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岁时候做的诗词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明代:王阳明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译文:
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
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扩展资料:
1、作品内容: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在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同时,抒发了对家乡思念之情。这首诗初读似觉平淡,细品却能体会到情景交融十分自然,殊无刻意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诗人得心应手的纯熟技巧。
2、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2、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后又写了一首命题诗,以“蔽月山房”为题,诗如下: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1482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修撰,于是王华就把父亲王伦(人称竹轩翁)和王阳明从老家浙江接到北京生活学习。那一年,王阳明10岁。
去京城的路上,竹轩翁带着孙子顺道游览了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游山乐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雅好。王家自属书香世家,竹轩翁自幼饱读诗书,喜欢舞文弄墨,著有《竹轩稿》留存后世。
一天晚上,竹轩翁在金山寺设宴,招待宾朋。半醉之间,面对明月,诗兴大发,无奈佳句难出。
这时,王阳明却主动要求赋诗一首。竹轩翁非常惊讶,不相信一个10岁的孩子能赋诗。
没想到王阳明立即作了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依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顿时,四座皆惊,大家纷纷称奇。有人想再考考王阳明的诗才,遂以“蔽月山房”为题,让他再做一首诗。
王阳明沉吟片刻,随口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评价这两首诗,难免有些苛刻,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前一首诗的大意是:微醉之际,披着月光依在妙高台上,远眺伸入江水中的金山,看起来仅有拳头般大小。远处传来清澈的箫声,山洞里的龙也许睡了吧。
后一首诗则哲意十足,诗中的月和山,因观赏者的距离和心境不同,而呈现出大小有别。虽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后人解读认为,从这首诗就能看得出,王阳明终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无论怎样,能写出这样的诗,足以说明王阳明在年少之时,洞察事物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都已经相当强了。
看了《蔽月山房》这首诗,在座宾朋对竹轩翁说:令孙声口具不落凡,想他日定当以文章名天下。
没想到王阳明却说: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听了这样的回答,大家更是赞叹不已。
善诗作的名声既已传开,王阳明便一发而不可收,但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曾一度沉溺于词章之学(追求文章的华美)不可自拔。好在后来悟出词章之学的不足,并积极反对词章之学,尤其反对外表华丽、败絮其中的八股文。他主张文章要写实,删繁就简,鞭辟入里,思想性比形式更重要。因此,他的很多文章,被后人传诵至今,并奉为经典。
年轻时的王阳明豪放不羁、心性不定,曾沉溺于骑射、词章、道学、佛学等等,但他总能及时走出错误,并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也正是王阳明的伟大之处:总能先知先觉,为自身纠偏,为他人树范。正是有了这样的非凡识见和经历,他最终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后世所敬仰。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81集 王阳明心学(解说词)
王阳明,最终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心学学说,当王阳明以为自己可以讲学终老时,朝廷派他赴广西平定叛乱,56岁的他无奈抱病躯前往,临行时,学生向他请教为学的宗旨,阳明留下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的智慧,有代表儒家的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无...
“十里香风一棹归”的出处是哪里
“十里香风一棹归”全诗《阳明洞》元代 韩性日日携壶坐钓矶,眼看门外软红飞。已无游骑寻芳事,却访幽人入翠微。石磴欲青春雨足,酒炉初冷絮花稀。悠然自解登临意,十里香风一棹归。《阳明洞》韩性 翻译、赏析和诗意《阳明洞》是元代诗人韩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
王阳明诗词
王阳明的诗词名篇及赏析汇总如下 1、《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的。...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这首诗描写了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赞美了什么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
王阳明著名诗词
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
关于三孔的诗句
想东游五十韵(白居易)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 生民皆乐业,地。 5.有谁有关于泰山和曲阜三孔的诗呀,急用啊 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
三阳的诗词三阳的诗词是什么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易卦中,初九、九二、九三的合称。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参见「三阳开泰」条。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孔皋《会稽记》:“_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三阳之辰,华卉代发。”宋王安石《谢林肇长官启》:“三阳肇岁,万物同春。
和教育有关的诗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