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的主要内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及内容是什么?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
内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扩展资料:
《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
《月夜忆舍弟》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鉴赏: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描绘出战乱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骨肉分离的思念与焦虑:边地防军的战鼓还在隆隆作响,可是四下里却已见不到一个人影,只看到孤零零的一只大雁站在枝头,发出阵阵凄厉的叫声;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时节,而这时正是故乡月色最明的时候;我的弟兄们都因为战乱而离散在各处,相互间都不知道是死是活;寄出的家信总不能到达亲人的手中,这样的战乱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月夜忆舍弟》的主要内容: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想起了自己的弟弟

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想弟弟

上百度搜索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

杜甫《月夜忆舍弟》全文及鉴赏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原文如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已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常常感慨万端。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强烈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全诗凄楚哀感,...

月下忆舍弟这首诗的诗意,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介绍作者
【标题】:月夜忆舍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载】:五律 【内容】: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赏析】:【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

月夜忆舍弟诗句介绍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

月夜忆舍弟原文及注释
月夜忆舍弟原文及注释如下: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戍楼上的鼓声穿过厚重的空气,敲击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场秋季的边境,孤独的雁儿鸣叫着,向南飞去。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不禁想起...

《月夜忆舍弟》题目忆表达了什么?
《月夜忆舍弟》题目的意思是在月夜思念我的弟弟。所以“忆”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弟弟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之情。1、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

月夜忆舍弟的意思诗意,诗题月夜忆舍弟的意思
2.今天是白露节,这里的月亮还是没有家乡的月亮明亮。3.现在我和兄弟们都失去了联系,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4.写了书信也不知送去哪里,皆因天下战乱未平。5.全诗原文如下: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8.寄书长不达...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如下:1、原文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赏析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