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谁说的话?他所抵抗的是哪国侵略者的侵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解题过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海波”指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作者的理想实现,“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捷”基本荡平侵扰浙江的倭寇,之后“戚家军”又开赴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一起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期写下的诗作《韬铃深处》,"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个"横戈马上"的将军在抵御外侮战争中所表露的伟大人格国亘和嵩高的思想品质。

这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幼年一首诗里的句子。他抵抗的是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时称倭寇。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六世祖戚祥随着朱元璋的义军南征北讨,最后战死在云南。从此,戚家就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戚继光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小就读书习武,并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父亲戚景通去世时袭职,时年十八岁。明制,指挥佥事的品秩是正四品,相当于文官中的知府一级。应当说,十八岁的戚继光承袭此职后,应当是少年得志了。但是,他还有更高的追求,并不想躺在先人留下的资本上睡大觉。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参加在山东举行的乡试,中了武举。据明末学者许孚远的介绍,一般参加武举的人,通过第一场马上射考试的仅十分之七,通过第二场步下射的仅十分之三,再通过策论考试的就仅为二十分之一了。因此,戚继光中武举,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根据嘉靖初年所定的制度,每年十月举行各省的武举,次年四月即举行武会试。中举后的戚继光在次年的会试中并不顺利,恰逢蒙古俺答部大举入侵,进逼北京。应试的武举子们,便由朝廷组织,临时参加防御工作,并留在北京,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这年夏天,戚继光升任为署都指挥佥事一职,成为山东都指挥使司的一名官员,秩正三品。离开京城前的戚继光,曾赋一诗,名为《马上作》。诗云: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后来的岁月,确如这首诗中所言,一生戎马倥偬。

  对于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居民来说,倭寇就像是一个梦魇(yàn),长期让他们无法有安定感。戚继光生活的山东沿海地区,素来就是一个不平静的地域。从元代末年起,这里便经常受到倭寇的骚扰。他的先辈世袭的登州卫,也是山东海防的前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是十九岁的戚继光在读兵书时于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也许,这种很随意的创作真正反映了戚继光的理想。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戚继光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一种光宗耀祖的奢想,而是保国为民的理想。所以,当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佥事,专任山东防倭之责时,他获得了实现其理想的最佳机会。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御倭。然而,相对于浙江、福建等地来说,山东的倭患相对较轻。戚继光在山东所能做的,多半是整顿军纪,加强防备。真正能展现他的军事才能的地方,是后来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天,戚继光来到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管理军队的屯田事宜。当时,浙江沿海的倭寇非常猖獗。嘉靖三十二年,曾有一队四十余人的倭寇因为失落了船只,便上岸抢劫,窜入浙江平湖、海盐等地,杀死大批官军,然后从容夺船出海。嘉靖三十四年,又有数十人的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转掠杭州附近,又经淳安深入南直隶的歙县,迫近芜湖,再绕了一个大圈,转回宜兴、武进,一路杀人越货,虽然最终被歼,但被他们杀伤的据说有四千人之多。要知道,南京当地驻军按额有十二万,居然听凭这么一小股倭寇横行内陆。所以,黄仁宇先生说:“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由此可见,当时明军已经腐败,缺乏战斗力。

戚继光,日本

戚继光VS日本倭寇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解题过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海波”指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作者的理想实现,“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捷”基本荡平侵扰浙江的...

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句中海波平指的是什么
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韬钤深处》,这首诗有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自己习文练武就是为了抵御倭寇入侵,使百姓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戚继光”为何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出处】戚继光(明)《韬钤深处》【原文】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创作背景】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

不为封侯为海平,朝民组建戚家军说的是谁
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说的,原话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1]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诗出自谁?()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
B 试题分析: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哪位历史人物说的话?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哪位历史人物说的话?1.戚继光 2.卫青 正确答案:戚继光韬钤深处明代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没平 海平波是什么含义
正确的是“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出自明代戚继光诗《韬钤深处》。海波:海上的波浪,这里指倭患,因为当时倭寇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意思是:我的意愿并不是封侯拜相、获取功名,我一心想的是早日让海上的倭患平息下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出自( )之口。
【答案】: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出自《韬钤深处》。《韬钤深处》是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将军少年时所写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作者自己习文练武就是为了抵御倭寇入侵,以使百姓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A项正确,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明朝抗倭名将,杰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1)戚继光。(2)领导广大官兵进行抗倭斗争,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3)表现了戚继光不为名利,但愿保卫祖国的海防,使祖国不受侵犯的高尚品德。

韬钤深处原文_翻译及赏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创作背景 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