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的意思
1.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翻译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巍峨得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也会想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2. 文言文伯牙鼓琴赏析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3. 文言文翻译(伯牙鼓琴)急需~~~~~~
译文: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的听力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后来,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4.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
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译文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能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要等待伯乐来之后才能变成千里马呀。
5. 伯牙鼓琴的意思
伯牙,古代善鼓琴者。
伯牙鼓琴指伯牙所弹的琴曲意境高妙,锺子期能深得其趣。后比喻作品的高妙及知音的心心相印。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
扩展资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有关伯牙的事。
6.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伯牙鼓琴》
译文是:俞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水势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啦了!
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四川有个姓杜的处士。,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其中一幅是戴嵩的《牛》。杜处士尤其喜欢,他用玉做画轴,用锦囊将它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的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人,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伯牙鼓琴翻译?
两则短小的文言文《伯牙鼓琴》与《书戴嵩画牛》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动人故事。《伯牙鼓琴》通过伯牙与锺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寓言,描绘了音乐与友情的深刻内涵,伯牙的琴技和锺子期的鉴赏力得到了极致体现。而《书戴嵩画牛》则通过杜处士与牧童的对话,揭示了艺术创作中观察和实践的重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及翻译
1.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是间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 ...
核舟记和伯牙鼓琴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伯牙鼓琴》 译文是:俞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水势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言文
[唐]孟浩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李白诗三首[唐]李白行路难送友人月下独酌《论语》八则[春秋]孔子天时不如地利[战国]孟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战国]荀子《吕氏春秋》两则橘逾淮为积《晏子春秋》螳螂捕蝉[汉]刘向第一学期秋思[唐]张籍春望[唐]杜甫寄酬韩冬郎 *** 畏之员外(其一)[唐]李商隐采莲子(其二...
文言文两则课文译文
2.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
关于友情的两则箴言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
《吕氏春秋茶今》文言文及解释
7.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 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
小学语文的文言文和翻译
2.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是间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 ...
我要两则文言文、、急急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则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笫八单元古诗二则的意思是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