集》后有一段跋语说:

……某笔记载其《红楼梦》删削源委,谓某时高庙〔乾隆〕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

而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二也说:

……乃作是书;曰太虚幻境者,诡其辞也。初不甚隐。适车驾幸邸,微睹之。——亟窜易进呈,……

这种记载,如能博览,一定还有大同小异之辞,可知事出有因,传闻有自。一个证据就是《戚序本》八十回《石头记》的真底本据目见者说就是黄绫装面的大册,这正是“进呈”本的样式,而且已将“脂砚斋”字样扫数删净了,一些秽语也净化了,也都是准备进呈的痕迹。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宋翔凤所传述的一段经过,他说:

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

事情的奥妙就在这里了。

我们还能考知,和珅出身微贱,也是内务府当差之人,他是英廉的外甥,而英廉是二臣冯铨死后子孙没入内务府为奴的〔此满洲遗制,仅清初残存〕。据说一次乾隆乘轿而行,和珅以近侍人员扶轿在侧,适乾隆欲问一事,而随从人等并无一个能答,这时和珅却引了一句《四书》,应对敏捷巧妙,大得乾隆的欢心,从此就步步青云直上。由此可见,和珅对文墨之事并不外行,全靠一派小慧聪明,揣摩迎合,博得了宠任,所以皇帝凡私下欲询坊间书物之事时,必找和珅。等到永璇事发后若干时候,乾隆仍然不忘《石头记》这桩公案,就委派和珅再去查访处置。

凭着鬼伶俐,和珅很快就弄明白了这部书的来龙去脉以及“圣上”所以注意它的缘故和意义。他便通过该管的旗上司,寻求雪芹的全稿。当他判明这书只曾传出过前八十回时,便心生毒计,要用抽梁换柱的手段,使《石头记》不但不失其“全”,而且还要赢得主子的称赏——让它换步移形、夺胎换骨于不知不觉之间。办法就是:物色适当人选,编造四十回假书,凑成“全本”,而且也遵照《四库全书》的“精神”,将前八十回也偷偷加以“润色”。(注:乾嘉人吴云为花韵庵主人《红楼梦传奇》作序,说:“红楼梦……当《四库书》告成时,稍稍流布,率皆抄写,无完帙;已而高兰墅〔鹗〕偕陈〔程〕某足成之,间多点窜原文,不免续貂之诮。……”此极重要,盖《四库全书》的修辑,大量偷改原文,正是此时风气,本来就是一种文化阴谋。)

这一大事的证据留在哪里?试看:——

清光绪三十三年开始出版的《小说林》,载有署名“蛮”的一篇《小说小话》,其中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石头记》原书钞行者终于林黛玉之死,后编因触忌太多,未敢流布。曹雪芹者,织造某之子,本一失学纨袴,从都门购得前编,以重金延文士续成之,即今通行之《石头记》是也。——无论书中前后优劣判然,即续成之意恉,亦表显于书中,世俗不察,漫指此书为曹氏作,而作《后红楼梦》者且横加蛇足,尤可笑焉。

清末的人士,对红学上的许多事情(如我们已经考知的),并不清楚,他说的不够准确的地方(如谓雪芹原本到黛玉之死为止,等等)是可以理解的,他对雪芹、高鹗二人原作、续作的关系也还在混乱不清,但这都不是我们此刻注意的所在,最关紧要的就是他明确记录了他们清代人世代流传的一个事实:《石头记》的“后编”(即伪续四十回)是有人以重金延聘文士续成的——这续成的书,也已表白了续作意旨的这部“全书”,就是一般在坊间流行那个百廿回本!

凡是读了本书的读者,谁也不会相信是曹雪芹“购”得了别人的“前编”而出一笔重金(他出得起呀!?)请人代作的。须知,“蛮”先生所说的这个经过,正是和珅出钱、请程、高等人伪造“全本”的这个毒计阴谋的内幕。

天下的事,诚所谓“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像伪造《红楼梦》全本的这种异事,毕竟在当时后世,都是无法全部隐讳,瞒过明眼人的。

至此,乾隆指使和珅,找人作假弄鬼的真相,已然基本清楚了。

所以,等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连作带印,全功告成,而次年,程伟元、高鹗为再刊本《红楼梦》作“引言”已经表出:——

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

所谓“名公巨卿”,在乾隆五十年上讲话,非和珅而谁可当乎?两相对照,宋翔凤的话何其精确!

尤其对榫的,就是“唯我”还说过:

……高庙乃付武英殿刊印。书仅四百部,故世不多见,今本即武英殿删削本也。

事情更是如此的清楚明白!所谓“武英殿刊本”者,就是世人俗常说的“宫里头的”印本之意,这正是指皇家授意,和珅指使。活字摆印,本来就像武英殿刊书处大木活字的派头,况且程本从“辛亥冬至后五日”到“壬子花朝后一日”,相隔只有三个来月的时间,普通书坊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内重新刊出一部细加修改的重刊百甘回(程乙本)大书来?不是皇家和名公钜卿如和珅在做后台,那是无从想象的事!

最后,乾隆对百廿回“全本”《红楼梦》表示了什么态度呢?“阅而然之。”他表示了赞赏!这一层重要意义,从来没有人抉出,点破。

乾隆皇帝不但对这部被痛加“厘订”过的“新全本”的存形变质的成果十分满意,而且他还做了红学史上的第一名红学家:他说《红楼梦》写的原来是“圣祖仁皇帝”康熙朝相国纳兰明珠家的事情!

宋翔凤的话极为明晰:在此以前,是没有人这样认为的;自从乾隆这样说了之后,别人才只得跟着也这样说。

这也是乾隆与和珅的合谋。当时世人明明都知道《红楼梦》本来是一部“时事小说”,取材近在目前,不过笔端狡狯,善为隐约而已;这一点,很难不承认,于是便出一妙着,将它的时代轻轻往上一推,推到康熙朝,找一个大家习知的“明珠家”作为“替身”,那么一切“现实意义”便都不消而自化了。

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特大的阴谋毒计。“索隐派”的红学家,不知不觉地都堕入了乾隆的彀中,而且这种流毒的延续期间极为久长,开始破除它只不过是十分晚近的事。

曹雪芹一生穷愁著书,坎坷而终。身后还遭到了这等令人骇绝的厄运。回顾一下,围绕着真伪《红楼梦》的种种斗争,真是惊心动魄!

这种惊心动魄的斗争,显示着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之伟大,以致在文学史上表现为一个如此奇特罕见、难以想象悬拟的、甚至到今天还不能说全部解决了的极其异常的现象。

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的伟大,还要使人们不断地继续深入探讨下去,每天都能发现我们自己原来没有读懂弄清的新意义。

一九七九·十二·十四·己未冬十月廿五夜写讫

三十三 余音

我想在卷末增列几项崭新的资料和线索,请读者、研者注意参阅,因为对于了解曹雪芹来说,即一条新资料也会展示很丰富的远象和潜景。

要叙的第一项重要材料,是原来未曾识面的康承宗先生惠函提供的。他为研究什刹海而查阅北京地方的旧报刊时,发现了这项十分宝贵的文献。而且发现之后,不自秘藏,原原本本地告知于我,让我运用和披露。这种高尚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动。在此向他表示敬意。

以下是康先生提供的资料情况:——

民国二十四年印行的第187期《立言画刊》上,有一篇文章,总题是《染碧湖波雪浪,澹黄官柳烟霞——十刹海净业湖——风景幽静极适游览》,另有二处分题:《后海幽僻名刹林立》和《李广桥浓阴如画绝似江南水国》。作者署曰“槐隐”。在后一部分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雪芹官内务府笔帖式,学问渊博,曾为明相国邸中西宾,因有文无行,遂下逐客之令,后以贫困而死。传闻如是,不知确否。……

槐隐先生的笔墨不繁,著语无多,但就我所见,正面传述雪芹之为人、生平的记载中,当以此段文字为最有价值,最为难得。

今试析论其要端,说明何以我对它的评价极高,认为极可宝贵。

第一,先就明确了雪芹曹家的旗籍问题。大家可能清楚:自从二十年代初,胡适作出考证,一般人这才知道曹家是旗人,但是却错被当作了“汉军”。此后一直相沿不改。四十年代,我强调提出:曹家是内务府籍,不是汉军。由内务府籍这个基本点,才进而明白了曹家与满洲皇室的种种特殊关系。这个史实的抉示早已取得了公认。但是,至今仍然有个别人士沿袭旧说,或坚持“汉军”之称号,或立论确言内务府籍反是误说,或谓内务府人即是汉军人,两者无别……。说法不同,混乱则一。关于这个要点,《红楼梦新证》于126—138页已详加论述,不必赘一字了。现在这份文献,可说是民国以来最早的明确记叙雪芹为内务府籍的珍贵材料。当时犹然群奉胡氏之说以为定论的情况下,槐隐先生独标真实,可见他之所传,是有正式来历的。

然后,应当着重谈一谈笔帖式的事情。

身隶内务府籍的人,凡通文墨的,其当差任事的程序途径,大抵是以笔帖式为进阶之始。这是通例。因此,我早就疑心雪芹也一定做过府属笔帖,苦乏记载,无由确言——这意思屡与朋友谈到过的。多年以来,这也算是研究雪芹生平中的一个空白点。不料这次竟然找到了根据!我得康先生惠示此文,高兴极了,并曾赋诗赠谢,其句云:

什刹清波垂柳风,辛勤独自觅遗踪。

雪芹身是笔帖式,探得骊珠第一功!

这是用来说明:仅仅笔帖式这一点,史料价值就是很高的了。因此特别感谢康先生的贡献。

笔帖式又是何义呢?原来此是满语的译音。蒙古语中也有相应的一个名词,译写为“必阇赤”,元代有“比阇出”。满语是“巴克什”——后转为“榜什”,一源而分化为二支了。清人未入关时,巴克什地位是相当高的,是文职的一个赐名;入关后改译汉名为笔帖式,各部院衙门普遍设置,有翻译、缮本、贴写等名目,掌翻译满汉章奏文籍等事务,官级最高的不过七品,已经是一个最“普通”的文职小员了,但旗人由此进阶,升迁甚便,八旗贵官,实多由笔帖式出身。汉人是不能充当笔帖式的,内务府中,当然更没有汉人或汉军的笔帖式,这一点在清代制度上是十分清楚的,可以使一些不甚了然于内府籍与汉军籍之别的人们获得又一个辨识的机会。

雪芹当差,定然是由文职笔帖式开始,他的笔墨文才,渊源家学,受到上司的识拔,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才思艺业,和学问并不总是相等的一回事情。雪芹有言:“我虽未学无文”,正就两者而言。雪芹自谦是“未学”,然而我们从《石头记》中看到了他的渊博的学识,知道他是撝谦得很的。可是在所有已发现的文献中,没有正面提到他的学问这一方面的片言只字的,现在这篇新资料,又第一次提出了雪芹的学问渊博的这一要点。是崭新的内容。

接着,就叙到了他曾为“明相国”邸中西宾的事了。我们都知道,雪芹曾作“某府西宾”的说法,久所流传,在此又一次得到了印证。至于“明相国”,显然是传讹或附会,因为明珠是顺康年代的相国(即清代的大学士),距离雪芹年代很远了,雪芹不可能有在明珠相府做事的经过。那么,问题自然落到,在雪芹时代,前后海(什刹海)湖畔的相府,又是谁家呢?屈指数来,则以尹继善家为最相符合了,尹家是“两世平津”,即尹泰尹继善父子都是相国,在继善未入相时,他家早就称相府了。这一点是槐隐先生早年所不及知的,所以他仍然附会“索隐派”旧说,以为雪芹所入的相府当然就是明珠府了。但是这里的府主应当是谁的问题,是可以由年代、地点、其他历史线索来综合推断解决的。

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雪芹只做过一次幕宾、或者从始到终就在尹氏相府一处当过西席先生。我在另处也曾指出过:敦诚在乾隆二十二(丁丑)年作诗寄赠雪芹,就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了,而“弹铗长歌”正是幕客的典故,敦家弟兄在他们的诗句中是有实例可以互证的。这就说明,雪芹至晚在丁丑年秋天已经到了西郊山村去生活了。我也说过:雪芹之迁居,并非自愿,去享什么“山林隐逸”之“乐”,而是被迫无奈,没有立锥之地可容安身,才一步步流落到郊外去的。现在,我们得知,乃是由于相府下了逐客之令。被相府逐出的先生,那在京城之内,会是传为新闻,尽人皆晓的,雪芹的“声名”到此更为“扫地尽矣”,结合他曾住水屋子、马厩、寺院、看街堆子等地方的传说,可见他是到了山穷水尽、城内无人敢于收留寄宿的地步,这才向城郊流浪而移徙的。

最极重要的,却是“有文无行”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不独是被逐于相府的原由,也是不见容于当时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四字“考语”,正是封建传统士大夫们对于雪芹的“理解”和“评价”。行,去声如“杏”,是名词,意思是行为;无行,就是“行为不端”,“品质恶劣”。“无行文人”是旧时常见的骂人的话,大约从司马相如到李商隐、柳永、唐寅、龚自珍……都曾被这样看待过的,实际上,就是他们一方面才艺绝人,遭受俗子的嫉妒,一方面思想行为多有任情恣性、不循礼法、甚至明显违逆封建道德观的表现,因此就造出了这“有文无行”的罪名。——其实,要说“有文无行”的事实例证,第一条就是他写作《石头记》这样的小说了!

我还怀疑,雪芹在不止一件事上触怒了当时的封建卫道者流。例如,脂砚斋这位神秘的人物的身份性别(我早就提出此人是一个女性,现在承认此说的,日益众多了)以及她和雪芹的“特殊关系”,恐怕也是被当时人攻击为“有文无行”的重要条款之一。

“有文无行”和“贫困而死”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由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于清乾隆27年壬午除夕(周汝昌先生考证为乾隆28年癸未除夕,即公历1764年2月1日)。关于雪芹之死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关于死因。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只是大而谈之,说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周先生考证认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无力就医而夭亡。1764年北京闹天花于史有据,应为可信,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敦诚曾说:“燕中痘疹流疫,小儿殄此者几半城。”同时期的蒋士诠写诗记道:“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千。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想来这次大疫病相当可怕,而且未成年的孩子成了主要牺牲品。曹雪芹因痛失爱子,哀痛成疾,终于不治。
  一说雪芹之死,是因为除夕这一天他饮酒过度,大醉以至猝死。
  (二)关于“新妇”。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明白告诉我们雪芹身后遗下一位续娶的夫人(是续娶不久的新妇,雪芹夭亡之子应是前妻所生)。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史料所遗本已绝少,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无所考,这位新妇是谁?可曾留下姓氏行迹?多年来概莫能知。但1978年,所发现的据说是曹雪芹书箱的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扇箱门上有“题芹溪处士句”落款为“拙笔”,这就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院神秘的题壁诗联系了起来;而箱门的背面毛笔写的“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数行字,这又与据说是雪芹遗著的《废艺斋集稿》联系了起来,进而被认为是曹雪芹为为这位续娶的夫人所记,她的芳名即是“芳卿”也。据专家考证,这口书箱确为乾隆时代物品,胡德平先生据此认为书箱确为雪芹遗物。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三)雪芹死后何人所葬?葬于何处?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传》中说“二三友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说的相当感伤凄凉。但后来又有人于北京通县发现曹雪芹“墓碑”一块,又似乎葬于京东,当然这种说法也还远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我们只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二三好友即是曹雪芹晚年与之相交甚厚的敦诚、敦敏兄弟和邻居张宜泉等人了。一代文豪生前落寞、身后又如此萧条,以至我们想要寻找凭吊、寄托哀思的去处也不可得,宁不痛哉!
  汝昌先生一首挽诗写得好:
  哀乐中年舐犊情,卢医宁复卜商明?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

曹雪芹之死

乾隆二十八年中秋节,曹雪芹的小儿子在正白旗村西的河滩里淹死了。他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整天愁眉苦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靠喝闷酒过日子。

一天,他的好朋友鄂比先生来他家探望,见他又在借酒浇愁,就劝他:“常言说,酒是穿肠的毒药,这酒用得不好会伤人身体。你都愁出病来了,再也不要自己糟蹋自己啦!喝两杯酒不算什么,毁了身体,耽误了写书可是大事!”雪芹的身体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不满五十岁的人,成了病歪歪的老头子。鄂比知道他的生活很困难,就给他留下二两银子,嘱咐他好好保养身体,就告辞了。

其实,鄂比是有名的醉鬼鄂三,他也是刚从酒馆里出来。他比雪芹的日子稍稍好过一点,因为他当过库兵,看管过银库,虽然库兵出入银库都要把衣服脱得精光,接受搜身检查,他还是能想出办法,每天几两、十几两地偷盗库银。就凭这么得来的一点积蓄,他整天泡在酒馆里,有时也接济一下曹雪芹。

鄂比的话提醒了曹雪芹,他又坐在桌前,写他的《石头记》了。

曹雪芹写书买不起好纸,都是用旧书页子翻过来叠好,在背面打草稿。他用的毛笔也跟别人的不一样,铜笔帽很大,里边有一块泡着墨汁的棉花。他常常带着这支毛笔和一些纸张游山玩水,什么时候脑子里想好了,马上就坐下来,把纸铺在石头上,摘下笔帽就可以写字。有一次,他外出时忘记带毛笔,正在酒馆里跟人聊天,忽然撒腿就往家里跑,弄得别人以为他是疯子,原来他是想好了一段故事,赶快跑回家去记下来。

就这么着,天天想儿子想得他愁容满面,但也不停地写书熬尽了心血,顿顿喝酒灌得他重病在身!乡亲们都说:曹二爷的日子不多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有的包团圆饺子,有的放鞭炮,有钱人家的门口都挂上了灯笼。鄂比先生知道曹雪芹的年节难过,就割了几斤肉,提上两斤酒,想到雪芹家去跟他喝两盅。他刚要进门,迎面走过来雪芹的邻居李老太太,告诉了他雪芹刚刚咽气的消息,还说雪芹临死前嘱咐:他自己的后事,就托付给鄂三老弟啦!鄂比问,雪芹还有什么遗言?李老太太说:雪芹嘱咐把他葬在地藏沟他儿子的坟旁边,别用棺材,也不用埋,扔到山沟里就行啦,说这么做省得破费钱财,还说与其埋在土里让蚯蚓吃了,还不如让鸟兽吃了好。李老太太一边擦泪一边说:曹二爷花钱舍药给乡亲们看病,谁不说他好啊!这么个好人,怎么能扔在山沟让鸟兽给叼了?还是买口棺材吧!

鄂比先生掏钱置了一口“狗碰头”的棺材,把曹雪芹入了殓。说是“狗碰头”,因为棺材板太薄,狗头一碰就能撞碎。按香山的风俗,年节期间不能埋人,只有等“破五”(过了正月初五)了,才能发丧。初六那天,鄂比请了几位乡亲,因为用不起阔人那种六十四人大杠、三十二人大杠,就由四个人抬着“独龙杠”,发送到正白旗义地——地藏沟。曹雪芹“头顶寿安山,脚踩碧云寺”,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沟里长眠了。

曹雪芹这一辈子过得可真不容易呀!他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他生于羊年(乙未),又死于羊年(癸未);他儿子死在中秋节,他自个儿死在阴历除夕,都让他“占绝”啦!他真是命苦啊!但是他不怕困难,不怕打击,他在香山写出了一部《红楼梦》,对人民做出了贡献。香山的乡亲们会永远怀念他的。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
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
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复活历史人物曹雪芹
一、影视热点历史人物曹雪芹怎么死的 曹雪芹是怎样去世的呢?史上并没有定论。一说是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另一说是因为续娶的夫人亡故。那么,在曹雪芹生前的好友中是否有人留下了关于他死因的记录呢?曹雪芹生前曾经有两位比较熟稔的朋友,一位叫 *** 新觉罗.敦敏,一位叫 *** 新觉罗....

曹雪芹怎么死的?
倘若这五六稿是投于水或焚于火,再无失而复得的可能,曹雪芹也许倒死了心,反而会强制自己重新将它补写出来,虽则重写是件令人十分懊丧的事,但时间是足够的。现在不然,是“迷失”,是借阅者一时糊涂健忘所致,想不起手稿放在哪里或者交在谁的手中了。这是常有的事。谁都会想:它总还是搁在某人某处,没有人会存心...

红楼梦的作者是怎么死地?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

曹雪芹的主要生活年代是在?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康熙朝,死于乾隆年间。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阳,一说沈阳,一说铁岭),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

曹雪芹哪年生,那年死?
在续作里,有的篇章和段落写得很精彩生动,如黛玉之死。但就总的思想艺术来说,和原著还有相当的距离。有些人物性格走了样,有些情节的处理显然背离了原著精神,如贾府复兴、兰桂齐芳的描写等。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

曹雪芹是什么时候死的
约1763年2月12日 (乾隆壬午除夕)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

曹雪芹是怎么死的 死时多大 几个子女
这个可能对你有点帮助 【曹雪芹生平简表】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乾隆元年(丙辰1736)曹雪芹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

曹雪芹晚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会过的这么凄惨?
曹雪芹喜欢喝酒,可是当时手中没有余钱,便每日赊酒来吃。然后等自己的画卖出去后,便将酒钱还上。下次又赊再还,循环往复,过着这样窘迫的生活。后来京城有一段时间天花病毒盛行,曹雪芹幼子不幸患痘。虽然当时没有有效的药物,但就算有,曹雪芹也无钱买药。他自己便是如此,幼子去世不久,他自己也...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怎么死的 曹雪芹的妻子 曹雪芹的祖父
中文名:曹沾、字梦阮、谱名天佑 别名:号雪芹、芹圃、芹溪 国籍: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宁府 出生日期:约1715年 逝世日期:约1763年 职业:小说家 主要成就:创作《红楼梦》代表作品:《红楼梦》旗籍:满洲正白旗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

曹雪芹死于哪年
再者,雪芹死了,敦敏可能不知道。只信“除夕”,不信“壬午”,讲不通。1980年,梅挺秀又提出了“甲申”说。认为“壬午除夕”,是上一个批语的系年,与“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不能连读。所以,曹雪芹不可能死于壬午除夕。癸未年敦 敏邀请曹雪芹,只能证明曹还活着,不一定非要他死在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