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卢沟桥事变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
“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扩展资料:
1、事变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
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
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
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2、事变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河北省宛平县县长谈卢沟桥事变真相 (2006-11-13 20:16:31)转载▼
标签: 梅花镇 南京大屠杀 驼峰航线 二战 文史 抗日战争 卢沟桥 日本人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分类: 抗日图文



自中国共产党于1934年至1935年经二万五千里征途北上抗日后,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和鼓舞下,卫国抗敌意志益为激昂。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我国华北,不久便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在共产党领导下起而坚强抗战。当时,我是河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关于卢沟桥事变期间的交涉和经过,多为我所亲自经历,现记始末如下。
日本帝国主义自1931年9月18日侵占我国东北并拼凑伪满洲国以后,即谋进一步侵略华北。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违背民意,奉行不抵抗主义,并且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等丧权辱国条约。《塘沽协定》中竟将冀东之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以迄昌黎、迁安、卢龙之线及其中间地区划为非武装地带,中国军队不得在这些地带驻扎。《何梅协定》要点为:(一)撤去北平军分会及罢免河北省现任首长;(二)南京中央政府陆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及宪兵第三团均撤离河北省境;(三)撤去河北省国民党党部并取缔排日机关及排日行为。以上两协定签订后,中国政府在河北省独立主权已丧失殆尽。而日本军队猖狂推行所谓华北冀、鲁、晋、察、绥五省的特殊化,以达其整个吞并中国之目的。日方曾先后由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松室孝良,大使馆武官高桥垣、今井武夫等在华北活动,造成一连串的破坏事件

一、“张北事件”。1933年3月,日军侵扰长城沿线喜峰口一带,经驻察哈尔之第二十九军抵抗,予以重大打击,日方屡思乘机启衅以图报复。1935年6月,日军官2人、士兵2名由多伦乘汽车赴张家口,经过张北县北门,守门卫兵按照规定检查,以日人并无入境护照不许通过,日军官竟欲强入,双方发生争执,守兵即将该日军官兵送往一三二师司令部,由师长赵登禹以电话向北平二十九军军部请示,然后放行。但日方以日军官曾被城门守兵及师部人员侮辱为由,竟由驻张家口日本领事桥本向我方提出抗议,并故意将事件扩大,更由天津日本驻屯军代表土肥原和日本大使馆武官高桥垣在北平向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提出无理要求。经宋派副军长秦德纯与之谈判,双方交涉多次,结果除撤惩守卫城门之直属团长与拘留日军官之军法处长外,并将张北六县(即张北、宝昌、康保、商都、沽源、兴和)驻军撤出,以地方保安队维持秩序。此外,并撤去察省国民党党部及禁止排日行为,均由南京政府决定后办理。于是察省独立主权亦遭破坏。
二、冀东独立。日本军阀迫订《塘沽协定》,成立所谓非武装地带后,我方在冀东22县遂不能驻扎军队。就军事而言,冀东地区已形成特殊化,但行政系统仍归河北省管辖。日本军阀对此尚不满足,又在1935年9月利用香河县汉奸武桓等收买地方流氓,以自治为名实行暴动,经地方当局制止,事态得归平息。日方计不得逞,就另行勾结冀东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于同年11月通电宣布冀东22县脱离中央,实行自治。殷本人不过是一个傀儡,一切军事、政治、经济均由日方指挥包办,并将该地区内的实业、关税、盐务等任意攫取支配,成为贩毒走私、匪徒出没、威胁平津安全的策源地。
三、华北策动。日本军阀图谋华北五省的特殊化,由土肥原等策动向宋哲元、秦德纯、萧振瀛等提出要求,要点为:(一)以宋哲元为领袖组织华北五省自治政府;(二)建筑津石铁路;(三)改订津海关税率,增高欧美货物税,减低日本货物税。以上各项均为宋等拒绝。及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虽然有亲日分子在内,但许多军政措施亦不能为日方所满意。日本军阀更加进一步预谋军事的进占。在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先,还有丰台增兵事件以为前奏。
四、丰台增兵。1936年9月18日,日军步兵一中队在丰台演习,通过我方军队守卫线,我守卫士兵阻止,日军不听,遂起冲突。经双方派员调停后,虽然事态未至扩大,即告和平解决,但是日军竟以此次事件作为借口,增兵进驻丰台。继而又以营舍不够居住为由,谋在丰台至卢沟桥中间地带建筑兵营及飞机场。这个地带属宛平县管辖,日方多次向我提出要求。为此,我方先后以北平市市长秦德纯和我为代表,日方先后以高桥垣武官、和知少将、板田上校、松井机关长及滨田辅佐官等为代表,双方谈判不下10余次,都被我方坚决拒绝。日方乃改变伎俩,从民间着手,以重利诱惑当地居民自愿租卖。绝大多数居民都有爱国心,不肯为日方所诱惑,但有少数地主以为土地所有权可以随意买卖,也有为重利所动的。经恳切开导之后,由全体居民具呈县府,加盖手印,切实声明不能将土地出租或出卖,如果日军强占,决以流血相抵抗。众志一致,非常坚决。日方见此阴谋复不得逞,遂于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动事变。
七七事变是由日方有预谋的演习而起。自1936年9月9日日军增兵丰台后,时常在附近地带演习,由昼间演习渐至夜间演习,由虚弹射击渐至实弹射击。我方屡次提出抗议,日方均置若罔闻。复经严正交涉,日方始允如有实弹演习之事,自当通知我方。但日军小规模部队时常出动,我方为避免发生事端,即令保安队及警察随时注意戒备。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又在卢沟桥附近演习,11时左右忽有枪声数响发于宛平城东门外,城内守军当即加以严密注意。12时后北平市长秦德纯来电话对我说: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向我方提出交涉,声称“有日本陆军一中队在卢沟桥演习时,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的军队发出的枪声,使演习部队一时混乱,结果失落日兵一名,日本军队今夜要入城搜索。”已被我方拒绝。究竟真相如何,迅即查明,以便处理。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驻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短少一枚,更可证明。另一方面,我又令警察在各处搜索,也未发现有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我根据这事实向市府报告后,奉命前往日本特务机关部与松井谈判,声明我方并无开枪事,遂拒绝日军进城的要求。我到达日本特务机关部时,见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委员孙润宇、专员林耕宇、交通处长周永业及日本顾问樱井等都在座。我先声明:枪声方向是在宛平城东门外,我方在这里并无驻军,可知绝不是我方所发。就是城内守兵,也查明并无开枪之事,每个守兵所带子弹不少一枚。所谓失落日兵一名,经派警察向各处搜寻,也毫无踪影。松井仍强说演习日兵确实有一人失踪,城外搜索无着,必须进城搜索,方可明了究竟。我说:“夜间宛平城门已闭,日兵在城外演习,怎么能在城内失踪?就是退一步说,果有失落,也绝和我方无关,是否效当年南京日领事藏本自行隐匿的故伎,企图作要挟的借口?”,松井不承认有此等事。谈判结果,决定先由中日两方面派员同往宛平城调查,等调查情况明了后再商谈处理办法。当时指定调查人员我方为林耕宇、周永业和我3人,日方为顾问樱井、辅佐官寺平和秘书斋藤3人。这时,得到报告说:驻丰台日军一大队约500余人并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向卢沟桥进发,事态甚为严重。同时日军联队长牟田口也约我面谈。他说:“现在时机紧迫,应即迅速处理。阁下为地方行政长官,应负当地处理的全责,以免延误扩大。”我说:“刚才在你们特务机关部所商定的是先调查后处理,现在我所负的只是调查的使命,还谈不到处理。”牟田口再三要求,我仍坚决拒绝。就同林耕宇、周永业两委员并樱井、寺平、斋藤共6人,乘车两辆前往宛平城。当车到达离城约两里的地方,见公路右侧及铁路涵洞一带都被日军占据,枪炮摆列,作战斗准备。我和林耕宇、寺平同乘一车,这时寺平忽请我下车,拿出一张地图向我说:“事态已十分严重,现已来不及等待调查谈判,只有请你速令城内驻军向西门撤出,日军进至东门城内约数十米地带再商解决办法,以免冲突。”我说:“此来只负调查使命,在你们机关部原已议定。适才牟田口要求负责处理,我已拒绝。你所提我军撤出,你军进城的无理要求,离题太远,更谈不到。”寺平又说:“平日日军演习都可穿城而过,何以今日不能进城?”我再驳斥说:“你接住不久(寺平接滨田任不及3个月),或者尚未明了以前情形,我在这里从未允许你们演习部队穿城而过。你所谓先例,在何月何日?请给我一个事实证明。”这时日军指挥官森田联队副胁迫我行至战线,欲以武力恫吓。他们两个人这种举动犹似绑票,我仍坚持调查原议,斥责道:你们不应该如此前后矛盾。万一事态扩大,你们二人当负全责。双方相持10余分钟,森田见威胁不成,乃向寺平示意,仍由寺平同我进城调查。
进城后,周永业、樱井和斋藤3人已先到,正在会商调查办法。而城外日军忽向城内开枪,城上守兵见日军无理挑衅,就予以还击。双方射击约一小时始停。我向樱井等日方人员严词质问,并声明日军首先开枪,破坏大局,应负酿成事变的责任。樱井等说开枪或出误会,当努力于此事的调解,勿使扩大。这时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忽派人送信来,约我同团长吉星文出城谈判。我们以守土有责,不能擅离。遂派林耕宇代表和寺平缒城而出,与牟田口面商停火之事。一面以电话向北平高级机关报告日军首先开枪情况,请向日方交涉制止。林等出城后,历两小时,尚无消息。日军又继续向我方射击,并且以迫击炮攻城,弹中专员公署,房屋大部被毁,我专署及县府人员幸于数分钟之前迁往比较安全地点办公,幸免于难。百姓房屋也有被毁的,人员有些伤亡。战至下午6时左右,营长金振中及保安大队副孙培武都负了伤。枪炮声停后,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派人送信前来,仍约我出城商谈,并且要求我方军队退出城外,否则即以大炮攻城。我答复在开战中不便面晤,惟建议双方先行停火,一切由北平高级机关解决。如果日军不肯停止射击,我军不能坐以待毙,当予以强烈回击。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平汉线的铁桥及附近龙王庙等处,至夜间战事更为激烈。我军乃以大刀队摸营和敌军实行白刃战,歼敌颇多,卒将龙王庙等处克复。自7日夜间日军首先开枪起至8日夜间止,战事时断时续,都是日军先行射击后,我军才予以还击,直至我大刀队实行摸营,变被动为主动,城内外军民同心合力痛击顽敌,使日军受创以后,战事才暂告停止。
9日4时,我接到北平电话说:日松井机关长来称失踪日兵已寻到,现在可以和平解决,双方已商定停战办法:(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日军撤退至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西;(三)城内防务除宛平原有保安队外,并由冀北保安队担任,人数限300人,定于本日上午9时左右到达接防,并由双方派员监督撤兵。我以为停战协定现已成立,战事当可休止。但早6时,日军复向城中发炮达70余发,我当即以电话向北平报告,并请向日方诘问。据日方的答复说,这次炮击是为掩护撤兵。到7时半炮声始停。9时以后尚无保安队进城消息,经查明保安队到大井村(在北平至卢沟桥中间),为日军所阻,不得前进,且发生冲突,我军阵亡士兵1名、伤数名,北平方面正在交涉中。直至午后3时,双方监视撤兵委员始到达宛平。我方为冀察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林于8日自宛平出城与日军牟田口接洽停战未妥即回北平)、冀察绥靖公署高级参谋周思靖,日方为中岛顾问。当即分作两组,甲组为林耕宇和樱井(樱井是日方所派调查委员,于8日晨同到宛平),乙组为周思靖及中岛,双方分途出发,不久即返城报告,监视撤兵完毕。但这时保安队尚未进城,当由周思靖与中岛同往大井村与河边接洽。到6时左右由周带来队兵50名交我接收。我以双方议定接防保安队人数为300名,今只到50名,不够城防分配,当复电北平,请向日方交涉。不久接北平电话,谓已与天津日本驻屯军商妥,保安队可全数进城,但所携带的机关枪则须送回北平。7时以后,保安队才全部进城,但不足300名之数。据说每一挺机关枪由队兵3人押运回平,故人数不足。冀北保安队是石友三所部,也归二十九军统辖,到后即刻将防务分配完毕。这时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要求允许率徒手幕僚入城慰劳,经我谢绝。日方派外交人员笠井顾问、广濑秘书及爱泽通译官3人携香槟酒来城,故作表示庆祝和平实现之意。笠井等去后,经我方查明,城外铁路涵洞处还有日军隐藏,并未撤尽。时已入夜,且有去而复返的,数目不少。此时,监视撤兵委员都已返平,仅中岛还在城内匆匆欲行,我以中岛系监视撤兵委员,现在发觉日兵并未撤尽,这等责任应由他负,当即向他交涉。中岛无法诿卸,允为协助办理未了事件。到了夜间,涵洞内隐藏的日兵果然向城中袭击,幸我军已有准备,以枪弹还枪弹,日军仍不能得逞。我急以电话向北平报告日军隐藏及袭击情况,并请示处理办法。北平方面命我于次日晨同中岛到平面商。我和中岛遂于10日清晨同车赴平。当车过铁路涵洞附近地方,尚见日军步哨数人持枪作射击姿势,经中岛告以接洽和平任务,始得通过。
我于10日上午抵北平后,即至市长秦德纯宅。这时河北省政府主席兼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冀北保安队旅长程希贤和绥靖公署高级参谋周思靖都在座。不久,日顾问樱井、中岛(中岛在进城后和我分途)、笠井和斋藤秘书也来到。我们一起开了联席会议。我首先声明我方已遵照停战条款实行撤兵,但日军在铁路涵洞部分尚未撤尽,而且昨天夜间又向宛平城袭击。日军此等行为,显系破坏停战协定,应迅速撤退,方能保持和平。否则,一切后果,均当由日方负责。斋藤声称日军未曾撤尽的原故,是因为有阵亡日兵尸骸数具尚未觅得,留下这些少数部队以便搜索。我驳斥他说,搜索尸骸无须许多士兵,而且也不必携带机关枪。斋藤辩称,因恐受你方袭击,不得不多留部队,以资警戒。我说,如果真为搜索尸骸,我方可帮同办理。遂由我方代表提出,双方各派委员若干人,组织徒手搜索队,向战地各处搜索,日方代表赞成此议。于是商定我方由二十九军、冀北保安队及专员公署各派委员1人,日方以樱井、中岛及笠井3人为委员共同组织。并由二十九军及冀北保安队各派士兵10名,日军派士兵20名,徒手,由六委员率领,在卢沟桥附近各地尽量搜索,搜索时间以24小时为限,到时无论发现尸骸与否,日军都应向丰台撤退。双方正预备执行,日方代表樱井等4人忽然离席向外边打电话,经过很久,尚未回来。等我往外边一查,才知道他们竟不辞而别,踪迹俱无。这时两方报告接连而至,谓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公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仅仅3天期间,日方故弄诡谋、背约弃信至4次之多:第一次,停战协定后,日军又炮击宛平城达70余发;第二次,日方破坏停战条款阻止我方保安队进城;第三次,我军遵约撤出,日军还隐藏一部未撤,而且向宛平城袭击;第四次,双方议定组成搜索队,日方代表忽然离席而去,日军又将大井村等处占领。以上一连串的诈谋诡计,都是为了达到缓兵目的。至此,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已暴露无遗。
日方由各处调来重兵后,向宛平城进击,和平谈判再被破坏。这时平卢公路不通,我就取道门头沟绕长辛店返回宛平。自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地区,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南苑等处,我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由北平至宛平电话也常被敌人破坏,不能通话。当七七事变爆发前,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正请假赴山东乐陵原籍,这时急速回平。路过天津时,与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作数度和平的谈判。宋返平后,发出通告声明三事: (一)二十九军绝对遵奉中央命令,枪口不对内;(二)冀察领土主权不能任人侵犯;(三)对日交涉仍本和平原则进行。到22日和平协议才有眉目,日方要求将对手交战之三十七师冯治安部调往冀南,所遗防务由一三二师赵登禹部接替。我方为求得和平,允其所请。正在进行调防中,日军炮击宛平城、长辛店等处更为猛烈,显然含有威迫之意。25日晚,日军一部忽欲从广安门突入北平城,为我守城部队所阻,计不得逞。26日,天津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竟向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发出通牒,限二十九军全部于24小时内离开北平,否则即以飞机大炮攻城。我方至此实在忍无可忍,各线遂奋勇反攻。27日将丰台车站克复,同时八宝山等处我军也获胜利。28日拂晓,日军以大部兵力并飞机、坦克猛扑南苑,激战至下午,我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先后殉难。日军更向北平进攻,冀察当局为避免全城糜烂,就将北平军队撤出,在涿州一带布防抗战。卢沟桥、八宝山等处我军正向丰台胜利前进中,至此也一同转移。当我军转移时,日军飞机连番追逐轰炸扫射,在长辛店、公主坟及大灰厂等处,我军民被炸被射,死伤甚多。卢沟桥于7月30日沦陷。自7月7日起共抵抗24天,孤城屹立,士气旺盛。后因孤立无援,终于奉命退出。
以上所述就是抗日战争的开端。随着战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即在延安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抗战,并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鼓舞全国人民,振奋精神,共同杀敌。在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全国人民包括国民党的爱国官兵都能坚持抗敌,经过8年长时间的艰苦搏斗,百折不挠,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参考了(载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

作者简介:王冷斋七七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解放后,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事件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进行阻挠。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卢沟桥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 冯治安 旅长 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事件起因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阻挠,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军队配置
  日本
  中国驻屯军 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香月清司中将(接任)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 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 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中国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 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 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 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 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 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史实记载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辞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中方反应
  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见暂时很难占领卢沟桥,便进行“现地谈判”,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现代律诗   【中华新韵】七绝·卢沟桥   (作者:杏花村落网站杏花文社版“书心剑胆”、池州人网站舞文弄墨版“江南闲客”)   百年病体气悠悠,   又遇独夫乱九州。   安内为由兄害弟,   引得鲜血灌卢沟。   【注】   ●百年病体——中国近代百多年的积弱,落得个“东亚病夫”之称。   ●气悠悠——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独夫——独夫民贼。这里指“蒋介石”。   ●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兄害弟——国内恶战。
  后续发展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又在7月25日、26日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被宋哲元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坚决抵抗。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背水一战。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掘壕进行阻挠,最后,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活捉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遭日本军机的猛烈轰炸,伤亡极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事件影响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中日关系
  当试图重新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常常不得不面对现实国际政治语境的复杂性。一个纯粹的怀念,也背负上了现实国际政治的负担。这种全民族式的纪念给日本舆论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反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承认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国与国关系之时,在中日关系逐渐改善的语境里又该如何面对“七七事变”的纪念日。   在一种良性的国际政治语境中纪念“七七事变”,人们常常担心历史会影响现实政治。实际上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公众怀念没有边界,当面对“七七事变”的时候,不仅仅是面对抗日之战,也是在面对正义与邪恶直接交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在公众怀念的氛围里,所有的现实政治也都在反省和反思。而承认与感念今天难得的中日关系,并不妨碍回到历史的眼泪里。对“七七事变”的纪念,也不会妨碍中日关系向良性发展。失去了7月7日的怀念,失去了9月18日的愤怒,中日关系才是不完整的。   公众怀念更为寻找一个现代国家意识的开端。“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   因此,超越现实政治语境的公众怀念,更是一种最基本的公民历史观和发展观教育。这些都是现实政治所无法给予的。不必因为期待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而刻意回避历史上的那些灾难。更不用因为某位日本领导人善意的历史态度,就对历史灾难采取低调的纪念方式。7月7日是中国人自己的国殇日,这一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太多的意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去了7月7日的中国历史,也是不完整的。
  现实意义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近66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七七事件(5张)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曾经受到日军重创的宛平城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进行阻挠。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卢沟桥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 冯治安 旅长 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编辑本段事件起因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阻挠,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就是日本人为侵略中国所作下的罪,这也引发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出现。

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

卢沟挢事变是多少年?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夜晚。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队长清水节郎的带领下,携带武器前往紧邻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进行演习。晚上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到了晚上10点40分,日军声称在演习区域听到枪声,并且有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

卢沟桥‘‘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事变的历史意 ...
卢沟桥“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夜,地点在卢沟桥和宛平城。起因是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事变经过如下: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

泸沟桥事变是什么时候
泸沟桥事变时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

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1.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夜晚10点左右,地点在距离北平约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2. 日军在此地进行军事演习,并向中国驻军发起挑衅,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但遭到了中国方面的拒绝。3. 在要求被拒绝后,日军开始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起炮击和枪击。这一行动标志着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多少年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时候,借口一名士兵“失踪”,遂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便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用炮火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一九三六年,...

卢沟桥事变始末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地点位于北平附近的卢沟桥。当时,日本军队试图以夜间演习为名,对中国军队发起突然袭击。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随着冲突的升级,事件迅速演变成全面抗日战争的导火线。三、事件结果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全国范围内的...

卢沟桥事变的事件经过?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当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第29军吉星文部坚决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这一事件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横跨永定河,是连接华中地区与北平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卢沟桥周围局势紧张,日伪军已对北平形成三面包围...

卢沟桥事变背景是什么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

卢沟桥七七事变简介卢沟桥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
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和黄寺。- 7月30日,驻通县伪冀混成第1旅团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 7月31日,独立39旅被解除武装。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内容概括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以下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详细概括: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卢沟桥附近进行了一次蓄意的军事挑衅。他们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中国的领土进行搜查,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拒绝。随后,日本军队向中国守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并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