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瞒了刘备的下半句内容是什么,蜀汉因此而亡?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意思:刘巴和法正(这两个人)如果缺少一个那么蜀汉大业就难兴盛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意思: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人才,任何一位诸侯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位,就可以获得一方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就前一句话来说,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获得了诸葛亮的辅佐。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刘备也即有了明确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又在庞统的陪同下进入益州。不过,因为庞统在中途不幸被杀,所以卧龙凤雏,刘备实际上只得到了孔明一个人的辅佐。
扩展资料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其中,子初指的是刘巴,字子初;孝直,指的是法正。
法正原为益州之主刘璋的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公元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到了公元222年,刘巴也去世了。
说这句话的人叫司马徽,他这句话前半句我们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后一句我们却几乎没听过,但是听司马徽的话的刘备好像也没注意后半句,估计他一听到“安天下”这几个字就激动了,完全忽略了后半句。后半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那么,这里的“子初”“孝直”又是何方神圣呢?为什么司马徽能把他两人和卧龙凤雏相提并论呢?
子初,是刘巴的字,孝直,是法正的字。法正这个人,十分才华横溢,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被派去出使到刘备那边后,意外觉得更加谈得来,于是便投在了刘备门下。法正专心跟随刘备之后,为他出谋划策,出了很多好主意,包括给原老板刘璋送去了劝降信,还主张刘备去攻打汉中。
总之,刘备对他非常倚重,将他封为几乎和丞相一样的地位,但是,没多久他就心力交瘁,去世了,刘备仿佛少了左膀右臂般。而刘巴,就是在法正去世后接替他职位的人,他本身也是极有能力的,处理公文是一把好手,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积劳过度,刘巴也很快就去世了。
而失去了这两位谋士的刘备,很明显已经应验了司马徽的那句话,这可不是失去了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去世了,所以,刘备的匡扶汉室计划被拖了好大一截后腿。其实即使这两个人还在世,对刘备的帮助也更多在统一天下后的恢复工作上,前期的统一工作还是要落在凤雏卧龙身上。
但是可惜的是,这两人同样是过于聪慧,用心劳力,心神不宁,导致两人的身体都早早的垮了下去,无法继续帮助刘备了。而刘备的才能其实有限,他的优点更多的是在知人善任上面。一个好的领导不一定要通晓工作的所有内容,能够让擅长某项工作的下属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可能比自己亲自下场好得多。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的卢马越过檀溪后被名家水镜先生指点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意思是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中的一人就可以得到天下,可是后来刘备两个人都有了,第一个被灭的还是蜀国,究竟有何缘由呢?
其实水镜先生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说的是刘巴,孝直说的是法正。
确实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辅佐的非常到位,尤其是诸葛亮他为刘备发展了很多势力,献计拿下了很多城池,领兵打仗,建言献策是样样不落。
再说说同样关键的人物,刘巴和法正,刘巴一开始投靠了曹操,在派刘巴招降荆南三郡时被刘备收入了帐下,刘巴刚跟刘备进入了益州就解决了蜀汉改善财政状况,并且和诸葛亮制定了蜀科,可惜的是刘巴早早的归西了。
法正可以说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之一,益在法正的策划下收复了益州和汉中,可是法正在收复汉中后就病死了。后来关羽被杀害刘备十分愤怒非讨伐吴国不可,诸葛亮当时也说了如果法正活着就一定能劝得住刘备不去讨伐,或者说即使东征会在法正的良策下不会输的太惨。
确实是让人觉得惋惜,人才济济的蜀国,人才大将却纷纷早逝,光靠刘备自己也保不住江山,而且虽然刘备帐下不缺大才,但蜀国”人和“程度比不上魏吴,存在着内斗现象,第一批跟刘备打天下的人地位很高,这也是产生矛盾的原因,人心不和国力不强蜀国不灭亡才怪。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还有后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忘了和刘备说,得二必须却一,这是一大忌讳
说的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人才济济的蜀国,人才大将却纷纷早逝。
1、阅读《三国演义》关于庞统的内容,概括其生平事迹,并分析庞统的性格和...
司马徽郑重地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正式露面是三十七回,刘备三顾茅庐,可见其求贤若渴,诸葛亮出场的盛大,而庞统自三十五回之后则一直未露面,直到第四十七回赤壁之战时才出现。他的出场一开始就是暗淡的,天下三分轮廓已定,况刘备在得龙之后并未去访凤,这使庞统失去...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是指谁?
水镜先生是指的是司马徽。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指的是?
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水镜先生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
任何人都是由私心的,司马徽也不例外,当时天下有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四人名声在外,只有冢虎是他司马家的人,而司马徽眼光长远,他知道跟着刘备干是成不了事,只有跟着曹操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常说的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给自己后人铺路,就把卧龙凤雏介绍给了刘备。正所谓将遇良才、棋逢对手...
三国演义问题 三十分~~~
庞统早年便以“凤雏”(就是凤的雏,小凤凰,假以时日,一定会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这是别人给他这么一个绰号。)之名与诸葛亮(伏龙)齐名于荆州。当时徐庶曾对刘备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三国演义》关于庞统的内容,概括其生平事迹,并分析庞统的性格和他悲剧...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没有人赏识。只有他的叔父庞德公十分看重他,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士马徽素有识人之名,庞统前往拜访。交谈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欣赏,称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提,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庞统一生并没有太大功绩,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世人这么称呼的原因...
于是庞统就出生了。后来的庞统,果真聪明过人,于是有人说:此子不凡,凤雏转世,日后成为凤凰,当凤舞九天之上,卧龙怕是也不能及其半数。”可惜的是,庞统最后死在了落凤坡,没能凤舞九天,令人惋惜。这就是关于为何庞统被称之为“凤雏”的故事了,不管怎样,庞统确实聪明,只不过有些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