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
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获展布(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活旅程当中,时时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亦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的问题。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当中,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并且每至一处,必定哦诗题壁、慷慨陈辞。常常密意低回,长歌当哭。发出“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谒先主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的感喟,一派钦迟之意,溢于言表。在此类凭吊诸葛诗作当中,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早期写作的脍灸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蜀相》一诗,依照仇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落脚。但是锦城虽好,毕竟不是故乡。所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种去国登楼感伤离乱的情思,是极其明显的。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依凭吊。随即写下此首著名诗章。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自然仍是表示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这倒未必。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的杜甫,能否象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叙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气氛。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柏森森”,主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
从这两名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当日失路诗人对于异代无时宰相的一种深沉的精神默契。这两句诗,在古人凭吊诗中,具有广泛的一般意义。人人读过,都不免勾起一种遐思,受到它的强烈感染。所谓“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正是指的此等诗句所具的扣人心弦的独特艺术魅力。
诗题是《蜀相》,不宜多作景物描绘,所以下面四句,便转入议论是非。对诸葛平生,作了集中的归纳,本质的总结。
五、六两句,是诸葛亮一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所以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础。诸葛亮的所以值得推崇,原在于他的“匡时雄略”与“报国苦衷”。在于他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他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可是尽管才德如此高尚的诸葛武侯,在现实生活逻辑当中,却竟遇到极为怆痛的结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最后两句,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是永远点燃人们爱国主义心胸的至情言语。 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哲人云亡”,“将是遽陨”,成为遗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 “未捷”,是指可望奏凯而尚未奏凯,“身先死”,是说竟把“兴汉讨贼”的艰难事业,丢在身后。
“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自然不仅指的凭吊者的诗人自己,它也概括着千古以来具有同等爱国深情的无数志士。这两句诗,对于后代读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强烈的移情作用。唐代政治家王叔文,在自己革新企图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时,就是“诵此二语”“三呼渡河”而卒的。这里的“英雄泪”,是爱国豪杰之泪,因之并不含有任何颓丧气息;相反地,它还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极力量。
清人邵子湘评论此诗后四句时,曾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这自然是称赞杜甫的笔力轮囷,擅长概括。
《蜀相》一律,标志着唐时怀古作品的典则,是凭吊武侯诗歌的极致。明代作家杨慎,也曾于成都武侯祠壁发现过好的品题,并且深表嘉许。今天看来,该篇诗作,虽也甚好;但和《蜀相》比较起来,则就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了
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成功,最后死于五丈原,后人想起此事,感叹诸葛亮,不由得潸然泣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指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壮志难酬的英雄人士。其中,也包括杜甫自身。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在政治上一事无成但他内心却十分苦痛,仍时刻牵挂国事。此句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叹惋之情。
是泛指诸葛亮之后的有远大抱负,想献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人 刘忠华回答
诸葛亮或勾践或岳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是什么意思_出处是哪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处是哪里?为了帮助大家从从古诗文中汲取营养,为了让大家感受到穿越千百年的智慧,下面整理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出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副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全诗内容如下: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意思是什么?
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建功,最后死于军中,后人想起此事,不由得潸然泣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求生,至蜀建兴十二念(234)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使得长久以来的英雄想到都哭得泪湿满衣袖(古人通常都用衣袖擦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生动描绘了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他多次出师伐魏,然而命运多舛,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离世,未能亲眼目睹胜利的果实。“出师”在这里指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哪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蜀相》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
意思是说诸葛亮丞相在的时候,没有觉得他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是自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能比得上他的了。这句话出自梁殷芸《殷芸小说》。卷六 吴蜀人 118.桓宣武征蜀,犹见诸葛亮时小吏,年百余岁。桓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意颇欲自矜。答曰:“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描绘的是诸葛亮出兵伐魏,虽多次征战却未能取得最后胜利,不幸于五丈原去世的悲壮场景。这不仅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深深的惋惜,也体现了后世英雄对这位智勇双全的丞相的敬仰和感怀。在杜甫的《蜀相》一诗中,他深情地追忆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如刘备三顾茅庐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深刻描绘了诸葛亮的英勇事迹和未竟事业对后世英雄的深远影响。它源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国的历史事件,建兴十二年(234年),他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的对峙中不幸病逝。这里的"英雄"泛指那些怀念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包括诗人自己在内。尾联两句情感深沉,既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形容什么?
这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现在常用来形容英雄无用武之地。[释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意思
意思是: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蜀相》。一、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译文: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