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迁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迁都太多了。很常见。
最出名的当属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全面汉化改革,不久即导致六镇之乱。妻子儿子都反了他。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以明显落后的文明与游牧部落架构,一统并独霸中原(在中国传统心理上,占领并定都中原,即为正统),将正宗汉民族政权驱赶到长江以南偏安一隅(彼时的江南一片荒蛮),形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南北对峙,并在北方兴盛繁茂长达近两个世纪之久(171年)。
史称北魏,一个由原来游牧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帝国。
史学界多数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感到困惑:一个直至曹魏、西晋时期仍处于氏族联盟阶段,人口稀少,一度被氐人近乎灭族的游牧部落,在五胡群起,匈奴、柔然、南北燕、前后秦、西凉、夏等诸强环视的境况下,是怎样纵横捭阖,一统北方,甚至将传统正朔的汉民族驱赶至江南蛮荒之地偏安的?
几任皇帝,如拓跋珪、拓跋焘皆雄才大略,在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时,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各个击破,这是北魏兴盛的原因之一,但最关键的,或许还是北魏三迁其都,一步步移向代表先进文明的中原腹地,全面强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与利用,做“全盘汉化”改革吸取的能量。
改革强国(“全盘汉化”)是最终目的,三迁其都,则是霹雳手段。
淝水之战令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帝国灰飞烟灭,治下各族纷纷自立。386年,拓跋珪纠合鲜卑旧部重建代国,定都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不久,即因牛川偏远,便迁都更靠近中原的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此为一迁。
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力排众议,将都城从盛乐迁至更接近中原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并开始批量招纳汉族大士族参加统治集团,加快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崔浩,即为北方大家士族出身。作为谋主,他参与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军事决策,多谋善断,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为二迁。
公元493年,为了逾越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牵制,孝文帝拓跋宏以南伐名义,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他声言继续南下,鲜卑贵族跪在马前劝阻。他利用贵族们不愿南伐的心理,与贵族达成妥协,迁都洛阳。此为三迁。
迁都洛阳后,拓跋宏迅速摆脱了盘根错节、积重难返、落后守旧的鲜卑旧贵族势力的羁绊,犁庭扫穴,大举改革,推行推行班禄制,实施三长制,倡导均田制,改革租庸调制,并下诏易服装(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与其他少数民族一律改穿汉族服装)、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改汉姓(改所有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皇族拓跋改姓元)、通婚姻(拓跋宏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改籍贯(凡迁徙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埋葬在河南,不得归葬平城)等,孝文帝本人更是虔诚的汉文化迷恋者,史载:其“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读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魏书·高祖纪》)。
此事史称“孝文帝改革”——它与“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一起,被并列为中外历史上十大改革事件。
生命不止,折腾不休。虽然说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关系甚大,但从古以来,就有不少帝王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或者被动迁移都城。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于下面这六次。
一、商王盘庚迁殷
当年,商汤建立商朝时,将都城建立于亳(今河南商丘)。那时候,各种天灾频频,甚至有一年,洪水爆发,竟然将都城给淹没了。商朝多次被迫迁移都城。
到了商朝第20位君主,即盘庚时代。盘庚一想,这样老是被洪水追着跑也不是办法呀。于是,盘庚下定决心,再一次将都城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这一搬,成了。风调雨顺了,叛乱势力也鞭长莫及不来找麻烦了。从此,商朝政局稳定,诸侯来朝,越来越强盛。
二、周平王迁都洛邑
在周朝周平王时,又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迁都事件。
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因为烽火戏诸侯,死于非命。西周就此结束。随后,诸侯们拥立周幽王的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由于镐京发生过地震,残破不堪。又直接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因此,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了。
三、赵构迁都临安
1127年3月,在金国军队的大举进攻之下,北宋都城东京被攻陷。北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成为金国军队的俘虏。次年3月,他们与后妃、宗室,以及百官数千人一道,被押送到北方苦寒之地。
史称“靖康之变”。
然而,金军并没有将全部宋朝宗室一网打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即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赵构在南京宣布继承皇位,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然而,由于金军继续追赶。赵构被迫一路南行,最终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并确定这里为宋朝新的都城。
临安是典型的江南城市,富庶繁华。赵构及其后继者在这里偏安了100多年,虽然经济文化变得异常繁荣,军事能力却变得更弱。最终,南宋政权被蒙古所灭。
四、明成祖迁都北京
中原政权,一般喜欢定都南方。明朝开始的都城就是在南京。
明成祖朱棣认为,帝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必须将都城定在北方的北京,以便于直接抵抗来自北方的威胁。
这就是著名的“天子守国门”。
1406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兴建皇宫和城垣。由于兴建的规模太大,当时的建筑技术条件又很简陋,因此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足足进行了11年,从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运送到北京。
1417年,北京皇宫正式动工兴建。3年后,北京皇宫宣告建成。明成祖随即下令迁都。这就是北京故宫的来历。
五、顺治迁都北京
清朝是由女真贵族努尔哈赤建立的封建王朝。努尔哈赤最初定都盛京(今沈阳)。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正确 选族,因为盛京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属于“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
可是,当顺治皇帝挥军入关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入关后,为了统一全国,必须在关内重新选择都城。于是,顺治皇帝最终选择“万古帝王之都”的北京,作为清朝的都城。
此举,也意味着清朝由地方政权正式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六、蒋介石迁都重庆
1937年,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全面抗战爆发。战争仅仅进行了4个多月,中华民国的都城南京就被日军攻陷。
幸好,在这之前,国民政府已经逐渐将国防中心转向西南,转向四川。1937年11月12日,蒋介石决定迁都重庆。随后,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等纷纷转到重庆办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以重庆为指挥中心,领导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重庆也以战时首都的地位,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魏三迁其都,一步步移向代表先进文明的中原腹地,全面强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与利用,做“全盘汉化”改革吸取的能量。
改革强国(“全盘汉化”)是最终目的,三迁其都,则是霹雳手段。
淝水之战令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帝国灰飞烟灭,治下各族纷纷自立。386年,拓跋珪纠合鲜卑旧部重建代国,定都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不久,即因牛川偏远,便迁都更靠近中原的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此为一迁。
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力排众议,将都城从盛乐迁至更接近中原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并开始批量招纳汉族大士族参加统治集团,加快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崔浩,即为北方大家士族出身。作为谋主,他参与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军事决策,多谋善断,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为二迁。
公元493年,为了逾越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牵制,孝文帝拓跋宏以南伐名义,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他声言继续南下,鲜卑贵族跪在马前劝阻。他利用贵族们不愿南伐的心理,与贵族达成妥协,迁都洛阳。此为三迁。
迁都洛阳后,拓跋宏迅速摆脱了盘根错节、积重难返、落后守旧的鲜卑旧贵族势力的羁绊,犁庭扫穴,大举改革,推行推行班禄制,实施三长制,倡导均田制,改革租庸调制,并下诏易服装(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与其他少数民族一律改穿汉族服装)、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
1.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京城从淹(山东曲东)迁到殷(河南安阳西北)
2.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京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3.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把京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4. 1141年宋金议和以后,金海陵王完颜亮把京城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迁到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
5. 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把京城从上都开平府(在北京以北约300公里)迁到燕京,改名大都
6. 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京城从应天(今江苏南京)迁到北京
7. 后金攫与了辽东大片土地后,1618年努尔哈赤把京城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迁到沈阳;
8. 1644年,清军入闭进占北京,清顺治帝把京城从沈阳迁到北京。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军事上,北魏原来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于北方,易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利于对整个北方的军事控制,同时也不利于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管辖和治理。经济方面,旧都平城地方寒瘠。虽然从398年定都平城至迁都洛阳之时已有百年历史,农业也有所发展,但粮食产量远不够供应军需和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再加上无水路漕运之便,从外面运入粮食也困难,要解决粮食问题,就需要迁到农业发达、运输方便的地区。政治上,为了镇压中原地区日益频繁的武装暴动,实现统一全国大业的需要,摆脱平城地区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削弱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尤其是尽快摆脱已故冯太后的阴影,不让冯太后的势力继续左右政局。文化方面,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的局部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的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不仅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的成果,还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改革。洛阳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孝文帝要通过迁都洛阳取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在加上当时的洛阳已很繁荣。
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是因为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定都在洛阳,名义上不算迁都,而应该是“定都”。但是武则天的登基并没有造成朝廷太大的动荡,并且“武周”只存在了一世,所以很多人觉得武则天就是唐代的皇帝,其实个人觉得不是,按照朝代算,武则天算是开国皇帝,建立的是自己的朝代“周”朝!但很多史学家不承认武则天的“周”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因为武则天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显,并没有传位给武氏族人,所以武则天算是为李唐守江山,只因为她姓武不姓李,所以无法沿用“唐”的国号,只好自己建立“周”···武则天退位后传位给其儿子李显,李显登基后又将“周”改为“唐”,武则天驾崩后,李显才正式宣布迁都回长安···所以一定要算是迁都的话,也是李显在洛阳登基,将京都迁回长安。所以如果要问迁都的原因,那只能算是“朝代的更替”了。虽然更了一下,又更回来了!京都也是迁了一下,又迁回来了!
第二次迁都是在唐末。公元904年,在位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867~904)。当时的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篡权,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 )杀害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皇帝,仅仅三年后,李柷被废,次年被杀,享年17岁,唐朝灭亡了。
所以,唐朝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历史著名的古都
7.安阳:安阳夏属冀州,商王河亶甲元年迁都于此,称相;盘庚十四年自奄迁都于此,称殷,共历时237年。战国末期改称安阳,后为历代王朝府、县、州治所。旅游名胜以闻名中外的殷墟为中心,名胜古迹遍及全市。 二、中国古代古都都有哪些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
关于迁都
请问北魏孝文帝迁都和明成祖的迁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和不同.历史上还有哪几次著名的迁都吗?谢谢!... 请问北魏孝文帝迁都和明成祖的迁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和不同.历史上还有哪几次著名的迁都吗?谢谢! 展开 8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inquick 2009-07-09 · TA获得超过641个赞 ...
谁能把中国近代史上都城(首都)变化情况描述一下
先让我们理顺一下中国古代帝国的迁都情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迁都不胜枚举,但学术界公认的著名的迁都有如下几次。(1)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从淹(山东曲东)迁到殷(河南安阳西北);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3)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把都城...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
隋朝最初建都于长安,后来隋炀帝杨广杀了他的父亲文帝杨坚,当上了皇帝,据说一次巡视到洛阳,站在邱山下视,感叹说,这么雄伟的地势,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有一个臣子奉承说,这是前代人留着等你呢。杨广非常高兴,就命令在曹魏洛阳城的南部新造一座城,并迁都于此,称为东都,这才使洛阳城日益兴盛起来。 洛阳城的...
中国历史首都变迁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四、北京历史的变迁 建于1420年的天坛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古迹之一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 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等。 古代 早在西周初...
古代一般只有发生特大事故或者战争才会迁徙,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2、安史之乱,汉民南下。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
商朝多次迁都其中最著名的是
商朝多次迁都主要是因为水患,其中最著名的是商王盘庚迁殷(今安阳),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也称殷朝。
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开始都有哪些城市被定为国都
回答:夏代都城是平阳,商都是殷(夏商迁都次数非常对,就说最著名的)西周是镐京,东周是洛阳(诸侯国的不算)秦是咸阳 西汉是长安 东汉洛阳 蜀国是成都 吴国是建业 魏国是洛阳 西晋是洛阳 东晋是建康前秦是长安 (南北朝的小国略去)北魏先是平阳后迁都洛阳 南朝的各朝都是建康隋朝唐朝都是长安五代的...
商朝一共有几次迁都?商朝为何会频繁迁都?
商朝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自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后建立了商朝,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为止,商朝一共存在了554年,一共经历了17代人共计31位商王,与夏朝频繁迁都一样,商朝也是频繁迁都的,一共有次迁都的经历。 一、商(今河南商丘) 商朝王族的祖先名字叫契,他是帝喾的儿子,是尧同父异母的弟弟,契因...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 明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 明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十九年的正月,也就是公元1421年,史称永乐迁都。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其初期建都是在南京,后来才迁到了北京。下文是关于“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的具体内容介绍。明朝迁都北京 1、永乐迁都:永乐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