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高赏析
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登高。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一 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⑴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⑵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导:① 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明确: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② 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鸟就是王维的化身。
二 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⑴ 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明确: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⑵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他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衰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高》。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长年飘泊的生涯何时能了。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⑷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明确: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三 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⑴什么是“做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⑵什么叫登台呢(根据过去学过的诗解释一下,生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
⑶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百年了。“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四 赏析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⑴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艰难苦恨繁霜鬓”⑵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⑶ “艰难”怎么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五 赏析小结
杜甫《登高》的赏析
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
登高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
登高杜甫诗句解析
登高诗句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一》,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
杜甫登高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登高》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登高① 【题解】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于夔州,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诗作。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但各地割据势力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病逝后又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与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与赏析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huái)。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题解】此诗是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
古诗《杜甫·登高》注释与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好友的相继辞世,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
杜甫登高注释翻译赏析
在垂暮之年拖着多病的身子登高思绪万千。想到家事国事的艰难两鬓又增添许多白发,可叹我年老衰颓新近把浑浊的酒杯停下来。【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凄清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
《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是什么?
《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章,故尔为编诗者独立出来。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
《登高》赏析、
《登高》赏析 一、引言 《登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杜甫的名篇,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二、作品概述与主题思想 《登高》全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山远眺的情景,抒发了一己情怀和人生感慨。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
登高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及翻译
赏析 《登高》是杜甫秋天在夔州所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给人一种萧瑟悲凉之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三联表现感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