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度娘馊客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苏州市交通现状
建议你和美团公司客服工作人员沟通一下,一般注册的店铺注销都需要走程序。
木渎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城西 5公里,太湖之滨,灵岩山麓,面积74.59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登记数近17万。截至2014年末,下辖1个办事处、9个村,14个社区, 木渎镇是吴中区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重镇。
2005年9月木渎镇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是一个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园林古镇。相传春秋时代,吴王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木渎镇
别名
木渎古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苏苏州
下辖地区
天平村、西跨塘村、藏书、香溪社区等
政府驻地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金山路8号
电话区号
0512
邮政区码
215101
地理位置
苏州城西,无锡、苏州、上海之间
面积
74.59平方公里
人口
24.2万(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近17万)(2007年)
方言
吴侬软语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
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
机场
苏南硕放机场
火车站
苏州站、苏州北站
车牌代码
苏E
名人
范仲淹、西施、韩世忠等
友好城市
杭州、上海
建立时间
春秋末年
目录
1内容简介
2建置沿革
3行政区划
4地理位置
5自然资源
6人口民族
7经济发展
8社会事业
9交通
10景区景点
11民俗风情
12历史人物
13所获荣誉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木渎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坐落在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太湖十三风景区之一,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木渎是一个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中国园林古镇。相传春秋时代,吴王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2006年,木渎镇面积34.50平方公里。2014年末,木渎镇下辖9个村,14个社区,1个办事处。
折叠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元代沿袭旧制。明为吴县六镇之一。明、清皆置木渎巡检司,设官分治。清雍正年间,木渎镇属吴县长寿乡。清乾隆十一年(1746),置巡司省,同年移吴县县丞驻此。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实行地方自治。
民国元年(1912),木渎、金山隶属吴县。民国5年建立木渎公益事务所。民国17年,改为行政局。民国18年,实行区、乡镇制,隶属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26年11月,木渎沦陷。民国28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伪木渎乡公所。民国29年3月,伪吴县政府恢复吴县第二(木渎)区建置。民国30年7月,伪吴县第二(木渎)区改为第七(木渎)区,辖木渎、金山等5镇11个乡。民国34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伪吴县第七(木渎)区复改为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36年2月,吴县将原第二(木渎)区、第三(光福)区合并为吴西区,辖木渎、金山、白狮、姑苏、七子等乡镇。民国37年2月,并编乡镇,木渎、金山两镇仍隶属吴西区。
1949年4月27日,木渎解放。建木渎镇,隶吴县木渎区人民政府。1950年区乡调整,木渎区辖木渎、善桥两镇及姑苏、石城、金山、新华等12个乡。1950年底,木渎区调整为木渎、善桥两镇及金山、姑苏、新华、石城、七子等12个乡。1952年11月,木渎升为吴县直属镇。1953年7月,木渎区下辖七子、石城、姑苏、新华、金山等13个乡,连木渎镇共164个行政村。1954年,木渎镇、金山、姑苏、石城、新华、七子等乡,随木渎区划给苏州市郊区。1956年1月,金山、新华两乡及石城乡的大部分并为金山乡。姑苏、七子两乡及木渎镇的新东、新农两村合并为姑苏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金山、姑苏两乡合并为金山乡。木渎镇未作变动。1958年,木渎镇、金山乡复划归吴县。12月成立金山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金山乡建置,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1985年9月,金山乡撤销与木渎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折叠区划沿革
明、清时期,县以下设乡,乡以下为都、图、村。清末民初木渎辖有3乡6都87图(外有3个图连界,2个吊图)。
民国时期,吴县在木渎设第二(木渎)区。民国20年(1931),第二(木渎)区下辖东街、西街、南街、胥口、焦山、善人桥、金山、枫桥、铁铃9镇和七子、姑苏、孙庄、张巷、汤巷、唐港、金庚、陆巷、河东、孙家桥、山里、塘湾、一云、楂山、胜巷、渡登、顾家、顾匠、横山、唐巷、沈巷、西跨塘、长浜、灵岩、晓春、东溇、蒋巷、采香、双桥、东西资圩等30个村。共457闾,2314邻。面积390方里。
民国23年,第二(木渎)区下辖木渎、胥口、金山、枫桥、善人桥、焦山、蠡墅7镇和横泾、龙桥、新郭、杨凤、红蓼、姑苏、皋尧、藏书、玉遮、狮山、兰舟、白塔、支硎13乡。共192保,2021甲,22209户。面积662方里。
民国36年并编为吴西区,下辖木渎、善玉、焦山、藏书、金山、白狮(白塔、狮山并)、支硎、枫桥、胥口、姑苏、七子、龙凤、横塘、新蓼、蠡墅、光福、邓尉、迂溪、东渚、天池、香山、五云、新丰、石帆、西夏等25个乡镇,共324保,3396甲。
民国37年再次并编乡镇、吴西区下辖光福、西华、东渚、善桥、石湖、枫桥、金山、横塘、木渎等9镇和香山、胥口2乡。
1949年解放后,建立木渎区人民政府,下辖木渎、枫桥、横塘、金山、善桥、光福、东渚、西华8镇及石湖、胥口、香山3乡,共50保。
1950年,区乡调整,木渎区下辖木渎、善桥2镇及卫湖、胥口、姑苏、西塘、天池、藏书、焦山、石城、清明、金山、新华、香山12乡。
1950年底又调整为木渎、善桥2镇及金山、焦山、藏书、香山、卫湖、清明、姑苏、新华、石城、七子、胥口、天池12乡。共111个行政村,864个行政组。木渎镇设立4个街道小组,后改建为居民委员会。
1955年,金山、姑苏、新华、石城、七子等乡,共建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29个。1957年建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个,并在此基础上,撤区并乡。1958年成立金山人民公社,下设15个生产大队。一度改为15个营80个连。1959年底,恢复建立21个生产大队,229个生产队。1964年调整为20个生产大队,223个生产队。1965年又调整为21个生产大队,229个生产队,1970~1971年为21个生产大队、230个生产队。1972年为22个生产大队,230个生产队。1977年,金星、姑苏两个大队划给木渎镇。1978年金山公社设有:谢村(新建)、孙庄(五星)、马庄(东风)、兴隆(新兴)、白塔(新华)、南浜(和平)、谢巷(三星)、灵岩、尧峰、长浜、七子、凤凰、明星、石城、新升、金山、天平、天灵、沈巷等19个大队。1983年,恢复金山乡建置,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为木渎镇,全镇辖有1个街道办事处,8个居民委员会,22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1993年4月,兴隆、明星、石城、新升4个行政村划给苏州市新区。1996年末,全镇辖有1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18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
2003 年末,行政村(居委会)合并,全镇辖有 1 个街道办事处, 6 个行政村、 7 个社区。
2006 年 9 月,撤销藏书镇建置,原藏书镇部分 [ 藏东村(五峰村)、藏中村(善人桥村)、藏北村(天池村)、善人桥居委会(藏书居委会) ] 划给木渎镇,并设立木渎镇藏书办事处。 木渎镇下辖 1 个办事处 ( 藏书办事处 ) 、 9 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 8 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
折叠区划详情
2014年末,木渎镇下辖辖灵岩、姑苏、尧峰、西跨塘、天平、金山、、五峰、善人桥、天池9村及香溪社苏州木渎古镇区,市镇办以及下塘、翠坊、同春、花苑、南亭(原胥江更名)、长浜、白塔、竹园、金山浜、金枫、凯马、胥江、藏书14个社区居委会。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折叠位置境域
木渎镇,位于吴县市西南部,苏州城西,太湖
之滨。地处北纬31°00~31°15',东经120°31'~120°36'。东与苏州市西南郊相邻,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 2006年吴中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藏书镇230省道以北地区并入木渎镇,加之穹窿山风景区,自此全镇总面积增加到74.59平方公里。
折叠地质地貌
木渎镇在苏州的西南部丘陵盆地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其东、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
镇境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外),由西向东略呈缓冲倾斜之势。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
折叠气候特征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润湿,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昼长夜短,盛行东南风,冬季日短夜长,常刮西北风。全年雨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最少。
木渎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为一月,月平均气温3.3℃,最热月为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8.6℃。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折叠矿产资源
青石桥铝矿,位于七子山南坡青石桥村北小山上,矿石矿物有方铝矿、闪锌矿、赤铁矿、黄铜矿等。铝平均1.54%,锌0.01~0.31%,金0.03~1.5克/吨、银4.56克/吨、锡0.01~0.3%、铜0.001~0.01%,该矿矿体埋藏浅,品位富,伴生有益元素及贵金属。
石英砂岩矿,矿床规模为大型,位于七子山西北坡,距镇5公里。自尧峰山矿段向北到七子山、南望山,矿层长5000余米,矿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微量锆石,绢云母及褐铁矿。已勘探矿段长1000米,延深700米,可采厚度30~40米,矿石工业储量2340.4万吨,其中Ⅰ级品1217.03万吨,Ⅱ级品1123.37万吨。
花岗石矿,木渎金山地区藏有花岗石资源的有寿桃山、家堂山、梅家山、金顶山、乌龟山、七子山、花园山等20个山头(产花岗石的有16个山头,产石英石的有4个山头)。
折叠药产资源
木渎各山区的野生动植物药物资源有地龙草、茅膏菜、桔梗、沙参、茵陈、天平一枝香、射干、牡蒿、石打川、拔契、银花、龟板、蜈蚣、乌梢蛇、鳖甲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折叠人口
1989年,全镇总人口523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96人,占42.75%(基本人口8962人占38.81%,服务人口3498人占15.62%,被抚养人口10206人占45.57%),农业人口29996人,占57.25%。2007年,木渎镇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登记数近17万。
折叠民族
木渎镇人口素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极少。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只有两个少数民族9人(回族5人,满族4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两个少数民族36人(回族35人、满族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3个少数民族39人(回族35人、壮族2人、满族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6个少数民族55人,占总人口的0.103%。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折叠概况
2008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8 亿元,增长 15.5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680 美元,增长 14.25% ;一、二、三产之比为 0.3:51:48.7 ;实现国地两税销售(开票)收入 256 亿元,增长 15.2%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4 亿元,分别增长 21.76% 和 17.09% ;镇级可用财力 3.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2 元。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199 元,增长 12.09%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92.5 元,增长 11%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41.2 亿元,人均储蓄 5.28 万元,人均增长 12.58% 。 2014年,木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9.2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9.6%。
折叠农业
木渎镇的传统种植以水稻、三麦、油菜为主。早在唐代木渎就是苏州水稻高产区,副业古建筑有养蚕、植麻、绩縩、刺绣、采石、饲养畜禽等。1996年,粮食总产量13952吨,人均粮食603公斤,其中水稻10488吨,油菜籽648吨,完成粮食定购任务230万斤,超卖国家定购任务11万斤。生猪出栏12000头,橘子、葡萄等果品总产1600担,水产品1200担。 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92.5 元,增长 11% 。
折叠工业
木渎镇工业主导产业为汽车配件、模具及精密机械制造业 。1996创建了年以民营经济为主木渎古镇西施桥的金桥工业园,2000年投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金枫科技工业园,两个工业园总面积13平方公里。2006年末, 全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 205家,总投资11.79亿美元,注册外资达5.92亿美元;注册内资民资企业2045家,累计注册资本36.72亿元;个体工商户累计达3088户,注册资本1.58亿元。
2008年,全镇工业销售(开票)收入 154 亿元,增长 15.8%。
折叠第三产业
1996年,木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镇第三产业企业1493个,其中国有、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435个、个体户979户,私营企业53户,计从业人员395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436万元,比1985年增长10倍多。 2008年,木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 31 亿元,比2007年增长 31.36% 。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折叠教育
1996年末,木渎镇全镇有中学3所,其中省重点中学1所。小学9所,附设幼儿园2所,其中省重点实验小学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专以上学校6所。木渎被列为省现代化教育试点镇。近几年先后开工建设了第二高级中学艺术楼、五小幼儿园,对实验中学进行了改造,建造了二小塑胶跑道,增配了教师办公电脑。
折叠卫生
1996年,全镇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企业保健站24个,预防保健所1个,各村及企事业卫生所(室)45家,军队干休所卫生所2家,私人牙科诊所1家。全镇有医务人员506人,病床310张。
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吴中中医医院(原吴县人民医院、吴县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医院。医院开设临床科室32个,医院蛇伤科是苏州市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是吴中区定点单位,骨科、脑外科、妇产科、ICU是医院重点专科。实际开放床位290 张。2005年门、急诊人次318562,手术3127例,出院病人10958人次,床位使用率99.4%。
折叠编辑本段交通
木渎镇东距苏州市12公里,距苏州新区10.8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为苏州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
历史上,木渎的交通运输以木船为主。1918年始有轮船。1935年建成公路通汽车,但为数不多。解放后不断增建公路,1985年村村通汽车。1996年全镇公路总里程70.94公里。航道总里程29公里。苏福公路及胥江河横穿东西,木东公路纵贯南北,境内水陆交通线相互贯通,形成了与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上海港、张家港以及上海虹桥机场、光福机场等水陆空的交通网络。
折叠编辑本段景区景点
折叠灵岩山
灵岩山位于木渎镇西北,山高 182米,方圆124公顷,山多木渎镇灵岩山 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
位于灵岩山麓的灵岩山景区,区内楼台亭榭依山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朝木渎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沿着山路而上,主要有灵岩十八景,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折叠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严家花园 ,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原名"羡园",因最后一代园主姓严,当地人俗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第一任主人是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园中有一株玉兰树是乾隆皇帝亲手种植。至清末,此园传于木渎首富严国馨,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的严家淦系其孙子。严家花园分春夏秋冬四季小园,布局疏密曲折,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曾数次考察此园。
折叠天平山
太平山天平山位于木渎镇西北,海拔 201米,占地近百公顷。因其山顶平正而名天平山,又因范仲淹的高祖葬于山麓而名范坟山。
枫林掩映中的范文正公祠,为纪念北宋杰出政治家范仲淹所建,祠前的石坊上刻有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折叠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是御码头和御碑亭。
折叠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古松园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五百年的罗汉松,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折叠明月寺
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明月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寺内各座殿宇建筑均采用重檐歇山式,戗角上翘。
折叠明清古瓷馆
明清古瓷馆位于木渎镇山塘街西施桥南,主要展示中国历代瓷器,包括宋朝陶罐,明朝青花碗、清朝和民国各类瓷器、瓷片、挂屏,花、粉彩、五彩、青花釉里红等异彩纷呈,内容丰富,构思独特,是了解中国瓷器文化历史的极好窗口。
折叠编辑本段民俗风情
古镇习俗木渎地处太湖流域,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因而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更具鲜明特色。
"碰瘌痢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举行,主要活动是抬猛将老爷。猛将老爷是一个用香樟木调成的坐像,面容安详而不失威武。但他却是光脚、秃头,这一绝无仅有的特色使这个民间活动有了一个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会"。这个习俗主要通过抬猛将老爷,乞求他能给人们带来财气和庇佑。
"灵岩走月": 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在灵岩山顶赏月就已成为风尚。西施爱月,夫差为了讨好她,专门在 灵岩山为她修建了玩月池。历代名人雅士亦有喜爱登灵岩山赏月,如梁简文帝、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文征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苏州民间也有中秋到灵岩山赏月祈福的传统。
"四月初八吃乌米饭":乌米饭,开始因道家认为久食可以强身延年,成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时,寺庙大兴,加上吴语"阿弥"与"乌米"的读音相同,于是乌米饭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用乌米饭供佛,同时乌米饭也成了"户户皆食之"的应时食品。直到现在,"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食俗相沿未变。
木渎还有许多别具江南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春节"拜喜神"、"走三桥"中的走"永安"、"吃年酒"、"烧头香";元宵节"走马锣鼓"、"闹元宵";二月二的"撑腰搞";立夏时的"吃甜酒酿,尝三鲜";端午节的"赏端阳";七月七的"七夕乞巧";中秋节的"斋月宫"、"灵岩赏月";金秋十月的"天平观红枫";腊月的"喝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五的"送灶神"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自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至清末,木渎共出进士20余人,举人27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袁遇昌、朱碧山、陆子冈、杨基、吴宽、徐枋、汪琬、叶燮、沈德潜、毕沅、冯桂芬、叶昌炽,以及近现代沈寿、唐纳、严家淦、王为一等。
夫差
?-前473
吴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少时胸怀大志,一生征战不断。南降越国,北威齐国。黄池会盟,与晋争霸,遂成霸业。但不久被越国乘虚攻入都城,兵败自杀。
西施
生卒不详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越降吴后,越王勾践为复国,献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溺酒色,荒废国政,上演了一幕中国最著名的"美人计"。
智积
生卒不详
西域异僧,族姓子,智以是之故,故曰智积。东晋末年在木渎灵岩山创枷蓝,为开山之祖。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吴县。为人刚正不阿,有敢言之名。"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万世景仰。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宋代延安人,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与岳飞联合作战,大破金兵,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后因岳飞被害,国势衰微,忧郁而死。
袁遇昌
生卒不详
宋代木渎人,泥塑名家。专做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东京梦华录》记载:"虎丘有耍货市,土偶为尚,始于木渎人袁遇昌",可见其影响之远。
朱碧山
生卒不详
元代木渎人,银器铸造名家。善制槎杯,所铸虾杯、蟹杯、人物杯等酒器具,亦极精妙,时人已极为珍重,后世名士诗人交相赞誉,记载繁富。
陆子冈
生卒不详
明代横山人,我国最著名的琢玉大师。其琢玉技艺,号称"百年无敌手",时称"碾玉名手",开创了名为"子冈牌"的制玉形制。
杨基
1326-1378
字孟载,生长于木渎。以诗著名,与高启、张羽等人并称"吴中四杰",兼工书画,山水竹石绝胜。
吴宽
1435-1504
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明代书法家。工诗文,善书法。明王鏊《震泽集》曰:"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取自得。"
澫益
1599-1656
木渎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著作颇丰,有《灵峰宗论》、《四书澫益解》、《净居堂续集》等诗文释论47种205卷,刊行问世。
徐枋
1619-1691
木渎人,书画家、思想家。明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孤哀子。与杨无咎、朱柏庐并称"吴中三高士",与沈寿民、巢鸣盛并称海内"三遗民"。
汪琬
1624-1691
字苕文,号钝庵,人称尧峰先生,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
叶夑
1627-1703
清代诗人、文学批评家。著有《已畦文集》、《已畦诗集》、《吴江县志》、《宝应县志》等,其中以文学理论著作《原诗》影响最大。
张永夫
1672-1724
木渎人,著名诗人。毕生作诗500余首,编为《锄茅集》。后人评他为灵岩三家诗人之首。
沈德潜
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长寿诗人,著名的诗选家。编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
毕沅
1730一1797
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清代大臣、著名学者。官至湖广总督,著作有《灵岩山人文集》、《续资治通鉴》、《晋书地理志校注》等。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以及沪宁、苏嘉杭;312,204等多条高速、国道经过苏州。民航方面苏州与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合资建设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虽然没有自己的民用机场(光福机场军用),但邻近的民用机场较多,主要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锡通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这个很多啦 我是搞交通影响评价的,这个我很清楚啊,一般的交通规划设计院都可以。这些规划院包括:(附地址、电话号码)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南京市中山南路342号4405600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同仁街31号7718808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鼓楼新村1号3739064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四牌楼2号025-3793178
无锡市规划设计院无锡市西新街8号8楼2700232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市人民路143-1号5238741
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苏州市干将西路699号8299739
建议你和美团公司客服工作人员沟通一下,一般注册的店铺注销都需要走程序。
木渎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城西 5公里,太湖之滨,灵岩山麓,面积74.59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登记数近17万。截至2014年末,下辖1个办事处、9个村,14个社区, 木渎镇是吴中区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重镇。
2005年9月木渎镇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是一个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园林古镇。相传春秋时代,吴王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木渎镇
别名
木渎古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苏苏州
下辖地区
天平村、西跨塘村、藏书、香溪社区等
政府驻地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金山路8号
电话区号
0512
邮政区码
215101
地理位置
苏州城西,无锡、苏州、上海之间
面积
74.59平方公里
人口
24.2万(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近17万)(2007年)
方言
吴侬软语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
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
机场
苏南硕放机场
火车站
苏州站、苏州北站
车牌代码
苏E
名人
范仲淹、西施、韩世忠等
友好城市
杭州、上海
建立时间
春秋末年
目录
1内容简介
2建置沿革
3行政区划
4地理位置
5自然资源
6人口民族
7经济发展
8社会事业
9交通
10景区景点
11民俗风情
12历史人物
13所获荣誉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木渎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坐落在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太湖十三风景区之一,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木渎是一个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中国园林古镇。相传春秋时代,吴王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2006年,木渎镇面积34.50平方公里。2014年末,木渎镇下辖9个村,14个社区,1个办事处。
折叠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元代沿袭旧制。明为吴县六镇之一。明、清皆置木渎巡检司,设官分治。清雍正年间,木渎镇属吴县长寿乡。清乾隆十一年(1746),置巡司省,同年移吴县县丞驻此。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实行地方自治。
民国元年(1912),木渎、金山隶属吴县。民国5年建立木渎公益事务所。民国17年,改为行政局。民国18年,实行区、乡镇制,隶属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26年11月,木渎沦陷。民国28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伪木渎乡公所。民国29年3月,伪吴县政府恢复吴县第二(木渎)区建置。民国30年7月,伪吴县第二(木渎)区改为第七(木渎)区,辖木渎、金山等5镇11个乡。民国34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伪吴县第七(木渎)区复改为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36年2月,吴县将原第二(木渎)区、第三(光福)区合并为吴西区,辖木渎、金山、白狮、姑苏、七子等乡镇。民国37年2月,并编乡镇,木渎、金山两镇仍隶属吴西区。
1949年4月27日,木渎解放。建木渎镇,隶吴县木渎区人民政府。1950年区乡调整,木渎区辖木渎、善桥两镇及姑苏、石城、金山、新华等12个乡。1950年底,木渎区调整为木渎、善桥两镇及金山、姑苏、新华、石城、七子等12个乡。1952年11月,木渎升为吴县直属镇。1953年7月,木渎区下辖七子、石城、姑苏、新华、金山等13个乡,连木渎镇共164个行政村。1954年,木渎镇、金山、姑苏、石城、新华、七子等乡,随木渎区划给苏州市郊区。1956年1月,金山、新华两乡及石城乡的大部分并为金山乡。姑苏、七子两乡及木渎镇的新东、新农两村合并为姑苏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金山、姑苏两乡合并为金山乡。木渎镇未作变动。1958年,木渎镇、金山乡复划归吴县。12月成立金山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金山乡建置,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1985年9月,金山乡撤销与木渎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折叠区划沿革
明、清时期,县以下设乡,乡以下为都、图、村。清末民初木渎辖有3乡6都87图(外有3个图连界,2个吊图)。
民国时期,吴县在木渎设第二(木渎)区。民国20年(1931),第二(木渎)区下辖东街、西街、南街、胥口、焦山、善人桥、金山、枫桥、铁铃9镇和七子、姑苏、孙庄、张巷、汤巷、唐港、金庚、陆巷、河东、孙家桥、山里、塘湾、一云、楂山、胜巷、渡登、顾家、顾匠、横山、唐巷、沈巷、西跨塘、长浜、灵岩、晓春、东溇、蒋巷、采香、双桥、东西资圩等30个村。共457闾,2314邻。面积390方里。
民国23年,第二(木渎)区下辖木渎、胥口、金山、枫桥、善人桥、焦山、蠡墅7镇和横泾、龙桥、新郭、杨凤、红蓼、姑苏、皋尧、藏书、玉遮、狮山、兰舟、白塔、支硎13乡。共192保,2021甲,22209户。面积662方里。
民国36年并编为吴西区,下辖木渎、善玉、焦山、藏书、金山、白狮(白塔、狮山并)、支硎、枫桥、胥口、姑苏、七子、龙凤、横塘、新蓼、蠡墅、光福、邓尉、迂溪、东渚、天池、香山、五云、新丰、石帆、西夏等25个乡镇,共324保,3396甲。
民国37年再次并编乡镇、吴西区下辖光福、西华、东渚、善桥、石湖、枫桥、金山、横塘、木渎等9镇和香山、胥口2乡。
1949年解放后,建立木渎区人民政府,下辖木渎、枫桥、横塘、金山、善桥、光福、东渚、西华8镇及石湖、胥口、香山3乡,共50保。
1950年,区乡调整,木渎区下辖木渎、善桥2镇及卫湖、胥口、姑苏、西塘、天池、藏书、焦山、石城、清明、金山、新华、香山12乡。
1950年底又调整为木渎、善桥2镇及金山、焦山、藏书、香山、卫湖、清明、姑苏、新华、石城、七子、胥口、天池12乡。共111个行政村,864个行政组。木渎镇设立4个街道小组,后改建为居民委员会。
1955年,金山、姑苏、新华、石城、七子等乡,共建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29个。1957年建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个,并在此基础上,撤区并乡。1958年成立金山人民公社,下设15个生产大队。一度改为15个营80个连。1959年底,恢复建立21个生产大队,229个生产队。1964年调整为20个生产大队,223个生产队。1965年又调整为21个生产大队,229个生产队,1970~1971年为21个生产大队、230个生产队。1972年为22个生产大队,230个生产队。1977年,金星、姑苏两个大队划给木渎镇。1978年金山公社设有:谢村(新建)、孙庄(五星)、马庄(东风)、兴隆(新兴)、白塔(新华)、南浜(和平)、谢巷(三星)、灵岩、尧峰、长浜、七子、凤凰、明星、石城、新升、金山、天平、天灵、沈巷等19个大队。1983年,恢复金山乡建置,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为木渎镇,全镇辖有1个街道办事处,8个居民委员会,22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1993年4月,兴隆、明星、石城、新升4个行政村划给苏州市新区。1996年末,全镇辖有1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18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
2003 年末,行政村(居委会)合并,全镇辖有 1 个街道办事处, 6 个行政村、 7 个社区。
2006 年 9 月,撤销藏书镇建置,原藏书镇部分 [ 藏东村(五峰村)、藏中村(善人桥村)、藏北村(天池村)、善人桥居委会(藏书居委会) ] 划给木渎镇,并设立木渎镇藏书办事处。 木渎镇下辖 1 个办事处 ( 藏书办事处 ) 、 9 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 8 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
折叠区划详情
2014年末,木渎镇下辖辖灵岩、姑苏、尧峰、西跨塘、天平、金山、、五峰、善人桥、天池9村及香溪社苏州木渎古镇区,市镇办以及下塘、翠坊、同春、花苑、南亭(原胥江更名)、长浜、白塔、竹园、金山浜、金枫、凯马、胥江、藏书14个社区居委会。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折叠位置境域
木渎镇,位于吴县市西南部,苏州城西,太湖
之滨。地处北纬31°00~31°15',东经120°31'~120°36'。东与苏州市西南郊相邻,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 2006年吴中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藏书镇230省道以北地区并入木渎镇,加之穹窿山风景区,自此全镇总面积增加到74.59平方公里。
折叠地质地貌
木渎镇在苏州的西南部丘陵盆地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其东、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
镇境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外),由西向东略呈缓冲倾斜之势。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
折叠气候特征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润湿,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昼长夜短,盛行东南风,冬季日短夜长,常刮西北风。全年雨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最少。
木渎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为一月,月平均气温3.3℃,最热月为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8.6℃。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折叠矿产资源
青石桥铝矿,位于七子山南坡青石桥村北小山上,矿石矿物有方铝矿、闪锌矿、赤铁矿、黄铜矿等。铝平均1.54%,锌0.01~0.31%,金0.03~1.5克/吨、银4.56克/吨、锡0.01~0.3%、铜0.001~0.01%,该矿矿体埋藏浅,品位富,伴生有益元素及贵金属。
石英砂岩矿,矿床规模为大型,位于七子山西北坡,距镇5公里。自尧峰山矿段向北到七子山、南望山,矿层长5000余米,矿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微量锆石,绢云母及褐铁矿。已勘探矿段长1000米,延深700米,可采厚度30~40米,矿石工业储量2340.4万吨,其中Ⅰ级品1217.03万吨,Ⅱ级品1123.37万吨。
花岗石矿,木渎金山地区藏有花岗石资源的有寿桃山、家堂山、梅家山、金顶山、乌龟山、七子山、花园山等20个山头(产花岗石的有16个山头,产石英石的有4个山头)。
折叠药产资源
木渎各山区的野生动植物药物资源有地龙草、茅膏菜、桔梗、沙参、茵陈、天平一枝香、射干、牡蒿、石打川、拔契、银花、龟板、蜈蚣、乌梢蛇、鳖甲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折叠人口
1989年,全镇总人口523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96人,占42.75%(基本人口8962人占38.81%,服务人口3498人占15.62%,被抚养人口10206人占45.57%),农业人口29996人,占57.25%。2007年,木渎镇本地人口7.2万,外来人口登记数近17万。
折叠民族
木渎镇人口素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极少。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只有两个少数民族9人(回族5人,满族4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两个少数民族36人(回族35人、满族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3个少数民族39人(回族35人、壮族2人、满族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6个少数民族55人,占总人口的0.103%。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折叠概况
2008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8 亿元,增长 15.5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680 美元,增长 14.25% ;一、二、三产之比为 0.3:51:48.7 ;实现国地两税销售(开票)收入 256 亿元,增长 15.2%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4 亿元,分别增长 21.76% 和 17.09% ;镇级可用财力 3.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2 元。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199 元,增长 12.09%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92.5 元,增长 11%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41.2 亿元,人均储蓄 5.28 万元,人均增长 12.58% 。 2014年,木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9.2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9.6%。
折叠农业
木渎镇的传统种植以水稻、三麦、油菜为主。早在唐代木渎就是苏州水稻高产区,副业古建筑有养蚕、植麻、绩縩、刺绣、采石、饲养畜禽等。1996年,粮食总产量13952吨,人均粮食603公斤,其中水稻10488吨,油菜籽648吨,完成粮食定购任务230万斤,超卖国家定购任务11万斤。生猪出栏12000头,橘子、葡萄等果品总产1600担,水产品1200担。 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92.5 元,增长 11% 。
折叠工业
木渎镇工业主导产业为汽车配件、模具及精密机械制造业 。1996创建了年以民营经济为主木渎古镇西施桥的金桥工业园,2000年投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金枫科技工业园,两个工业园总面积13平方公里。2006年末, 全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 205家,总投资11.79亿美元,注册外资达5.92亿美元;注册内资民资企业2045家,累计注册资本36.72亿元;个体工商户累计达3088户,注册资本1.58亿元。
2008年,全镇工业销售(开票)收入 154 亿元,增长 15.8%。
折叠第三产业
1996年,木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镇第三产业企业1493个,其中国有、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435个、个体户979户,私营企业53户,计从业人员395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436万元,比1985年增长10倍多。 2008年,木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 31 亿元,比2007年增长 31.36% 。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折叠教育
1996年末,木渎镇全镇有中学3所,其中省重点中学1所。小学9所,附设幼儿园2所,其中省重点实验小学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专以上学校6所。木渎被列为省现代化教育试点镇。近几年先后开工建设了第二高级中学艺术楼、五小幼儿园,对实验中学进行了改造,建造了二小塑胶跑道,增配了教师办公电脑。
折叠卫生
1996年,全镇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企业保健站24个,预防保健所1个,各村及企事业卫生所(室)45家,军队干休所卫生所2家,私人牙科诊所1家。全镇有医务人员506人,病床310张。
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吴中中医医院(原吴县人民医院、吴县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医院。医院开设临床科室32个,医院蛇伤科是苏州市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是吴中区定点单位,骨科、脑外科、妇产科、ICU是医院重点专科。实际开放床位290 张。2005年门、急诊人次318562,手术3127例,出院病人10958人次,床位使用率99.4%。
折叠编辑本段交通
木渎镇东距苏州市12公里,距苏州新区10.8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为苏州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
历史上,木渎的交通运输以木船为主。1918年始有轮船。1935年建成公路通汽车,但为数不多。解放后不断增建公路,1985年村村通汽车。1996年全镇公路总里程70.94公里。航道总里程29公里。苏福公路及胥江河横穿东西,木东公路纵贯南北,境内水陆交通线相互贯通,形成了与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上海港、张家港以及上海虹桥机场、光福机场等水陆空的交通网络。
折叠编辑本段景区景点
折叠灵岩山
灵岩山位于木渎镇西北,山高 182米,方圆124公顷,山多木渎镇灵岩山 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
位于灵岩山麓的灵岩山景区,区内楼台亭榭依山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朝木渎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沿着山路而上,主要有灵岩十八景,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折叠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严家花园 ,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原名"羡园",因最后一代园主姓严,当地人俗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第一任主人是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园中有一株玉兰树是乾隆皇帝亲手种植。至清末,此园传于木渎首富严国馨,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的严家淦系其孙子。严家花园分春夏秋冬四季小园,布局疏密曲折,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曾数次考察此园。
折叠天平山
太平山天平山位于木渎镇西北,海拔 201米,占地近百公顷。因其山顶平正而名天平山,又因范仲淹的高祖葬于山麓而名范坟山。
枫林掩映中的范文正公祠,为纪念北宋杰出政治家范仲淹所建,祠前的石坊上刻有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折叠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是御码头和御碑亭。
折叠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古松园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五百年的罗汉松,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折叠明月寺
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明月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寺内各座殿宇建筑均采用重檐歇山式,戗角上翘。
折叠明清古瓷馆
明清古瓷馆位于木渎镇山塘街西施桥南,主要展示中国历代瓷器,包括宋朝陶罐,明朝青花碗、清朝和民国各类瓷器、瓷片、挂屏,花、粉彩、五彩、青花釉里红等异彩纷呈,内容丰富,构思独特,是了解中国瓷器文化历史的极好窗口。
折叠编辑本段民俗风情
古镇习俗木渎地处太湖流域,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因而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更具鲜明特色。
"碰瘌痢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举行,主要活动是抬猛将老爷。猛将老爷是一个用香樟木调成的坐像,面容安详而不失威武。但他却是光脚、秃头,这一绝无仅有的特色使这个民间活动有了一个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会"。这个习俗主要通过抬猛将老爷,乞求他能给人们带来财气和庇佑。
"灵岩走月": 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在灵岩山顶赏月就已成为风尚。西施爱月,夫差为了讨好她,专门在 灵岩山为她修建了玩月池。历代名人雅士亦有喜爱登灵岩山赏月,如梁简文帝、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文征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苏州民间也有中秋到灵岩山赏月祈福的传统。
"四月初八吃乌米饭":乌米饭,开始因道家认为久食可以强身延年,成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时,寺庙大兴,加上吴语"阿弥"与"乌米"的读音相同,于是乌米饭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用乌米饭供佛,同时乌米饭也成了"户户皆食之"的应时食品。直到现在,"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食俗相沿未变。
木渎还有许多别具江南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春节"拜喜神"、"走三桥"中的走"永安"、"吃年酒"、"烧头香";元宵节"走马锣鼓"、"闹元宵";二月二的"撑腰搞";立夏时的"吃甜酒酿,尝三鲜";端午节的"赏端阳";七月七的"七夕乞巧";中秋节的"斋月宫"、"灵岩赏月";金秋十月的"天平观红枫";腊月的"喝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五的"送灶神"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自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至清末,木渎共出进士20余人,举人27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袁遇昌、朱碧山、陆子冈、杨基、吴宽、徐枋、汪琬、叶燮、沈德潜、毕沅、冯桂芬、叶昌炽,以及近现代沈寿、唐纳、严家淦、王为一等。
夫差
?-前473
吴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少时胸怀大志,一生征战不断。南降越国,北威齐国。黄池会盟,与晋争霸,遂成霸业。但不久被越国乘虚攻入都城,兵败自杀。
西施
生卒不详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越降吴后,越王勾践为复国,献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溺酒色,荒废国政,上演了一幕中国最著名的"美人计"。
智积
生卒不详
西域异僧,族姓子,智以是之故,故曰智积。东晋末年在木渎灵岩山创枷蓝,为开山之祖。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吴县。为人刚正不阿,有敢言之名。"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万世景仰。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宋代延安人,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与岳飞联合作战,大破金兵,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后因岳飞被害,国势衰微,忧郁而死。
袁遇昌
生卒不详
宋代木渎人,泥塑名家。专做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东京梦华录》记载:"虎丘有耍货市,土偶为尚,始于木渎人袁遇昌",可见其影响之远。
朱碧山
生卒不详
元代木渎人,银器铸造名家。善制槎杯,所铸虾杯、蟹杯、人物杯等酒器具,亦极精妙,时人已极为珍重,后世名士诗人交相赞誉,记载繁富。
陆子冈
生卒不详
明代横山人,我国最著名的琢玉大师。其琢玉技艺,号称"百年无敌手",时称"碾玉名手",开创了名为"子冈牌"的制玉形制。
杨基
1326-1378
字孟载,生长于木渎。以诗著名,与高启、张羽等人并称"吴中四杰",兼工书画,山水竹石绝胜。
吴宽
1435-1504
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明代书法家。工诗文,善书法。明王鏊《震泽集》曰:"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取自得。"
澫益
1599-1656
木渎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著作颇丰,有《灵峰宗论》、《四书澫益解》、《净居堂续集》等诗文释论47种205卷,刊行问世。
徐枋
1619-1691
木渎人,书画家、思想家。明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孤哀子。与杨无咎、朱柏庐并称"吴中三高士",与沈寿民、巢鸣盛并称海内"三遗民"。
汪琬
1624-1691
字苕文,号钝庵,人称尧峰先生,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
叶夑
1627-1703
清代诗人、文学批评家。著有《已畦文集》、《已畦诗集》、《吴江县志》、《宝应县志》等,其中以文学理论著作《原诗》影响最大。
张永夫
1672-1724
木渎人,著名诗人。毕生作诗500余首,编为《锄茅集》。后人评他为灵岩三家诗人之首。
沈德潜
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长寿诗人,著名的诗选家。编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
毕沅
1730一1797
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清代大臣、著名学者。官至湖广总督,著作有《灵岩山人文集》、《续资治通鉴》、《晋书地理志校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