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战役,年份,涉及人员
1、阪泉之战 黄帝vs炎帝 第一场战争 仅存于神话
2、牧野之战 商vs周 可考证的第一战
3、长平之战 秦vs赵 最后一个能独立抗秦的国家衰落
4、雁门之战 李牧vs匈奴 第一次大规模以步制骑
5、巨鹿之战 楚vs秦 5万——40万 破釜沉舟,不用说了
6、彭城之战 楚vs汉 3万——60万 骑兵的妙用
7、井陉之战 韩信vs赵 3万——20万 置之死地而后生
8、河套、河西、漠北战役 汉vs匈奴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9、昆阳之战 刘秀vs新 2万——42万 天意!
10、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2万——10余万 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
11、赤壁之战 周瑜vs曹操 5万——20万 家喻户晓
12、夷陵之战 陆逊vs刘备 5万——70万 三分天下开始
13、淝水之战 东晋vs前秦 8万——97万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4、玉壁之战 东魏vs西魏 7000——15万 当时生产力下最高水平的城市攻坚战
15、睢阳之战 唐vs安禄山叛军 6800——13万 可歌可泣的城市保卫战
16、怛罗斯之战 唐vs大食 东西霸主的交锋
17、出河店大捷 金——辽 2500--70万 消灭辽国主力
18、郾城之战 岳飞——金 2万——12万 扬眉吐气
18、崖山海战 宋vs蒙古 30万——20万 古典中国的灭亡
19、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vs陈友谅 20万——60万 大明兴
20、宁远之战 明vs后金 2万—12万 袁崇焕闪亮登场
1、涿鹿之战。
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牧野之战。
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4、长平之战。
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
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5、巨鹿之战。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6、昆阳之战。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7、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8、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9、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10、安史之乱。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
战争过程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子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
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
子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子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子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
战争结果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随后联军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子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战争过程
公元前507年,蔡昭侯、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
公元前506年春,应蔡国之请,晋、齐、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谋伐楚。
同年四月,晋国又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于同年秋发兵围攻蔡国。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经淮道绕过大别山脉,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国实施打击。
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出动全国之兵,乘船溯淮水西进。至战略要地州来,舍舟于淮汭(今河南省潢川县,一说安徽省凤台县),登陆前进。以蔡、唐军为先导,3500名精锐步卒为前锋,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楚不料吴军作此迂回奔袭,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阻止吴军渡汉水攻楚都城。
当吴、楚两军在汉水对峙时,沈尹戌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的特点,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正面牵制吴军,自己去方城(起自今河南省叶县西南,沿东南走向至泌阳县东北的一条长城)调集楚国兵力,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然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歼灭吴军。
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进行持久战,主张速战速决。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怂恿其速战。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又错误地估计了战场形势,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吴军,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
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又见子常军渡河来攻,为避免腹背受敌,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由汉水东岸后退,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子常错误地认为吴军畏楚而退,紧追不舍,企图速胜。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黄冈地区大崎山)至大别(今湖北省大别山)间,连续三战,楚军受挫,锐气大减。子常意欲弃军逃命,但受到史皇指责,只得勉强继续作战。
吴军停止后退,于11月18日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击溃子常军,尔后以大军继之,必败楚军。阖闾虑及胜败在此一举,务求万全无虞之策,不同意夫概意见。夫概见机而行,率自己所属5000人猛攻子常部。子常军一触即溃,楚军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立即发起全面攻击。子常弃军逃奔郑国,史皇及其部属战死,楚军大败。
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至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市境内涢水)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夫概认为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进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时,阖闾挥军攻击,又歼楚军一部。吴军加快追击,竟使楚军在溃逃中虽炊熟而不得食。
追至雍澨(今湖北省京山县西南),与由息(今河南省息县西南)回援的沈尹戌军相遇。沈尹戌率军奋力拼杀,虽然击败夫概,但被吴军包围,楚军突围失败,沈尹戌见无法获胜,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
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不顾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对,带领家属亲信逃走。楚军得知楚昭王已逃,全军溃散,子期率兵赶去保护楚王,子西则率军西逃,吴军于公元前506年11月29日攻入楚都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此战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战争结果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一举战胜强敌楚国,给楚国以巨大的创伤,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战争过程
前207年12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钜鹿,初战告捷。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战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钜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战争结果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六万破数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战争过程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 官渡之战地图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面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 曹操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战争过程
赤壁之战前前后后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细节,这里只拣“火烧赤壁”一节——
十二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于是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并让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刻之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在对岸的孙刘联军横渡长江,趁乱大败曹军。
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回,当即自焚剩下的战船,引军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战争结果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战争过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在北方的流亡移民当中选拔精壮者,加以严格训练培育出的一支军队,为东晋时期战力最强的主力军)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今寿县),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
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军。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
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
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
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小儿辈已破贼!”)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
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战争结果
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完。。。。请继续看下一条回复
逐鹿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的战役
中国历史上 十大著名的战役 “和平-战争-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关键战役。通过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改变中国历史的十大战役。 一、涿鹿之战 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战役
阪泉之战,上古时期的决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约公元前2600年,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此激战,最终黄帝获胜,这次战役成为了华文明的开端。涿鹿之战,发生在约4600年前,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战。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联合,对抗蚩尤,为了争夺适宜放牧和耕作的中原地区。这场战争对于古代民族从野蛮...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几次重要的战争
秦王朝名存实亡。7. 楚汉之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夺取天下进行长达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境内)灭项羽。8.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消灭袁绍主力,为之后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是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历史十大经典战役 NO.1 牧野之战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现代人根据史书记载的天象,甚至推算出了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106年2月4日。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汇集各部落的兵力,大破商军的共约17万人于牧野。NO.2 城濮之战 面对锋芒必...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的战役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不仅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而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进行战略决战...
我国古代著名战役具体进程
中国古代有很多战役,著名的也有很多,角度不同,认同也不同。现列出公认的古代十大战役如下:曹操代表作 第十位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12万VS3.4万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
我国古代重要战争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中国历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巨鹿之战,渭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历史上这些著名的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例子。俗话说,一山不高,一仙有名。打架的人不多,只要你能赢!俗话说,一百二十秦关归楚,三千岳家可吞吴。事半功倍才是真本事。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很聪明!10.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军将军张寒打败了楚国反秦叛军首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最好分朝代的讲下
10. 元末时期:鄱阳湖之战。11. 明朝时期:土木堡之战。12. 清朝时期: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武昌起义。13. 民国时期: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中国古代隋朝之前著名战役年份表
刘邦—项羽项羽在垓下自刎,刘邦大胜。成为刘邦建立统一的西汉王朝的关键一战。马邑之谋西汉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西汉—匈奴匈奴大败汉匈关系完全破裂,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昆阳之战 刘玄更始元年(23)新莽—绿林起义军起义军获胜,灭王莽主力。推翻王莽政权的决定性战役。官渡之战东汉汉建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