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9
中国第一部戏曲史专著是哪一部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成书于1912年,是我国第一部戏曲史论著,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此书以宋元戏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等一系列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马美信先生在复旦中文系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戏曲,指定教材就是《宋元戏曲史》。本书是作者整理后的备课笔记,着重于对原文的解释、相关历史资料的补充、自己对书中某些错误的辨正及看法。

《宋元戏曲史》是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开山之作,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一文中说;“王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页160)在封建社会中,戏曲一向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而遭受歧视,亦为“正史”所不录,从而形成我国戏曲自来无史的状况。尽管随着我国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元明清三代产生了许多曲论家,他们或探讨戏曲的源流和发展、戏曲的形式和体制,或研究戏曲的音韵和演唱、戏曲作家的生平和轶事,有的致力于戏曲作品的评点,有的专门从事戏曲剧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但大多“未有能观其会通”,尚不足以建立起一门带有规范性的学科。《宋元戏曲史》首次对我国戏曲的发情做出科学、系统的论述,解决了戏曲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戏曲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研究戏曲史,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也就是要对戏剧和戏曲做出科学的界定。现在通常所说的戏剧,其概念来自西方,指“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辞海》)。然而“戏剧”一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此外“戏剧”是游戏的意思。宋元两代多以“优戏”或“伎剧”指戏剧,而不用“戏剧”一词。直到明代,才使用“戏剧”一词作为戏剧的通称。今天所说的“戏曲”,专指中国的传统戏剧。“戏曲”一词,初见于刘埙《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此外“戏曲”指流行于永嘉地区的歌曲。此后,《青楼集》将戏曲和小令并列,《辍耕录》将戏曲和唱诨、词说等说唱曲艺并论,都是指演唱之曲。宋元人所说戏曲,皆指戏中之曲,并无后来所说的“戏曲”概念。明人谈论戏曲,已有后世“戏剧”的含义,但时常与戏中之曲相混淆,如凌濛初编选《南音三籁》,分为“散曲”和“戏曲”两大部分,在卷首《谭曲杂札》中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明清曲论家缺乏明确的“戏剧”、“戏曲”概念,也就不可能深刻认识中国戏曲的艺术本质。惟独王骥德在《曲律》中,对于戏剧的含义做了很有见地的论述:“古之优人,第以谐谑滑稽供人主喜笑,未有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如今之戏子者。又皆优人自造科套,非如今日习现成本子,俟主人拣择而日日此伎俩也。即金章宗时董解元所为《西厢记》,亦第是一人倚弦索以唱,而间以说白。至元而始有剧戏,如今之所搬演者。”王骥德以“剧戏”指称“戏剧”,认为戏剧是综合的歌舞、曲白而成。宋以前的滑稽戏只有说白而无歌舞,算不得戏剧。戏剧还要有脚色扮演,诸宫调虽有歌唱和说白,但只是一人演唱,缺乏表演的成分,也不是戏剧。王骥德还强调戏剧要有现成的本子,而不能如古代优人那样“自造科套”,即兴创作发挥。根据以上三条标准,王骥德认为戏剧始于元代的杂剧。王骥德关于戏剧的论述,虽然还不很明确,但已接触到中国戏曲的实质,对于王国维的戏剧观有重要的影响。

王国维在认真梳理前人关于戏剧和戏曲论述的基础上,在《戏曲考原》中明确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从多方面考察了中国戏曲的艺术本质和特点,首次提出了“真戏剧”和“真戏曲”的概念。

《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完备、不够深入的地方,但开辟之功,良不可没。

《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 ,后收入《 笠翁一家言全集 》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

  徐渭的《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一书,一般认为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所作,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南词叙录》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此书论述南戏的源流发展、风格特色、声律音韵等,也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术语、方言的考释。
  《南词叙录》除具有史料价值外,还包含一些精辟见解,如明人多以为南戏产生在元杂剧之后,是由北曲演变而来,此书指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并认为是由“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发展而来,从而揭示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的真相。
  明中叶前,在一部分士大夫文人中,崇尚北曲,歧视南戏,此书作者批评了这种重北轻南的传统观念,为南戏力争社会地位。明代自《香囊记》始,出现了一种“以时文为南曲”、使事用典、追求藻丽的不良倾向。 《南词叙录》称之为“南戏之厄”,主张“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提倡“句句是本色语”的南戏优良传统。凡此种种,都有针砭时弊的积极意义。书末附录宋元南戏剧目65种,明初南戏剧目 48种,是珍贵的戏剧史料。
  1)《南词叙录》传世清抄本有钱塘丁氏本,题徐天池著,现存南京图书馆; 平江黄氏本,题有“徐文长南词叙录”字样,现存上海图书馆。
  2)清末姚燮《今乐考证》等书都将《南词叙录》引文题为徐渭所作。因此徐渭作《南词叙录》,已经成为近代曲学的常识。

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答:《南词叙录》一书,一般认为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所作,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南词叙录》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此书论述南戏的...

我国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作者是()
答:徐渭。根据查询考试资料网官网得知,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所著的《南词叙录》是中国首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创作的《四声猿》则奠定了南杂剧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戏曲起源与形成
答:他的《南词叙录》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南戏的重要专著。他提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这就比祝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的年代要晚80年左右。那么,祝说和徐说究竟谁是谁非呢?

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答: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集成时期--清初古典戏曲论经过成熟、发展、繁荣、深入等发展阶段后,到清代初年已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与材料。清初曲论家们便对前人的理论作了全面在总结与完善如这一...

南戏的中兴之祖是哪部剧作?
答:《琵琶记》的创作者高明将民间故事升华,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跟关汉卿媲美。这部戏对于剧坛的影响非常大,是中国古代众多戏曲当中非常经典的剧作之一,为明清传奇建立了范例,不愧疚是“南戏之祖”。二、《琵琶...

中国第一部戏曲史专著是哪一部
答: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

中国古代南戏的最高成果是哪一部?
答:《琵琶记》是南戏发展的顶峰,由温州瑞安人高则诚于元朝至正年间,依南宋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戏文编撰而成。《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被称为“词曲之祖”,是南戏时代与传奇时代间的桥梁,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

昆曲小常识知识
答:1.昆曲的一些小知识不要那些长篇大论的文字 昆曲的得名因其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

古典戏剧发展史 小剧迷们快来看
答:同时,曲论家们的研究范围比前人有了较大的开拓。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集成时期 清初古典戏曲论经过成熟、发展、繁荣、深入等发展阶段后,到清代初年已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与...

王国维的著作是叫《宋元戏曲史》还是《宋元戏曲考》?
答: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