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中说:“曹操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曹操可以说是深知用人之道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易中天《品三国》说:“曹操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曹操可以说是深知用人之道的。”请结合《三

①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比如,崔琰、毛玠清廉正派,曹操让他们选拔官吏;枣祗、任峻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负责屯田。②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许攸从袁绍来投奔他,赤脚迎接。③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自己率先垂范,“以发代首”的故事。(结合小说相关故事,答出2点即可,观点1分,举例2分) 略

曹操确实是说过“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士有偏短,庸可废乎!”的话,也确实用了很多被世俗所不容的人才,背信弃义的、贪污的等,甚至象刘备、司马懿这样明知是祸害的人,曹操都容忍并使用了。最后,曹操阵营里面不但人才最多,也最复杂:有早就跟随他的家族亲信曹氏、夏侯氏等;有从敌方阵营里叛投过来的徐晃、张合等;有主子死了跑了收编过来的张辽、庞德、文娉等;有旧朝廷的旧臣;还有打着朝廷的幌子从别人家里强抢过来的等(象江东的张弘)。
可是,这就能说明曹操敢用人、会用人吗?其实不然。我们只要看看曹操在世时,曹魏各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就知道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襄樊方面军是曹仁(族弟);汉中方面军是曹洪和夏侯渊(都是族弟);江淮方面军先是夏侯敦(族弟)后是曹休(侄子)。曹操和袁绍对峙官渡,他亲自领兵袭击乌巢时,大队人马也是交给曹洪的。他这些个亲属真的是曹魏最好的将帅之才吗?如果真是这样,老天也太偏爱他老曹家了。就丛战绩看,张辽、徐晃似乎比他这几个兄弟都强吧。江淮方面打的几仗,更是谁都看得出,田豫和满宠任谁都比曹休强十倍!
曹操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所谓的人才还是不放心,也不敢放手!怕什么?怕别人乘机发展势力(象他自己那样)。他固然不敢象刘备用关羽那样,就是象刘邦用韩信那样,手放开了但随时用一只眼盯住,他都不愿,可见,对大才他实在是深怀戒心的!所以,我觉得曹操虽然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却没有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这些人才选来干什么去了?都养起来了,在很有限的范围内用用而已,很可能曹操的心底——最重要的,是你这些人别给我捣乱就行了。
曹操这样用人的结果是什么呢?首先,是没有能尽快统一中国。我们想一想,如果守汉中时,他用司马懿或蒋济做主帅,守江淮他用田豫和满宠做主将,刘备和孙权恐怕就蹦腾不了几天。其次呢,等他曹家、夏侯家没象样的人才时,曹魏的主子们丝毫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利用大臣相互制衡的经验,让司马懿夺权一举成功!这大概是曹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吧。




1.你说的那么多重要职责,曹操确实都安排给了其族兄胞弟,但张辽、徐晃和满宠他就不重用了吗?恰恰相反,张辽曾被派遣镇守合肥,徐晃一直为曹操亲征时的大军先锋,满宠也是曹操留在身边最贴近的谋士和外交官……没错,他们都不似曹休夏侯渊等人,大多都没有当上最高指挥官。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指挥官”仅仅是指军事方面的!任何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多方面的,除了军事之外,还有政治、经济、外交、科研等,所有你说的那些三国人才曹操都给安排在这些方面了。诚然在这些方面工作的业绩不似在军事行动上一显身手的功劳那般煊赫,但保持一个国家的强盛是绝对离不开这些方面的。满宠,不用我说吧?数次成功的完成了曹操付与他的外交使命,其外交游说之才不下于邓芝,可以说是恰得其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张辽,正是合肥太守一职,成就了他一世最大的英名,除那之外,魏国也曾数次命他为远征军的先锋大将,应该说还是没有埋没他的。其余众人,细查史书,都可以在魏国阵营里找到属于他们的位置,且历史事实证明,给予他们各自的位置都还算是比较恰当的。所以说,他们都被曹操“养起来了”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2.最让你疑惑的莫过于曹洪曹休受重用,你说“就丛战绩看,张辽、徐晃似乎比他这几个兄弟都强吧”,可曾根据史书细数其各自的战绩……众所周知,曹洪夏侯渊等人在曹操一开始举兵时就已追随曹操了,而张辽徐晃等将呢?皆为后来或收降、或俘获而得的,就时间优势来讲他们都是比不了曹洪等人的---要知道,曹操俘获他们之前正是其割据势力崛起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军功非同一般的军功,乃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军功,光是攻打徐州,濮阳战吕布,攻打张绣这些曹氏将领立下多少功劳你可知道?那时张辽什么的还不知道在哪里猫着呢!事实证明,凡是在那段时期有军功的人,无论是否同族,日后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于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你认为曹操没有不拘一格实用人才,其结果是“没有能尽快统一中国”,以致最后被夺权。但依在下之见,正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实用了人才,才断送了曹魏的江山。“等他曹家、夏侯家没象样的人才时,曹魏的主子们丝毫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利用大臣相互制衡的经验,让司马懿夺权一举成功”,请问,如果曹魏没有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怎么可能让司马懿独自担任军国要职,怎么可能把击退蜀国军队的希望寄托在司马懿一人身上,司马懿的夺权又怎么可能一举成功?不用人唯才,怎么可能在用司马懿时那么无所提防?不用人唯才,司马懿怎么能在朝廷渐渐树立起独一无二的权威?没错,这事确实曹操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的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竟招致如此严重的恶果。

唯才是举还不足说明其善于用人,应该是"一能则举",有一点好处就要量才使用!

曹操次第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和二十二年三下求贤令,全文如下: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十九年令:
十二月,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二十二年:
注[一]魏书曰:初置韂尉官。秋八月,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手下多是降将,如张辽、张颌、贾诩、徐晃、庞德等等。都深受曹操重用

曹操连死人都可以用!!!电影《关云长》中曹操利用给关羽头颅厚葬的契机,使西蜀愈加仇恨东吴,制造了吴蜀之争!暂时先不评这部片子,但厚葬关羽这是事实,也许人们说《关云长》这是胡编乱造,但谁知道曹操是怎样想的呢!

唯才是举。然后此处略省96个字。

易中天《品三国》说:“曹操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曹操可以说...
答:①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比如,崔琰、毛玠清廉正派,曹操让他们选拔官吏;枣祗、任峻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负责屯田。②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许攸从袁绍来投奔他,赤脚迎接。③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自己率先垂范,“以发代...

易中天《品三国》中说:“曹操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曹操可以...
答:唯才是举还不足说明其善于用人,应该是"一能则举",有一点好处就要量才使用!曹操次第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和二十二年三下求贤令,全文如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易中天品三国,天下归心全文
答: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细品曹操的用人之道,《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

曹操为何能聚集贤良
答:曹操的用人之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易中天品三国》中用了《海纳百川》、《天下归心》两章,专门说曹操的用人之道。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三国志•武帝纪》的最后一段话说:“汉...

易中天《品三国》!急啊~~~
答:可是,这就能说明曹操敢用人、会用人吗?其实不然。我们只要看看曹操在世时,曹魏各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就知道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襄樊方面军是曹仁(族弟);汉中方面军是曹洪和夏侯渊(都是族弟);江淮方面军先是夏侯敦(...

古代曹操的军事策略有哪些?
答:读三国,不能不说了解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人是这么给曹操画像的。读易中天的《品三国》我们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剖析曹操的战略艺术。一是环境决定战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其发展战略跟环境息息相关。在治...

《易中天品三国》里的曹操人物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答:实在.真诚,深沉,聪明。总结如下: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空城计到底是谁的杰作
答: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说,空城计的首创者是曹操而不是诸葛亮。我觉得,易先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空城计确实不是诸葛亮所为,但也绝不是曹操首创。易先生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一段记载说,“空城计”是曹操在与...

关于《易中天品三国》中曹操听取意见的问题。
答:如果事后证明曹操错了,他一定会检讨,会道歉,会感谢不下的建议和提醒。检讨,也不一定就是哭丧着连,多半是笑着说。三国志蒋济传说,曹操真孙权时,准备按照官渡之战的老办法,将淮南的老百姓都迁走,蒋济就不赞成。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