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儿文言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1. 文言文解读

【原文】《早慧儿》

季直早慧,愍(mǐn)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子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

【注释】

1、慧:聪慧。

2、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3、愍祖:陶季直的祖父,宋时任广州刺史。

4、尝:曾经。

5、函:封。

6、时:刚刚。

7、列:陈列。

8、若:如果。

9、度:考虑。

10、益:更加。

【译文】

陶季直年幼时就十分聪明伶俐,祖父陶愍祖特别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一次,愍祖曾经把四包封好的银子放在面前,让孙子们各人去拿,季直当时刚刚四岁,只有他一个人不去取银子。有人问他不拿银子的原因,他回答说:“如果祖父要赏赐给银子,应当先从父亲、伯伯他们开始,不应当考虑直接给孙辈,因此我不去取银子。”陶愍祖更加对他感到惊奇了。

2. 早慧儿的文言文阋读答案

《早慧儿》

季直早慧,愍(mǐn)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子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

(注释:愍祖:陶季直的祖父,宋时任广州刺史。函:封。)

1.解释加方框词语(2分)

季直时甫四岁( ) 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季 直 曰 若 有 赐 当 先 父 伯 不 应 度 及子 孙 是 故 不 取。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愍祖益奇之。

4.季直的“早慧”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刚刚 陈列

2. 季 直曰 /若 有 赐/ 当 先 父 伯 /不 应 度 及 子 孙/ 是 故 不 取。

3.愍祖更加对这个孙子感到惊奇了。

4.(1)尊敬长辈,懂礼节。(2)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参考译文:陶季直年幼即十分聪明伶俐,祖父陶愍祖特别喜欢他。一次,愍祖把四包封好的银子放在面前,让孙辈们拿,季直当时只有4岁,就他不拿。大人们问他不拿的缘故,他说:“祖父要给银子,应当先从父亲、伯伯他们开始,不应该越过辈次,先给我们,因此我不敢。”愍祖因此更加觉得这个孙儿不同寻常了。)

3. 求早慧儿童的故事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庐(原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译)何晏七岁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像个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的妈妈在宫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何晏答道:“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马上让他回去了。

夙慧第十二之三、长安远近(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译)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的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晋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晋元帝把王室被迫东渡的事情告诉了他,晋元帝问晋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晋明帝回答:“太阳远。

没有听说人从太阳那里来,这是显然可以知道。”晋元帝对他的回答很惊诧。

第二天,晋元帝召集群臣们宴会,晋把明帝的回答告诉了大家,并再次询问。这次晋明帝答道:“太阳近。”

晋元帝脸色大变,说道:“你怎么和昨天的答复不同了呢?”晋明帝答道:“我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是太阳,不能看到长安。”夙慧第十二之四、衰宗之宝(原文)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

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译)司空顾和和当时的名流们一起清谈。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年龄都是七岁,在坐榻边嬉戏。

当时听大人们谈话,他们的神情好象并不在意。晚上在灯下,两个小家伙一起叙述主客双方的对话,竟没有一点遗漏。

顾和高兴得离开座位,拎着两个人的耳朵说:“没料到我们这个败落的家族又生了你们两个宝贝!”夙慧第十二之五、不须复褌(原文)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褌。”儿曰:“已足,不须复褌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译)韩康伯(韩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母亲殷夫人给他做衣服,让康伯提着熨斗,她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以后再给你做夹裤。”

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把也热,我现在穿上短袄,下身也觉得热了,所以不要夹裤了。”

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断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夙慧第十二之六、不减先帝(原文)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层;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译)晋孝武帝(司马曜)十二岁的时候,正是冬天,他白天 *** 夹衣,只穿着五六层的绢衣,晚上却盖着两床被子。谢公(谢安)劝告他说:“圣上应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规律。

现在白天过冷,晚上过热,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动,晚上静。”

谢公出来后赞叹道:“圣上的义理不比先帝差啊。”夙慧第十二之七、爱过所生(原文)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旁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译)桓宣武(桓温)死时,桓南郡(桓玄)才五岁,刚脱了丧服,桓车骑(桓冲)和桓温属下的文武官员道别,他指着这些人对桓玄说:“这些都是你家从前的官吏。”

桓玄听罢大哭,周围的。

4. 王戎早慧文言文翻译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王戎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小孩游玩。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其他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一动不动。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人们摘取果实品尝,的确是这样。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王戎早慧》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据《世说新语》改写)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小孩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许多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那人)摘取果实(品尝后)确实是这样的。

【注释】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国人)。本文又名《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字睿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

游:游玩。

惟:只有。

此:这。

然 :如此,这样。

诸:许多。

游:出游;游玩。

竞走:争相奔跑。

信:确实,的确。

信然:确实是这样。

之:代词,指代“李子”。

诸:众多

【寓意】

此文赞扬王戎早慧。

王戎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冷眼观物,当众人蜂拥趋之,迷失了平和心去思考时,都以为会获利,最后得到的却是苦果。

启发我们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为什么我的语文会变差
还是因为你的知识面窄,文言文应该就是背,还是估计你基础太差了,不要盲目的补习,应该多多看看书```和课外书.阅读短文的卷子去买 经常做 就这些了 祝你成功 回答者:永恒メ义┇月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 19:37你和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我每次大考都考不好,而小考差不多是满分(物理),语文(优良) 要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