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坦克都有哪些型号?
这个很多哦,说不完的。仅列举毕竟有名的。
陆航:97式、1式隼、2式钟馗、3式飞燕、4式疾风、BR20(购自意大利)、97重爆飞龙,93重爆,百式司侦
海航:三菱A5M96式舰载战斗机、三菱A6M零式舰载战斗机、中岛A6M2-N 2式水上战斗机、中岛J1N"月光"夜间双发战斗机、三菱J2M"雷电"局地战斗机(截击机)、中岛陆基J5N1"天雷"双发战斗机、九州J7W"震电"陆基战斗机、中岛"桔花"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德国Me262"闪电"喷气式战斗机、三菱J8M"秋水"火箭局地战斗机(截击机)-仿制德国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川西N1K"强风"水上战斗机、川西N1K1-J"紫电"局地战斗机(截击机)、川西N1K2-J"紫电改"局地战斗机(截击机)、川西K8二式大艇,一式陆功、二式陆攻、97舰攻,99舰爆,天山鱼雷机。
坦克:89式中坦,97式中坦,97改中坦,94式超轻,三式中坦,四式中坦,五式中坦,二式内火艇(两栖)
日本94式超轻型坦克被称为“豆战车”的原因是其小得出奇,它长3.08米,宽1.62米,高2米,自重3.2吨,战斗全重3.45吨,大小甚至不及现代的汽车。“豆战车”装甲较薄处只有6毫米,这甚至不到许多现代装甲车的一半,且该坦克是铆接而成的,只要一个炸药包或当时的山炮命中一发就可以炸碎。
扩展资料:94式超轻型坦克设计特点:
94式超轻型坦克驾驶室和动力舱在车体前部,驾驶室居右,动力舱在左,发动机位于变速箱的后面,即车体中部靠前的位置上。发动机和传动部分各有一个检查窗,便于检修和拆装。
战斗室位于车体后部,上部有一个枪塔,其主要武器是1挺机枪,早期为91式6.5毫米机枪,后被7.7毫米机枪取代,少数车装过37毫米火炮。车长和驾驶员处都有舱门,车体后部还开一个后门,便于乘员上下车以及与被牵引车辆的联络。
经特许打开炮塔后窗看到,其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机枪,其握把和世界上的多数枪械不同,却和日本的“歪把子”机枪相近,其火力远不能和现代装甲车的12.7毫米机枪相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94式超轻型坦克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说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继续和发展。
从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说是二战中日本军方在坦克的研制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后者才是能与敌方坦克作战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却达到了约30吨和约35吨。也就是说,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过,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后的蚂蚱”,四式坦克仅造出几辆,五式坦克仅造出样车,还未来得及在战场上“露脸”,日本就战败投降了,因此,这两种坦克就成为日军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这些是日军最后的量产战车——三式中型坦克,重约18吨。使用一门由75毫米野战炮改进而来的战车炮。初速680米/秒,100米内的穿甲能力为90毫米,1000米内则减为65毫米。所用炮弹为95式穿甲榴弹,中空弹体内装65克炸 药。威力等同于德军3号J型坦克的60倍径KwK39型50毫米坦克炮。3式坦克备弹共70发。(炮塔内40发,车内30发)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此时美军已经攻占了瓜达尔卡尔纳岛,战局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利于日军的局面。试制一号车上,装的是长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穿甲威力明显不足。所以,一号车仅制成一辆,未能定型。后来所说的四式中型坦克,实际上是由“奇托”二号车发展而来的。在二号车上,最重大的变化是,火炮的口径达到75毫米。战斗全重也由一号车的不足20吨增加到二号车的27.3吨。控制研制进度的关键部件是火炮。新研制的火炮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与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于研制火炮耗费了时间,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
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
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 药。弹药基数为77发。
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四式中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412马力(303千瓦)。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为二战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点。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外,还具有启动性好、保养容易等优点。行动装置采用混合平衡式悬挂装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负重轮两个为一组,第5负重轮为独立的。每侧有7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其实,区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单看负重轮数量即可,分别为6个、7个和8个。由于车重增加,履带板的宽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为4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铸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结构,分三部分铸造,然后焊接起来,防盾部分又采用了螺接方式。这种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来的铆接方式是一大进步,但比起整体铸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术上要相对容易些。车体的装甲厚度为15~3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
四式中型坦克仅制成6辆,还没等拿到战场上一试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战后,美军曾将1辆缴获的四式中型坦克运回美国,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军最后的决战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还是长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陆军造兵厂研制。试制的样炮于1944年8月完成,8~10月间进行弹道性能试验,10~11月间在陆军战车学校先装到四式坦克上进行实用性试验,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国东北北部(日本人称为“北满”)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原计划装自动装弹机,由于“战局迅速恶化”,不得不取消自动装弹机,以求尽快装车。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射弹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种性能不错的火炮。然而,由于日军节节败退,美军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这样,五式中型坦克仅制成1辆样车,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最终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车体加大、加长,每侧有8个负重轮,炮塔也改为全焊接结构。这些成为识别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征。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比四式坦克重了约4吨,乘员仍为5人。车长7.307米,车宽3.07米,车高3.049米。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异,但车体前部侧面的装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从外观上看,已经具有战后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征,但整车的高度较高。
其主要武器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弹药基数78发。车体上还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弹药基数为124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3 000发以上。另有2支冲锋枪,携弹药300发。动力装置为500马力风冷柴油机,并准备在Ⅱ型上加增压器。还有一个方案是安装研制中的98式800马力的液冷汽油机,由德国的BMW航空发动机改装,但装车的还是风冷柴油机。每侧有8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为平衡式悬挂装置。五式坦克的履带较长,即长宽比较大,转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越壕宽2.8米。
88式轻型坦克 89中型坦克 89型Otsu坦克 92重型坦克 94型坦克 95式轻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
1式中型坦克 2式炮战车 3式轻型战车 4式轻型战车 4式中型战车 120mm自行火炮 155mm自行火炮 特5式坦克 75mm自行火炮 日本陆军水陆两用坦克
等等,型号还有很多,但是产量很少,主要是97式中型坦克及几种战车
日本的车都很薄一打就穿所以打不过苏联人,苏联人的机枪都能打穿这些破车。连MS-1都比日系的所有车好。
89 94 95 97 1式 3式 四式
二战末期(1945年后)日本主力坦克有哪些?和T-44,IS-3,ISU-122S\/152,SU...
五式中战车(日语:五式中戦车 チリ)是日本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其比当时日本拥有的最先进中战车—四式中战车来的更重型、战斗力更强。总重量37吨 全长8.467米(含炮)宽度3.05米 全高3.10米 操作人数6人(有说法为5人)装甲厚度、类型12-75毫米 主要武器试制...
二战日本坦克有种型号叫豆战车是什么意思
日本94式超轻型坦克被称为“豆战车”的原因是其小得出奇,它长3.08米,宽1.62米,高2米,自重3.2吨,战斗全重3.45吨,大小甚至不及现代的汽车。“豆战车”装甲较薄处只有6毫米,这甚至不到许多现代装甲车的一半,且该坦克是铆接而成的,只要一个炸药包或当时的山炮命中一发就可以炸碎。
二战鬼子使用的那几种坦克
97式轻型坦克。95和97式轻型坦克外号叫豆战车。看这名字就知道有多大了,只有豆子那么大的战车,97式中型坦,就不说了。这是侵华的急先锋。95和97式轻型坦克也是侵华的主力,95和97式轻型坦克的主要区别在于火力,95式为2挺7.9毫米机枪。97式轻型为一门37毫米短膛炮。这坦克连美国的大道奇卡车都撞...
日本61式主战坦克信息档案
日本61式主战坦克是一款具备强大性能的陆地战车,其详细数据如下:型号:61式坦克 乘员:4人 战斗全重:35,000kg,净重:33,500kg 单位功率:12kW\/t,单位压力:93.2kPa 车体尺寸:- 炮向前:8.190m,炮向后:7.310m- 车体长:6.300m,全宽:2.950m- 炮塔顶至车高:2.490m,全高:3....
请介绍下抗战时日式装甲车、坦克的型号
四式轻战车(四式軽戦车 ケヌ)为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皇纪2604年)制造的轻战车 由于九五式轻战车再装甲以及火力上都已经无法面对二战末期的盟军部队,日本陆军急需各种装甲武力来准备面对有可能发生的本土决战,在这种状况下日本将九五式轻战车的底盘配上因为穿甲力不足而弃置的九七...
二战坦克装甲车图集——日本
我是“爱做梦的蒲公英”,喜欢用最简单方式传递知识 本文共计5237字,图片48张,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日本坦克装甲车 日本坦克装甲车主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坦克,经历从仿造到独立研发的历程。由于在战争初期没有遇到对手,所以坦克的设计一直有点“小家子”的味道,这导致后期遇到苏美坦克时不...
百团大战中日本使用哪些坦克车
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为了战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总生产量约1500多辆。这种坦克广泛用于日本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
二战时期日军的坦克都有哪些型号?数量各有多少?
一式坦克 二式坦克 三式坦克 四式坦克 五式坦克(炮战车)反正都是渣,数量很少,型号以“チ”开头,后缀以“ハ”“ヒ”“フ”“ヘ”“ホ”结尾。中国战场上数量不多,大多拿去本土防卫了,最后都成了米国的靶子...
二战日军所有的作战飞机和坦克分别有哪些?
川西N1K"强风"水上战斗机、川西N1K1-J"紫电"局地战斗机(截击机)、川西N1K2-J"紫电改"局地战斗机(截击机)、川西K8二式大艇,一式陆功、二式陆攻、97舰攻,99舰爆,天山鱼雷机。坦克:89式中坦,97式中坦,97改中坦,94式超轻,三式中坦,四式中坦,五式中坦,二式内火艇(两栖)...
二战中日本坦克
五式坦克采用了600毫米宽履带,最大速度45千米\/时,行程可达200千米。然而,由于没有实车,难以评价其机动性能。德国在开发“虎”式和“豹”式等坦克时也面临发动机、传动机构等系统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挑战,因此,日本人能够造出如此“巨大”的五式战车,已实属不易。在火炮方面,五式坦克原计划使用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