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三国正史第一名将是谁
01
三国时期,徐州陶谦因年迈,把印把子交给了刘备暂时代理。
谁知 吕布 突然发难,闹起了革命,枪杆子出政权,果然不错,一下子夺了刘备的地盘。
逃难途中,刘备遇猎户刘安,受到热情款待。
刘安名为猎户,家中却无野味,乃杀妻取其臂膀之肉供刘备食用。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总是为这位 连姓 名也没留下的女人感到悲悯,也不仅为三国时期的女人的凄凉命运而 感慨万千 。
三国时期,女人的社会地位整体低下。
在家中,女人是男人的财产,男人是刀,女人是鱼肉,随时有可能变成一盘菜。
刘安杀妻的故事,虽然是《 三国演义 》作者的杜撰,是为了烘托刘备在民间的崇高威望。
但是,这个杜撰并非没有历史土壤;历朝历代的军阀混战,女人均是男人的战利品,胜利方总是心安理得地占有失败方的所有女人,无论老幼,肆意蹂躏。
女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寄生和依附于男人。
02
刘备和吕布在沛城交战,刘备大败,前去投靠 曹操 ,在途中,刘备饥饿难耐,一口吃的也没有了,只好去村子里边寻点吃的。
后来走到了猎户刘安的家中,刘安一听说是豫州牧刘备 刘玄 德,那得好好款待啊,但是家中也没有野味啊,怎么办呢?
于是就把妻子给杀了,并把妻子的肉煮给刘备吃。
期间刘备还问他这是什么肉啊?刘安说这是狼肉。
刘备也没怀疑,饱餐了一顿就准备上路了,去后院牵马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死在厨房里,手臂上的肉被割去了,非常震惊,就问刘安,才知道是吃的刘安妻子的肉。
刘备不胜伤感,感动的又哭了起来。
刘安本来想跟刘备一起走,但是奈何家有老母就不追随刘备了,刘备哭着说,我已经吃了你的妻子,怎么还能让你的老母无人赡养呢?他日一定报答你。
于是乎刘备就哭着走了。
03
刘备走后,刘安回到家中,他母亲还问她,儿啊,怎么不见儿媳妇做饭啊,刘安找借口推搡了回去,说儿子为你做。
刘安去了厨房准备给老母亲做饭,奈何家中没米没面,就看着妻子的尸体,反正手臂上的肉已经吃了,就把大腿上的肉也割下来做好端给老母亲。
母亲吃完后还问他,儿啊,这是什么肉啊,我怎么尝不出来啊?刘安不得已才说了出来。
他母亲知道后大哭起来,把吃的肉全部都给吐了,气的就拿拐杖打刘安。
刘安就对母亲说,刘皇叔皇亲国戚,仁德传四海,今来到我家,杀妻款待他,况且家里也没吃的,她早晚也是被饿死,今天杀了她,她的肉能救皇叔和母亲,是她的福气。
再说了刘皇叔是仁德之人,我杀妻款待他,他能不报答于我?一番话把他母亲也说的 哑口无言 。
04
在历史中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安排刘安杀妻,是为了表现出刘备"得人心",却以"吃人"表现"人心",真的是让人不寒而栗了!这就可以一定程度反应但是历史人吃人的黑暗。
面对"仁义"的刘备,刘安竟然可以对相濡以沫的妻子痛下杀手,看来"仁义"二字真是"人肉"了!
而刘备竟然也仅仅是对这种凶残的行为"伤感"、"洒泪"而已,足以见得他的思想还是很有问题的,至少在这方面跟仁德两个字一点都搭不上!
不想过多的评价这个事件,但想想,如果放到当代,你见到一个吃过人肉的人会是怎么感想的!
至于那个杀老婆的刘安,也算是个奇葩了,既然要孝敬刘备,大可以献出自己的皮肉--这样才可表示彻底的诚心,为什么要去残杀自己的妻子呢?
看来刘安也未必心诚,他也是投机,认准了刘备定会发达,于是作为他的女人就该死了。
罗贯中到此仍觉得未能尽兴,又接着安排刘备将此事说与 曹操,"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
看来刘安赚了,一顿"野味"竟然赚了百两黄金,至于后来刘安是否得到了刘备长远的好处,罗贯中似乎忘记安排了。
小人物总是被遗忘的《三国演义》中这个桥段的设计,无疑还是为了凸显刘备刘皇叔的正面形象,为了凸显刘备的得天下民心,百姓听说是他,争相拉他到家里吃饭。
甚至猎户刘安为了能让他吃上一顿有肉的饭菜,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以妻子之肉令刘备饱腹。
更讽刺的是,刘备对他杀妻的行为没有太大表示,只能流泪而行,笔者认为,刘备流下的眼泪,并不是愤怒的眼泪,也不是恶心的眼泪,而是感动的眼泪。
曹操竟也十分赞赏刘安的这种行为,还赐他百金。
从罗贯中的角度看写刘安杀妻的用意很明显。
05
在演义中,刘备一直扮演的是“仁君”的角色,早在陶谦死时,刘备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徐州这个烫手山芋。
“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百姓对刘备极为拥戴,非他不可。
当刘备被吕布打败,只能选择投靠曹操保全性命的时候,书中又写道:“玄德依言,寻小路投许都。途次绝粮,尝往村中求食,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
刘备属于人见人爱的偶像级 明星 ,只要刘备出马,无数人愿意贡献出自己的食物。
这句话为后文刘安杀妻,做了一个伏笔。
也就是说,猎户刘安,只是罗贯中用来烘托刘备仁德之君光辉形象的一个龙套,是众多热爱拥护刘备的粉丝的一个缩影,只是刘安这个龙套有几句特色台词,被罗贯中又即写实又夸张的手法弄得比较吸引眼球罢了。
曹操身边的许褚;
1,马超,东汉卫尉马腾之子 ,汉末群雄,蜀汉名将。早年曾指挥平阳之战。马腾入京后,马超拜将封侯割据雍州,和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六年内,辅佐刘备攻下成都、夺取汉中、称王称帝。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有阵中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2,许褚,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说张辽,就离不开说他的“八百破十万”。有读者诧异,八百破十万?那不是岳飞干的吗?刘兰芳的评书就这么说的。岳飞是不是领八百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我不清楚,我只从《三国志》里看到——张辽带八百人破了孙权的十万人。
网络配图
都认为曹魏很强大,蜀汉、孙吴加在一起也没有它的势力强,但这要看怎么说,如果只比人口、经济、军队数量也许成立,比地盘可能就不成立了,比真实的战斗力更勉强。
还要看在什么时候比,曹操在世的时候情况还要更弱些,理由是曹操从来不敢同时打2场甚至3场大决战,西线用兵,东线、中线就防守;东线用兵,西线、中线也得低调。曹操在西线的汉中,东线合肥吃紧,这一回要命了。
当时曹操在西边忙着打张鲁,孙权瞅是个空子,急忙率十万大军杀奔合肥。
孙权呢,也如当年的曹操面对张飞,死活“不敢动”。张辽毕竟只有八百人,定下神来的吴军潮水般从后面一层层包围上来,张辽腹背受敌,顿成“三明治”。
《张辽传》是这么写的:“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大概应了“一人拼命万人难敌”那句话,张辽真杀出了重围,不过他只带出了几十人,其他几百人还陷在包围圈里。张辽又接连两次杀进杀出包围圈,当时孙权的部队就软了手脚,吓得没有敢靠前的了。
这一战打得吴军丢了魂,曹军信心爆棚。在随后的守城战中,张辽虽外无援军、内仅兵士七千,但硬生生扛了十几天,直到把孙权耗得没脾气,十万大军灰溜溜地撤走。
也正是因为合肥之战,张辽升为征东将军,位列五子良将之首。至于是不是曹魏阵营的将帅首位,他和曹仁相比很难说,但功能完全可以用足球的方式进行阐释。
夏侯渊西面,曹仁南面,是两个独立王牌。张辽在东面刷孙权如无物,但他是合肥之战后才升了征东;合肥之战,他和乐进、李典属于合力作战。
网络配图
夏侯渊是长途奔袭型前腰。曹仁是善于突进又能防守的后腰,这俩都是教练兼队员。张辽是拖后前锋。乐进是抢点型前锋。于禁是沉稳型自由人。张郃是智慧型组织者。徐晃是不犯错型中前卫,这五个都是纯球员。夏侯惇是俱乐部老板的弟弟。
夏侯渊擅长客场作战,刷一些小联赛球队赢了许多球,最后跟强队踢时输了。曹仁和周瑜、关羽等执教的强队踢了几场,场面难看,但没输。
你可以说:张辽如果当了教练,一定比他俩强!——可能吧,但张辽真没当过教练,所以难说。
张辽是山西人(关羽的老乡,老乡见老乡,或许也是关系好的原因),曾经做过郡吏。
东汉末年,因其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召为从事,并派他带兵到京城。后来又被大将军何进派去河北招兵买马,张辽回来时,189年,何进的势力已被消灭。于是又归附董卓,后来董卓兵败,张辽又带着手下的将士们归附吕布,担任骑都尉。198年,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击败之后,张辽率部投降,被拜为中郎将、赐关内侯,并担任鲁相。
谈到白门楼,曹操不接受吕布大家都会认同,但别忘了吕布手下除了张辽,高顺也是一等一的武将,为何曹操弃高顺而纳张辽呢?
网络配图
当时的高顺实际是并没有“破口大骂”,死不投降,只是不说话而已。对于他的默然不语,在他人眼里就是有点投降的意思。反过来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愿,那么曹操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
一、首先高顺作为“陷阵营”的领导人,在与曹军的作战中肯定给曹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如果不杀掉他,难免以后也会伤害了自己将士的心!
二、其次,对被俘的敌方将领,有杀有留,才能够让没被杀掉的忠实于自己。张辽不像高顺那样对他们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会使自己的将士们心里不平衡。
张辽是想要投降的,所以很是慷慨激昂的说了很多,还有关羽帮他说话。而高顺呢,他沉默不语,索性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曹操知道高顺必然不会投降,而且曹操看出了高顺是一个死心眼的人,无奈之下只好杀了高顺。
张辽先后追随过董卓吕布等人,最后归顺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有趣的一点是,在张辽病死的那一年,曾经成就了他威名的吴主孙权也在这一年病死了,真所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张辽死后,魏帝曹丕叹息不已,追封他为刚侯,这也算是对他一生战功的肯定吧。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三国第一武将不是吕布而是关羽!为何这样说?
关羽到底是怎么斩的颜良,已经说不清楚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关羽像是一个人冲向颜良,以极快的速度当着所有袁绍将领和士兵的面斩杀了颜良,而袁绍军的将领们正在阵中不敢出阵阻挡,被关羽的气势所吓倒。关羽这个战绩放眼整个三国,也没有人能比得上,像张辽斩乌桓单于蹋顿和黄忠斩夏侯渊都是在乱军...
历史上三国第一武将是谁
武力第一:吕布。估计不会有人质疑吧。奉先的武力天下第一,主要体现在他的综合能力,身高九尺,力大无穷,拎起纪灵如提婴儿,要知道纪灵可是三国名将,综合实力前30名以内的,在吕布面前居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吓人。吕布弓马娴熟,辕门射戟,既需要力量,又需要高超的技能,对于武将来讲,骑射能力出众...
真正的历史三国武力排行榜前30名是谁?
1.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战绩令人瞩目,连关羽、张飞联手也难以拿下他,其含金量之高自不必说。2. 典韦:曹操称之为“古来之恶者”,力大无穷,一对大铁戟在手中,犹如虎式坦克一般,令敌人望风披靡。3. 赵云:一生英雄史诗般单骑救主的序幕。无论是刘备或者是其他的将领,在被大兵包围...
谁才是三国正史中曹操手下第一名将
亲族名将曹仁第一。(实际也可算所有魏国第一代将领第一。这在史籍中有记载。只不过曹仁在小说中,没有过多体现,觉得他“不过如此”而已)。不算亲族大将,则是张辽第一。如算上亲族的,张辽可算第一代魏将中的“第二名将”。
第一猛将吕布,在真正的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是一个被小说、电视和游戏神话了的吕布,如果说到三国中谁被神话的人物,那么吕布能排第一,吕布的很多战绩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了解吕布在三国正史中的事迹,你就会明白,吕布只不过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忘恩负义、有勇无谋、自私自利、能力一般的三国将领,...
三国演义里的六位不败神将,在真实历史上是怎样记载的?
在《三国演义》里,有些人堪称不败神将,正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吹得大象满天飞。”我们翻开正史来看一看这排名靠前的六大名将,是不是真像演义所写的那样神乎其神。咱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位不败神将,正史如何记载?谁才是当时第一名将? 三国名将NO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
在正史的三国中,武力值最高的武将究竟是谁?
中,关羽作为一名杀将,死在他手下的名将是最多的,其中就有“温酒斩华雄”、“斩五关过六将”等故事。其中关羽斩颜良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被解释为赤兔马太快,颜良反应不过来,但在历史上,颜良却是在千军万马中,被关羽直接取了首级。所以关羽的实力,就真实历史上而言,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武将。
三国明明第一武将是吕布,为何武圣是关羽?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各方势力之间纷争不断战乱频繁,自然不乏一些能征善战的猛将。提起来三国中的猛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吕布、关羽、张飞、马超和赵云等人,虽然他们都很厉害,但是却难以区分彼此的能力高低。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吕布是三国第一名将,其实并非如此,真正能够称之为...
三国正史中,有哪些名将可以排名前十?
由此来看,张辽统军能力可以称之为三国第一了。如果一次以少胜多还可以称之为运气,但如果比一次多那就只能说是真正的实力了。因此,在正史当中,张辽依靠着他强大的统军能力,完全有资格坐上这把三国第一名将的交椅。其次,把孙策排在第三名肯定就有很多人不服气了。毕竟在演义当中孙策的表现实在是...
三国武力值最高的是谁?
7. 颜良文丑:河北名将,袁绍手里的宝贝疙瘩。这两位武将应该是三国里最容易被低估的。8. 马超:三国里马超最大的特点不是功夫好,而是帅。赵云和吕布都没有因帅得称号,他却是三国里公认的锦马超。9. 庞德:庞德应该是三国里最低调的武将,很多人不会把他排进前十。其实他才是西凉第一猛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