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苏轼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学多通,为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弟辙同师先君。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翻译: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请教说:“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文章写得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弟弟苏辙同师于父亲苏洵。后来又读《庄子》,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正合我的心意。”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科举考试。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下的文风崇尚诡谲怪僻,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变,见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十分惊喜,想要把他列为第一名,但又怀疑这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所以最后只判为第二名;又以《春秋》对义考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开这个人,让他出人头地。”听到这些话的人刚开始很喧哗,不久就信服了。
详细
《宋史·苏轼传》主要记载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事迹。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母亲程氏不仅亲自教授他读书,还以范滂为榜样,教育他要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这种家庭教育为苏轼日后成为文学巨匠和政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的才华和学识在年轻时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不仅博学多通,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格。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深受当时文坛的赞誉。同时,他还与弟弟苏辙一同向父亲苏洵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体系。
在科举考试中,苏轼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文章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虽然因为怀疑而未能获得第一名,但这也足以证明他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此后,苏轼在文坛上的声望逐渐提升,成为了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个人观点: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和政治家,其才华和学识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上。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真理和正义。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更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因此,苏轼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杰出人物。
同时,《宋史·苏轼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轼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原文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苏轼的成长经历、文学风格和政治智慧,从而更好地欣赏他的文学作品和领略他的人格魅力。因此,我认为学习和研究《宋史·苏轼传》对于了解北宋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宋史,苏轼传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
《宋史,苏轼传》的译文
程氏阅读《后汉书·范滂传》时,感慨不已,对苏轼说:“如果我想像范滂一样为名节而牺牲,母亲你同意吗?”程氏回答:“如果你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如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特别喜爱贾谊和陆贽的著作。不久后,他又研读《庄子》,感叹...
《宋史》苏轼传部分译文
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
《宋史 苏轼传》全篇翻译及注释。
读《范滂传》后,苏轼立下宏大志向,程氏更是全力鼓励。成年后,苏轼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尤其喜好贾谊、陆贽的著作,而《庄子》的深邃哲理更是与他产生共鸣。嘉祐二年,他在礼部试中,欧阳修对其《刑赏忠厚论》大加赞赏,殿试中榜列乙科,从此,苏轼的名声开始在朝廷中崭露头角,特别是他注意到周公...
宋史 苏轼传全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到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 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
宋史 苏轼传 部分翻译 急
苏轼当不了宰相,对他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说:“如果苏轼稍稍懂得韬晦之道,虽然不得重用,但是也不会惹祸。”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假如苏轼这么做了,那他还是苏轼吗?楼主要表扬我!我可是人肉翻译的,都快吐血了,虽说有些地方不太通顺,但是大意应该很明了了,嘿嘿,给分吧……
翻译《宋史 .苏轼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572134.html# 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出处:选段:《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往今来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就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2020年高考...
徙知徐州原文及翻译
自节选自《宋史苏轼传》。翻译: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
苏轼徙知徐州文言文翻译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宋史苏轼传中徙知徐州的翻译如下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