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官吏设置是怎样的?
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一楼所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三国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 九品中正制
,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 陈群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和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南辕北辙的。设立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曹氏父子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在选官制度改革问题上,之前“唯才是举”的措施对世家大族势力造成了不少抑制、打击,然而世家大族势力不断膨胀发展的客观形势又使曹魏不得不予以正视,只好转而与世家大族达成妥协,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而中正官又都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世族渗透进选举,中央政权权和世族势力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缓和,士族开始逐渐垄断大权。 曹丕采纳九品中正制的建议,除了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九品中正制本身的确有其可采之处。九品中正制刚设立之初,除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外,也的确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选举人才时品状并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的作用。 其主要内容为: ①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②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 九品中正制
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③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④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 九品中正制
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曹魏承汉
蜀国效仿曹魏
东吴自创很多 比如陆逊上大将军
古代官吏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如: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诸侯国里...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 汉晋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
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西周时不设武官,官员文武兼管。到了春秋时期晋国设置中、上、下三军,国军任命军队统帅,才开始有了武官的设置,但是三军将领仍然兼管政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 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军队将领 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领兵作战的将帅 西汉时,太尉(后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又改了回来)掌管全国的军事行政,统兵作战的武...
中国古代一些官职是管理什么的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9...
中国古代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其长官叫尚书令...
中国古代的官名是如何排列的?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9...
中国古代国家机关及职能部门如何设置的?
2. 中书省:也是中央官署名称,始设置于魏晋时期。唐代开始与门下省、尚书省并列为国家行政重要机构。中书省的长官称为中书令,下设中书舍人、主事和各类书吏等,管理个21局(部门)的政务。3. 门下省:中央机关官署名称,始设置于魏晋时期。唐代始与中书省、尚书省同掌国家机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
中国古代官制?
译官令 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
求:中国古代各王朝政府机构设置分别是怎样的?
国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国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护军都尉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预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将军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
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框图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 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然后是两晋。极品:丞相(或称相国,为百官之长)。 正一品:太师(两晋时期因避司马师名讳,亦称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从一品:开仪府同三司、太子太...
古代官僚等级划分是怎样的,各个官分别管什么?(秦朝)
国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国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 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预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 将军 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