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的批注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结合书中批注。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原文】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晋:山西;冀:河北;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说明这次人物的艰巨。】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化作一发发射出的子弹。】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此处对战士们神态、动作的描写展示了英雄的勇敢,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敌人的损失惨重也在暗示着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敌人追赶,选择棋盘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战士们的坚定中,更让我们感到一股壮士断腕的悲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斩钉截铁”“走!”班长的果断中是对群众、对组织的热爱,在危险面前,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这句话写出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的战士们一语不发,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班长。“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心中想到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群众的革命情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明知道自己选的是一条不归路,战士们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歼敌机会,正是他们的顽强,才引得这群敌人走上了歧途,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抵抗,激发了敌人追赶他们的斗志,也就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最终被逼上绝路。】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节约武器,让每一粒子弹发挥最大的歼敌效果,班长马宝玉的反应可为快极。】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一个“砸”包含着多少憎恨?这应该是咬着牙根喊出来的。一个“砸”让我的眼前浮现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画面;杀人无数的画面,南京大屠杀的画面,顿时热学沸腾起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的石头,包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仇恨。】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敌人的狼狈与战士们的描写交织进行,突出了战士们的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即使只有一颗手榴弹,也要让他在敌群里开花。“拔出”“拧开”“扔向”一连串的动作里,充满的是战士的满腔愤怒。】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如山一般坚毅的身影就这样“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坚决不把武器留给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宁可有尊严的死去,也绝不向敌人投降。】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都说死是最可怕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而这五位年轻的战士却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高傲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敌人:中华民族没有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壮士”。】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是响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声音,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屈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他们五个人的声音,这是每一个热爱祖国、心系祖国的中国人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前赴后继的革命前辈,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平安幸福。】
资料:
1、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原文】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晋:山西;冀:河北;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说明这次人物的艰巨。】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化作一发发射出的子弹。】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此处对战士们神态、动作的描写展示了英雄的勇敢,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敌人的损失惨重也在暗示着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敌人追赶,选择棋盘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战士们的坚定中,更让我们感到一股壮士断腕的悲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斩钉截铁”“走!”班长的果断中是对群众、对组织的热爱,在危险面前,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这句话写出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的战士们一语不发,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班长。“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心中想到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群众的革命情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明知道自己选的是一条不归路,战士们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歼敌机会,正是他们的顽强,才引得这群敌人走上了歧途,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抵抗,激发了敌人追赶他们的斗志,也就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最终被逼上绝路。】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节约武器,让每一粒子弹发挥最大的歼敌效果,班长马宝玉的反应可为快极。】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一个“砸”包含着多少憎恨?这应该是咬着牙根喊出来的。一个“砸”让我的眼前浮现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画面;杀人无数的画面,南京大屠杀的画面,顿时热学沸腾起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的石头,包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仇恨。】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敌人的狼狈与战士们的描写交织进行,突出了战士们的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即使只有一颗手榴弹,也要让他在敌群里开花。“拔出”“拧开”“扔向”一连串的动作里,充满的是战士的满腔愤怒。】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如山一般坚毅的身影就这样“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坚决不把武器留给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宁可有尊严的死去,也绝不向敌人投降。】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都说死是最可怕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而这五位年轻的战士却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高傲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敌人:中华民族没有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壮士”。】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是响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声音,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屈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他们五个人的声音,这是每一个热爱祖国、心系祖国的中国人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前赴后继的革命前辈,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平安幸福。】
资料:
1、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不准吵,那你自己去写吧
是因为他们具有面对强敌毫无畏惧,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因为他们是抗日英雄,是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不怕牺牲,所以被称为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五个战士一边猛击敌人一边诱敌上山,崎岖的山路上满是敌人的尸体。六班完成了任务,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主力部队,六班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一面攀登一面射击。壮士们居高临下,把敌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弹药用完了,班长指挥大家用石头砸,敌人又死伤无数。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看看还在向上爬的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他们脸无惧色,相继从悬崖边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扩展资料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赵一曼、江竹筠等等。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编辑出版了这套“英雄故事丛书”,把这些著名的英模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原文】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晋:山西;冀:河北;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说明这次人物的艰巨。】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化作一发发射出的子弹。】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此处对战士们神态、动作的描写展示了英雄的勇敢,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敌人的损失惨重也在暗示着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敌人追赶,选择棋盘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战士们的坚定中,更让我们感到一股壮士断腕的悲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斩钉截铁”“走!”班长的果断中是对群众、对组织的热爱,在危险面前,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这句话写出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的战士们一语不发,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班长。“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心中想到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群众的革命情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明知道自己选的是一条不归路,战士们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歼敌机会,正是他们的顽强,才引得这群敌人走上了歧途,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抵抗,激发了敌人追赶他们的斗志,也就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最终被逼上绝路。】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节约武器,让每一粒子弹发挥最大的歼敌效果,班长马宝玉的反应可为快极。】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一个“砸”包含着多少憎恨?这应该是咬着牙根喊出来的。一个“砸”让我的眼前浮现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画面;杀人无数的画面,南京大屠杀的画面,顿时热学沸腾起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的石头,包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仇恨。】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敌人的狼狈与战士们的描写交织进行,突出了战士们的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即使只有一颗手榴弹,也要让他在敌群里开花。“拔出”“拧开”“扔向”一连串的动作里,充满的是战士的满腔愤怒。】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如山一般坚毅的身影就这样“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坚决不把武器留给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宁可有尊严的死去,也绝不向敌人投降。】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都说死是最可怕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而这五位年轻的战士却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高傲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敌人:中华民族没有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壮士”。】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是响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声音,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屈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他们五个人的声音,这是每一个热爱祖国、心系祖国的中国人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前赴后继的革命前辈,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平安幸福。】
资料:
1、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敬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5、课文的2~3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原文】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晋:山西;冀:河北;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说明这次人物的艰巨。】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化作一发发射出的子弹。】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此处对战士们神态、动作的描写展示了英雄的勇敢,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敌人的损失惨重也在暗示着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敌人追赶,选择棋盘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战士们的坚定中,更让我们感到一股壮士断腕的悲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斩钉截铁”“走!”班长的果断中是对群众、对组织的热爱,在危险面前,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这句话写出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的战士们一语不发,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班长。“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心中想到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群众的革命情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明知道自己选的是一条不归路,战士们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歼敌机会,正是他们的顽强,才引得这群敌人走上了歧途,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抵抗,激发了敌人追赶他们的斗志,也就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最终被逼上绝路。】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节约武器,让每一粒子弹发挥最大的歼敌效果,班长马宝玉的反应可为快极。】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一个“砸”包含着多少憎恨?这应该是咬着牙根喊出来的。一个“砸”让我的眼前浮现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画面;杀人无数的画面,南京大屠杀的画面,顿时热学沸腾起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的石头,包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仇恨。】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敌人的狼狈与战士们的描写交织进行,突出了战士们的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即使只有一颗手榴弹,也要让他在敌群里开花。“拔出”“拧开”“扔向”一连串的动作里,充满的是战士的满腔愤怒。】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如山一般坚毅的身影就这样“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坚决不把武器留给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宁可有尊严的死去,也绝不向敌人投降。】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都说死是最可怕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而这五位年轻的战士却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高傲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敌人:中华民族没有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壮士”。】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是响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声音,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屈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他们五个人的声音,这是每一个热爱祖国、心系祖国的中国人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前赴后继的革命前辈,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平安幸福。】
资料:
1、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不准吵,那你自己去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