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的起源是什么?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扩展资料
林姓名人
1、林放
林放即著名报人赵超构(1910—1992),原名景熹,林放是其笔名,出生于浙江省文成县龙川乡下村。青年时期在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温州一中就读时开始接触进步书报,参加学生爱国运动,高中未毕业被迫退学。
1929年秋去日本,游学东京、京都等地。1930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1934年毕业,受聘于南京《朝报》任编辑、记者,并开始撰写新闻评论,颇多忧时爱国言论。
2、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3、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姓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 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 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就赐他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 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子孙散居于北方的山东及河南各地,然后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逐渐在山东的济南一带聚居,汇为望族,并且渐渐向南繁衍,至晋室南渡之时,江南已经有了林姓的踪迹,到唐宋之际,族人就已经遍及福建各地。 先泰时期,立功立言的林姓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譬如,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碰到一位“行歌拾穗”的老人,并且在子贡的叩问之下,引出一番“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今者安知不生于彼……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又安知之吾今之死不愈昔生乎”的深邃人生大道理,而被孔夫子赞为:“吾知其可与言,果然。”这位平凡而透彻人生的睿智乡野老人,姓林名类,是早期的林姓杰出人士之一。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
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氏的起源
氏约起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周代的分封制度,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也就是说,先秦时期,氏不仅是...
姓的起源是什么?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
氏的起源是什么?
氏是姓的分支,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
氏的起源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氏起源,概括如下:一、天子封邦,以国号为氏。如鲁、燕、管、蔡、宋、晋等国号为诸侯氏号。二、诸侯立家,以王赐为氏。三、诸侯分封,以父字为氏。四、以官爵或封地为氏。西周时期,功臣贵族多以官爵为氏,有采邑(封地)者以封地名称为氏。五、"分族别氏"。被天子分封者为侯,侯分封者...
中国姓氏起源是什么啊
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以前,大约五千年前。据传说,姓氏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图腾的名称演变成了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例如,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因此姓竹。姓的形成除了与...
姓和氏的来源与区别
姓与氏的起源、意义及用法存在明显区别。姓源自母系社会,是区分血缘的宗族根本族号,强调血统。氏则源自父系社会,是姓的分支,代表不同分支的标记,源于同一始祖。姓与氏的意义不同:姓强调血统,是宗族的标志;氏则代表分支,可因居邑、官职等变化。姓固定不变,而氏名来源多样,如居邑、谥号、官职...
我国姓氏的起源是?
古代姓氏起源复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源自封地和赐姓。天子赐姓命氏,如黄帝为25个儿子创造12个姓。第二,以出生地为姓,如黄帝生于寿丘,以姬为姓。第三,官职得姓,如楚庄王少子做上官大夫,后代即以上官为姓氏。第四,源自事物和其他原因,如汉丞相田千秋因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即...
什么是氏字的来源和意义?
据《唐韵》记载,其音为是,源于"承旨切"或"上纸切"。氏族的起源与天子赐姓、诸侯以字为谥号有关,官职和封邑也有相应的氏族。氏的划分旨在区别子孙来源,如姬姓姬氏,用来区分周朝各分支。黄帝和尧舜虽然不是姓氏,但在历史记载中以氏相称,体现了氏的灵活性。古代社会中,贵族有氏,平民则无,如...
姓氏有什么来历?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
姓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源自土地和封赐,如黄帝对其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刘姓源自陶唐氏后代的封地。2. 以出生地为姓,如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3. 以封爵或官职为姓,如楚庄王少子封于上官,后代以官名为姓。4. 因特定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如田千秋因...
姓氏的起源,由来?
姓氏的起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12种类型:第一,以姓为氏,这是最原始的形式,代表了某个氏族的标志;第二,以国名作为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如齐、鲁、晋、宋、郑等,这些国名后来演变为姓氏;第三,以邑名作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分给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居住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