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
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
总的概括,就是4点: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的负担之重,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压力之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之大,养老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远,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扩展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还很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们的家庭财产也明显少于青壮年。国家统计局2002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岁老年户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户家庭财产少43%。
从管理体制上,还可实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一些地区试点,对大病治疗给予有力的支持。据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老龄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老龄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就会相应地不断下降,我们称这个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既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也可能出现年轻化现象。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当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五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与之相差较远,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三、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预测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总抚养比也相应上升,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为了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发展老龄产业,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改造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宅、社区和环境,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削弱。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四、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我们必须看清,进入21世纪,不仅我国要面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广大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人口老龄化,在整个2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构成了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做出正确的战略性选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之策。
首先,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正视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欢不欢迎,都客观的存在。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既不能采取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的态度,也不能一提人口老龄化就“谈虎色变”,盲目悲观。我们应该站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科学、客观、理性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认清未来中国人口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及早地制定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战略规划,都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对人口老龄化人类社会是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当然,对策的选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在21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对策也要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演进和创新。目前的主要对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社会养老负担相对比较低的有利形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应对今后进一步老龄化做好各项准备。
1、在政治层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和问题,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在经济层面上,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预计下一个世纪我国老年人在2015年前后达到2亿,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估计为下世纪中叶)在8000万—1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下世纪前半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即或能占到世界10%,但仍要负担世界20%—25%的老年人,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应未雨绸缪,早作筹划。
3、在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我们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量力择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当今世界的普遍状况来看,90%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养老回归家庭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4、在人口层面上,在经济社会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实行更加符合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人口结构中不尽合理的现象。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处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始终坚持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态势下寻求可持续发展,可以有多种思路。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探讨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基本的准则。具体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纳入科学发展的宗旨之中,同时着眼于对全部资源的有效和科学利用,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5、在产业层面上,要注意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我国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适应人口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而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tongjunying2007/blog/item/d023af00a9a98f85e950cd13.html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07年08月09日 星期四 09:50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提前来临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就会相应地不断下降,我们称这个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既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也可能出现年轻化现象。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当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五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与之相差较远,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三、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预测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总抚养比也相应上升,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为了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发展老龄产业,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改造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宅、社区和环境,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削弱。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四、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我们必须看清,进入21世纪,不仅我国要面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广大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人口老龄化,在整个2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构成了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做出正确的战略性选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之策。
首先,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正视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欢不欢迎,都客观的存在。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既不能采取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的态度,也不能一提人口老龄化就“谈虎色变”,盲目悲观。我们应该站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科学、客观、理性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认清未来中国人口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及早地制定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战略规划,都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对人口老龄化人类社会是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当然,对策的选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在21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对策也要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演进和创新。目前的主要对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社会养老负担相对比较低的有利形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应对今后进一步老龄化做好各项准备。
1、在政治层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和问题,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在经济层面上,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预计下一个世纪我国老年人在2015年前后达到2亿,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估计为下世纪中叶)在8000万—1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下世纪前半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即或能占到世界10%,但仍要负担世界20%—25%的老年人,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应未雨绸缪,早作筹划。
3、在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我们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量力择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当今世界的普遍状况来看,90%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养老回归家庭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4、在人口层面上,在经济社会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实行更加符合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人口结构中不尽合理的现象。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处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始终坚持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态势下寻求可持续发展,可以有多种思路。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探讨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基本的准则。具体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纳入科学发展的宗旨之中,同时着眼于对全部资源的有效和科学利用,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5、在产业层面上,要注意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我国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适应人口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而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tongjunying2007/blog/item/d023af00a9a98f85e950cd13.html
伴随老龄化的新课题
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这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专家们条分缕析——
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调查显示,上海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30%;2002年迄今,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左右。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老龄化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老龄化,我们如何面对
面对一个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如何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体现在我国的老龄化指标与国情相结合上,必须清晰地看到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非常严峻和紧迫的难题。比如,失业、剩余劳力与农村家庭养老的压力并存,寿命延长与‘寿而不康’造成的医疗卫生和护理的压力;新中国出生的两代准老年人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问题等等。”
老龄委的《报告》建议,在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人口加速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成为社会问题。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即在政府的引导下,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制度安排,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的安全网络之中。”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陆杰华直言:“目前,老龄事业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且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老龄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他认为,制定出全局性、战略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十一五’老龄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为确保构建新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协调机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链接
■“老龄化”,国际通用的最简单的两条评判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7%。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老龄化的标准很多,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说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按2005年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第一,人数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是1.44亿,世界上60岁超过1亿人口的只有中国。第二,进展快。据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我们的生产率水平比较低。我们正在奔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这样用来支持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就是通常大家说的,我们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账比较大。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是没有养老积累的,那么,这个包袱就留到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第一、养老金的压力比较大。去年,中国4600万享受养老金的人员付出的养老金已经超过了5000亿,这是巨大的数字。第二、医疗的费用会加大。按照一般统计,老年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3倍以上,因为老年人病多了。第三、老年人需要照顾,老年的护理等事业也有很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 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确保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合理增长,并在社区层面提供支持服务和生活必需品。- 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涵盖生产性和服务性产业,以老龄产业的发展缓解老龄化问题。- 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实施奖励生育政策,放宽计划生育限制,以转变...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什么问题?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有 1)老年扶养人数增加;2)劳动生产率降低;3)社会保障的费用增加;4)产业结构老年化;5)“4、2、1”家庭;6)医疗需求增加。7、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有很多影响,加重社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出生人口下降,社会缺乏活力,劳动力不足。8、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社会负担重 人口...
老龄化会给我国带来什么问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1、使得在医疗、经济、人口结构等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因为我国居民人数太多,我国医疗资源原本就很难满足所有居民的医疗需求,而老年人是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群体。2、劳动力短缺,平均生产力下降,人口老年化比例越来越高也意味着社会年轻化比例越来越低,年轻劳动力也就越来...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进而引发低端产业劳动力短缺和转型升级的压力。2.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问题。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愈发突出,增加老年人群的看病负担。4. 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生育率...
人口老龄化带来哪些问题?
1. 经济增长减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紧缩,消费需求降低,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动力。2. 劳动力短缺问题: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企业可能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影响生产效率和竞争力。3. 政府财政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公共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2. 养老保险压力加大:老龄化导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这要求增加个人养老金及补充养老金收入,以应对老年时期医疗和照料的需求。3. 医疗问题: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对卫生...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类社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尤为显著。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多项政策和规划,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及《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旨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2. 企业竞争加剧: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内卷化现象日益普遍,企业需要创新和提高效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3. 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中,养老成为一大挑战。老年人增多带来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医疗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4. 公共财政压力增大:为了保障老年人的...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最后,人口老龄化还将带来投资和消费模式的新变化。在老年化社会中,消费需求将发生变化,例如对健康保健产品、养老服务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将显著增加。这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4、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5、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对策和建议 加强人口老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保障办法,势在必行。1、加快养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