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世界级的金融危机,中国采取的什么具体做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21
中国将如何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具体时间谁也说不准,中国的股市是熊长牛短,经过一轮井喷式的上涨,是每个人都知道有股票这么重东西存在,也许几个月后随着世界经济好转,股市逐渐起步,也许人们的信心一直不足,担心6000点至2000点那种高空摔痛的感觉。期间也许会涨到4000点,再跌下来,再涨,什么可能都是有的,世界经济在不停的变化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就是牛熊开始的导火索,比如美国次级债引起的这次全球股市低迷。相信中国的股市会复苏的,不会短期内,时间也不会超过1、2年
祝你好运!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的背景下,由于市场普遍担忧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恶化,外围股市持续低迷,并拖累A股市场继续维持弱势探底的格局。面对国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和国内出现困难的情况,我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冲击,"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可以预期的是,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市场的悲观预期,重新塑造投资信心。
行业继续被超配。根据证监会行业的分类,基金持有生物医药行业的总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为5.10%(生物医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比重为3.77%),行业明显继续被超配。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扣除因转增、送股等被动持股增加的情况下,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总数比2008年二季度末下降了2.68%,变化幅度不大;从市值方面来看,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合计为159.50亿元,由于大盘因素的影响,与2008年二季度末相比下降7.40%。从持股结构上来看,被重仓持有的医药股由二季度末的34家增加到36家,变化不大;而重仓持有医药股的基金数量由2季度末的139只激增到171只,增加了32只基金。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无论是基金主动增仓还是被动表现,都表明了基金在当前形势下对医药股偏好的态度。首先,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其次,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需求不断上升,医药公司盈利有保障,因此从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医药股的情况来看,医药股再次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是降息。2008年11月下旬做出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下降1.08%的举动,是十年来罕见的猛烈的货币政策动作。政策当局对未来宏观经济下行的担忧充分体现出来,但是下降利息的作用还没有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正如降温的政策需要累积一样,反降温的升温政策要将企业与居民的情绪点燃,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续加温。因此,市场与政策的博奕过程中,降息的预期仍然会持续,直到经济运行中已经不再因为信用短缺而出现货币信用流失的时候。当居民和企业对未来预期还不明朗的时候,当大家对货币的需求停留于保证足够的现金流时候,彼此的信用消失就会表现为流动性下降与货币乘数下降的两重吸纳货币的作用,降息的效果因此比较正常经济运行状态会打折。2008年冬天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降息不仅是为了弥补国内企业与居民的作用消失危机,更是为了弥补国际资本撤离或者撤离预期对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反动作用。在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下,如果说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美元泛滥的推动的人民币1:6.5倍以上投放而出现的通货膨胀威胁的从紧举措,2008年冬天开始的货币政策,应当具备反美元回流而出现的6.5:1通货紧缩威胁,以美元标价的外资流出多少,央行积极向市场“注入”多少。因此,在降息的同时,放开信贷限制是理所应当的举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个大动作放开信贷额度。从紧政策背景下的信贷额度控制并结合窗口指导,导致了2007年秋天前中国企业流动性紧张。伴积极财政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也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从而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的“枯萎病”。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向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官方公布的PMI在11月出现急跌,就是实体经济信用萎缩后,经理人对未来预期的悲观表现。因此,为应对来自国际的金融危机的威胁,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从为生产而生产的第一部类入手,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将基建、有色、钢铁、水泥、能源、交通等行业将形成生产需求,这种需求必须有配套资金的支持。我们预期,从2008年冬天开始的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续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这种持续的资金需求,必然随着投资规模因为地方的积极响应而扩大,从而形成对货币信贷额度的冲动性需求。冲动性需求在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鉴于对经济危机可能形成对经济下滑的威胁,经济下滑将导致失业率上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迫使在结构调整没有完成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当有政府信用做担保时,商业银行将乐于积极合作为政策性项目放贷。不断扩大的信贷规模,将直接持续地为上游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中国经济有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和政策性力量的强力促成下迅速摆脱“危机”的压力,但最终需求因为外贸和内需不足而迫使经济再次回落,从而形成相对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资料过剩,这种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效益保证,最终迫使银行以商业利益为目标而收缩信贷。这种预期的潜代词是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走出一个W底,即中国经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很快速地走出危机,但却可能受到内外需求萎缩的反向力量的拖累而再次回归到经济规律的基本面,换过话说,中国经济已经浓度界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时候,我们的积极的政策作用还会受到国际力量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影响,货币政策上就得运用汇率工具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三个大动作应当是人民币主动或者变相贬值。如果说1998年为了亚洲经济的稳定,中国以牺牲自己利益为前提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如今,当中国外汇储备已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成为美国第债主的时候,防止美元贬值而保卫国家利益的直接有效办法就是人民与美元比赛贬值。当前,国家政策上对人民币贬值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出口退税率,从而为相关企业出口提供政策性保护。这种政策性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政性的货币贬值,但出口补贴越多,实际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其它国家居民补贴越多。这种补贴政策并不能鼓励企业利用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如果直接采用贬值的措施,即大量地向市场注入货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范围,主动地贬值,形成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的统一,则中国不仅可以抵消美元战略性贬值对外汇的侵蚀作用,还可能因素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外移。鉴于中国国内巨大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压力、三农需要巨大资金的投入,对外贬值的压力是现实的。一旦这种压力与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结合,对外主动贬值的通货膨胀盈余将有利于国家货币政策改革:即人民币逐步向完全可兑换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是中国地产业金融创新的升级阶段,因此,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自然与地产业相联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四个大动作地产业货币政策。这是因为地产业一手联运上游系列行业的兴衰,一手又与居民的消费需求及财富效应相联,中国为金融业相牵连。1998年开始的中国地产业革命是在以按揭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集团消费推动住宅商品化双重力量推动下实现的。2002年后,随着美元的倾销、中国WTO加盟而后形成的急剧的外汇储备推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的物价上升,地产业持续了市场主导的五年的繁荣。从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收入预期下降、物价下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地产业开始进入新一轮调整性的循环过程中。当前市场警惕并担忧的是,如果既享受了“社会主义”优惠政策又享受可以市场交易流动便利的“经济适用房”大量涌入市场,将会形成地产业的“大小非”即彻底打破了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从而对现在有房屋拥有者形成极大的财富缩水式打击。中产阶级的财富如果因为地产业的“经济适用”冲击,可能直接导致银行业的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地产业的金融创新过度,中国的地产业危机可能因为政策“创新”过度,进而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负面效应。相反,如果通过政策引导,将“社会主义”性的福利性住房计划与“市场经济”的商品性住房供求有机结合。人均十五平方左右的“社会主义”性的福利性廉租住房计划面向城市低收入者,分流需求从而对火热的需求逐步降温。“市场经济”的商品性住房供给,各城市应当有供地计划,使老百姓对未来供求有基本的了解,防止盲目追价引发房价非理性的大涨后大落。因此,货币政策对于廉租房的信贷支持应当积极有为。中国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首先在生产领域稳定自己,其次就得在消费领域稳定居民的财富信心,同时还得联合国际上其它货币区如欧元一起限制美元霸权。因此,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一步是与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国家联合形成亚洲货币结算单位,第二步在亚洲货币结算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亚元区,第三步与欧元、美元形成一种新型的特别提款权。通过上述过程逐步将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化,但又与其它货币形成联盟而不与美元直接冲突。上述四大政策的前景会如何?这是量与质的平衡与失衡过程,是中华民族能否在危险中把握机遇的问题。

权威回答:
中国要做的是: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维持就业水准,减少失业。以下为具体措施。
1)降息增加房地产的成交量。
2)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3)减税,企业税,个人所得税
4)鼓励个人创业,扩大就业
5)增加政府基本设施投资,扩大就业,提高GDP的增长

主要是扩大内需,之前的对外出口部分由于经济危机受到很大冲击,目前只能是扩大内需解决。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措 ...
1.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2.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3.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所以,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

面对金融危机主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 金融机构股权重组与增资扩股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实施了股权重组和增资扩股措施。例如,美国政府将“两房”机构国有化,即房利美和房地美,转变为国有控股公司。2. 坏账处理与切割剥离 为了拯救银行,政府介入将银行的坏账进行处理,将其打包切割并从银行资产中剥离。一旦银行恢复,可以...

面对当前世界的金融危机,我国如何增强竞争力
自汽车工业采用流水线作业的重大技术革新后,生产能力迅速增加,汽车销量于1929年突破500万辆。但随着投资...很多世界级大公司正是因为从不放弃技术创新,危机不仅没能击垮它们,反而成为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难得...美国金融危机扩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这场危机给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也...

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如下: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

求各国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以及实施前后的对比的资料最好是PPT格式...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在2008年年底,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1,中国 中国...

(24分)材料一: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宣布了用4万亿元人民币...
最终导致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当今世界经济具有全球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为避免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各国联手应对这场危机。(4)(5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

中国共产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是如何处理的
因此,为应对来自国际的金融危机的威胁,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从为生产而生产的第一部类入手,...这种政策性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政性的货币贬值,但出口补贴越多,实际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其它国家...如果直接采用贬值的措施,即大量地向市场注入货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范围,主动地贬值,形成对...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评价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二、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此举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

华尔街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
华尔街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 请尽量详细的解答。谢谢……... 请尽量详细的解答。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匿名用户 2014-01-04 展开全部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