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后宫服饰图片及等级 需要图片
花翎
翡翠翎管作为现代收藏品,在历次大型拍卖会中均表现不俗。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都只得到双眼花翎,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这这样矮小侏儒样子,都爱戴花翎呀?!”就赏赐给了他。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了。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赐施琅戴花翎。可见在当时文武臣僚小目中,赏赐花翎简直比封侯还要荣耀。
正因为此,后来的清代文官对奖戴花翎特别重视。除军功外,非“异常劳绩”不得保奖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过三名。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修皇族的族谱“玉牒”造成,提调官增庆被奏赏花翎,这是首开军功之外的“别项劳绩保翎”之例。从此诸如皇上“山陵奉字”、海运事宜、劝捐、抽厘之类,都相率保荐花翎。光绪初年,大保案迭兴,加官加衔,各种新奇花样不可胜举,戴花翎者,满街行走了。
这时花翎身价尽管已大不如前,但在吏部引见外地赴任低级官员时,在冠服方面仍有严格规定。若有花翎、蓝翎人员,其翎管不准用白玉,若用翡翠或带皮子玉者,都要以违例论处。
到清末,捐例大开,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保案内就再没有保花翎者。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后来,鸦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1859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二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的穷途末路了。了解以上花翎盛衰史,对于今天的收藏爱好者是十分有益的。
在花翎当红的清代全盛时期,连缀翎子与冠帽的翎管价值也就不菲。翎管的式样如旱烟管粗细,长二寸许,圆柱形,主端有鼻,愈下愈中空,至下端口,中空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戴上冠帽后,翎子就垂在脑背后。
除了低级官员翎管只准用红玉外,文武大员所戴花翎的翎管都是用各类宝玉、象牙或者玻璃烧制成的,而以翡翠翎管最为时髦盛行,当时价值最贵,如今收藏价值最高。荣禄所戴花翎的翡翠翎管表里莹澈,从外面看,翎毛纤发毕睹,是一种叫做“玻璃翠”的玉管,当时价值一万三千金。一般勋官高位大员的翡翠翎管也多价值七八千银子。当时一些清水衙门的京官头上花翎儿,有的也就值二三两银子。
翎管既然是荣誉、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钻营者自然也就会在这小小的捞什子上下功夫。清代官场上送重礼,盛行一种“一套扳翎”的礼品。即在一个礼品盒内,装有一只翡翠扳指和一只翡翠翎管。光绪末年,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尚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扳指”又写作“班指”,是套在拇指上,射箭拉弓扣弦用的,也是清代上层社会时髦装饰品之一。上万两银子的礼物,就这样装在小小一只礼品盒内,送上去,人情到了,官差职务也就稳妥到手。
百官穿戴
清代,皇帝及官员后宫的衣饰多由水晶及珍珠宝石装饰,下面是具体的佩戴规定: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每27颗东珠又用4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 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清朝后宫妃子的头饰和衣服是有等级区别。
1、衣服颜色的区别:
清代服饰中等级最高的颜色是明黄色,它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才可享用,明黄色是凌驾于一切服色之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颜色。
在后妃服装中,用颜色来区分等级也十分严格。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的朝袍用明黄色,皇太子妃用杏黄色,贵妃、妃用金黄色。等级再低的妃嫔用上述颜色则是僭越。
各式颜色大多出现在妃嫔们的便服中。艳而不俗的红色,娇俏可人的粉色,清新素雅的绿色,深邃端庄的蓝色……不似明黄色那般高不可攀,不似石青色那般庄重森严,是妃子们的一个个“本我”。
2、饰物区别: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3、服饰挂件的区别: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黄色、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
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
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黄色,绣文为五谷丰登。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扩展资料: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服饰
1、清代皇后朝服朝褂: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后(《清代皇后像》)。
2、清代贵妃朝服:清代后妃服饰、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代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头戴冬朝冠,外穿冬朝褂,内穿冬朝袍,周饰貂皮边。
3、清代后妃龙褂 :清代后妃服饰 清代龙褂,样式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端平直的长袍。龙褂只能为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皇后龙褂纹饰,据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
第一种饰五爪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两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纹,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第二种只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及袖端不施纹样。第三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加水浪江涯、寿山、立水纹。
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与此相同。嫔所穿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条,襟变四龙。此图为清代光绪皇后石青缎地五彩绣缉米珠云龙八团,有水龙褂,即为第一种。
4、清乾隆皇后朝褂:清代后妃服饰、清代乾隆皇后朝褂,样式为对襟、圆领、无袖、开气,通身绣金立龙纹,但纹样有几种不同样式,本图朝褂纹样为自上而下分四层以金锦沿边分隔;
上层两肩前后各绣立龙一条,2层、3层、4层前后各绣立龙10条、12条、16条,总计78条,上层有珊瑚扣5粒。朝褂领后均垂有明黄色绦,绦上缀有珠宝。朝褂穿在朝袍外面。此图为清乾隆皇后朝褂。
5、清代后妃金龙朝袍:清代后妃服饰、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
穿朝袍时必须与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代乾隆皇后所穿的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朝袍。
清朝妃嫔的衣服:
【朝冠】
朝冠是皇后在朝祭时所戴之冠。
皇后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之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零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色绦二,末缀宝石,青缎带。
皇贵妃、贵妃所戴朝冠,其质与皇后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帷。其冠顶、朱纬等之饰,亦与皇后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珍珠各四;末亦缀珊瑚。冠后护领与皇后朝冠相同。
贵妃之冠服袍及垂绦,皆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以金凤,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七,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物与贵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八十八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亦与贵妃相同。
嫔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砢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五,珍珠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七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与妃之朝冠制同。
【吉服冠】
皇后吉服冠,薰貂为之,上缀朱纬,不缀凤翟,顶用东珠。
皇贵妃、贵妃吉服冠,均与皇后服制同。
妃之吉服冠,冠顶用碧琧弘(王旁),余制同贵妃吉冠。
嫔之吉服冠,与妃之冠制同。
【朝褂】朝褂、朝袍和朝裙为皇后朝祭时所穿礼服。皇后朝服有缎、纱、夹、单,俱依时令更替。
皇后朝褂是皇后在朝祭之时套在朝袍外的礼褂。朝褂制三,皆为石青色,片金缘。其一,绣文为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之文。其二,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绣文前后为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领后皆垂明黄色绦,其饰之珠宝无定。
皇贵妃之朝褂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褂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制同贵妃。
【朝袍】
皇后朝袍是皇后在朝祭之时所穿礼袍。朝袍之制三,皆为明黄色。其一,披领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其二,披领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领袖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中无襞积,后开裾。余俱如貂缘朝袍之制。领后垂明黄绦,饰珠宝。
皇贵妃之朝袍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袍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贵妃。
嫔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与妃同。
【朝裙】朝裙是穿在朝袍里面的礼裙。
皇后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用石青行龙妆缎,皆用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用片金缘。
皇贵妃之朝裙,均与皇后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裙,皆同妃制。
【龙褂】皇后龙褂为皇后吉服褂。龙褂有绵、夹、纱、裘,均依时令更替。
皇后龙褂之制有二:皆为石青色。其一为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团,襟绣行龙四团。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其二为下幅及袖端无章采,余与其一制同。
皇贵妃龙褂与皇后服制同。
贵妃龙褂以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龙褂,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龙褂,绣文两肩前后为正龙各一,襟为夔龙四,余亦同妃制。
【龙袍】
清代皇后龙袍之制有三,皆为明黄色,领袖为石青色。其一为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文彩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左右开裾。其二为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其三为下幅不施章采,余与第一种相同。
皇贵妃龙袍与皇后服制同。
贵妃龙袍亦与皇后服制同,惟用金黄色。
妃之龙袍与贵妃之制同。
嫔之龙袍用香色,余制亦与妃同。
【采帨】
皇后采帨为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等,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之采帨与皇后制同。
贵妃采帨,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采帨,绣文为“云芝瑞草”,余亦同贵妃制。
嫔之采帨不绣花文,余同妃制。
【金约】
皇后佩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皇贵妃金约,镂金云十二,饰东珠各一,间以珊瑚,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共珍珠二百零四颗,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贵妃与皇贵妃制同。
妃之金约,镂金云十一,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颗,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嫔之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余与妃制相同。
【耳饰】
皇后耳饰为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珍珠各二。
皇贵妃耳饰用三等东珠,余同皇后。贵妃制同。
妃之耳饰用三等东珠,余皆同贵妃服制。
嫔之耳饰用四等东珠,余皆同妃服制。
【领约】
皇后领约,镂金,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皇贵妃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贵妃之领约,垂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领约,皆同贵妃制。
【朝珠】
皇后朝服所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适宜。皇后吉服所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绦明黄色。
贵妃朝服所配朝珠,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珠,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珠三盘,一盘为珊瑚,两盘为蜜珀。吉服朝珠一盘。绦用金黄色。
清朝格格服饰: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拓展:清朝妃嫔等级: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贵人
常在
答应
图片 难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古朝鲜后宫嫔妃等级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
正二品:昭仪 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 从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正五品:尙宫 尙仪 从五品:尙服 尙食
正六品:尙寝 尙功 从六品:尙正 尙记
正七品:典宾 典衣 典膳 从七品:典设 典制 典言
正八品:典赞 典饰 典药 从八品:典灯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宫 奏商 奏角 从九品:奏变徵 主徵 奏羽 奏变宫
清朝女子的服饰要求: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裏弯。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於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如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并於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起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簇拥著主体。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使以珍宝为原料的头花本身合理的分担了承受能力。满族妇女在梳头时,把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也有选用两朵相同颜色和造型的分插两把头的两端,俗称压发花,又称压鬓花。
清朝末期后宫服饰图片及等级 需要图片
1、清代皇后朝服朝褂: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
朝鲜后宫等级的差异
一、 月俸:在三国时代---魏的时候,后宫之中各有俸禄,例如: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昭华,爵比乡侯;婕妤,视中二千石;良人,视千石;在清朝晚年,先帝的后宫,有些位阶不高的妃嫔,要做些刺绣、手工托太监到京城去贩卖,才能维持生活。由此可见,后宫妃嫔是有...
古代嫔妃等级服饰发饰
1.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2.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3.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4.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消败后以外的妃嫔)5. 从超品:侧皇...
各个朝代的后宫等级
十三级:顺常,二百石。十四级一等:舞涓,百石。十四级二等:共和,百石。十四级三等:娱灵,百石。十四级四等:保林,百石。十四级五等:良娣,百石。十四级六等:夜香,百石。(相当一点四万公升粮食)十五级一等:上家人子,斗食,一斗粮食。十五级二等:中家人子,斗食。东汉:后宫称号...
唐朝的后宫服饰要求。(后妃、侍婢与女官)
唐朝的后宫服饰要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等级:后妃、侍婢与女官。后妃的服饰包括:1. 袆衣:深青色,饰有翟鸟图案,十二花树,两博鬓。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皆用朱色。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
清朝皇帝嫔妃的等级怎么划分的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一等:皇后 二等:皇贵妃 三等:贵妃 四等:妃 五等:嫔 六登:贵人 七等:常在 八等:答应 九等: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后妃人数: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其他协助皇后主内治。嫔...
降级则要收回 - 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二、后宫女人的服饰可分为朝服...
清代后宫嫔妃服饰全套,包括护甲、旗头,按答应、常在、贵人、嫔、妃...
1. 清代后宫嫔妃的服饰体系详尽复杂,按照地位的高低,可分为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和皇后等多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服饰在款式、颜色和装饰上都有明确的区分。2. 皇后的朝服是皇后身份的象征,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和朝珠等组成。朝冠根据季节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材质,顶部三层金凤...
清朝后宫妃子都穿什么衣服清朝后宫妃嫔服饰
1. 嫔以下的妃子没有朝服。2. 嫔的朝服颜色为香色。3. 妃和贵妃的朝服颜色为金黄色。4. 皇贵妃和皇后的朝服颜色可穿明黄色。5. 旗头是慈禧发明的,正式场合时不戴,戴的是雹做伏朝冠。6. 朝冠的规制因地位等级不同而有变化,如皇后的朝冠累三层金凤,朱纬上缀有金凤和金翟。7. 皇贵妃的朝冠...
清朝后宫等级有哪些?
1.皇后 2.皇贵妃 3.贵妃 4.正一品:惠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宸妃 庄妃 5.从一品:夫人 6.庶一品:妃 7.正二品:贵姬 8.从二品:昭仪 昭媛 昭容 昭华 9.庶二品:淑仪 淑媛 淑容 淑华 10.正三品:修仪 修媛 修容 修华 11.从三品:贵嫔 12.庶三品:婕妤 13.正四品:贵仪 14.从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