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防武将,守内虚外的宋朝为何能无山川之险,延续三百年?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实都算是一种偏居南方的状态。古代偏居南方的国家,很难保持长久。除了宋朝以外,像东吴、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后蜀、南明、太平天国等等一系列南方国家,都不长久。但宋朝却挺了三百多年。

(南宋区位图)

为什么偏居的这些朝代很难长久呢?

最主要的是因为边防得不到保证。由于众多的崇山峻岭及边防军事设施都在北方,因此如果王朝偏居南方的话,就没有这样的军事设施,没有崇山峻岭阻挡。北方南下,一马平川,很快就会攻到南方的核心腹地。如果南方无法应对,国家很容易就灭亡了。就算是生活在蜀地的国家,虽说蜀地周围崇山峻岭多,但是蜀地是盆地,一旦攻进去,也就是瓮中捉鳖。

还有一点是南方基本上没有什么纵深。如果北方打下来,打不过也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躲藏,最多也就是去大海里飘荡,或者到东南亚这样一些不毛之地。这显然并不是长久的办法。

其实,相对于其他南方政权来说,宋朝在防护上更差。为什么呢?

因为宋朝由于害怕武将做大造反,害怕边防军队反叛,因此采用了一种守内虚外的办法。也就是在中央囤积的是大量的实力强劲的军队,在边关囤积的则是少量的相对来说比较弱小的军队。

宋朝缺乏边防设置,缺乏山川之险,边关又没有囤积什么军队,而且国内由于地盘小,也缺乏战略纵深。可是为什么,宋朝却能够延续三百年的时间呢?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非常多的,宋朝自身内部的强大和团结各方面,都值得研究。不过,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更值得注意。

(进击的匈奴)


事实上,如果从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史来说,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方的汉民族国家,实际上是一体的。《史记》里面也早就有记载,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后裔,而匈奴人实际上孕育了后来的很多民族。南方汉民族,显然也是夏朝人的后裔。也就是说,北方和南方,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

虽然是同根同源的,但是北方和南方,却从分离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就在打仗,然后又一直在和解,一直在融合。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北方和南方为什么要一直打仗啊?根本的原因,是北方的生存条件太恶劣了,种不出庄稼。如果不依赖南方,北方是根本就无法生存的。正是因为如此,北方才会南下侵略。尤其是在南方庄稼成熟的时候,带着军队到南方来抢割。

说起来,北方的这种做法,也还是比较可能的。因为南方人肯定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一旦发现了这种情况,必然会给予北方沉重的打击。很多时候,北方会在丢下几具尸体以后,就仓皇逃走,什么也没有得到。

(澶渊之盟)

如果南方想和北方保持平衡,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可能实现。

一种是南方十分强大,同时对北方实行恩威并施。比如汉朝、唐朝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对南方就会表示臣服,奉南方为宗主国。这样的话,南方就会赏赐一些粮食和布匹给北方。北方有了粮食和布匹,他们南下的欲望就变得很低了。

不过,就算南方会赏赐北方粮食和布匹,但也是极少的。而且只有王公贵族才可能享受。一般的黎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

还有一种就是北方拥有了可以自己耕种的土地,或者比较稳定的粮食布匹等来源。当他们有了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不会南下去抢夺了。

而宋朝的时候,恰好就可以提供这一点。

北宋的时候,虽然北宋占据了中原地区,以及南方一大片土地。但是燕云十六州在北方手里。这些地方,也是出产庄稼的。北方就可以利用这一片生产庄稼,多多少少满足一些他们的生活所需。

除此以外,当年契丹还和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澶渊之盟,让南方能够每年固定地给北方一些粮食布匹和银钱。北方有了这笔钱,再加上燕云十六州的出产,因此北方就不需要南下抄掠了。

南宋的时候,更是把包括中原地区在内的一大片可耕地都给了北方,而且还有给北方类似澶渊之盟这样的“绍兴和议”,每年都要给北方提供足够的支出。他们哪里还用得着南下抄掠呢!



宋朝军队人数众多,为何依旧在战争中连战连败?
其三:地理位置原因。两宋时期,宋朝北面有辽,西北有西夏,西边有吐蕃,还有周围的一些小国家,使得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要知道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从汉到唐,中原国家无数的将领派去边疆平定叛乱,无论是哪一次战役要想获胜都极为不容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宋朝军队大多数为步兵,这也大大...

如何理解北宋“强干弱枝,重内轻外”的国策
“强干弱枝”是指将各地方军强壮之人都入选进军,进军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内外相制”的目的,可以更好的对京师作出保护,也更有效的控制军队,从而使皇权更加稳固,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守内虚外”的国策是将宋军对外部国家的作战政策从进攻转为防守,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

北宋建立后,制定了什么基本国策来加强统治
虽然宋朝历史上被称为“重文轻武”,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训练。相反,宋朝非常重视军队的战斗力和新式武器的装备。3. 军队编制与使用 北宋继续使用唐朝中期的雇佣兵制度,军队的编制、使用、分布和屯驻都遵循“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的原则。4. 军队分类 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

宋朝的军事为什么一直那么弱
宋朝是积贫积弱的,同时又是文化昌盛的。在传统观点中,宋朝却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郭教授认为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主要有在于:第一是“守内虚外”的政策和外患国势的影响,宋朝缺乏汉唐时期强盛的对外扩张气势,对内严格防范却疏于外防,又加上长期处于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侵犯之下,而不得不采取和议...

宋朝治军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随着两次北伐辽朝的失败,宋太宗转变了军事战略,由对外扩张转向内部稳定,实行“崇文抑武”和“守内虚外”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宋朝的军事建设以维护内部秩序为核心,进一步强化了对军队和武将的控制。宋朝的治军特点在宋真宗时期得到巩固,他继续执行祖宗之法,强调将军们应修身养性、恪尽职守,...

严重处于内忧外患的南宋,为何经济还是很发达?
“积弱”则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宋朝在对待边境问题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经常签订不平等的盟约,显得相对软弱。同时,由于“仁义开国”的理念,军队中的一些老弱病残和游手好闲之人难以被清除,这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然而,宋朝的经济却是非常繁荣的。尽管国土面积小于唐朝,但耕地的开垦程度...

南宋的政治特点是什么呢?
南宋在政治上,已经不同于北宋,相权大增。像秦桧,后来还有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一个个权倾朝野,这在北宋只有一个蔡京能比。赵构在政治上,依然是守内虚外的做法,对外苟且偷安;对内防止武将。宋孝宗之后呢,则把天下都委托给权相。北宋那种分权制衡的状态,南宋回不去了;但是,因为血统遗传...

中国历史最窝囊的朝代宋朝
1. 宋朝的统治政策确实以守内虚外为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朝代窝囊。相反,这种政策为国内的各族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生产生活环境。2. 在宋朝时期,确实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包括科学革命、钢铁革命、粮食革命、文学革命以及商业革命和艺术革命。这些革命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繁荣发展。3. 宋朝时期...

北宋的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啥意思?
最初,北宋面临南唐、南汉、南蜀、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集中力量守卫北部要地。开封北面地势平坦,宋朝在京城及周边驻重兵,既可以应对北方边境及各地危机,又可防止将领离京时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这样,皇帝随时能调动禁军。然而,北宋定都开封,开封位于平原,缺乏...

为什么宋朝实力发展得那么好,就是拿不回燕云十六州呢?
"守内虚外"的国防政策不仅体现在对外战争,也影响对内军事策略的制定。宋代有两条对遏制武将独揽军权的方法。一是更戍法,将兵分离。宋代的军队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也难以对谁有忠心而言。这是因为更戍法让军队长期不间断的换防。这种方法虽然在预防军人擅权\/割据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导致将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